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金糯粱1号高粱种子为材料,以30℃为对照,在40、50、60、70℃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分别处理2、4、6、8 h,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干热处理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0℃以下干热处理对高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大,当温度超过70℃,且处理时间越长,高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就降低越多,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存在随温度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0℃是高粱种子干热处理较为安全的温度,高粱种子40~50℃一定时间干热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势和活力指数。  相似文献   

2.
施磷水平对不同基因型花生种子发芽期耐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基因型(耐寒型、中间型和敏感型)共10份花生种子为材料,于6个浓度梯度的过磷酸钙溶液(0浓度为对照)浸泡进行发芽试验,以露白率,发芽率及相对发芽率为指标,研究了在常温(25℃)浸种与低温(2℃)浸种下不同基因型花生种质发芽能力。结果表明:在种子吸胀萌发期,25℃/72h平均露白率由高到低为P2P3P4P1P5P0;2℃/72h平均露白率由高到低P4P2P5P3P1P0,无论常温浸种还是低温浸种,72h露白率都高于对照水平。3种基因型的10份花生种质25℃/120h发芽率明显高于2℃/120h发芽率,经低温处理后,耐寒型种质(S8,B1,Y4)和中间型种质(E4,Q2)发芽率高于中间型种质(H56)和敏感型种质(H33,J11,J19,J4),且敏感型种质随磷浓度的增高种子的发芽率随之增高。通过露白率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针对不同基因型可以增施不同浓度的磷肥来提高花生种子发芽期的耐寒能力,耐寒型种质以P3最明显,中间型种质以P2最明显,敏感型种质以P5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丽梅  李松  闫毅  袁月明 《玉米科学》2012,20(1):142-145
根椐种子发芽率的数学模型,研究热风温度和种子初始水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风温度升高,种子发芽率损失速率将增大,热风温度在45℃以下,为玉米种子干燥过程中的安全热风温度;随着种子初始水分的增大,种子发芽率损失速率将增大,种子的初始水分越大,选择的热风温度越低。经发芽率实验证明,玉米种子经丸粒化后,发芽率没有变化。在低水分情况下,丸粒化种子比未丸粒化种子发芽率稍高,丸粒化种子含水量在丸粒化前、丸粒化后及贮存一定时间无太大变化,丸粒化种子的加工工艺和干燥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冷库贮藏条件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种子活力的变化规律及种子的使用技术,本研究以在温度8~10℃、相对湿度55%的种子冷库中冷贮不同年份的准S、Y58S、凤S、广占63-4S为材料,对其活力及田间生长发育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育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冷贮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冷贮5 a内的种子发芽率均大于60%,其浸泡液电导率随冷贮时间延长显著上升;种子的成苗率、根长、白根数、茎基宽和苗干重随冷贮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冷贮4~6 a内的种子综合秧苗素质差异不大。比较冷贮种子浸泡6、12、24 h的发芽率,冷贮时间长、活力低的种子以浸泡12 h为宜。冷贮种子出库后自然老化现象严重,自然条件下放置50 d后,发芽率下降显著。准S、Y58S、凤S的播始历期随冷贮时间的延长而缩短,所有不育系盛穗历期变化不明显。冷贮5 a内的不育系种子仍可正常使用,但出库种子须尽早播种,减少低活力种子浸种时间,并注意播始历期可能缩短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发芽率为指标,研究了40份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在-20℃、4℃、25℃、37℃、60℃温度储藏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种子生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20℃和4℃储藏下,不同基因型间种子发芽率变异较小,而25℃、37℃和60℃储藏下,基因型间种子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选择60℃高温储藏不同时间的种子进行生活力鉴定,从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中均筛选得到耐储藏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等造成不良影响。