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稀碱溶液法和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稀碱溶液提取马尾松毛虫蛹中蛋白质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碱溶液浓度1.5%,料液比为1∶15(w/v),抽提时间90 min,抽提温度60 ℃ ;沉淀pH为4.5,沉淀温度25℃ ,沉淀时间120 min。在此工艺下,所得松毛虫蛋白产品的干重1.15 g,其粗蛋白含量为85.8%,总氮提取率为81.2%。稀碱溶液法是一种提取马尾松毛虫蛹中蛋白质的可行方法。第6期刘高强等稀碱溶液提取马尾松毛虫蛹中蛋白质的工艺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回归建模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线性回归、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Logistics回归等回归多次建模试验的比较,建立了显著性较高的马尾松毛虫发生量和幼虫高峰期线性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3.
分析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危害,并探讨当前马尾松毛虫害的若干预测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次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试验,筛选拟合度高的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模型。结果表明:R2均大于0.9,多层感知器马尾松毛虫预报模型要优于径向基函数与回归方法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建模方法,通过反复建模试验的比较,排除相关性不高的干扰变量,选择合适的相关性较高的变量进行建模,以获得拟合度较高的模型,以满足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马尾松毛虫的危害,阐述了其生活习性,介绍了几种虫情调查方法和发生期预测预报的方法,以期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工饲料饲养的甜菜夜蛾发育,蛹重,产卵与存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7±1℃,自然明暗比条件下,用大豆、小麦、酵母粉为主要原料配成的人工饲料饲养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历期为10-14d;蛹历期为6-9d;单头蛹重平均为97.97±1.76mg,范围为48-141mg。各代中,雌蛹重量高于雄蛹重量,蛹重有随从工谢增加而降低的现象。未交尾的雌蛾产卵前期延长,怀卵量与产卵量均明显少于正常交尾的雌蛾,但产卵期和存活天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相关系数法筛选出与马尾松毛虫各级危害程度的危害面积相关关系都比较密切的气象因子,分别建立多对多线性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线性差分方程之带输入项的线性自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模型5种马尾松毛虫危害程度分级预报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运用所建立的5种分级预报模型对预留的4年共16组样本进行预测结果检验,都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其中以线性差分方程之带输入项的线性自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次之,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模型最差。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是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otus Walker)年发生4代的湿地松和马尾松林分中进行,采用人工模拟以及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每头幼虫的取食量在世代之间无显著差异;(2)建立了由容易测量林木因子估测针叶量的模型;(3)确定了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关系数法、均生函数法及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和延拓均生函数序列作为各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与气象因子的GA-BP混合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GA-BP混合预测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3个,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3组预留有虫面积的平均预测误差为4.41%;虫口密度GA-BP混合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9个,预报因子数为4个时,3组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2.17%;虫株率GA-BP混合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9个,预报因子数为4个时,3组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4.25%。  相似文献   

11.
用高浓度(1×10 8分生孢子/ml)和低浓度(4×10 6)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处理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在处理后至开始侵染死亡的15d内,高浓度处理减少松针损失44.4%,低浓度处理减少19.6%,消化率无显著差异,但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比对照低。饲养未死于侵染的残余幼虫至化蛹,其侵染率、化蛹率、羽化率、性比及蛹重有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实验结束时检查受精卵数,高浓度、低浓度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83、4826和9604粒,实验种群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2.83、48.26和96.04。种群增长率因高浪度和低浓度处理而分别降低86.6%和49.8%,此外,还研究了饥饿对虫生真菌侵染4龄幼虫的影响。将幼虫分别喷以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粉拟青霉后,饥饿处理1、2、3和4d后正常饲养,各处理和正常饲养的对照间的侵染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3年9月~1989年9月浙江省仙居县虫情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考察各调查点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随气象因子及时间、空间的动态变化,建立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时空回归预测模型,并用所建立模型对1989年3代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进行预报检验。[结果]共建立了1个线性、8个非线性马尾松毛虫发生量时空回归预测模型。1989年3代马尾松毛虫实际危害村数及有虫面积分别为141、143、138村和4533.1、4181.3、5166.0hm^2,9个模型预报的3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村数均为193村,线性模型预报的3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分别为3978.5、4159.5、3427.5hm^2,非线性模型预报的各测报点3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分别与实际最大相差71.6868、99.8359、119.9478hm^2。[结论]所建立模型对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的预报准确率均为66.7%。  相似文献   

13.
生物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树的害虫。文中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几种生物防治药剂,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好防治效果,探讨了运用这些药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方法以及技术推广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分析了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综合治理马尾松毛虫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省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大发生年份马尾松受害面积达20万公顷,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综合治理主要开展了松毛虫发生类型的划分,并根据发生类型分类施策;采取封山护林、营造混交林,禁止强度打枝等营林技术措施;加强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预防为主,防治虫源基地等治理措施,使综防区内95%以上的松林达到有虫不成灾,综合治理的直接经济效益达4119.5万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混合模型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BP网络具有局部精确搜索但易陷入局部极小、粒子群算法具有全局寻优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训练神经网络的新算法--PSO-BP算法.根据相关系数法、均生函数法及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和延拓均生函数序列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与气象因子和延拓均生函数序列的PSO-BP混合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各PSO-BP混合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3个,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3组预留有虫面积的平均预测误差为4.01%;虫口密度PSO-BP混合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9个,预报因子数为4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3.32%;有虫株率PSO-BP混合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9个,预报因子数为4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2.83%.上述3个指标的预测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精细化预报中的“精”“细”“简”要求和生产实践,确定了潜山县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建模来选用因子变量。  相似文献   

18.
进行寄生在女贞,小叶女贞上的白蜡虫雌虫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体重与产卵量相关性最为显著,用体重预报产卵量最简便实用,其相关方程为y=-527.23+51948.73x,利用自然变温测出卵至若虫出壳期及1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常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模型技术对马尾松毛虫灾变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的猖獗发生可以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过程,为探索松毛虫危害森林资源灾变规律,依据瑞金市2001-2007年大发生面积的时间数据序列,尝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GM(1,1)模型,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灾变趋势,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灾变长期趋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趋势与过去情形相符,且1-2年的预测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毛虫微生物杀虫剂林间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微生物杀虫剂松毛虫CPV和苏云金杆菌(B t)复配林间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CPV1.5×106CPB/mL与苏云金杆菌(B t)800倍液复配,药后7 d和松毛虫CPV1.5×106CPB/mL与苏云金杆菌(B t)1 200倍液复配,药后12 d的杀虫效果分别可达89.62%和90.53%,较其他复配组合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