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山县陈垓引黄灌区建于1959年,引黄闸引水能力30~35米~3/秒,30年来,走过了一条徘徊曲折的道路。“大跃进”时期提倡大引大蓄,灌水无度,有灌无排,土地碱化,1962年停灌。1964年沿黄洼地利用虹吸管引水种稻,次年因干旱开闸复灌,灌溉面积多年来停留在10万亩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陈垓灌区带来了生机,近几年灌溉面积发展到45万亩,灌区管理由靠国家事业费开支,达到自给有余,灌区产量不断提高,由复灌初期的粮食亩产117公斤、棉花18公斤,提高到粮食467公斤、棉花60公斤,灌区群众人均收入由42元提高到  相似文献   

2.
研究灌区引水量变化规律,通过降雨量预报资料预测引水量,对于编拟灌区用水计划、预算当年资金收入、安排工程项目,指导灌溉管理工作和扩大灌溉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灌区渠道引水量与降雨量等主要因素的关系初步探讨如下。一、洛惠渠灌区概况洛惠渠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自黄河支流北洛河自流引水。灌区原设计40万亩,渠道设计引水流量15米~3/秒,于1950年开灌受益,1953年转入灌溉管理,1965年灌区面积曾发展到50万亩左右;1966年扩建洛西灌区,1972年洛西灌区正式灌溉,1975年后总干渠道引水流量扩大到18.5米~3/秒,灌区面积至1980年发展到77.6万亩,主要灌溉大荔、  相似文献   

3.
洛惠渠灌区是关中东部的一个老灌区,河源供水量少,灌溉面积大,水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灌区多年来在充分利用水资源,计划用水,提高灌水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有效灌溉面积从五十年代的35.3万亩增加到77.6万亩,年引水量从0.95亿立米达到2.3亿立米,大田灌水定额由60—70立米/亩降低到40—50立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56提高到0.58。粮食亩产由1970年的368斤,1982年提高到880.6斤,棉花亩产由65.4斤提高到114.9斤。  相似文献   

4.
<正> 解放以后,我省十分重视发展引黄灌溉,从1952年修建綦家咀闸开始,三十年来已建成引水口65处,设计引水流量1,676立米/秒,灌区58处,其中大型灌区14处。1981年引水63亿立米,灌溉农田1,351万亩;1982年引水81亿立米,灌溉农田1,984万亩。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是从大夏河引水的自流灌区.灌区自1958年建成以后.灌溉面积由三万多亩逐步发展到目前的十万五千亩,超过设计灌溉面积三万多亩.灌区粮食亩产由原来的二、三百斤增到六百多斤.多年来,这个灌区一直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群管为主的管理办法,共有管理人员202人,其中国家正式职工22人,亦工亦农人员180人,是甘肃省水利管理的先进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 旱作灌溉农业在陕西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关中灌区又是全省商品粮、棉、油、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旱象严重的1985年关中灌区粮食种植面积823.2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38.7万吨,平均亩产411.5公斤,面积占全省粮食耕地面积的18.5%,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5.7%,高出全省粮食平均产量近200公斤。因此如何保证关中灌区旱作高产,是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湖北省漳河水库一干渠灌区位于当阳县境东南部,江汉平原的西部。于1962年建成通水,1965年全面受益,灌溉14万亩农田,自1965年到1983年灌区共生产粮食11.17亿公斤,其中稻谷10.15亿公斤,提供商品粮  相似文献   

8.
陈垓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设计灌溉面积42.21万亩(自流灌溉26.51万亩,提水灌溉15.7万亩)。渠首引黄闸设计引水流量30m~3/s,加大流量35m~3/s。除满足灌区用水外,同时还承担向南四湖和济宁市每年送2~3亿m~3的工、农业用水任务。1988年以来,灌区进行了节水型灌溉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粮、棉单产已由1965年复灌前的150kg和  相似文献   

9.
柯坪阿恰引水枢纽工程位于柯坪县阿恰乡境内以西5km处的麻孜艾肯河上。灌区原有灌溉面积2.7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自1971年阿恰水库失事以后,全靠在河上临时堵坝引水灌溉,每年洪水期临时坝被冲毁5~6次,防洪赞用19万元,仍无法保证正常灌溉引水,致使大片耕地荒废。到1984年灌溉面积已减少到1.5万亩,大大影响和限制了阿恰灌区的农业发展。引水枢纽工程运行后,达到了设计标准,每年节省防洪投资19万元。扩大耕地面积0.5万亩,结束了阿恰乡十多年来,年年堵坝引  相似文献   

10.
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的高邮县南关灌区是江苏省的典型自流灌区。该灌区始建于1953年,现在引用江水或淮水进行灌溉,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4万亩。共建成干渠1条,长17.6公里;支渠35条,长111.4公里;斗渠95条,长471公里。共开挖田间灌排渠道21750条,总长3587公里;平整土地7.1万亩,各种渠系上的建筑物49650座,基本上实行了灌排分开,制止了串灌、漫灌等问题,解决了涝水出路,使土壤渍害得到了初步治理,灌区内的灌、排、降、交通、控制、调度达到了灵活自如。1986年全灌区粮食单产由70年代的400公斤左右上升到750公斤左右,为建设灌区初期的2~3倍,同时还节约水量24%左右。水利工程建设在灌区已初具规模,1983年在渠首安装了微电脑控制水闸工程装置,在西楼片建立了量水设备示范基地,为全灌区推行按方收费工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目前,灌区正在为实现供水商品化,量水系列化,配水科学化,管理自动化而前进。下面两篇文章分别从“三化管理”和“推行管理承包责任制”方面报导了灌区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1.
资兴市三都镇工农水库是一座小(Ⅰ)型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坚持“以水养水”的方针,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大力开展综合经营,搞活了工程,搞富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工农水库为主体,组成了二库、五塘、八坝、一机灌,连结大型水库青资左干渠的统一灌溉系统.灌区由2000亩扩大到5640亩,占全镇耕地的63%,扩大灌区1.8倍,促进了农业发展.1980年至1984年共增产粮食98万公斤,1985年粮食亩产586.5公斤,平均每甫增产17.5公斤。同时,确保了20个蔬菜村民组、465亩菜地的水浇灌溉,并为资兴矿务局提供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在管好用好工程,充分发挥灌溉效益的前提下,发挥就近集居四万多城镇人口的市场优势,努力发  相似文献   

