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修正后Vrsmarty水量平衡模型对黄土高原地区2001-2010年间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模拟。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质地、植被类型、蒸发、降水等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平均土壤水含量年内呈"正弦"曲线的变化规律,6月份土壤水含量最低为36.9mm,随着雨季到来,10月达到最高为74.3mm,而后逐渐降低。土壤水变化趋势可分为西北和东南两个区。西北区降雨量少,蒸散量大,全年土壤水含量很低,为1~40mm;东南区受降雨和蒸散周期性的变化的影响,土壤水变化周期性明显,秋末最高达200~240mm,夏初最低为60~100mm。全区的年平均降水为435.8mm,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全区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1 072.7mm,呈现出西北和东南偏高,东北和西南偏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永定河流域内14个气象站点1957-2018年逐日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小波分析对永定河流域降雨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法对降雨进行特征分区并通过相关分析揭示流域降雨的主要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永定河流域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2.88 mm/10 a,多年降雨量均值为389.22 mm。季尺度上,春秋两季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以秋季降雨量上升最为明显,上升速率为3.75 mm/10 a;夏冬两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以夏季降雨量下降最为明显,下降速率为-8.14mm/10 a。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流域降雨量变化存在着28、15、4 a三个周期,以28 a为主周期。空间上,降雨量地域性差异较大,流域降雨量由东南平原区向西北山区递减。REOF分析表明,前六个模态可以较好地反映永定河流域降雨的空间分布类型;根据各模态高荷载区分布,永定河流域可划分为六个降雨区:Ⅰ区为西南大同盆地区,Ⅱ区为北部张家口地区、Ⅲ区为延怀盆地区、Ⅳ区为北京及冀西北盆地区、Ⅴ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5-2015年四川省及其相邻省份22个气象站点逐日降雨量数据,通过普通Kriging空间插值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降雨侵蚀力的年内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川省年内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相关,年内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四季降雨侵蚀力变化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季降雨侵蚀力均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且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四季降雨侵蚀力的变化趋势都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大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春、夏、秋三季呈极显著性上升趋势(p0.01),冬季呈显著性上升趋势(p0.05);全省降雨侵蚀力年内时间分配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在7月,省内11个站点的年内分配曲线呈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省内11个研究站点的降雨侵蚀力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05);省内11个研究站点的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特点总体上遵循降雨侵蚀力值越大,海拔越低的负比关系,降雨侵蚀力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8,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银川市近51 a降雨量变化特征,以银川市1968-2018年降雨资料为基础,通过5年滑动平滑曲线和Mann-Kendall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银川市近51 a降雨量变化趋势,通过累积距平曲线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银川市年降雨量的突变和季节尺度的降雨突变,利用小波分析来分析银川市降雨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银川市降雨量近51 a整体有小幅度的上升趋势,气候倾斜率为3.11 mm/10 a,Mann-Kendall趋势分析后发现其上升变化通过了90%置信度的检验;突变分析表明,1975年、1979年、2015年银川市降雨量存在突变;通过小波分析可以看出近51 a银川市存在4个降雨量较为明显的降雨量变化周期,同时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降雨变化周期,其中夏季降雨周期变化同年降雨变化接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辽宁省近70年完整、可靠的544个站点暴雨资料,选取暴雨中心雨量高于200mm、降雨间隔时段低于6h的162场典型暴雨,对辽宁省短历时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南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是辽宁省区域大暴雨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短历时暴雨主要集中在12h以内,12h降雨量占总雨量的72%,最大24h...  相似文献   

