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新疆近45年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象灾害不仅给新疆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成为影响新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利用1960-2004年的气象资料,就新疆近45年来发生的洪旱灾害、大风及沙尘暴灾害、冰雹灾害等变化情况,通过时间序列进行了线性拟合,以图表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描绘,指出这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一些长远和近期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青铜峡地区气候资源特点及其优势,给出了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指标及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并相应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及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雷暴、冰雹灾害的评估分析与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内蒙古雷暴、冰雹气象资料和灾情信息资料,对近年来内蒙古雷暴、冰暴灾害发生的现状和成因、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估,针对内蒙古雷暴、冰暴灾害的防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内蒙古雷暴、冰暴灾害的发展趋势、易发时段和重点防御区域,提出了未来内蒙古雷暴、冰暴灾害防御的主要任务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肃冰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冰雹是甘肃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对农作物危害极大。为了增强我省农业生产及防雹抗灾能力 ,以减少农作物的雹灾损失 ,在统计分析甘肃降雹的区域及时空分布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程度的降雹过程对农作物所造成的灾害影响 ,提出了切合甘肃实际的农业防御冰雹灾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气象灾害对新疆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了大量的资料论证了气象灾害是新疆主要的自然灾害,同时,阐明了气象灾害是制约新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以及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东部雷电分析与灾害防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近年的雷达监测资料和河西走廊东部5站点近45年的雷暴资料,分析了区域内雷电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雷暴在区域内的移动路径.结果表明: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 6~8月,占雷暴总日数的76%;雷暴的分布山川多于平原,从南向北逐渐递减, SW方位为雷暴集中发生的方位.影响区域的雷暴主要从祁连山区通过3个地段移出;同时针对石羊河流域的保护和经济建设,分析雷电灾害的分布,提出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对策,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试验基地中宁1981-2008年气象资料和红枣产量资料的分析,结合历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记录,得出了5类影响红枣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别是萌芽展叶期高温(B1)、盛花期空气的高温低湿(B2)、盛花期连阴雨(B3)、果实生长期连阴雨(B4)、果实成熟期连阴雨(B5);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气象灾害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其对红枣生产的影响权重顺序:B5>B4>B2>B3>B1;将趋势产量进行灾害订正,预测红枣各生育期的实际产量,并建立了基于农业气象灾害的中宁红枣的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可为实际预报业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40a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和价格波动,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旱涝灾害是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灾种;1971-2010年间河南省粮食平均灾损为331.3万吨,平均灾损比例为9.6%。因此,加强灾害监测,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对于保证河南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阳  李国春 《江西植保》2012,(3):342-346
选用抚顺地区50个乡镇1961~2008年的气候资料,并以抚顺3个主要产粮地区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61~2008年粮食产量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冻害冷害、冰雹气象灾害对这三个主要粮食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对霜冻、低温冷害以及冰雹等指标进行统计,探索出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气象灾害对抚顺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危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华北平原1986-2015年的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率以及灾害波动性、灾害等级的变化特征。总体上看,近30年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的农业气象灾害呈下降趋势,平均总损失率分别为7.5%~16.4%、5.6%~12.3%、6.2%~13.9%。各省灾害损失率由大到小分别为:河北省干旱>风雹>洪涝>低温,河南省和山东省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干旱仍是华北平原最严重的灾害,但各省的干旱灾害呈下降趋势,河北干旱最严重,占总损失率的64.2%。河南和山东的洪涝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河北呈下降趋势。河北和山东的风雹呈下降趋势,河南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河南和山东的低温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河北呈增加趋势;河南最严重,占5.2%。各省洪涝、低温偶发性强,其中河南的洪涝波动性最大,山东的低温波动性最大;各省干旱、风雹为常态灾害,其中河北的干旱、风雹波动性最小。四类灾害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干旱和风雹为常态性灾害,年际波动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而洪涝和低温的影响相比较小,但偶发性强,致灾强度大。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近50 a干旱灾情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利用甘肃省近50a的旱灾统计资料,分析旱灾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揭示重大旱灾的基本事实,总结出甘肃旱灾的基本特征,提出旱灾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灾损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产量灾损风险的角度,利用1971~2008年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资料,构建了辽宁省粮食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从历年平均减产率、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产量灾损风险指数等角度综合评估了辽宁省粮食产量的灾损风险.结果表明:辽宁大部都是玉米生产的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朝阳和锦州地区,大连、鞍山和葫芦岛为中风...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78—2011年陕西省自然灾害历史数据以及粮食单产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西干旱、洪涝、风雹、霜冻这几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这四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粮食单产的关联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干旱、洪涝、风雹、霜冻这四类灾害的关联度分别为0.7806、0.767、0.7731、0.7355;从受灾率的变化趋势来看,陕西旱灾受灾率在20世纪80年代变化幅度不大,从90年代初到2002年左右呈上升趋势,2002年之后呈下降趋势,霜冻受灾呈上升趋势,风雹略呈上升趋势,洪涝略呈下降趋势。M-K突变检验的结果表明,干旱受灾率的突变点为1984年和2011年,霜冻受灾率的突变点则出现在2003年,而陕西洪涝和风雹突变不明显。小波分析的结果表明,干旱受灾率存在着显著的准2~3 a和准2~4 a尺度周期,且这些周期的强度均随着时间变化;洪涝受灾率存在着显著的准3 a、准2~4 a和准2~6 a尺度周期;霜冻存在着显著的准2~4 a和准4~8 a尺度周期;风雹存在着显著的准2~3 a、准3 a、准3~4 a和准2~6 a尺度周期。  相似文献   

14.
