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省节约用水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是水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但由于开发利用率低、时空分布不均,以及与人口、土地、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等原因,致使云南普遍存在工程性、季节性、局部资源型缺水现象,加之多年来云南省总体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高,部分地区缺水严重。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及标准体系,保障水资源管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促进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技术措施应用,提高水利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2013年新疆14个地州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方法测算了新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灌溉用水效率,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农业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但是近年来用水效率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不同地区的用水效率差异在明显缩小,北疆是最具节水潜力的区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及地表水占供水总量的份额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负向相关性,有效灌溉面积、水库数量、人均GDP、棉花播种面积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相关性,灌溉水费、全年降水量、全年日照时间及种植结构对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方向不同,表明要视当地的情况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制定水价,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3.
汉中石门水库灌区是汉中平原大型灌区,通过水平衡测试分析典型灌区用水效率、研究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对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经验与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灌区开展点、线、面式的水平衡测试,掌握了灌区水量分配、输水、用水设施运行情况、用水总量和各区域用水之间的定量关系。从测试数据入手,计算灌溉用水效率,结合灌区地貌、作物分布、渠道衬砌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研究提高措施。结果表明,灌区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与低级渠道输水渗漏是灌区用水损失较大的因素,为灌区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水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出发,依托云南省目前正在开展的区域和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结合课题大量的基础资料调查、实地调研、研究论证等工作,严格按照可执行、可操作的原则,遵从定性和定量考核方法,初步提出云南省区域、工业、农业、居民生活4个方面的用水效率考核及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评价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发现粮食生产用水过程中投入要素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分析了2009—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阐明了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投入要素的调整方向和调整程度。结果表明:中国4个经济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差异显著,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最高,且波动较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较低,且波动较大;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最低,且处于下降趋势。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差异较大,粮食生产用水投入要素配置不合理;粮食生产灌溉用水和粮食生产有效降水均存在投入冗余和投入不足现象,说明两者未能实现相互促进和相互调节。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的问题,测度农业水资源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将多种数学地理模型相结合,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以Tobit模型作为探究农业用水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方法,基于所测算结果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各因素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差异性。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明显但总体效率仍保持较低水平,农业用水效率省际和区域差异显著;年降水量、农业用水占比、节水灌溉面积占比、人均农产值和农产品进出口额是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用水占比和人均农产值是最主要的负向和正向因素;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环境导致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繁荣,能有效促进农业用水效率提升;黄河流域传统的漫灌、串灌方式用水浪费严重;长江流域下游发达地区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带动中上游地区发展;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丰富的降水缓解了缺水压力,节水动力不足;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的劣势导致用水效率低下。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从多维度推动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与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域用水差异和影响因素。基于中国2019年31个省级行政区数据,计算各地区的用水效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分析中国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进一步,采用典型相关方法研究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农田灌溉与耕地用水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东南沿海地区在以下四项用水效率指标的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人均城镇居民家庭生活用水、人均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用水效率总得分。对于用水效率总得分,华北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且仅有华北与东南沿海、华中、西南和西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地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八项用水效率指标在6个区域上的排序,以及6个区域在八项用水效率指标上的排序都存在显著差异。(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行业资本投入和人文素质影响;工业用水和城镇用水主要受自然条件、水资源禀赋、可持续利用水平、劳动投入与水资源需求水平影响;农村生活用水主要受产业结构、水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影响;农田耕地与灌溉用水主要受产业结构、水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可持续利用水平和水行业要素投入影响。区域...  相似文献   

8.
