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产高糖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新疆灰漠土资源,通过对新高粱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探讨和筛选适合新疆灰漠土种植的、糖—饲双高产能源型甜高粱优良品种.[方法]引进新高粱9号和新高粱3号(CK)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对两者的株高、茎粗、生物学产量、茎秆产量、籽粒产量和茎秆锤度进行检测分析比较.[结果]新高粱9号的锤度比对照无明显差异,但新高粱9号的株高、茎粗、生物学产量、茎秆产量、籽粒产量比对照有明显的优势.生物学产量最高达到了5 469.7 kg/667 m2,比对照高24.4;;籽粒产量平均363.3 kg/667 m2,比对照高33.5;.[结论]新高粱9号的株高、茎粗、茎秆产量、籽粒产量等农艺性状均高于对照,是很好的糖—饲双高产能源型甜高粱品种,适宜在新疆灰漠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24个甜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国内9份和国外15份甜高粱自交系品种的45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目的是了解甜高粱种质资源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为新疆干旱区甜高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主要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1 9,明显高于分级性状的0.779 6。其中,茎秆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817 2,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46 9。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潜力较大。其中,叶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50.3%,播种-出苗期变异系数最小为5.7%,总体平均为23.9%。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农艺性状平均广义遗传率为0.74;产量性状平均广义遗传率为0.92;各品质性状平均广义遗传率为0.93,其中茎秆可溶性总糖的广义遗传率达到0.99。进一步分析发现茎秆产量和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81.1%和84.9%,可获得遗传增量分别是122.3和212.3g/kg,说明该甜高粱群体的茎秆产量和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着巨大的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连作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筛选最佳连作施肥方式,为新疆干旱区连作甜高粱的合理施肥及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长期定位测定2年连作甜高粱,分析甜高粱品种新高粱3号生育期、株高、茎粗、节数、单株重、单秆重等农艺性状,以及含糖锤度、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千粒重、生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 连作抑制了新高粱3号地上部的生长、降低了产量并推迟了生育周期。连作第2年所有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重、单秆重均比第1年极显著降低。连作第2年所有施肥处理均比第1年晚熟15 d。连作第2年的平均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均比第1年分别降低了1.51%、17.81%和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含糖锤度及产量也有影响,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均可以明显增加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锤度。不施任何肥料(CK)明显抑制了新高粱3号的生长并降低品质。连作期间在各施肥处理中NPK处理的株高、节数、茎粗均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度1.80%~8.90%。NPK处理籽粒产量、千粒重高达4.46 t/hm2、21.54 g,而PK处理含糖锤度及生物产量高达20.60%、89.73 t/hm2【结论】 虽然连作抑制了甜高梁的生长、降低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连作对甜高粱的生长障碍,主要生长参数均是 NPK 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3个普通高粱和3个甜高粱品种为材料,研究2种类型高粱茎秆含水率、干物质积累以及糖锤度在七叶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5个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类型的高粱茎秆含水率变化总体趋势相似,除孕穗期外,每个时期甜高粱茎秆含水率都高于普通高粱5%以上。甜高粱与普通高粱在干物质积累分配上呈现2种不同的规律,甜高粱茎秆干重比率大于普通高粱,是拥有籽粒与茎秆2个库的"双库型"作物。甜高粱茎秆糖锤度从七叶期到孕穗期均缓慢上升,孕穗期到抽穗期上升最快,抽穗期到灌浆期继续上升,随后到成熟期出现差别。根据试验结果,从籽粒产量和总糖含量综合考虑,探讨甜高粱的最佳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5.
不同盐碱地对甜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甜高粱在盐胁迫条件下各农艺性状的变化动态.[方法]以2种甜高粱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盐分含量对2种甜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2品种耐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不同盐分含量的试验地,2品种的出苗率、茎粗、株高和生物产量的变化情况来看,新高粱9号比新高粱3号具有比较强的耐盐能力.2品种在不同盐碱地含糖量差异不一致,新高粱3号含糖量高于新高粱9号.[结论]盐分含量对甜高粱各农艺性状都有影响.研究甜高粱耐盐能力对盐碱化地区甜高粱栽培与种植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饲用高粱粗蛋白含量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饲用高粱粗蛋白含量的积累规律,选用6个品种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饲草高粱和甜高粱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籽粒型品种则先降低后升高;饲草高粱和籽粒型高粱品种茎秆粗蛋白含量均从拔节后10d开始逐渐升高,甜高粱品种则呈现出"M"型曲线的变化趋势;饲草高粱和甜高粱叶片粗蛋白含量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籽粒型饲用高粱呈单峰曲线变化;饲用高粱茎秆和叶片的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饲用高粱粗蛋白含量积累规律不同,均宜在含量最高时采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不同播种密度对帚高粱农艺性状和穗帚产量的影响,为帚高粱规模化生产中合理施肥与合理播种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 ~ 2018年以帚用高粱品种赤笤100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A(施肥量)因素为主处理,设有3个水平,即:A1为磷酸二铵150 kg/hm2和硫酸钾75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A2为缓释长效复合肥450 kg/hm2;A3为复合肥30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B(播种密度)因素为副处理,设有4个水平,即:B16.75万株/hm2、B29万株/hm2、B3 11.25万株/hm2、B413.5万株/hm2;3次重复.[结论]不同施肥量、不同种植密度的穗帚产量间均有显著差异;肥料密度互作不显著,最佳A处理和最佳B处理的组合A1B3为最优处理组合,穗帚产量达到3 972.87 kg/hm2.  相似文献   

