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致富》2012,(13):51
保监会近期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保险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通知》指出,各保险公司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增加险种和扩大承保面积,进一步扩大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粮、油、棉等品种的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种植业保险,森林保险和设施农业保险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江苏省近年来采取六项措施完善保险机制,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一是创新运作模式,监管与服务并重江苏从实际出发探索出农险联办共保运作模式。由政府和保险公司组成责任共同体,双方按照一定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共同办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决定了农业保险必须走政策性发展之路。在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建议: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制度,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2,(22):9-10
<正>《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规划》于日前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部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地方性规划,它的实施对我国农保工作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将紧密结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农民风险保障需求,围绕深化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功能,促进产业融合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针对农业保险政策扶持的必要性、农业保险的政策调节功能以及体制模式选择等影响新制度建设的重大方向性问题分析探讨基础上,提出我国迫切需要给予农业保险扶持,农业保险应具备政策调节功能以及从实际出发,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有重点分层次政策引导扶持、多种经营主体结合、政策作用与市场功能有机融合的多样化混合型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09,(17):50-50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农业保险发展仍然面临着缺乏法律法规规范、缺乏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等问题。保监会近日表示,将在今后一段时期.积极推动建立农业保险发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平阴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开展,气象局和保险公司双方的合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是气象部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农惠农的新举措。气象服务在农业保险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恒久不变的话题,其中,财政支农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降低农民承担的风险,侧面稳定农民收入的一项惠农政策。在粮食连续增长但农民收入相对降低的大背景下,张家界市的农业发展也处于探索中,幸而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农民收入保持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调整政策结构,以助于农民农村的更好发展。按照张家界市财政部、统计局统计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就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探寻提高张家界市农民收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家农业保险惠农政策的实行逐步建立起了农业抗御风险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农业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财政部门作为国家这一惠农政策的直接执行者,负责对国家补贴资金进行筹集、管理、拨付工作,同时也负责对保险经办机构保险经营的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灾后自救能力,从财政政策上打破以往以"花钱"为主的常规路径,多方面探索改进,才能逐步建立起一种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运作为依托,社会各界协同推进的设施农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江苏省制订出台《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务规程(试行)》,从展业与宣传、承保理赔与流程、保费赔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展业前期宣传和准备工作展业宣传在"联办共保"农业保险运营模式下,政府和经办公司应密切配合,采取电视、广播、宣传单、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要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准备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准备金,是为了应付巨灾风险事故发生后,责任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赔款的一种准备。以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例,运用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值计算方法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利用SPSS等相关统计软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1983-2009年北京市农业生产及灾害损失等相关资料,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北京市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进行了规模测算和推论分析。从测算结果和实际需求出发,建议可以取消已经建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如果继续保留该巨灾准备金,则需要从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对现行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费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17
分析安徽省农业风险状况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41-142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助于发挥现代农业的经济发展功能、科技创新功能和社会辐射功能等。通过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应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体系、优化农业保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对现代农业形式的保险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不断深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大,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广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10年发展,已成为解决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分析当前广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广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政策性保险是由政府引导、组织和推动,以支农、惠农和服务“三农”为目的,按照保险规则运作,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或政策扶持的农业保险。是国家免除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后.又一项重要的惠农新政策。全市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主要承保玉米、大豆、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几年来,全市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全市承保面积逐步扩大,参保农户逐年增加,为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农户增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险保障。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共承保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面积2161.6万亩。承保农户达32.53万户。受灾面积1050.4万亩,占保险面积48.6%。共为受灾农户16.32万户、赔偿损失22514.6万元.获赔的农户占参保农户总数的50.2%。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敏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227-230
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面临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补贴效率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行为失范、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等困境。为促进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补贴效率保障机制,健全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乐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63-4764
通过分析农业保险作为WTO允许和提倡的“绿箱措施”,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进行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有力工具。指出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保护和支持。而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位,农业保险起不到支持农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在WTO背景下加快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揭示了现行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还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单一的资金筹集机制、业务范围过于狭窄、缺乏灵活的激励机制等缺陷,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这些缺陷的原因,即信息不对称、政府过度干预、“政府失灵”、产权不明晰等,以期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迎来了1个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农业灾难损失,稳定农业生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陷入困境的原因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的自然灾害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农户对农业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农业保险产品的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旺共同生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长期萎缩趋势。必须对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体制进行彻底地改革,以期建立一个自愿和强制相结合、多层次体系互动、多渠道支持、多模式并存以及多主体经营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必须紧紧地围绕“三农”的总体政策,在制度安排中要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扶贫以及农村其他保险等问题纳入到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