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瓜实蝇幼虫、蛹和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幼虫、蛹和成虫的最高死亡率分别为(92.68士4.55)%、(82.97士2.75)%和(94.16士1.52)%;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178士0.375)×105、(2.884±0.527)×105和(2.269±0.352)×105个/mL;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4.238±0.259)、(4.518±0.365)和(3.853±0.263)d.  相似文献   

2.
利用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株5种孢子悬浮液浓度(3.6×104个·mL-1~3.6×108个·mL-1),对平菇厉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成虫、幼虫和蛹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异平菇厉眼蕈蚊具有较强致病力。孢子浓度3.6×108个·mL-1可造成大量平菇厉眼蕈蚊感染致死,其成虫、幼虫和蛹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31%、92.93%和70.12%,成虫、幼虫和蛹第7天的LC50分别是2.865×105个·mL-1、2.685×105个·mL-1和9.063×105个·mL-1,而在浓度3.6×108个·mL-1时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幼虫和蛹的LT50分别为4.36 d、4.06 d和5.10 d。  相似文献   

3.
蜡蚧轮枝菌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的不同浓度孢子液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3.6×10~8个/mL浓度下,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成虫的最高死亡率为(76.87±4.38)%,致死中浓度(4.140±0.10)×10~6个/mL,致死中时间为(5.54±0.22)d;若虫的最高死亡率为(80.95±1.71)%,致死中浓度(1.598±0.064)×10~5个/mL,致死中时间为(5.13±0.25)d,随浓度增加其杀虫速度加快,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以3龄中甜菜夜蛾幼虫为试虫,测定出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66×105PIB/mL,计算出1×108PIB/mL、1×107PIB/mL、1×106PIB/mL3种浓度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3.95d,4.47d,5.35d;研究了甜菜夜蛾群养条件对病毒产量的影响,确定出感染浓度为1×108PIB/mL、感染龄期为5龄初幼虫、饲养密度为30头/dm2时获得的病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苏云金杆菌CAB109亚致死浓度(依次为0、1×102、1×103、1×104、1×105、1×106 cfu/mL)处理甜菜夜蛾2龄幼虫,研究苏云金杆菌CAB109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用CAB109菌株处理后7d,对幼虫的死亡率影响显著,死亡率分别为5.0%、8.3%、15.0%、23.3%、36.7%、55.0%;处理后6d,对幼虫生长影响显著,幼虫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63、2.19、2.03、1.87、1.34、0.96 mg;对幼虫发育的影响也显著,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6.3、16.8、17.5、18.2、19.5、21.2d.CAB109菌株的亚致死浓度除能直接杀死甜菜夜蛾幼虫外,还对存活幼虫的后续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球孢白僵菌Bb09侵染美国白蛾体壁的过程及其对美国白蛾卵及各龄幼虫的致病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致病过程,并采用喷雾法以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108孢子/mL、1×107孢子/mL、1×106孢子/mL、1×105孢子/mL、1×104孢子/mL)接种美国白蛾卵及1~6龄幼虫,测定其致病性.结果 表明:球孢白僵菌Bb09接种美国白蛾3龄幼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分生孢子以芽管形式入侵美国白蛾表皮并穿透体壁,对美国白蛾进行侵染;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卵无致病力;对于同龄幼虫,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致病性逐渐增强,对同一浓度白僵菌孢子悬浮液,随幼虫龄期增大,累积死亡率逐渐降低,以1×108孢子/mL接种美国白蛾1到3龄幼虫,第7天的累积死亡率为98.89%、97.78%、87.78%,致死中时(LT50)估计值为0.43~1.88 d,1.13~2.49 d,3.05~4.01 d;通过时间 剂量死亡率模型(TDM)分析,球孢白僵菌Bb09侵染美国白蛾的剂量效应在前4d变化较大,死亡率较高.综合分析,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低龄幼虫较高龄幼虫有更高的致病性,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兴安獐牙菜不同提取液对甘蓝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兴安獐牙菜全草的不同提取液对甘蓝夜蛾幼虫的触杀和拒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对甘蓝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触杀作用,24,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746 7,3.172 7 mg/mL.水蒸气蒸馏液对甘蓝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24,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5.039 9,5.216 7 mg/mL.丙酮浸提液对甘蓝夜蛾幼虫的触杀和拒食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粟明珠  张杨  钟婉玲  王星 《长江蔬菜》2015,(22):165-167
对蕹菜上新发现的害虫筒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卵粒淡黄色,较扁平;幼虫体绿色,头壳黑色;蛹为被蛹,初化蛹为墨绿色,羽化前颜色为黄褐色;成虫褐色黄色相间,翅面中央一条明显浅黄色横带.筒小卷蛾的一个世代为(34.714±1.074)d,其中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250±0.125)d、(12.167±0.259)d、(5.917±0.130)d和(12.429±1.025)d.幼虫共5龄,1~5龄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583±0.142)d、(1.750±0.125)d、(1.833±0.108)d、(2.333±0.136)d和(4.667±0.245)d.低龄幼虫取食叶脉附近的叶肉,高龄幼虫卷叶取食,常伴有咬断叶柄行为.成虫羽化高峰在8:00~10:00,交配高峰在5:00~10:00.成虫羽化1~2d后进行交配,交配1~2 d后即可产卵,每雌产卵量为58~133粒.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料饲养该虫,观察各虫态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测定卵孵化率及各虫态存活率。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4.65±0.04) 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13.78±0.29) 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8.65±0.03) d,初次产卵量(1.94±0.06)粒,一天中15:00—18:00产卵量/h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孵化率随着相对湿度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  相似文献   