8.
以甜杂2号、考利、罗马、M81-E等8个甜高粱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生物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种植时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甜高粱最适宜播种期为5月24日左右,最适收获期为10月29日的蜡熟期,生物产量最高达110 t/hm2,高粱蜡熟期含糖量最高。甜高粱适时晚播在天津地区可有利于增加干物质含量和含糖量等。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甜高粱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锤度、榨汁率、株高和茎粗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经综合分析,意大利、兴佳和辽饲杂3号适宜在12万株/hm2的密度下种植,辽甜试101的密度在6万株/h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甜高粱同粒用高粱一样,每hm2能收获3 000~7 500kg,但其精华在于单产高过60~70t / hm2富含糖分(含糖量17%~21%)的茎秆。甜高粱的碳水化合物为玉米的3.2倍。它耐涝、耐旱、耐盐碱,适应性极强,从海南岛至黑龙江均可栽培。国家科委已将甜高粱列为国家"九五"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可发挥甜高粱效益的领域有: 1.甜高粱茎秆含糖量高,适口性好,饲喂甜高粱青贮饲料的奶牛平均每天增产鲜奶800~1 850g。过去一头奶牛需0.13hm2(2亩)饲料地,现在种植甜高粱0.07hm2(1亩)地即可满足。 2.种植甜高粱一般可产粮食3 000~6 750kg/hm2,同时又可收获6~7万kg茎秆,可制糖4 500kg左右,可解决我国食糖紧张问题。 3.将甜高粱鲜秆粉碎加大曲发酵、蒸酒,其经济效益更高,发酵时间一般只需4~6天,每hm2可生产60°的白酒7 500kg,白酒经进一步加工便可制成酒精。 4.用甜高粱的茎秆中的糖制取味精,可省去由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工序,只需将汁液中部分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即可。若甜高粱单产茎秆7.5万kg / hm2,则 每hm2地的甜高粱便可生产味精3 657kg。 5.甜高粱的茎秆中纤维素的含量高达12%~20%,每hm2地的秆渣最少可生产2 250m2的纤维板。 6.甜高粱茎秆制酒或制糖后的秆渣可用以造纸,每hm2所产茎秆酿完酒后的废渣可生产制盒纸11 250~15 000kg。 联系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地址: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联系人:高岚 侯淑琴 电话:(010)82593546 邮编: 100093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疆干旱地区4个甜高粱常用品种(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研究其在2个氮素水平下(N0∶0 kg/hm2 N和N150∶150 kg/hm2 N)全生育期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用以了解品种和氮肥对甜高梁碳水化合物产量的影响,并评估这4个品种在新疆干旱地区生产乙醇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全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的产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而全生育期半纤维素的含量较稳定.不同的甜高粱品种全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有显著差异,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全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产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品种间不同器官碳水化合物产量所占比重也不同,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籽粒,而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茎.乙醇产量潜力分析表明,乙醇产量主要来源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的总理论乙醇产量(分别为10 148和9 982 L/hm2)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的总理论乙醇产量(分别为9 017和8 728 L/hm2).氮肥的施用并不能显著(P<0.001)增加甜高粱全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产量,但能显著(P<0.001)增加全株纤维素、半纤维素理论乙醇产量.  相似文献   

12.
能源高粱在盐碱地上的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实验室新培育的4个甜高粱杂交种(S1~S4)和6个生物质高粱杂交种(B1~B6)作为参试材料,在吉林省长岭县和山东省滨州市的盐碱地进行2年大田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及周边盐碱地区生产试验和推广种植的能源高粱杂交种,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原料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在2个试验点的2年试验中,各参试杂交种株高与茎粗分别为347.4~496.3cm和14.8~20.3mm,生物质高粱杂交种要优于甜高粱杂交种;2)2年中各参试杂交种地上部总干重为9.1~28.5t/hm2,其中生物质高粱杂交种B2、B4和甜高粱杂交种S2分别在各试验点的2年试验中表现突出;3)结合2年试验数据,得出适合长岭试验点推广种植的杂交种为生物质高粱杂交种B3、B4以及甜高粱杂交种S2,适宜滨州试验点推广栽培的为生物质高粱杂交种B2、B3以及甜高粱杂交种S4。  相似文献   