针对具有低纬度高原、纵向岭谷和季风气候特点的云南省,结合自然地理、气候、土地、水资源等的空间分布,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适用范围划分为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干旱热河谷等6个一级区和14个二级区(亚区)。用水定额制定采用了影响因素分析、作物灌溉需水理论分析、用水户(或灌区)调查、典型企业水平衡测试、宏观水资源供需平衡、专家咨询论证、统计分析等多种技术途径相互检验;制定的用水定额指标达477项,覆盖了省内90%以上用水户(或作物)。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的云南省水量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将博弈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云南省节水策略的制定,建立了云南省群体用户的节水博弈模型和水量定价模型.节水博弈模型说明过低的水价并不能反映水的稀缺程度,政府应对水价进行适当调整,引入节水效益比值k,当水价pk说明水价偏高,此时用水户会采取节水措施,政府应把握好水价的高低.水量定价模型探讨了节水量和水价之间的函数关系式△I=h(p),为合理调整水价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目的之一是着力满足农业用水需求,提高农业灌溉的用水供水保证保障能力。结合云南省农业供水特点,建立农业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规划实施前后的云南省农业供水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云南省农业供水处于橙色预警状态,规划提出重点水源、节水灌溉和抗旱应急水源等重大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农业供水的保障程度,规划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刘涛 《节水灌溉》2017,(9):97-100
利用改进的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分析了2010-2015年30个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博弈状况,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用水效率总体上在增长,且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内部差异在缩小。处于有效前沿面的省份总体上比较少,而远离前沿面的省份比较多,但有减少趋势。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利用模式划分为6类,不同地区需要依据其利用模式做出调整。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同步变动趋势,且各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差异有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水稻灌溉用水定额等值线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龙  李靖 《节水灌溉》2006,(1):28-30
分析了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以及确定方法,并利用云南省30个典型县的水稻灌溉用水定额数据,分别用克里金(Kriging)法和距离反比法插值并绘制云南省水稻灌溉用水定额等值线图,对两种插值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克里金法插值优于距离反比法。  相似文献   

13.
用水定额的制定是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针对用水定额的制,指出现行用水定额制定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宾馆行业用水定额的编制原则及方法,并用概率测算法确定了武汉市宾馆行业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对2017—2020年新疆兵团第二师6个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结果】熵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情况相符,评价结果排序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排序、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熵权TOPSIS法相比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异系数更大,更有利于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等级划分;根据灌区各评价指标等级与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等级之间的差异,确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主控因素。【结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具有可行性,灌区在节水改造建设的同时,应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势在必行。针对云南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的分析、整理及田间和室内试验,采用聚类法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灌溉用水定额的分区、静态定额、水的利用系数3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流域GDP增长的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应模型,分析了塔河流域国民经济产业用水量、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对GDP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当前塔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对GDP增量的效应主要由产业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决定,第二三产业的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塔河流域国民经济产业内部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未来水资源利用对GDP增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线性加权思想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层次分析法(PSO-AHP)和粗糙集理论所得的主客观权重组合以获取组合权值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评价结果,其相关系数达到0.833,且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排序位次均不超过2,证明了采用PSO-AHP与粗糙集理论进行组合赋权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合理性。进一步对比两种评价结果的极值和变异系数,模糊综合评价法的1.051和0.170均远大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0.048和0.035,更有利于评价等级的划分,表明文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相对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灌溉用水效率评价领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改进的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分析了2010-2015年30个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博弈状况,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用水效率总体上在增长,且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内部差异在缩小。处于有效前沿面的省份总体上比较少,而远离前沿面的省份比较多,但有减少趋势。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利用模式划分为6类,不同地区需要依据其利用模式做出调整。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同步变动趋势,且各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差异有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博弈论赋权的灌溉用水效率GRA—TOPSIS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区域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Game theory,GT)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所得主观权重与改进熵值法(Improved entropy value method,IEVM)所得客观权重进行综合集成以获取组合权值,并将灰色关联分析(Gray relation analysis,GRA)与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以三江平原10个大型灌区为例进行验证,对区域灌溉用水效率作综合评价。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排序与GRA-TOPSIS法排序,得到的相关系数高达0.863,且GRA-TOPSIS法、GRA法、TOPSIS法对同一灌区综合排序的位次相差均不超过2,表明评价结果具有合理性和一致性;GRA-TOPSIS法所得综合值的极差为0.343,变异系数为0.267,均高于单独使用GRA法或TOPSIS法的极差与变异系数,更有利于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辨识分区。此外,根据目标层与准则层排序差异度将灌区分为3类,辨识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主控因子,对区域灌溉用水效率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46个县(市) 2015-2020年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和Tobit模型分析流域内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了水污染的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用水效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整体不高;流域内兵团各市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相对较高,其中又以阿拉尔市和若羌县为最高,达到了现有技术水平下的最优状态,效率值为1,而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的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相对较低;农业生态用水效率值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和西部边缘,研究时段内效率值分布重心呈现出自中部向西南部演进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水价、经济发展水平、节水灌溉技术等因素对流域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的影响显著,水价越接近供水成本,对效率的提升贡献越大,节水灌溉技术和地膜应用越广,农业生态用水效率越高。研究的政策含义表明:应继续在流域内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除了普及滴灌设施以外,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可采用地膜覆盖来减少蒸发;应持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用水价格,合理设置阶梯水价,积极探索水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