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电企业使用的电力设施在管理上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分散地分布在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如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这给供电企业的设备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多年来,电力企业的许多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实现“图数结合”技术和将地理信息引入到电力设施的管理上来,最近几年,AM/FM/GIS在国际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分析电力系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APGIS的AM/FM/GIS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配电管理的特点和各信息系统独立运行的弊端,提出了AM/FM、GIS和SCADA一体化集成的思想,分析了系统集成的优点,设计了集成方案,给出了基于ArcObjects的实现方法,最后说明了配网一体化设计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3.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配电系统中,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10kV配电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着重介绍了其整体结构和具体功能。该系统项目已在北京电力公司门头沟供电公司立项,对提高该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水质数值模型通过完全整合的方式进行集成,不仅为水质预警预报提供了实现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发专业数值模型的实际应用潜力、解决实际应用需求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讨论了水质数值模型和组件式GIS的集成方式,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实现架构,并介绍了在该架构下的集成流程,以及实现的专题模块。  相似文献   

5.
应用物元理论,以河道质量评判为例讨论了物元集合的建立、等级关联度的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河道质量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并将河道质量综合评判物元模型与GIS技术先进的图形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以原始数据为基础,对东台市头灶镇主要河道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GIS可视化技术将评判结果直观地显示给用户。评价结果显示主要河道的总体评价级别多为3级,占河道总数的60%,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也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河道疏浚规划管理部门可依据此评价结果,作为河道疏浚规划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互联网免费资源(如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图)和实地考察资料(如灌溉排水图、作物数据、土壤数据以及用水部门历年水资源利用数据等等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1 km×1 km的小网格为单元,建立了以日为时间步长的基于GIS的流域水资源平衡模型。模型可以动态模拟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流动及平衡并可用ArcView实现可视化。模型对汾河流域太原盆地水平衡时空变化模拟结果合理。该模型可以为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参考并可用于预测流域水资源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GS环境下基于DEM的流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流域数字化进程中空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有效地分析流域和水库的基本水文信息成为可能。结合在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流域分布水文模型建立过程中对DEM数据的应用,重点论述了从栅格DEM数据中提取水文信息的基本方法、研究进展、河网提取过程中临界支撑面积的确定方法、DEM数据分辨率对于水文要素提取的影响及其最小分辨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东港灌区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具体论述了软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用Geodatabase建立空间数据库,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引擎)在SQL Server平台上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访问,很好的解决了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接口;AO(ArcObjects)组件技术的应用使得该系统不需要依赖于ArcGIS软件独立运行,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建立更加专业的水利软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GS和DEM的九龙江流域地表水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运用GIS软件ARC/INFO、ArcView,以九龙江流域为例,探讨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处理及其水文模拟分析。对九龙江流域分幅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图幅拼接、网格重分及切割等处理分析,生成九龙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基于DEM和GIS,进行流域的水文模拟分析,包括洼地填充、水流方向计算、水流累积量计算、水网提取,最后进行了九龙江全流域及子流域界线的划分,生成了数字流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GS的二维水质网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西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为研究背景,对西江干道进行了数字化、河道贴体网格生成,以GIS数据为基础,进行一维恒定流方程组和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并且实现浓度场在GIS平台上的可视化。这种基于GIS的二维水质模型网格计算为水质的时空模拟和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可以为水环境保护者在管理和决策时提供有利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数字西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是一个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为开发平台,面向管理和决策层的可视化动态信息系统,采用集成GIS组件和水量水质数值模型的耦合方式。本系统一方面建立基于GIS的水环境评价、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另一方面在发生水污染突发事故后,能够快速预报污染物向下游的扩散时间、扩散面积、确定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对下游取水口等所造成的影响,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以 MS ACCESS为关联数据库,利用 GIS图形平台对到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程序中的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使得GIS图形平台可以根据需要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可视化绘图时输入的电力元件的属性数据。继电保护程序故障计算、整定计算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结果,并在地理图形平台上显示。实现数据和图形的统一,提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直观性,改善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GS的南方水库灌区塘堰蓄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基于GIS技术建立塘堰蓄水能力与地形因子关系的方法。提出用稻田塘堰容积率指标来描述塘堰的相对供水能力。用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从 DEM获得了研究区域的坡度、高程及河网密度等地形因子。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在分析稻田塘堰容积率与单个地形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稻田塘堰容积率与地形因子的综合方程。为精确快速的估算区域塘堰供水能力提供了简易的途径,它也可为指导灌区水资源优化管理和灌区改造中新建塘堰容量及位置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GIS的配电网络存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配电管理系统中,配电网络的存储结构是进行多种配电网络分析和计算的基础。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空间GIS的配电网络存储模型,并详细说明了模型中的图元和图形对象的存储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程序设计语言VB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组件MapX、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Info Pro 、SqlServer数据库等软件环境和空间拓扑关系、缓冲区分析等GIS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农村配电网线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地图管理、线路图的绘制、切改和删除、空间和属性信息双向查询和统计、线路图输出打印等功能。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数据库分析和设计、关键技术和系统实现等。该系统已在河北保定某县电力局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传统的分散式小水电控制器难以满足分布式小水电的建设需求。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ARM+DSP双核异构芯片AM2732的分布式小水电控制器,利用ARM实现小水电控制管理、快速的网络传输和传输信息的完整性认证,利用DSP实现小水电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阐述了分布式小水电控制器总体设计以及软硬件结构,并重点描述了双核信息交互、基于国密算法的远程通信完整性认证两项关键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具有良好的小水电调控和通信功能,而且还可以支撑分布式小水电微电网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部分省市和流域的防汛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防汛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模式、建设内容及结构体系。该系统以Arc Server为GIS开发平台,构建B/S与C/S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将信息查询、汛情监视、淹没分析与场景模拟等功能相集成。该系统的建设开发,将为辽宁省的防汛指挥工作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及决策支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选用黄河下游流域作为典型研究流域,应用ARC/INFO 技术和遥感信息、国内最新水资源调查资料和我国自行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黄河下游流域内主河道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属于典型的地上悬河,而且该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本研究充分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径流过程进行连续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IMA-GM组合模型的湖北省电力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湖北省历年电力消费量,利用灰色模型(GM)和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分别对2012-2020期间的湖北省电力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然后通过方差倒数法进行组合预测,得到了精度更高的预测结果。通过分析整个预测过程及结果,该方法易于操作,精度较高,是一种对电力需求预测方法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应用修正后Vrsmarty水量平衡模型对黄土高原地区2001-2010年间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模拟。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质地、植被类型、蒸发、降水等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平均土壤水含量年内呈"正弦"曲线的变化规律,6月份土壤水含量最低为36.9mm,随着雨季到来,10月达到最高为74.3mm,而后逐渐降低。土壤水变化趋势可分为西北和东南两个区。西北区降雨量少,蒸散量大,全年土壤水含量很低,为1~40mm;东南区受降雨和蒸散周期性的变化的影响,土壤水变化周期性明显,秋末最高达200~240mm,夏初最低为60~100mm。全区的年平均降水为435.8mm,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全区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1 072.7mm,呈现出西北和东南偏高,东北和西南偏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