13.
To reduce nitrate leach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N-catch crops of sweet corn (Zea mays L.), amaranth (Amaranthus spp.), and sweet sorghum (Sorghum Linn.) on nitrate-N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 profile were examined using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and N absorbed by sweet corn were the larges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N-catch crop treatments. Root length density for sweet corn, amaranth, and sweet sorghum in the 0–150 cm soil layer was 0.66, 0.34 and 0.46 cm/cm3, respectively, and root dry weight was 0.065, 0.021 and 0.038 mg/cm3, respectively. In the 0–200 cm soil layer, nitrate-N accumulation for fallow, mature sweet sorghum, amaranth, and sweet corn was 1124.7, 899.4, 867.4 and 794.2 kg/hm2, respectively, where the treatment of sweet corn had the smallest N-accumulation. The nitrate-N leachability of fallow, sweet corn, amaranth, and sweet sorghum treatment was 3.6, 1.9, 2.4 and 2.6 kg/hm2,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cropping of sweet corn, amaranth, and sweet sorghum could reduce the leachability by 47%, 35% and 28% in comparison with fallow treatment.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N-catch crops can reduce nitrate leaching in seasonal soil, and the sweet corn might be the most suitable catch crop.  相似文献   

14.
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用水效应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最大的限制因素,研究覆膜、增密和品种对旱作玉米增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未来旱作粮食持续增产与水环境的关系。【方法】试验于2012—2015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彭阳进行,在全膜双垄沟(FPRF)和半膜平铺盖(HPFC)2种种植方式下,选择耐密中晚熟先玉335和吉祥1号及不耐密早熟酒单4号3个杂交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中密度(6.75万株/hm~2)和高密度(9.0万株/hm~2)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玉米连作定位观测。采用烘干法监测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通过Surfer软件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图,研究旱作覆膜连作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结果】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各因素对旱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籽粒产量和WUE的影响顺序依次为降水年型密度覆膜方式品种,降水年型从干旱、正常、丰水年的变化,玉米产量由7.72和8.79 t·hm~(-2)增加到11.86和11.15 t·hm~(-2),但WUE最高值并不在降水较多的年份,而在正常年型。密度由4.5万株/hm~2增加到6.67万株/hm~2,耗水量、产量、WUE增加10.6 mm、20.0%和3.45 kg·mm~(-1)·hm~(-2),但密度从6.67万株/hm~2增加到9.0万株/hm~2时,耗水量不再增加,而产量和WUE提高12.0%和2.97 kg·mm~(-1)·hm~(-2);FPRF处理较HPFC处理平均增产15.72%,WUE提高21.09%;耐密中晚熟品种吉祥1号和先玉335较耐密性弱早熟品种酒单4号增产15.46%—24.45%,WUE提高13.35%—15.55%。在全膜双垄沟种植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始终高于半膜平覆盖种植,尤其是玉米灌浆期0—200 cm土层多蓄积了50—90 mm的土壤水分,在严重伏旱年份发挥了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不论降雨年型如何,4年期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增加和WUE提高并没有多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深层未形成低湿层,也未观察到增密增产对土壤剖面水分循环的负效应,而干旱年份半膜平铺盖形成了一个土壤水分8%的明显干土层,并且随着玉米生长时间的推后干土层厚度增加、范围扩大。【结论】在目前地膜覆盖和生产平均密度5.3万株/hm~2基础上,"全膜双垄沟播+耐密品种+增密1.5万株/hm~2"是年降雨450 mm以上旱作区玉米持续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技术关键,增密增产不会导致土壤深层形成干土层。  相似文献   

