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焦作地区88个监测孔水质指标检测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硬度、六价铬、氟化物、镍离子、氨氮、氯化物共9个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度集、模糊权向量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最终确定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级别.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很差,污染率高达81.82%,其中,劣V类水质高达26.14%,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大家作、小尚、北敬村以及南部的任庄、小王庄、南李村一带,与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分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特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量、污染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三氮”的形成、迁移、转化、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污染分布分别呈现面状、条带状和点状分布;农业上含氮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是浅层地下水“三氮”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含水层是污染中心浓度极高的重要原因;包气带的碱性氧化环境是硝酸盐氮广泛分布的重要条件,大沙河侧漏补给是氨氮呈现条状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资料显示新郑市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仅为5000万~6000万m3,而近年来开采量为原计算可利用量的2~3倍,虽然地下水位略有下降,但可以表明原研究可利用量偏离了实际可利用量。本研究结合以往成果对新郑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重新分析对比,并结合近年来相关观测数据与其他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得出较为合理的数据,为新郑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兴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大兴区82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中西部水质较好,主要为Ⅱ类和Ⅲ类水,而北部、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差.主要为Ⅳ类和V类水。造成本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过境污水的渗透、不适当的污水灌溉。  相似文献   

5.
南昌县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南昌县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进行了分析,采用两种方法,即水文地质地下径流模数法和基流模数及参数法,计算南昌县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结果表明,南昌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提出了合理开发南昌县浅层地下水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7.
西辽河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基地,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西辽河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390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79项指标(包括现场测试7项)。依据资料分析选择其中铁、氟、三氮及其有机项目共计34项进行评价。 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西辽河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按污染组分的分类对污染范围的分布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原因。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层地下水对蔬菜腾发量和产量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旱作蔬菜的产、质量,以甜椒和冬菠菜为试验品种,采用4种地下水埋深处理,实测了腾发量、地下水利用量和产量,得了了它们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变化规律。结论:在开展蔬菜节水灌溉中,即应考虑充分利用地下潜水量,也需注意控制适宜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9.
使用蒸渗仪群开展了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利用试验,讨论了在降雨、灌溉和不同地下水埋深等多种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规律,并确定了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和相应的合理灌水量。结果表明,从返青至收获期,在40~150 cm埋深范围内,无灌溉无降雨条件下地下水对作物腾发的贡献率可达到90.0%以上,而降雨和灌溉处理的地下水贡献率减小到54.0%~78.9%。另外,无论是否有降雨影响,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地下水贡献率都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150 cm是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每公顷穗数较大是冬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埋深处理的主要原因。从返青至灌浆期,在150 cm埋深下,只需在拔节期灌水约60.0 mm,冬小麦产量就可达到8 846 kg/hm2,在无灌水和降雨时产量可达到拔节灌溉处理的80.0%左右。  相似文献   

10.
辐射井是开发浅层地下水的理想井型。针对银北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在银北灌区利用辐射井技术开发浅层地下水的设计方法,如竖井结构、井深设计、水平辐射管设计及涌水量计算等。并对成井技术、试验井的水量和水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东北平原典型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物的化学迁移规律,借助"东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项目收集、野外调查获取的资料,选取布设在沈西工业走廊的一条水文地质剖面所在区域为研究区,绘制地下水流场图与无机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图推断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应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的相关性,利用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计算该剖面的水化学成分的饱和指数,进一步确定无机污染物的运移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污染源为细河地表水,浑河间接影响其周边地下水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的强弱与人为因素将影响地下水水质;无机污染物以面状污染为主要污染形式,其运移能力受水力梯度与岩相环境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内陆干旱灌区地下水位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对内陆干旱区作物对地下水与土壤水的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干旱区内地表水、地下水与土壤水的联合调度,是实现干旱区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抗旱、治盐、改良土壤及生态保护等多目标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三水"的联合调用须以地下水埋深动态调控标准为依据,以井灌井排工程为主要手段,形成地表水为补给水源、潜水含水层为调节水库的利用模式,达到水资源优化、盐碱地治理与生态维护等综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莱州湾南岸浅层地下水咸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南岸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叠区域,区位优势显著。地下水咸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该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饮水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全面了解该区地下水咸化现状,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水样采集测试,应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总溶解固体(TDS)、Cl^-、钠吸附比(SAR)、潜在盐度、NO3^-和SO4^2-等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比分析识别了咸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地下水咸化程度呈现北强南弱的特征,咸化面积呈现中部-东部大、西部小的趋势;目前地下水咸化程度较重,咸化面积达3132.13km^2,占研究区面积的70.17%;该区地下水咸化的主要致因是海(咸)水入侵,地下水咸化分区与地层沉积相特征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清泥沟地区产生岩溶塌陷,人为污染造成清泥沟水源地供水祭张.在分析清泥沟地下水系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法评价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4.1万m3/d.为防止岩溶塌陷等水环境问题,提出减采、治污和分散开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4种挺水植物在高浓度氮磷污染条件下耐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4种挺水植物在高浓度氮、磷胁迫下对污染水体的耐受能力,人工模拟水体氮磷动态变化条件,在室外开展氮、磷耐受性盆栽试验,通过研究植物抗氧化酶防御系统中主要酶学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确定4种挺水植物氮、磷耐受范围.结果表明:①随着氮、磷浓度增大,4种挺水植物SO...  相似文献   

16.
在无地表铬污染源的情况下,研究区从1997年到2010年间地下水中六价铬的检出率不断增大,超标率逐年升高,本次研究针对此现象进行了探讨。根据研究区近年来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加大的实况,在分析历年水位及水质资料,通过试验研究非饱和带与饱和带松散沉积层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及其平面、剖面的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六价铬浓度变化规律之间在时空演变上的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明确了地下水水位降低与六价铬浓度增加之间的非线性相关关系,探明了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六价铬污染的形成演化规律,并对地下水环境中六价铬的修复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地下水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地下水动态对降水、蒸发等气象因素很敏感,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农田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湖北省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5年和湖北省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排灌试验站2000~2004年实测降水、蒸发、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料进行分析,建立2种数学模型以模拟不同季节地下水埋深随基本分析时段有效降水、蒸发等因素的变化情况。用后验差指标法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2种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农田地下水动态受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新乡市傍河水源地浅层地下水资源状况,对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均衡法计算得出现状年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 289.85万m3/a,排泄量为13 260.05万m3/a,均衡差为29.8万m3/a。各均衡区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亦比较接近,表明计算所选参数比较合理,计算的补给量和排泄量可靠;采用均衡法、解析法和数值法对设计新增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5万m3/d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次评价的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补给量是有保证的;水源地内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经适当处理后适宜饮用;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和水源地开采监测来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