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跨区域、流域调水是我国未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协调好工程建设中的利益关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并获取实效,以及促进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研究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将水源区补偿分为水资源保障补偿和自然保护区补偿2大类,采用一种简明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了生态补偿额度的理论值。并对补偿机制的选择进行分析,认为市场机制难以保证补偿支付的完全实现,受水区居民的支付能力无法承担巨额补偿费用,政府补偿应该是主导机制,其最佳载体是大型公益性生态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提孜那甫河道含沙量高、枢纽所在河段河曲发育等特点,枢纽设计确定了"利用河势,稳定主槽"的指导思想,依据水沙运动理论和当地实际条件选择枢纽位置,并采用一岸集中引水、另一岸用过河涵洞输水的布置方案。枢纽工程自1997年通水以来,运行安全,取水防沙效果良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多泥沙游荡性河道上引水枢纽工程的一个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引黄工程自身供水成本、供水区水市场及水资源管理体制等制约引黄工程供水初期正常运营的障碍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引黄工程这一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何走出供水初期运营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引细入汤”工程即将本溪市境内清澈的细河水引入兰河,再经过已建成的“引兰入汤”工程,将细河水引入汤河水库。该工程跨流域、跨地区调水,从总体上合理有效地解决鞍山市水源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引细入汤”工程水权转让的必然性和可性行、初始水权的确定、水权转让及“引细入汤”工程的兴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引江济汉工程中引水渠道内泥沙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引江济汉工程渠道引水防沙的设计要求,在收集基本水文泥沙和工程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维恒定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设沉沙池和设沉沙池后引水渠道内泥沙淤积情况,模型计算结果可以为引江济汉工程中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彭维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9)
在长距离的输水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使用最多的防渗耐磨材料之一,而混凝土早期的养护是影响其使用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在沙漠干旱缺水条件下,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浇筑混凝土养护的途径和方法,介绍了混凝土养护剂的作用原理、工程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其具有规模大、隧洞占比高、地质条件复杂和线路长、建设周期长、项目类型多等特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难度大.以云南滇中引水工程为依托,分析当前西南地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和难点,研究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措施,提出了"1+3"监管模式等质量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邓炳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2):36-40
从龙岩市雁石溪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地质特性和施工实践出发,通过分析地质状况与塌方的类型关系,分析了隧洞掘进中的塌方成因,提出了塌方分类设想及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东引渠首口门沙测验中,由于受取样仪器的制约,仅能取到距河底0.1-0.3m以上的悬移质泥沙,给引黄渠首真实引沙量的评价带来一定偏差的问题,采用了引黄渠首闸前与闸后断面对比的实测方法进行研究。结论认为:漏测泥沙数量占闸前断面总沙量的7.5%-11.0%,漏测粒径大于0.025mm的有害泥沙为5%-8%。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南四湖水体污染情况的调查和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运行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南四湖水质和污染水体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认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对于污染水体净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证明,新薛河入湖口水质在Ⅲ类水与Ⅳ类水之间波动,未完全达到南水北调工程的Ⅲ类水水质要求。研究项目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南四湖水质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