对不同作物种子进行耐热性评价,挖掘种子耐热相关基因对于提高作物应对高温胁迫的抗耐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探索种子耐热性差异,本研究以18个不同作物品种(系)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在近100℃高温下分别处理2 h、4 h、6 h、8 h和12 h后统计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种子高温耐受力具有显著差异,但总体趋势是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芝麻和部分油菜品系的种子耐热性最强,热处理12 h后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仍在50%以上,小麦、水稻、大麦、红花的耐热性中等,花生的耐热性最差,热处理2 h后发芽势和发芽率已下降至10%或以下。为挖掘油菜种子耐热性相关基因,以114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在100℃下处理8 h,利用60K SNP芯片数据对2个环境下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检测到11个与发芽势关联的SNP位点,2个与发芽率关联的SNP位点。在候选区间范围内共筛选到16个耐热相关基因,部分基因的同源基因已有文献报道在其它植物高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29℃和40℃高温、高湿条件下,对不同水稻品种及不同含水量的同一品种种子发芽率变化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高温、高湿条件能较大地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率,种子含水量越高,贮存温度越高,其发芽率下降越快,越不利于保存。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 30℃、 2 5℃、 2 0~ 30℃、 1 8℃四种温度对棉花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长度、幼根长度、幼苗和幼根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0℃、2 5℃恒温和 2 0~ 30℃变温均为棉花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温度 ,1 8℃低温条件下种子活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种子超干燥保存的最佳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25℃和35℃条件下保存6个月或12月的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研究显示,油菜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范围,最佳含水量可随保存温度下降而上升,35℃、25℃和5℃条件下油菜种子最佳含水量分别为4.0%-5.4%、4.0%-6.3%和7.5%以上。推荐油菜种子5-35℃超干燥保存的实用含水量为4%-5%。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药用植物黑草种子的形态特征、千粒重、种子发芽条件、种子寿命、种子贮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草种子的发芽需要光照,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30℃。高温抑制其萌发和幼苗的正常生长。种子细小,千粒重约为0.015g。种子寿命短,常温保存约12个月其发芽率下降为0.低温保存的种子比常温保存的寿命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菜用黄麻种子的发芽率,保证出苗的整齐度,采用沙子研磨、热水浸种、98%浓硫酸浸种和40%氢氧化钠浸种共4种方法对菜用黄麻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沙子研磨、热水浸种、98%浓硫酸浸种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显著地影响。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在种子与沙子体积比1:4、研磨时间为8 min时,种子发芽率最高分别为78.0%、86.3%;热水80℃浸种8 min时,种子发芽率最高分别为86.3%、83.0%;98%浓硫酸浸种处理30 min时,桂麻菜1号发芽率最高达78.3%,桂麻菜2号在浸种10 min时,发芽率最高达87.3%。40%氢氧化钠浸种处理对菜用黄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在这4种菜用黄麻种子处理方法中,热水浸种方法易于操作,处理时间短,成本低廉,适合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成熟度不同的Bt杂交棉种子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度不同的 Bt杂交棉种子质量差异明显 ,越成熟饱满的种子比重越大 ,电导率越低。完熟的种子比重略大于 1 ,其余则小于 1 ;成熟度不同的种子发芽率、苗重的变化趋势一致 ,即越成熟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越高 ,棉苗鲜重越重 ,并且不同级别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 ,电导率与比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发芽率、苗重分别与比重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对9.1%~11.0%、11.1%~13.0%,13.1%以上水分含量的5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分别在常温和冷藏状态下贮藏一年多,研究发现种子发芽率变化情况:水分在9.1%~11.0%范围时,无论是常温贮存或冷藏(0℃~4℃,湿度60%~70%)贮存,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趋势慢,该结果对生产、经营水稻种子过程中,选择水分在9.1%~11.0%状态下贮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不同春小麦新品种、不同收获期、温度、降落值对春小麦穗发芽和籽粒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克春1号、克旱21号、克丰12号与克旱15号穗发芽率抗性差异较大,收获期对发芽率影响较大,收获越晚发芽越严重。