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索近年来沈阳市苏家屯地区的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变化趋势,采用田间试验,对试验地水稻产量及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现状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可以改善水稻的生育性状及产量构成,增加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任一缺素均会导致水稻产量的降低,其中氮素对产量的影响最显著;氮肥利用率为35.35%,磷肥利用率为25.47%,钾肥利用率为45.42%。  相似文献   

2.
膜下滴灌对花生施肥农学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膜下滴灌对花生施肥农学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设膜下滴灌和传统栽培方式下施用不同肥料处理,利用差减法计算肥料利用率与农学效率。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单独或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处理的农学效率高于不滴灌处理;膜下滴灌单独施肥可提高氮利用率14.50%、磷利用率5.00%、钾利用率10.77%,配合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7.20%、7.88%、16.62%。由此表明,膜下滴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花生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了3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两种肥料配施。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改善部分米质性状,如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稻谷长宽比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氮、磷肥的施用还可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降低青米率。施用氮、磷、钾肥后,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显著增加,而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养分稻谷生产效率显著下降,且3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总体来看,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相似文献   

4.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甬籼15为材料,在纯氮用量为180 kg/hm^2情况下,设置4种施肥处理(FF,普通尿素撒施;DSF,普通尿素机械侧深施;DSFS,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混合机械侧深施;N0,不施用氮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吸收量、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产量施氮的处理显著高于无氮处理;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5.2%和6.4%,穗粒数分别增加5.6%和11.0%,产量分别提高6.3%和11.6%;齐穗期和成熟期,DSF和DSFS处理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F处理;DSF和DSFS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0.6%和48.0%,比FF处理分别高15.6%和23.0%;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3.3%和62.7%。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著提高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养分管理模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本文研究了5种施肥模式对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处理3的实际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的差别也较大。这说明水稻生产中,在均衡施用氮、磷、钾肥的情况下,有机、无机肥适当配施比单施无机肥能更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基肥、分蘖肥、穗肥按一定比例分施增产效果好;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氮素利用率情况差异明显。处理3的氮肥利用率比其他养分管理模式都高,所得结果可为水稻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纳米碳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丹 《中国稻米》2013,19(1):44-46
在东北单季稻种植区,对不同施氮水平下添加纳米碳粉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纳米碳粉可提高水稻产量,以施氮量为10 kg/667 m2时产量最高,比等氮量常规施肥增产10.2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667 m2可增收114.38元。同时,在适宜施氮量条件下,加施纳米碳粉能够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本试验中以施氮量为7 kg/667 m2的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达44.77%。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2008-2010年3年中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浙中水稻籽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意两种肥料配施;其对籽粒产量的作用顺序为NKP。N3P2K2处理产量最高,为8746kg/hm2。施氮可提高稻米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碱消值;施磷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施钾可提高胶稠度、碱消值及蛋白质含量;氮、磷、钾肥的施用对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100kg籽粒养分需求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肥料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则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25.2%、38.3%和36.0%。N2P2K2、N2P3K2、N2P2K1和N3P2K2处理的经济效益较高,比N0P0K0处理分别提高21.1%、20.3%、20.3%和22.4%,差异达显著水平。利用肥料效应方程,得出该地区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和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58.8kg/hm2、39.3kg/hm2和100.8kg/hm2。  相似文献   

8.
缺钾是水稻土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合理增施钾肥,既能促进水稻的营养代谢,又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为此本文利用5 a施肥定位监测资料,研究了钾肥在水稻土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增施钾肥一般可增产6%左右,不施有机肥增施钾肥一般可增产4.9%左右。增施农肥及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才能保证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2010年,我们进行了水稻施用钾肥的试验研究,探讨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的最佳施肥数量以及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有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促进早熟、增强抗逆性等作用,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最佳施用数量为施用硫酸钾12 kg/667 m2,缺钾的地块可以适当多施,不缺钾的地块可以适当少施。根据水稻需钾规律,钾肥可以做基肥和蘖肥施用。  相似文献   