6.
基于Budyko假设,采用傅抱璞模型对1980—2010年岷江流域实际蒸散进行模拟,将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测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用于分析实际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以灵敏度及Pearson相关系数为指标分析了岷江流域实际蒸散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基于Budyko假设的傅抱璞模型对岷江流域实际蒸散的模拟效果较好。岷江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在空间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在研究时段内,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99%置信度检验),并于1991年发生显著性突变(通过90%置信度检验)。岷江流域实际蒸散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降雨是主要的气候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对GCM输出序列进行降尺度处理,生成长春市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利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对2020s(2010-2039年)、2050s(2040-2069年)和2080s(2070-2099年)3个时期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验证期(1976-1990年)内,长春市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实测值和模拟值拟合的很好,SDSM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生成长春市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期相比,2020s,2050s和2080s最高气温平均分别上升1.67℃、3.44℃、5.65℃,最低气温平均分别上升1.07℃、2.68℃、4.69℃,平均日气温倾向率变化为0.63℃/10年;年降雨量也呈增加趋势,倾向率变化为11mm/10年;研究区未来气温和降雨量年内变化情况呈现不均匀性,春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降雨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倾向率变化为12.7mm/10年,且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对全年降雨量的增加贡献最大,秋季降雨变化不显著,冬季增加趋势较平稳;与其他各季相比,气温在夏季的增幅最显著。分析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长春市水资源状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松涛水库流域降雨侵蚀力空间结构差异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研究其变化规律对土壤流失预报有重要意义。对松涛水库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75-2015年全年、季节降雨侵蚀力用经验正交函数和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其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①松涛水库流域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为东部偏大、南部偏小。②受干、湿2季降雨和台风的影响,流域年、季节降雨侵蚀力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在1993年后降雨侵蚀力偏大的年份增多。③年均、季节降雨侵蚀力的空间结构存在差异,降雨侵蚀力增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年均降雨的南部,春季的中、西部,夏季的北部,秋季的东、北部;冬季的东南部。④流域全年、季节降雨侵蚀力具有反位相变化模态,反位相变化模态应该与干、湿2季降雨差异有关。由于暴雨量和暴雨次数增加,自1990年后降雨侵蚀力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科学分析降雨分布及合理划分干旱等级,是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灌好关键水,减少旱情危害的关键。针对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1978-2012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赣抚平原灌区降雨分布及不同干旱等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抚平原灌区降雨在年内分布不均匀,年总降雨量偏度系数偏小,6-9月降雨量年际偏度系数偏大,年总降雨量值、7-9月降雨量值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近35年来受旱年份占比29%,正常年份占比71%;7月份受旱年份较少,以轻旱为主;8月和9月受旱年份占比均为34.3%,较容易受旱。  相似文献   

10.
近期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东江流域主要气象及水文站点1956-2000年气温、降雨及天然径流量时间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了流域各季节及年均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及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气温和降水与径流的相关性,对未来50年该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流域年均气温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年均降雨量和径流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全流域降雨与径流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气温与径流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17,说明降雨与径流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在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剧烈的人类活动也使得这些相关性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以及越赤道气流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而行星热对于流环流是作为热带季风到来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而由于地球表面各种特性之间的差异化,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于准定常行星波作为第二推动力.如果针对于推动整个大气质量以及跨维圈传输的效率水平上来分析,总体上两个推动力的功效比率占位2:1.而第二推动力也在整个亚欧季风区与第一推动力进行融合,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热带季风气候在全球的亚欧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周畅奇 《湖南农机》2012,39(3):162+164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渐广泛,迫切需要大量嵌入式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公益性、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科学发展观为农业综合开发指明了新方向,和谐社会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搭建了新平台,改革开放为农业综合开发增添了新动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要在扶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进科技进步,着力机制创新等方面有新的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饲料青贮的机理、条件及优点,介绍新型青贮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对机械化裹包青贮技术的设备性能和技术优点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窑贮方法进行生产成本对比,提出新型机械化青贮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采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的某土石坝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按加固过程中的施工进度模拟,同时利用adina中多孔介质材料属性,考虑了坝体中渗流作用对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接触面单元考虑到在防渗墙的实际施工中需要泥浆护壁,采用Goodman修正单元.为分析坝体土体和墙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墙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了正常水位下防渗墙的应力和变形随坝体土体和防渗墙弹性模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计算结果表明:当防渗墙的弹模小于5000 MPa时,墙体应力随防渗墙弹性模量的变化不敏感,当防渗墙的弹模大于5000 MPa时,墙体应力随防渗墙弹性模量的变化敏感;最大水平位移随着防渗墙模量的增大变化不大,对防渗墙模量的变化不敏感;防渗墙墙体应力和变形对坝体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当时席卷了大半个美国的“黑风暴”迫使人们对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反思和改革,从而促进了保护性耕作的形成和发展。它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特别是它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降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沙尘暴的社会性功能和公益性功能,更为各级政府所重视,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先进性和广泛适应性。因此,保护性  相似文献   

17.
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机推广培训是农机工作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依然存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滞后、农机产品供货不及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不宽、农机培训内容单一以及部分农机具定价偏高、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提出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合理分配农机化投入资金、建设高素质农机科技队伍、简化办事程序等工作措施,以促进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指标体系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构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指标体系,涵盖城乡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教育成就一体化的各个方面,以期为科学、准确地评价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现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4种常见天然生物质(核桃壳、木屑、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两种烟煤在高纯N2条件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粒度级和不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并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失重主要温度段为200~450℃,烟煤为300~600℃,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生物质活化能为50~80kJ/mol,煤为30~115kJ/mol;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的影响较大,提高升温速率,TG及D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0.
目前,莲籽的加工是先切壳、穿芯,再进行分离与清选。由于壳与仁之间的间隙较小(0.1~0.2mm),莲籽穿芯、切壳后,多数壳、仁仍为一体,人工分离与清选难度加大,效率也很低下。为此,设计了莲籽壳仁分离与清选机械,将振动分离、揉搓分离、抛掷分离与气流分离有序结合,实施莲籽混合物中莲芯、碎壳和莲仁的分离与清选;介绍了莲籽壳仁分离与清选机械的主要结构和特点;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确定了该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