沙生植物的蒸腾耗水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阐述了利用非称量测渗仪 ,研究了沙枣、新疆杨、花棒、沙木蓼、柠条、梭梭、白皮沙拐枣等 7种植物的耗水日进程变化和沙枣、沙木蓼、白刺等 3种植物的蒸腾强度变化 ,分析了它们与气象因素太阳辐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山西气象干旱指标的确定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山西省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季、年降水资料,在对3种常用气象干旱指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Z指数进行修正,确定山西单站季、年旱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区域干旱指标.研究发现,近48年来,山西出现1年重旱、4年大旱、3年偏旱,重旱年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大旱和偏旱年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冬、春季重旱年分别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而夏、秋季重旱年均出现在90年代末期.山西各季、年干旱空间分布特征,最常见的是全省一致干旱型;年、各季干旱的出现不仅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变化,而且年际变化也显著.近48年来,山西区域年干旱指数下降趋势显著,1977年后,年干旱指数发生突变,山西进入持续干期.  相似文献   

16.
灾害综合区划研究中,定量方法高级单位跨区现象往往不可避免,而定性区划低级单位界线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问题,从灾害系统观点出发,在充分分析灾害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认为以长时间系列灾害资料为基础,自然致灾因子可反映孕灾环境稳定性信息。通过借鉴多维相似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利用Ward聚类得到山东省114个县级统计单元的聚类图谱。然后,根据自然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设计了各灾种的综合指标,并再次进行聚类分析。经过检验后发现,第一次聚类可以很好地反映灾害系统的中宏观分异,第二次聚类则在微观方面非常理想。因此,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截取了二者合理的部分,组成了完整的区划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台风"利奇马"对烟台的主要影响,凝练出沿海城市应对台风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的要点和不足.[方法]分析烟台气象部门台风应急响应工作过程中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部门联动、科普宣传以及应急工作诸环节.[结果]此次台风应急防御工作成功开展是灾害应急防御能力不断提升的成果.[结论]预报精准、提高预警提前量是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减少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关键,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事前预防是应对突发事件、取得应急胜利的基础和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应急联动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86—2013年青海高原114个干旱个例和1981—2015年逐月、四季和年SPI指数、PA指数、K指数和MCI指数,通过对比逐年、四季不同等级干旱出现频率和实际干旱的吻合情况,评估不同干旱监测指数对典型干旱发展过程的刻画能力,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SPI指数和K指数对总干旱发生频率的年代际变化具有很好的监测效果,但SPI对不同等级干旱的监测能力最强,K指数次之,PA指数、MCI指数对干旱年代际变化的监测能力较差。(2)SPI指数和K指数对春旱和夏旱的监测效果很好,对秋、冬季的干旱监测效果不理想,PA指数和MCI指数对四季干旱的监测结果有较大偏差。(3)SPI能很好地监测出干旱的发生区域和干旱的程度,K指数和PA指数监测的干旱程度有偏差,而MCI指数对干旱范围和程度均有很大的偏差。(4)SPI指数和K指数的监测结果符合干旱发生、发展过程,对干旱发生、发展过程的刻画较为合理,而PA指数和MCI指数基本不能反映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5)综合来看,SPI指数对春旱和夏季监测效果最优,K指数次之,PA指数和MCI指数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