各小麦品种在15℃条件下的籽粒平均发芽率比20℃条件下低,尤其是收获越晚时较高的温度对发芽更适宜。不同小麦品种降落值大小不同,与穗发芽率呈负相关。本研究可为选育抗穗发芽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农户反映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以及习惯于三起三落的浸种催芽方法,湖南省新邵县种子公司对杂交晚稻威优化、威优64、汕优桂33进行了浸种发芽试验。 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设浸种12,小时、24小时、二起二落(相当24小时)、36小时、三起三落(相当36小时)、48小时共6个处理.以12小时为对照,每一处理5次重复,每一重复取800粒种子。二起二落、三起三落是将种于浸12小时,取出流干催芽12小时,按规定进行二次或三次,第4天记录发芽数目,计算发芽率。 对发芽数据的统计分析中,浸种12小时与24小时、二起二落的发芽率相差为0.6%一1.3%,而36小时、三起…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杂交水稻种子田间快速干燥技术,选用两种脱水剂(以A和B表示),分别以4个浓度在杂交水稻制种组合‘H638S×R534’种子腊熟期喷施,以不喷施为对照,测定杂交种子田间含水量、种子粒重、发芽势、发芽率、活力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A、B两种脱水剂均能使杂交水稻种子田间含水量快速降低。在喷施后连续5 d晴天条件下,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大,种子含水量下降的幅度加大;同一浓度处理,随着喷施天数的增加,种子含水量逐日下降,并呈现出前3 d急速下降,后2 d缓慢下降的趋势;平均日脱水速率在1.5~1.7个百分点,田间种子含水量降低7.0~8.5个百分点。(2)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喷施脱水剂对适时收获的种子粒重无显著影响;随着药剂处理浓度的增大,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同一药剂处理浓度条件下,随着喷药后天数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也呈现下降趋势。(3)在满足种子田间含水量降低至18%的条件下,根据脱水剂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两种脱水剂以750~1500 m L/hm2浓度处理,适宜在喷药后4~5 d收获。(4)在第6、7天遇连续下雨并延迟到第8、9天收获的情况下,各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活力均较喷施后的第5天有较大幅度降低,故应注意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8.
交趾黄檀不同家系种子形态特性和发芽率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交趾黄檀种子形态特性和发芽率在不同家系间的差异,以期初步选出优良种质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分别对引自泰国的20个家系和柬埔寨的4个家系的交趾黄檀种子进行形态测定和播种发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交趾黄檀种子的长变异幅度为5.51~7.62 mm,宽3.47~4.61 mm,厚0.97~1.31 mm;千粒重变幅为15.80~33.76 g;发芽率最高的是C-PP-1家系达92%,最低的是T-PP-1家系为47%。方差分析表明:交趾黄檀不同家系间的种子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大小及比例可能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箭根薯种子萌发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种子类型、浸种温度与浸种时间,光照对箭根薯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箭根薯种子具轻度休眠,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泡箭根薯种子,在适当的浸种时间内可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以70℃温水处理8h、60℃温水处理24h,陈种发芽率可达70%以上,60℃、70℃温水处理24h,50℃温水处理48h,新鲜种子发芽率可达69%以上,采用薄土覆盖种子的播种方法最好。  相似文献   

20.
种子的播种品质即种子的外在价值,包括种子净度、发芽率、活力、千粒重、容重、种子病虫感染率、种子色泽等。杂交水稻种子比常规水稻种子明显不耐贮藏,活力下降快。2003年我们对普通仓贮条件下贮藏8个月的珍汕97A、汕优77、汕优46种子的发芽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分别比入库时下降了13·0%、9·0%和7·5%,而同期入库相同含水量的密阳46种子发芽率只下降4·0%;麻袋装贮藏1 a后(未翻晒)的珍汕97A、汕优77、汕优46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大幅度下降,发芽率只有48·5%,61·5%和64·5%(表1)。分析影响播种品质的内外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1影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