10.
以第四纪红土红壤开垦的新辟稻田为供试土壤,以杂交早稻V200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新辟红壤性稻田上水稻不同时期施用钾肥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钾肥的条件下,钾肥以适当的比例作基肥和分蘖肥或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具有良好的效应,既可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早生快发,提高水稻产量,又可降低生产单位重量稻谷的吸氮量和吸磷量,提高氮、磷肥的生产效率,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湘南丘岗地区水稻轻简施肥技术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在几种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早、晚稻的生育特性、养分吸收规律、肥料养分的当季利用率、经济性状和产量效应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稻前期早发不明显,中期成穗率高,后期根旺叶健不早衰;早、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的吸收量具有相似性;早稻前期氮、磷、钾吸收量最低,绝大部分氮、磷、钾养分是在中、后期吸收的,晚稻前期的氮、磷、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早稻,后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大多低于早稻,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各轻简施肥处理均能提高早稻对氮和磷的表观利用率,以“湘珠专用肥”处理效果最好,但不能提高早稻对钾的表观利用率;晚稻轻简施肥处理“湘珠专用肥”也能明显提高水稻对肥料氮和钾的表观利用率。轻简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2.
黄泥田是福建低山丘陵地区典型的水稻土类型。为探讨黄泥田土壤晚稻化肥利用率,指导晚稻科学合理施肥,设置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和平衡施肥区4个处理进行田间化肥利用率试验,结果显示上杭县低山丘陵地区黄泥田晚稻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0.09%、13.98%、44.26%。对照《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资料,中国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5%、41%,发现除磷肥利用率较低外,氮钾肥利用率均高于报告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锌肥和石灰对双季稻生理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南方典型双季稻种植区进行2 a试验,综合评价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30%有机肥+70%无机肥)条件下施用锌肥和石灰对双季稻生理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水稻产量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设置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锌肥+30%有机肥+70%无机肥)、T3(石灰+30%有机肥+70%无机肥)、T4(锌肥+石灰+30%有机肥+70%无机肥)4种施肥模式,另外设置T5(不施氮肥只施磷肥和钾肥),用于计算氮肥利用率,测定LAI、剑叶SPAD值、植株氮积累量、产量,计算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施用锌肥能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和孕穗期LAI,有利于各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和孕穗—完熟期的氮素积累,还可提高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连年施用石灰则会降低LAI、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2017年早、晚稻以T4处理的产量最高;2018年早、晚稻以T2处理的产量最高。综合考虑水稻产量、LAI、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率,各处理中以T2处理(锌肥+30%有机肥+70%无机肥)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木薯种植中的不合理施肥容易引起徒长、产量下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减量同步施肥4个处理,以探明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时期对木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木薯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木薯的株高、茎粗及生物量;减量施肥、减量同步施肥处理木薯块根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施肥与不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木薯鲜重依次增加28.15%、32.73%,减量同步施肥依次增加15.46%、19.57%;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施用能提高木薯块根的收获指数;施肥能够提高木薯的淀粉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不会导致木薯块根淀粉含量的下降;化肥减施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减量施肥处理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8.52、5.01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两者相近,减量同步施肥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2.65、8.09、6.26个百分点,对肥料利用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2个化肥减施的处理块根产量分别为44.93 t/hm2及40.08 t/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2.58 t/hm2,肥料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减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普通单质肥和"洋丰"牌高浓度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了"湘珠"牌水稻专用配方肥在湖南省8种不同类型水稻土条件下早稻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水稻土条件下,"湘珠"牌水稻专用肥对早稻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经济性状的改善以及产量的提高都有明显的效果。在施用等养分量条件下,"湘珠"牌水稻专用肥比单质肥平均增产7.96%,比洋丰牌复合肥平均增产5.05%,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75.5%。"湘珠"牌水稻专用肥主要增加了有效穗数和穗长,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减少了水稻的空瘪粒。"湘珠"牌水稻专用肥处理的土壤养分有效性高,有利于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收获后土壤速效氮、钾养分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对肥料氮、钾养分的当季利用率为"湘珠"牌水稻专用肥〉洋丰牌复合肥〉单质肥料,对肥料磷的利用率为洋丰牌复合肥〉"湘珠"牌水稻专用肥〉单质肥料。  相似文献   

16.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施用氮、磷、钾3种肥料的“341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际施用N12kg/667m^2、P205为4.8kg/667m^2、K:0为14.4kg/667m^2时,水稻的产量最高。在磷、钾施肥水平为最佳时,灰黄泥田种植的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N2〉N3〉N1),灰泥田水稻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3〉N2〉N1);在氮、钾处于最佳施肥水平时,水稻产量随磷肥的施用增加产量下降(P1=P2〉P1);在氮、磷施肥水平为最佳施肥水平时,水稻产量随钾肥增加而增加(K3〉K2〉K1)。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0.7%~11.9%;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和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分别增产8.4%、2.5%;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相比,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更明显。水稻产量与两种缓控释肥施用量均呈线性加平台关系。相同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积累量明显高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两种缓控释肥的肥料回收利用率、肥料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肥料偏生产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水稻高产、高效、安全相协调的养分管理模式,试验通过组合氮、磷、钾肥用量与运筹方式,有机肥和微肥施用等因子,设计出6种不同养分管理模式,研究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杂交水稻Ⅱ优125籽粒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施肥模式(FFP)相比,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模式(HYHE)、高产模式(SHY)和高效养分管理模式(HE)可以提高水稻的籽粒产量、纯收益和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其中产量增7.5%~20.63%,纯收益增20.31%~45.87%,产投比增3.57%~38.19%,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1.50%~74.68%;HYHE和HE模式还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其中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5.24~14.84个百分点。不同养分管理模式间的产量、产投比与氮效率存在差异,其中高效处理(HE)虽增产幅度最小,但实现了低投入、高产投比、高效益、高氮效率;高产高效处理(HYHE)实现了较高的产量、效益与氮效率,产量与效益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19.
在福清市中稻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缺素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水稻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含量均高于缺素处理,提升了结实率、千粒重、晒干率、有效穗等产量构成因子,水稻产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缺氮处理.福清市中稻氮肥肥料利用率为40.47%,磷肥利用率为19.51%,钾肥利用率为66.70%.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油稻稻三熟制秸秆还田条件下双季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5个处理(秸秆不还田+氮肥3次施用、秸秆还田+氮肥3次施用、秸秆不还田+氮肥2次施用、秸秆还田+氮肥2次施用、秸秆还田+高量氮肥3次施用)的田间试验,探究该模式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制下,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早稻季和晚稻季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而水稻基肥中增施20%氮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氮肥2次施用(后氮前移)即可实现水稻高产和稳产。秸秆还田并配合氮肥2次施用(后氮前移)可以满足水稻生育期氮素需求,从而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氮素吸收量能够达到甚至优于3次施氮处理水平,并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氮肥用量则不利于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