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一、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相似文献   

3.
一、大豆灰斑病 (1)危害及症状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1963年统计,合江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达1000万千克,80年代以来,逐步向西扩大蔓延,现已成为全省性的大豆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是我省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  相似文献   

4.
对泸西县午街铺镇玉米灰斑病进行调查,针对玉米灰斑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提出防治方法,旨在从源头上控制玉米灰斑病的蔓延流行。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粮食储备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研究,寻找最佳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是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维持我国粮食稳定的有效途径。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疫病与灰斑病危害症状,针对影响两种病害的发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1.大豆灰斑病1.1危害症状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生出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此病主要为害成株叶片,病斑的边缘褐色,中央现灰色或灰褐色蛙眼状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中央部分密生霉层。病重时,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籽粒病斑明显与叶斑相似,为  相似文献   

7.
在大豆灰斑病流行年份,测定了五个组合的F_2代叶部抗灰斑病和感灰斑病两株群其相应株灰斑病粒率的差异及其显著性。其结果为两株群籽粒灰斑病差异明显,达到显著水准。叶部高抗灰斑病株群其籽粒灰斑病达中抗一高抗株平均占98.2%。表明叶部高抗灰斑病单株,其籽粒绝大多数也抗灰斑病。因此,通过对叶部抗灰斑病单株的选择来完成其籽粒抗性的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一、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  相似文献   

9.
玉米灰斑病在红河州山区和高海拔、雨水多的地区近几年发生突出,危害重,损失大,遇到种植感病品种易绝收,为从生育期上避开玉米灰斑病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找到适合红河州高海拔地区和多雨多湿往年发病重地区的播种时期,以减少灰斑病的发生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灰斑病是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上一种重要的病害。文章分析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并从农业和化学角度对灰斑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文章综合分析并深刻认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分析整理防治措施,为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两个大豆灰斑病抗性相关SCAR标记的发现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由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会导致大豆叶片出现病斑、大豆籽粒斑驳,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对大豆生产有重要影响。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对142份育成大豆新品种(系)的灰斑病抗性进行鉴定,进而对大豆灰斑病抗性资源进行评估。利用前期开发的功能分子标记进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两个与大豆灰斑病抗性相关的SCAR标记,可用于大豆抗灰斑病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测序分析发现,它们定位于两个磷脂酶D基因内含子上,是由大豆转座子插入突变形成的。这两个SCAR标记具有功能基因靶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大豆抗灰斑病育种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是世界性病害.从1915年至今已在日本、美国、英国、中国、澳大利亚、前苏联、巴西、德国、朝鲜和印度等国发现此病,在我国有关灰斑病的危害于1921年发现.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最为严重,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病害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一个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曾发生三次大流行.一般发生年大豆可减产10%~30%,严重发生年可减产50%以上,并严重降低大豆品质.以最低损失估算,仅黑龙江省年损失大豆达40亿公斤以上.因此,降低大豆灰斑病的危害是发展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随着全球变暖,黑龙江省气候条件也与前些年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大豆灰斑病在目前物候条件下的灾变规律,并根据灾变规律进行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将大豆灰斑病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大豆灰斑病菌抗药性,降低大豆灰斑病菌变异的频率,实现大豆灰斑病的可持续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大豆种质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是大豆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2009年在大豆灰斑病病圃,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单位近期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大豆R3~R4阶段,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鉴定出10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宝交04-4036、钢0027-3、九...  相似文献   

15.
孙丹 《吉林农业》2010,(7):76-76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  相似文献   

17.
一、大豆灰斑病 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相似文献   

18.
丹玉99号(辽审玉[2005]-236)由辽宁丹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在辽宁地区生育期132天,需≥10℃有效积温2900℃。成株株高290厘米,穗位120厘米左右,穗长达26厘米,穗粗5.6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8克,穗轴浅红色。抗倒性强,耐旱耐涝、高产稳产,活秆成熟,适应性广。抗大斑病、灰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等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19.
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抗灰斑病育种、抗性资源筛选和抗灰斑病基因分子标记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为抗灰斑病育种者提供可参考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0.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灰斑病、菌核病、蚜虫、食心虫等. 1.灰斑病.该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荚、种子.感病叶片初生圆形小斑点,而后扩大为赤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霉状物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破裂成孔而死.种子上病斑隆起有细小龟裂纹.灰斑病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发病盛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防治方法:在大豆结荚期,每667平方米(1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4%硫酸四氨络合铜(络氨铜)水剂3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