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阳市是一个典型的雨养水稻生产区,而季节干旱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农田水利设施对该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衡阳市现有水利设施存在工程质量差、设备陈旧老化、塘库淤积严重等诸多问题,加之监管体制不健全,导致水利设施无法安全运行,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灌溉效率低下等现象。为此,应全面整治水利设施、积极清淤,强化监管以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多年冻土为主要下垫面的寒区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敏感,以长江源区为例,根据数字滤波法对直门达水文站1966-2015年月径流的基流分析结果,明确了长江源区径流及其不同成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累积斜率法分别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降水和温度对径流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长江源区总径流呈现增加趋势,2...  相似文献   

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布局和农用地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发挥最大的土地生产潜力,对于缓解人地矛盾,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以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利用ArcGIS9.2的空间分析功能,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标准确定的耕地定义为依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喀斯特地区的云阳县适宜耕地的土地面积比重不大,根据这样的形势提出了充分利用三峡蓄水产生的大面积水面和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来提高全县的耕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本农田整备区是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提出的一个概念,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更加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治区已确定的基础上,基于C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选取坡度、连片性、海拔、表层土壤质地等指标建立一般农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指标体系,通过理想点法对研究区一般农田进行排序,将排序结果中名次靠前的一般农田优先划人基本农田整备区,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土地整治区范围,实现基本农田整备区的划定.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铁岭县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建立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并按照统一标准对全县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以期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凌海市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介绍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因素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利用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包括养分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立地条件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重庆市备受争议的"股田公司"试验被相关部门紧急叫停,对于"试验期"已经成立的"股田公司"重庆市计划对其进行专业合作社化整改.为此,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对整改后的重庆市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GIS技术建立相关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研究表明,截至2009年底重庆市"以地入股"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 532个,其中主要经营模式为生产要素合作模式、股权单一模式、股份混合模式、股权转租模式、股份参与模式.同时,针对调查中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GIS的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环渤海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在进行土壤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代表性样点土壤样品(0~30 cm)的采集,并对土壤的养分、盐分和质地等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选取土壤盐分、p 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砂粒质量含量、黏粒质量含量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法,结合GIS技术,进行环渤海区域土壤(0~30 cm)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黏粒含量对土壤质量产生正面影响,而土壤全盐含量、p H值及土壤砂粒含量则产生负面影响;获得了土壤质量评价的主成分得分综合模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为6级地力等级,研究区50%以上面积属于五或六级地力水平,土壤质量低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土壤质量等级的主要影响要素,可为针对性综合提升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 GIS 的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环渤海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在进行土壤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代表性样点土壤样品(0~30 cm)的采集,并对土壤的养分、盐分和质地等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选取土壤盐分、pH 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砂粒质量含量、黏粒质量含量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法,结合 GIS 技术,进行环渤海区域土壤(0~30 cm)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黏粒含量对土壤质量产生正面影响,而土壤全盐含量、pH值及土壤砂粒含量则产生负面影响;获得了土壤质量评价的主成分得分综合模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为6级地力等级,研究区50%以上面积属于五或六级地力水平,土壤质量低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土壤质量等级的主要影响要素,可为针对性综合提升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理论,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求得2004-2012年广西节水社会建设评价综合指数,并使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未来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广西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这将为今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赤水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风险的影响以及空间分布,以赤水河流域中游城市仁怀市作为研究区,采用GIS与RS技术与生态风险指数(ERI)模型,开展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仁怀市生态风险变化特征以及演变机理,并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区域内有林地、疏林地、水域、园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耕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减少;(2)仁怀市土地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现较强的区域差异性,基本呈现由西南向东北转移的态势,中部地区生态风险高,建成区以及工业聚集区及其周边高,距离高生态风险区越远,生态风险等级越低;(3)整个研究区主要以中等及较高生态风险等级为主,2000年占整个研究区比例的50%以上,2014年达到65%以上。综上可知,仁怀市生态压力正在逐渐加大;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避免由于高生态风险区域向外延伸,造成区域总体生态风险强度加大和面积增加。应当积极开展区域生态治理与恢复,强化土地利用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从系统性发展和量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是分析评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和途径.为此,在对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泰来县1990-2007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循环再利用是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撂荒地微观空间分布特征,为解决撂荒地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对策;同时,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一是撂荒地主要分布在远离场镇、交通条件差、灌溉设施缺乏、坡度较大、土地肥力低的地方;二是水田撂荒少,旱地撂荒多,道路交通两侧表现得最为明显;三是撂荒地分布和坡向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到地尽其用;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改革农地产权,建立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水质性缺水与洪涝灾害等多形态水患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特征.如何对整体水资源环境进行有效的集成治理,成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与人民共享幸福生活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浙江省政府推行的"五水共治"公共政策是对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个积极尝试.从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现状出发,采用主成分...  相似文献   

16.
征地区片价的制定是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革新,对我国征地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在明确征地区片价定义和价格构成的基础上,总结了征地区片价的制定步骤,对主要区片划分方法和征地区片价测算方法的使用条件做出了概括,并以广东省A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提出了征地区片价测算中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冯帅华  方然 《农业工程》2015,5(2):59-64
为了研究城市发展适宜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湖北省黄陂区为例,从自然适宜度、区位适宜度、生态适宜度和土地转换适宜度4个方面共10个因子层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IS技术,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打分法综合确定因子指标权重与量化标准,评价了研究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分析了城镇发展适宜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各级城镇发展适宜性用地的占比紧密相关,适宜城镇发展的用地占比越大,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8.
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植物生长灯人工补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农业产出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和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直观定量地研究了普通白炽灯、卤钨灯、普通直管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高频无极灯等光源的额定功率范围、光效、显色指数、色温与平均寿命等技术指标;识别出了植物生长灯光源技术指标数据的主要成分;主成分分析得分以高频无极灯得分最高,其它依次为高压钠灯、三基色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紧凑型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普通直管荧光灯和普通白炽灯,卤钨灯最低。结果表明,模型能全面、客观和科学地对植物生长灯光源能效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辅助植物生长灯在农业领域中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厘清产出外部性视域下稻农生产要素投入激励,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矫正产出外部性,优化要素投入配置,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选取6个水稻生产水平较高,具有较高代表性的县(市、区)作为主要调查地点。从农户禀赋、生产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认知因素5个角度,确定19个相关变量,构建产出外部性视域下稻农生产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选取的19个变量中,稻农对农民培训的满意程度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稻农的受教育水平、近三年水稻施肥量变化以及水稻价格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稻农的性别、对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产生负面影响的认知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上述6个变量对稻农采用合理生产要素投入行为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稻农加以示范引导,以矫正产出外部性,推动水稻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20.
灌溉水利用率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以漳河灌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漳河灌区1973~2006年共34年的资料,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计算灌溉水利用率,根据灌溉水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长系列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灌溉水利用率各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塘堰供水比例、渠道衬砌率、节水改造投资和节水灌溉面积比对灌溉水利用率有较大正贡献率,而中稻灌溉定额、水稻种植比具有较大的负贡献率;反映当地种植结构及管理情况的塘堰供水比和中稻净灌溉定额、反映节水工程状况的渠道衬砌率和节水灌溉面积比对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较大,而反映自然条件的生育期降雨量及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影响较小;灌溉水利用率整体随时间有上升的趋势,并存在明显波动,但这种波动在逐步减小,即灌溉水利用率的变化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