12.
<正> 费县上冶水库灌区,近几年来在受益单位上冶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强化各项行政领导措施和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灌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同步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91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由1985年的1万亩扩大到3.7万亩,粮食总产2250万kg,单产每亩750kg,分别比1985年增长50%,灌区经济收入由1985年的8万元增长到23万元,提高1.9倍。  相似文献   

13.
<正>1994年是我区种植业结构大幅度调整的一年、农机技术推广单位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农机技术推广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农业丰收计划农机化技术”计划80万亩,完成92万亩,其中小麦56万亩,中产变高产田46.83万亩,单产由前三年的平均单产225公斤增加到306公斤.低产变中产田9.2万亩,单产由196.63增加到243公斤.玉米26万亩,中产变高产田16万亩,单产由前三年的平均单产365公斤增加到377.8公斤,低产变中产田10万亩,单产由196公斤增加到243公斤.水稻、甜菜各5万亩,单产分别由296公斤增到366公斤,3200公斤增到4000公斤.92万亩丰收计划田共投入大中型拖拉机766台,耕、耙、播机械化程度为100%,中耕机械化程度为85%.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及早与农业、水利部门取得联系,协调一致,将任务分解落实到24个乡、894个村,根据项目给定指标拟定出计划,层层落实,采取“粮食丰产田”技术承包组等形式,定指标,签合同,并指派专人定期检查,确保该项目的实施完成.  相似文献   

14.
固海扬水工程是全国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之一,设计流量25m~3/s,灌溉面积50万亩,共有18座泵站,安装主机128台,总装机容量8.86万kW。分11级扬水,扬程342m。扬水工程建成后,灌区年年丰收,1990年灌区粮食总产达0.9亿kg,是1980年粮食产量的20多倍,生产油料778kg,蔬菜1 250万kg,各类瓜果750万kg。灌区人均收入由  相似文献   

15.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自西汉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现有7个中型自流引水灌区,实灌面积达88万亩。年降水量125~130mm,蒸发量1 792.5~2 800mm,灌区年毛引水量约9.8亿 m~3,年净用水量约5.4亿 m~3。由于降水和河源来水量时空分布不均。黑河无调蓄设施,每年夏灌期有10多万亩农田不能适时灌溉而减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荒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  相似文献   

16.
一簸箕李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始建于1959年,3年后因土壤盐溃化停灌,1966年复灌。设计灌溉面积100万亩,有效面积60万亩,由于多种原因,长期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业生产稳步上升灌前,灌区粮食亩产百余斤,棉花(皮棉,下同)亩产20余斤,1978~1980年三年平均粮食亩产353斤,棉花亩产38斤。实行生产责任制后,1981~1983年粮食亩产分别  相似文献   

17.
<正> 河南省的引黄灌溉涉及新乡、安阳、洛阳、开封、商丘地区和郑州市、开封市等五地二市25个县(市)1094万亩耕地的农田灌溉。直接涉及农业人口550万人,还担负着开封、郑州、新乡等城市工业用水和120万人生活用水。 目前,河南省内黄河两岸已建引黄灌区43处(其中闸门31处,虹吸5处,提灌站7处)。设计引水流量1589.6秒立米,实有引水能力677.9秒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094.4万亩,实灌427.2万亩(包括80万亩水稻);已淤地改土122.7万亩,稻改73.3万亩。灌区中还有部分井站配合自流灌溉。全省引黄灌区基本情况分地区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赵县是一个农业大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2007年小麦种植面积56.6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0.94万亩。粮食总产量49.75万吨,亩产小麦462公斤,亩产玉米542公斤。2008年小麦总产量28.95万吨,亩产510公斤。赵县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是忻州地区农机推广工作的“奋进年”、“发展年”、“丰收年”。全区农机推广部门,奋力拼搏,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各项推广工作突飞猛进,成效显著。全年共推广各种新机具3488台(件),累计实施农机化新技术面积645.33万亩,增产粮食21420.4万公斤,创增收节支效益27856.6万元,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圆满完成了“玉米丰收计划”项目第二周期的组织实施及各项任务.推广实施面积71.63万亩,新增各类配套农机具1560台(件),实施区内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8.5%.在大旱之年玉米平均亩产433.46公斤,与非实施区平均亩产365.96公斤相比,亩增产67.5公斤,共新增产粮食4835万公斤,节省优种65万公斤,节约劳力93.1万个,创增收节支效益达6156万元。  相似文献   

20.
位山灌区位于黄河下游,是一处有30年历史的大型引黄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灌区控制东阿、阳谷、聊城、茌平、冠县、临清、高唐7个县(市)的111个乡(镇)的大部分耕地,设计灌溉面积432万亩,占全地区耕地面积的一半,设计引水能力240m~3/s。灌区骨干工程主要有东西两条输沙渠、两个沉沙区和三条干渠,全长225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