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奶牛蹄叶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无败性炎症,通常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给奶牛生产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是近年来国内外蹄病研究的前沿课题。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验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文从蹄叶炎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8):96-98
通过对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揭示其发病原因,从而为本地区奶牛蹄叶炎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随机抽取保定地区5个县区的200头奶牛,并对其血液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蹄叶炎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数(WBC)含量升高,总胆固醇(TC)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血清中TC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且奶牛血液中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这一指标有可能作为蹄叶炎发病的监测指标,在临床中用于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蹄病是危害奶牛业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各种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蹄叶炎作为蹄病的一种,造成奶牛的生产性能明显下降,严重者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旨在对严重影响奶业健康发展的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奶牛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奶牛蹄叶炎综合防治措施、方案、办法,为奶牛蹄叶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蹄病是危害奶牛业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各种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蹄叶炎作为蹄病的一种,造成奶牛的生产性能明显下降,严重者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对严重影响奶业健康发展的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奶牛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奶牛蹄叶炎综合防治措施、方案、办法,为奶牛蹄叶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蹄叶炎是奶牛常见的肢蹄病,是每个奶牛场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了揭示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原因,从而为该地区奶牛蹄叶炎病的预防、治疗提供技术支持,随机抽取保定地区五个县(区)的200头奶牛,对其血清及蹄角质中主要微量元素、常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蹄叶炎奶牛血清中Fe的含量升高,Zn、Cu、Mn的含量降低;Ca、P的含量显著降低,钙磷比值降低。蹄角质中Fe含量升高,Zn、Cu含量降低,Ca、P含量降低,钙磷比值降低。说明蹄叶炎的发生与体内主要矿物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蹄叶炎是一种蹄壁真皮的局限性无菌性炎症,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为典型肢跛,中兽医称五攒痛。临床上以步状僵硬、站立不稳、趴卧不起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对奶牛饲养业造成严重危害。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蹄叶炎27头,治愈25头,治愈率在92%以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蹄叶炎是奶牛最常见的蹄病,是每个奶牛场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1]。临床表现为蹄真皮与角小叶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2],如果在某奶牛场该病集中高发,其发病原因往往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有关~[3]。本文对南宁市某奶牛场就奶牛蹄叶炎疾病的求诊及本研究组对该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兽医技术人员和奶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腐蹄病与蹄叶炎的比较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蹄病被认为是奶牛场三类常见病之一,给奶牛场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腐蹄病与蹄叶炎属于奶牛蹄病中常见的类型。笔者结合若干临床病例,总结腐蹄病与蹄叶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特点,并把二者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腐蹄病与蹄叶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蹄叶炎在现代奶牛生产中,发病率较高。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症状、病因及防治进行了阐述,以便给广大养殖场户提供帮助。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发生在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此病的发生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血病有关,奶牛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也可引发本病,也有遗传性蹄叶炎的病例出现,本病青年奶牛发病率高于老年牛。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  相似文献   

10.
蹄叶炎是发生在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血管层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两前蹄或两后蹄,有时四蹄均可发生。虽然奶牛蹄叶炎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发病率较高,对奶牛生产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过食精料引起的急性蹄叶炎32例,其中一次性治愈12例,2次治愈17例,3例转为慢性蹄叶炎,通过5—8次治疗痊愈;共治疗慢性病例19例,其中4次治愈者7例,5—10次治愈10例。  相似文献   

11.
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奶牛蹄叶炎与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集健康组奶牛15头和蹄叶炎患病组奶牛36头的血样,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患病组奶牛血浆中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2组间奶牛血液生理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TC和HDL-C可作为蹄叶炎发病监测的候选指标,并建议通过调节奶牛的脂质代谢平衡来防治蹄叶炎。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牧场奶牛蹄叶炎与奶牛血液中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在哈尔滨市某牧场采集了20个亚临床性蹄叶炎病例,20个慢性蹄叶炎病例以及20个健康牛的血液样本。检测其心功、肝功、肾功和常量元素指标,结果显示: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慢性蹄叶炎与健康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显著性降低(P0.05),总胆固醇(TC)均显著性升高(P0.05),尿酸(UA)显著性升高(P0.05);亚临床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磷(P)显著性降低(P0.05),但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P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总胆红素(TBILI)显著性升高(P0.05),但亚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TBILI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血清中以上指标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内外源因素影响下,其内源性代谢物种类、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兽医科研中应用也日益广泛。蹄叶炎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文章对代谢组学和奶牛蹄叶炎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奶牛蹄叶炎广泛存在于我国奶牛养殖业中,青年牛与年龄较小的产奶牛易患病,一般都是小规模发病,群发情况较少。患病奶牛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站立困难,产奶量下降,患有其他疾病的风险加大。本文针对奶牛蹄叶炎发病的机制研究情况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为对奶牛蹄叶炎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奶牛集约化饲养管理的逐渐完善,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奶牛蹄叶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旦发病则会引起跛行、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甚至停产、受胎率下降,最后因卧地不起而被淘汰,给养殖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蹄叶炎成了制约奶牛发展的因素之一,下面将简要的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蹄叶炎(laminitis)是最常见的奶牛蹄部疾患。它是一种复合性疾病,直接与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要预防蹄叶炎,对管理的多方面都应重视:适宜的营养、顺利产犊、良好舍饲条件及有规律地修蹄等。1系代谢紊乱蹄叶炎是真皮的代谢紊乱,该病多发生于奶牛蹄支部。奶牛出现急性跛行(瘸腿脚),  相似文献   

17.
蹄叶炎是一种影响奶牛蹄真皮生理功能的局部微循环病理生理学障碍疾病,是蹄真皮的弥散性炎症。虽然按传统的方法将奶牛蹄叶炎分类为蹄病,但其本质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按其病变程度,蹄叶炎可分为亚临床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根据临床症状可初诊。治疗可采用饲喂、用药和修蹄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采集15头健康奶牛和36头蹄叶炎患病奶牛血浆样品,检测其Fe、Zn、Cu微量元素和Mg、Ca、P常量元素的含量及钙磷比,结果表明:2组间Fe、Cu、Mg、Ca和P矿物元素含量及钙磷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牛Zn含量却显著低于健康牛(P〈0.05)。因此,奶牛血浆中Zn含量与蹄叶炎发病显著相关,Zn含量可能会作为蹄叶炎发病的监测指标,也可用于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蹄叶炎是蹄真皮的弥散性、无败血性炎症。该病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有较严重危害,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牛奶蹄叶炎在昌吉地区多个牛场的都有发生。据统计,昌吉地区冬春季节该病发病率较高,达到10%,夏季发病率为2%,多发于一侧蹄。笔者在从事奶牛疫病诊治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奶牛蹄叶炎的病例,在该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