15.
填闲种植对棚室菜田累积氮素消减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中国集约化蔬菜种植区,传统的高水肥投入导致土壤氮素大量累积,致使氮素淋洗到土壤深层或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种植填闲作物可控制和减少土壤深层硝态氮的累积,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填闲作物种类对消减土壤剖面累积硝态氮及下季作物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填闲作物种类。【方法】以华北平原传统棚室黄瓜菜田为对象,在蔬菜休闲期通过种植深根型填闲作物,利用其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吸氮量大的特点,促使土层中硝态氮大量消耗,以消减土壤剖面根层NO3--N累积和降低土壤剖面NO3--N淋失。以此为目标,设置甜玉米、苋菜、甜高粱及休闲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不同填闲作物的消减效果。【结果】在这3种填闲作物中,甜玉米的生物量和吸氮量最大,整体根长密度大于其它填闲种类。从对土壤剖面NO3--N的消减能力来说,甜玉米的消减能力最高。2008、2009及2010年,甜玉米对0-200 cm土层土壤NO3--N的消减量分别为153.8、605.7和56.3 kg·hm-2。3年休闲期后,第一季前茬休闲处理的黄瓜产量、生物量及吸氮量均最高,在产量、吸氮量上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第二季、第三季,前茬休闲的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填闲作物的种植并没有对黄瓜产量造成影响,并且黄瓜收获后土壤NO3--N含量明显降低。氮素表观平衡中0-200 cm土层,甜玉米-黄瓜的氮素亏缺量较大,说明甜玉米能显著降低土壤NO3--N的残留。种植填闲作物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甜玉米、苋菜与甜高粱可分别为农民带来39 467、497和16 522元/hm2的净收入。【结论】棚室菜田夏季种植填闲作物不仅可以消减土壤剖面根层NO3--N累积,而且对下茬黄瓜产量未造成显著影响,黄瓜收获后土壤NO3--N含量也会明显降低;在设施蔬菜轮作体系中引入填闲作物具有可行性,甜玉米为较佳的填闲作物。  相似文献   

16.
矮秆高粱辽杂35光合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矮秆高粱新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研究,为新型高粱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矮秆高粱新品种辽杂35为主要试验材料,分别设置3个种植密度(90 000株/hm~2、120 000株/hm~2和150 000株/hm~2),并以生育期相近的同区域主栽品种中高秆高粱辽杂19作为对照(设置为生产上适宜种植密度,105 000株/hm~2),通过分析测定高粱群体植株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环境生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探究矮秆高粱群体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结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在群体表现最为繁茂的灌浆期,辽杂35冠层中下部的光照强度、透光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品种辽杂19,冠层上部上述各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辽杂35在开花期和灌浆期上数第二片叶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随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初始荧光(Fo)呈升高趋势,辽杂19各荧光参数指标均优于中高密度条件下的辽杂35。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辽杂35密度为150 000株/h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最快,但在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冠层下部叶片SPAD值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辽杂35高粱在中高密度条件下,其群体中下部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和环境生态指标劣于辽杂19,可能与其株型有关,其植株矮,但叶片数基本没有减少,叶着生角度未有实质变化。随种植密度增加,辽杂35高粱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单穗粒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千粒重无显著变化。辽杂35高粱种植密度为150 000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为9 923.5 kg·hm~(-2),其产量也高于对照辽杂19。【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促进矮秆高粱籽粒产量提升的关键,但增加种植密度对冠层中下部叶片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可产生负面影响,通过高粱株型改良和肥水密等栽培技术的调节,协调矮秆高粱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的协同增益将是提高矮秆高粱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不同供氮水平对晋荞麦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在晋北地区甜荞种植的最适施氮量。设置了7个供氮水平:0 kg/hm2(N0)、对照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 180)、225 kg/hm2(N 225)和270 kg/hm2(N 270),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晋荞麦3号的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性状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延长晋荞麦3号的生育期;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株高、茎粗、一级分支数、主茎节数和叶面积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晋荞麦3号的产量在供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达到1 672.5 kg/hm2,比供氮量为45 kg/hm2的对照增产35.6%;随供氮量的增加,品...  相似文献   

18.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 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 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 kg/kg和0.6~6.4 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N90),5.9%、14.6% (N180)和5.9%、5.3%(N270),其中施氮180 kg/hm2配施锌肥30 kg/hm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3%、9.8% (N90),11.4%、2.3%(N180)和6.9%、5.7% (N270),其中N180Zn15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80Zn30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是比较好的氮锌配施组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甜高粱育种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简要介绍了高粱及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起源分类与在农业产业中的作用,同时对高粱杂交育种历史进行回顾。并对杂交体系中的遗传资源与种质资源角度进行阐述。探讨目前甜高粱杂交的种质资源与育种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能源甜高粱的育种目标和设计思路,并希望引起各界对甜高粱育种与能源产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以BF_1(国内PBAT材料)、BF_2(进口PBAT材料为主)和BF_3(国内PPC材料)3种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以PE(普通聚乙烯)和LD(裸地)作对照,系统分析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情况以及对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墒情、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不及PE地膜,但均优于LD,可使鲜食玉米和甘薯提早成熟,产量和外观品质提升。其中,BF_1和BF_3处理的鲜食玉米产量分别为18 652.66和18 125.73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BF_2和LD处理;BF_1和BF_3处理的甘薯产量分别为31 586.16和29 933.48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LD处理。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鲜食玉米和甘薯上的经济效益均高于LD,不及PE地膜,其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BF_1BF_3BF_2。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在北京的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上应优先选用BF_1,通过应用生物降解地膜逐渐替代PE地膜,实现地膜应用的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