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上杭县某猪场饲养母猪47头、种公猪3头、哺乳仔猪152头、断乳仔猪283头、育肥猪249头,2015年5月28日下午突然有29头猪发病,29日发病增至47头、死亡4头(其中断乳仔猪3头、育肥猪1头),疫情有继续扩大趋势。1临床症状患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0.6~42℃),稽留热,精神萎顿,喜卧,昏睡不吃或少吃;眼结膜潮红,流泪,  相似文献   

2.
仔猪黄痢病,主要侵害1—3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严重。我所在1978—1980年,调查两个县的四个猪场,在245窝2475头仔猪中患黄痢病的仔猪达1078头,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长期从事仔猪阉割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近几年来仔猪患阴囊疝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根据2008年本人在服务区域内的统计:共阉割仔猪6848头,其中患阴囊疝124头,发病率1.8%。此病虽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但处理不好,会导致患畜生长迟缓,严重的造成死亡。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成本。本人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正>澜沧县富邦乡某猪场饲养母猪45头、哺乳仔猪168头、断奶仔猪117头、育肥猪98头,2016年7月27日上午26头猪突然发病,7月28日发病增至41头、死亡6头(其中断奶仔猪5头、育肥猪1头),疫情有继续扩大的趋势。1临床症状患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0.5~42.5℃),稽留热,精神萎顿,喜卧,昏睡不吃或少吃;眼结膜潮红,流泪,并有浆液性鼻漏;粪便干硬,尿成赤黄色;  相似文献   

5.
刘刚  于鹏  于鉴夫 《养猪》2009,(4):83-83
两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 mophilus parasuis,HP)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纤维素性心包炎和部分脑膜炎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即墨市某猪场142头21~28日龄仔猪,发病13头,发病率9.2%;青岛市城阳区某猪场231头保育猪,发病36头,发病率15.6%;两个猪场共49头仔猪发病,经过治疗有45头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治愈率91.8%(死亡1头,淘汰3头)。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仔猪黄白痢用磺胺类和抗菌素药来治疗,容易产生抗药性和付作用,而且操作麻烦。笔者自82年9月至今,用“铁苋飞扬汤”给母猪内服共治60窝630头患白痢仔猪,治愈618头,治愈率达98%;又治20窝213头患黄痢仔猪,治愈194头,治愈率达91%。现  相似文献   

7.
仔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的特殊血清型引起的以猪的特定部位水肿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病死率可达50%~90%,往往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1995年在通辽市某粮库猪场临床诊治了一些病例,谨将体会整理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流行情况 该猪场购自市场的520头育肥仔猪中,有16头发生水肿病,死亡9头,发病率3.08%,致死率56.25%。患猪为3~4月龄,体重12~20kg。  相似文献   

8.
前言北京郊区某猪场于1980年春天产仔季节,仔猪发生严重黄痢,仅1月3日至2月7日的统计,产仔1,400头,黄痢达540头,发病率为41.4%,死亡230头,死亡率为16.4%。从该场11窝26头病仔猪的  相似文献   

9.
仔猪水肿病(又名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引起的急性、散发性、地方性、致死性和传染性肠毒血症。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多发,多见于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突然发病,发病率5%~30%,但死亡率80%~100%,近年来仍有上升趋势,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5年3月31日,贵阳市小碧乡关坝子某农户家的仔猪患水肿病,现将诊断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农户饲养的1头母猪共产9头仔猪,仔猪生长发育良好,于46日龄时进行了水肿疫苗的免疫。随后有2头仔猪未见症状就死亡;第3头仔猪发病时体温不高,食欲有些减退,拉稀,走路…  相似文献   

10.
我场畜牧队是具有180头生产母猪的繁殖场,有29年饲养母猪的历史。我队1986年3月前,哺乳仔猪黄痢病发病严重。初产母猪发病率在40%左右,经产母猪发病率在10%左右。有头31338号母猪连续三胎的仔猪均患黄痢病,发病的仔猪死亡率达80%以上。黄痢病治疗困难,严重时整窝死亡,造成较大损失,据1985年资料统计,全年产仔4300头,死亡320头,其中因仔猪黄痢病死亡194头,占死亡数的60.6%。1986年3月起,应用了中科院市植物生理研究所试制  相似文献   

11.
仔猪白痢,是哺乳仔猪的常见多发传染病,临床上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为特征。如治疗不及时,用药不得当,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影响仔猪生长,多形成僵猪,严重者造成死亡,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笔者采用给母猪服中药的办法,即利用母猪的泌乳来治疗本病,通过几年来的临床试验观察,疗效令人满意,且简便、安全。现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据调查的148窝、1349头仔猪,患仔猪白痢的481头,发病率为35.66%,死亡32头,死亡率为6.65%。其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合浦三合口农场清江养猪场在今年1—5月间繁殖仔猪共56窝(两幢猪舍),在一窝中有1—4头仔猪出现先天性盲眼。经临床检查,9窝15头患盲眼的哺乳仔猪如下。临床特征:1.单只眼或双眼发病,一般眼紧闭,且多呈上眼睑塌陷状态。2.大多数眼球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仔猪肠道大肠杆菌感染,由于发病率高(达80%),仔猪死亡(达26-28%),而且患过腹泻仔猪的总增重约下降33%,因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大肠杆菌感染的分类根据流行病学材料、临床症状和细菌学检查,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4日龄仔猪腹泻;3周龄和断奶仔猪腹泻;仔猪水肿病和仔猪扩散性多浆膜炎。仔猪大肠杆菌感染是由大肠杆菌(E.coli)的肠道致病菌株引起,这些菌株具有以下特  相似文献   