10.
印楝素乳油对三叶草斑潜蝇存活和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印楝素药液对三叶草斑潜蝇存活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对三叶草斑潜蝇卵孵化没有显著影响,对幼虫、蛹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对蛹的致死作用大于幼虫;对成虫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于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和不同浓度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条件下,病毒浓度为1×107PIBs/mL、1×106PIBs/mL、1×105PIBs/mL、1×104PIBs/mL、1×103PIBs/mL时,甜菜夜蛾3龄幼虫感染10d后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3.3%,83.3%,86.7%,90.3%,96.7%,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温度显著影响甜菜夜蛾病毒的致病力。病毒浓度为1×106PIBs/mL时,在30℃和35℃下,甜菜夜蛾3龄幼虫感染10d后的累计死亡率均为96.7%,在15℃下仅为53.3%。在35℃,30℃,25℃,20℃,15℃下,LT50分别为5.0d,4.8d,5.4d,8.8d,13.7d。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Bb050230 菌株,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
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棕榈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具有较高的毒力,用浓度为3.0×108 个·mL-1 的球孢白僵菌
孢子悬浮液接种8 d 后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6% 和83.25%,致死中时间
(LT50)最短分别为4.43 d 和4.79 d,第8 天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106×105
个·mL-1 和3.284×105 个·mL-1。  相似文献   

14.
菜粉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8,21,24,27,30℃五个温度对菜粉蝶(Pieris rapeasp 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8.8,8.3,8.3,8.6,8.6,14.5℃,有效积温分别为56.4,53.8,53.1,53.1,47.7,47.7,82.8 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8d,11~22 d,5~16 d;成虫寿命4~6 d.延安地区菜粉蝶1 a可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麻江白僵菌(Beauveria majiangensis)菌株MJ1015对蓝莓金龟子幼虫(蛴螬)有效的微生物防控技术,采用浸渍法对粗狭肋鳃金龟(Holotrichiascrobicula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斑青花金龟(Oxycetonia bealiae)3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用孢子悬浮液浓度4.3×106~9.2×108孢子/mL处理上述幼虫14 d后,3种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47.17%~100.00%、31.97%~94.64%、31.58%~91.23%;3种幼虫的LC50值之间差异显著,分别是4.75×106、1.29×107、2.78×107孢子/mL;相同浓度处理下,3种幼虫的LT50差异显著,在浓度5.7×107~9.2×108孢子/mL处理下,3种幼虫的LT50范围分别是3.86~6.68、5.16~9.69、9.00~13.29 d。综上,MJ1015菌株对3种金龟子幼虫均有较强的致病力,且致病力大小为粗狭肋鳃金龟暗黑鳃金龟斑青花金龟。  相似文献   

16.
以平菇厉眼菌蚊(Lycoriella pluroti )3~4龄幼虫为目标虫,对8种低毒农药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平菇厉眼菌蚊幼虫的毒力最强,其致死中浓度为0.005 mg/mL,对糙皮侧耳菌丝生长影响较弱,抑菌中浓度为0.023 mg/mL;在糙皮侧耳生产中,每袋使用该药剂30 mL处理的杀虫率达100%,10 mL处理的杀虫率为67.1%;喷施该药(10mL)7 d后子实体中无残留检出.高效氯氟氰菊酯适用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生产中防治平菇厉眼菌蚊.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敏电阻法对瓜实蝇1日龄幼虫、5日龄幼虫、1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蛹、1日龄雌成虫、1日龄雄成虫、5日龄雌成虫、5日龄雄成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结果表明:各虫态以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3日龄蛹的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6.72±0.23)℃和(-13.14±0.55)℃;以5日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高,分别为(-14.32±0.45)℃和(-5.52±0.47)℃;各虫态的过冷却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5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雄成虫<1日龄雄成虫<1日龄蛹<5日龄雌成虫<1日龄幼虫<1日龄雌成虫<5日龄幼虫。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浓度吡虫啉种子包衣剂为材料,研究小白菜黄条跳甲防控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种子包衣剂对小白菜黄条跳甲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2.6 mL/kg吡虫啉种衣剂效果最好,小白菜出苗40 d后黄条跳甲成虫和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3.48%和79.23%,小白菜被害株率比对照(清水拌种)降低76.47%,叶片保护率达到75.03%.  相似文献   

19.
以异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研究了4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异迟眼蕈蚊的生物活性和亚致死效应,以探讨苯甲酰基脲杀虫剂对异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结果表明:氟啶脲和氟虫脲对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相对较高,其中氟啶脲对2龄和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5.526mg·L~(-1)和7.521mg·L~(-1)。4种药剂亚致死浓度均导致4龄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的延长,成虫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下降,其中氟虫脲和氟啶脲对4龄幼虫发育历期、蛹期、化蛹率和羽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氟啶脲和氟虫脲可用于温室和田间防治异迟眼蕈蚊幼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自然温度及人工控湿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 ,平菇眼菌蚊 (Lycoriellapleuroti)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1 9± 0 2 9℃ ,8 1± 0 5 7℃和 9 3± 1 2 4℃ ,有效积温分别为 2 6 4、 14 5 1和 4 2 1日度。在 14 9~2 5 5℃条件下 ,随温度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 ,幼虫脱皮次数减少 ,成虫产卵量下降。卵在低于 93%的相对湿度下不能孵化 ,幼虫和蛹在低于 85 %的相对湿度下不能存活。幼虫平均寿命 (L)与相对湿度 (RH)间有如下关系 :L =-1 3 4 19 0 0 42 2 7RH。棉籽壳培养料、子实体中以菌柄最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 ,其虫口数量因栽培形式、培养料层次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