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在山东省巨野县进行了鲁棉研21号播期、密度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鲁棉研21号的最佳播期为4月20日;最佳种植密度为4.35万株/hm^2;最佳施肥量为每666.7m。施尿素30kg,磷酸二铵40kg,硫酸钾10b,硼砂0.6kg。该研究结果为鲁棉研21号在适宜推广区域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组装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鲁棉研21号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鲁棉研21号抗虫棉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从整地、播种、控制杂草等方面总结出一整套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该品种和棉农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留叶枝处理对鲁棉研21号生育进程、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鲁棉研21号留叶枝处理较去叶枝处理植株略高,但果枝数较去叶枝的少1.1个/株,各生育期后移,开花期、吐絮期较去叶枝处理推迟3天,长势较旺,黄萎病发病较轻,病指较去叶枝处理降低8.8,说明留叶枝处理对棉花中后期根系的发育和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留叶枝处理全株总铃数比去叶枝处理多2.6个,而全株平均铃重较去叶枝处理降低0.27g,两种处理衣分趋于一致,无明显差异,留叶枝处理较去叶枝处理子棉增产6.7%。  相似文献   

4.
2007年在山东省巨野县进行了鲁棉研28号播期、密度和施肥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鲁棉研28号的最佳播期为4月20日,最佳种植密度为4.8万株/hm^2,最佳施肥量为每666.7m^2施尿素30kg、磷酸二铵40kg、硫酸钾10k、硼砂0.6kg。该研究结果为鲁棉研28号在适宜推广区域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组装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4个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材料,比较并进而研究了常规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21号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与其它同类品种相比,鲁棉研21号叶绿素含量较高,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苗期、蕾期、初花期明显高于中棉所41和新棉99B,抗氧化酶(SOD、POD)活性较高,激素类物质代谢协调。这些特点为其高产、稳产、广适奠定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比较了鲁棉研17号与杂交棉奥棉1号的叶枝发生与叶枝结铃差异,研究了鲁棉研17号栽植密度对叶枝成铃的影响和不同密度条件下留叶枝与去叶枝栽培的产量表现,探讨了鲁棉研17号用于留叶枝栽培的可能性和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鲁棉研28号生育特点和对密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曾在山东大面积种植的美国Bt抗虫棉33B为对照,于2005、2006年分别在山东临清和夏津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国审Bt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8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两年观察结果表明,鲁棉研28的生育期与对照33B相当,但平均收获期比33B短1.7天,铃重、衣分和棉柴比显著高于33B,皮棉单产也显著提高,2005、2006年分别比33B增产22.2%和18.4%。33B在5.25~6.75株/m2密度时的产量最高,而鲁棉研28在4.75~6.75株/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则没有变化。分析认为,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8号彻底解决了早期抗虫棉品种存在的铃小、衣分低、产量潜力小等不足,表现出产量构成协调、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9.
在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转基因常规抗虫棉鲁棉研28号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明显缩短了该品种的生育期,增强了苗期生长势,加快了中前期的生长发育速度。主要表现在中前期株高增长明显加快,但最终株高差异不大,全株干物重显著增加。在产量构成上,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主要来自全株平均铃重的增加,其次是结铃数和衣分的增高。  相似文献   

10.
肥料、密度、化调对鲁棉研16号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料、密度与化学调控是影响棉花产量的关键技术.由于棉花品种在株型、叶型、抗病、生长发育等方面各具特性,因而在其关键栽培技术的具体掌握上也应不同.鲁棉研16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早熟转Bt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为研究上述3种栽培因素对该品种的影响,找出最优水平组合,提供良法栽培的科学依据,2000年在聊城市农科所农场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3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适期晚播、增加密度、平衡施肥、适度化控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短季棉豫早73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试验采用2个播期配合4个密度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的适宜播期与密度。结果表明,麦收前5月2 0日播种,种植密度为11.2 5万株/hm2 的棉花生育进程与棉花的最佳生长季节较为吻合,叶面积系数大,单株结铃增加,较其他处理增产4 .7%~81.8% ;如果推迟到麦收后6月5日播种,将密度增加到13.5 0万株/hm2 ,也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高产、抗病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3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棉研37号(原代号鲁253)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以高产、高抗黄萎病的自育非转基因中熟品系鲁9136(豫2067×定陶621)为母本,转B t基因抗虫棉鲁99系(从鲁棉研16号原始系鲁S6145系选)为父本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甘肃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陇单3号、先玉335、郑单958在甘肃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陇单3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825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20319.75kg/km2,穗粒数625粒、千粒重392g;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9494.00kg/km2,穗粒数601粒、千粒重343.6g;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6173.00kg/km2,穗粒数568粒、千粒重359.1g。分析结果还表明,各穗部性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变长,其余性状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都在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得到苏棉 2 2号皮棉产量 1875kg/hm2 以上的优化组合为 :移栽密度3.6 5万~ 4 .5 1万株 /hm2 ,施氮 2 4 7.16~ 2 90 .6 0kg/hm2 ,并以 97.85~ 115 .5 2g/hm2 缩节安进行化控  相似文献   

16.
巴西旱稻IAPAR9根系发达,植株高大,耐瘠,耐旱,抗逆性强,全生育期120天。生长发育要求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均比水稻低,凡日平均气温≥10℃(保证率≥80%),旬内有2天以上日雨量≥5.0mm、旬雨量≥ 15.0mm的首旬初始日期即可作为早季适宜播种始期。  相似文献   

17.
18.
简要介绍了陆地棉高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豫棉 2 1号的选育、鉴定及利用情况。连续 4年的鉴定结果表明 ,豫棉 2 1号平均黄萎病病指 9.39(高抗 ) ,产量和纤维品质皆优 ,是目前棉花生产上理想的抗黄萎病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叶蝉和蜘蛛的发生量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发生量有增加的趋势.盲蝽发生量在低密度条件下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发生量呈增加趋势,但密度增加到67 500株/hm2时,发生量呈下降趋势.棉花卷叶螟发生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花铃期棉叶生理活性与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棉株营养是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棉田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必须考虑到棉花的种植密度和棉株营养.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秋芝麻高产品种选用和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品种为主处理、密度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表明 :江汉平原秋芝麻高产 ( 12 0 0~ 15 0 0kg/hm2 )栽培密度范围为 16 6万~ 3 3 3万株 /hm2 ,在湖北选育或推广的供试中熟夏芝麻品种均可作秋芝麻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