14.
中西药结合治疗母猪产后MM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一种能促进MMAS患猪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作者选用了MMAS患猪100头,按其临床特有症状的不同分为4个类型组。每组25头,其中20头进行治疗,5头不治疗以作对照。治疗时采用中西药结合(如对无乳症或少乳症采用中药八味催乳散和西药催产素等,以促进患猪泌乳功能的恢复)、一般疗法(如肌注青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以抗炎、降温,投给胃复安、维生素B6以健胃,增进食欲,投给硫酸钠以消除便秘,肌注氯丙嗪以镇静和抗应激等)和特有疗法(对乳房炎和子宫炎局部使用蜂胶制剂乳炎灵和宫炎净等)联合用药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试验观察。各组的治疗与非治疗患猪,均在治疗后或病后的第5天进行临床症状、病程进展的比较和治疗效果的判定,第7天统计其仔猪的存活与死亡头数。结果表明a.在4个类型组共治疗患猪80头,5天内治愈76头(治愈率为95%),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3.17天,未冶愈4头(占5%)。其中无乳症或少乳症组的20头,治愈9头(占95%),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2.68天。未冶愈1头,(占5%);无乳症+乳房炎组的20头,治愈20头(占100%);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2.10天;无乳症+子宫炎组的20头,治愈19头(占95%),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3.21天;未治愈1头(占5%);无乳症+乳房炎+,子宫炎组的20头,治愈18头(占90%),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3.72天  相似文献   

15.
仔猪大肠杆菌病(即仔猪白痢病),是仔猪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仅就我县商业局种猪场的统计:1977年产仔猪869头,因仔猪白痢病死亡的就有485头,死亡率为55.8%。1978年产仔猪934头,因仔猪白痢病死亡532头,死亡率为56.9%。1979年产仔猪  相似文献   

16.
疥螨病俗称疥癣病或癞病。它是由疥螨侵袭家畜皮肤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笔者自1989年以来,先后对患疥螨病仔猪190头进行治疗,治愈185头,治愈率达95%.现将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作一介绍,仅供同行参考.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的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以体温升高、运动共济失调、淋巴结肿大化脓、关节炎并伴有神经症状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笔者在海南州共和县黑马河乡兽医站工作期间,曾对一起猪链球菌病进行了诊断治疗,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1995年7月初,该乡养猪户时某从外地购进24头断奶仔猪,未经隔离观察,与原有的19头架子猪和5头繁殖母猪在同一栋封闭式猪舍内分圈饲养。1周后该批仔猪首先发病,然后波及到其它猪舍。从7月16日发现第1例病猪至8月初治愈最后1例患猪的近20d时间里,共发病25头,死亡12头(其中包括未治疗前死亡的5头),发病率52.1%(25/48),死亡率25%  相似文献   

18.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2—3周龄的仔猪,严重危害着生猪生产的发展。根据1977年9月份对密山县31个生产队的调查统计,死亡仔猪1051头,其中因患仔猪白痢死亡821头,占死亡总数的78%。为此,1977年10月—1978年7月进行了白杨树皮注射液治疗仔猪白痢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仔猪先天性肌阵挛的发现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scholler,1854),近几年来,该病在国内外都有逐渐增多的倾向,它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初步了解,南京市1980年1—8月份,在18229窝仔猪中,有492窝和4238头仔猪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丹麦"扩展式"应用中国42年前就"发明"了的哺乳母猪养殖模式,数头带仔母猪群养在同一猪场(270~450 m2)、猪场内设数个产房(每个4 m2以下)、产房内设仔猪小围栏(仔猪10~14日龄拆除)。利用大数据原理,对9个母猪场5 175窝母猪分娩的53 911头仔猪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6.7%的仔猪是死产、14.8%的活产仔猪死于分娩至阉割期间。仔猪早期死亡风险随着母猪体况评分(瘦、正常、肥)增加而加大;随着与仔猪饲养在同一猪场的母猪数量增加而加大;年龄过高母猪生下的仔猪,早期死亡风险加大;1窝猪中有1头或以上的死产猪,其活仔猪(少数)早期死亡风险加大;夏、秋、冬季出生的仔猪(少数)早期死亡风险大于春季出生的仔猪。此外,仔猪在同一猪场的母猪数量增加或者窝产活仔猪数增加,会加大仔猪早期被母猪弄死(压死、踩死、攻击致死)的风险。中国推行的动物福利之一,仔猪断奶日龄延长(从21日龄至28、35、42、49、56日龄)进展较快,但限位栏拆除(或改造)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