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实现长兴千年贡茶—紫笋茶的标准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加工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我们对现行的紫笋茶加工工艺与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机械装备要求,并于2014年10月在长兴大唐贡茶有限公司建设了长兴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1条,2015年对新建生产线的加工技术参数进行测定与调整,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进行感官鉴定,总结出了一套长兴紫笋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按照标准工艺参数连续化生产的产品达到并超过单机生产的紫笋茶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芽-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氧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08,(4)
紫笋茶史称顾渚紫笋,也称顾渚石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茶。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毗陵(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今宜兴)督造贡茶,适逢一位山僧献上长城(今长兴)顾渚山产的茶叶,茶圣陆羽尝后认为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紫笋一名,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白叶1号茶树品种的不同采制时间对长兴紫笋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白叶1号加工的紫笋茶外形和叶底质量有下降趋势,但在开采约1周之后至结束约1周之前期间滋味、香气和汤色均较佳;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比较稳定,茶多酚的量呈上升趋势,氨基酸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开采1~2周的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概况长兴顾渚山产各茶“紫笋”,早在唐朝享有盛名,为当时进贡的珍品。唐朝陆羽《茶经》中提到“浙西以湖州上”,指的就是紫笋茶。大历五年(公元了70年)在顾渚山脚金沙泉旁设有“贡茶院”,这是我国最早的制茶作坊。每到茶季,湖、常两州刺使亲临督制,规定每年第一批紫笋茶和银壶盛装金沙泉水在清明前进贡到长安(即西安)。皇室首先用作祭祖,后赐皇亲近臣尝新。唐武  相似文献   

6.
李伟  屠幼英 《茶叶》2005,31(2):135-135
紫笋茶产于浙江湖州长兴水口乡顾渚山一带,作为唐代贡品,并因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而传世,被誉为“茶中极品”,流芳千年。先后获得中国名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北京中国国际名茶无公害名优茶特别推荐奖、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浙江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茶产销形势的快速发展,不少茶叶专业户放弃了大宗茶的生产,全年都加工名优茶,导致了大宗茶初制机械的闲置、浪费。针对这一情况,1993年,义乌市农业局分别在杨梅岗农场和道人峰茶厂进行试验,探索利用现有大宗茶初制机械(烘青茶机)加工优质绿茶(或称机制毛峰)的途径和方法,一举取得了成功并继而推广开来。如今,利用大宗茶初制机械加工优质绿茶与利用名优茶机加工名优茶,已成为义乌市用机械加工名优茶的两大特色。 一、加工工艺要求 在加工优质绿茶时,原有用于加工烘青毛茶的全套初制机械,包…  相似文献   

8.
紫笋茶     
紫笋茶,名驰遐迩,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763—764年)就被列为贡茶。是我国最早享有盛誉的名茶。 (一) 紫笋茶原出僧门,安史之乱后,陆羽南下江南,子公元760年抵达瑚州,与诗憎皎然同住湖州杼山妙山喜寺,课余品泉别茶,五年中往来长兴各地,进行茶事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10.
李玉富  傅秋燕 《茶叶》2011,37(3):176-178
唐朝陆羽《茶经》所载浙江省长兴县茶叶产地,今故址依然清晰可考。十处产地分布于以顾渚山山脊为中心的两条山谷间。考证显示,唐朝时全国所有产茶之地,陆羽对浙江长兴最为熟悉,其既是陆羽曾长期旅居长兴、培植品鉴茶叶、著述《茶经》、肯定长兴茶叶品第的有力证据,也暗示顾渚山山谷作为两浙联系中原的陆路走廊,是天成、便利的交通方衍生陆羽...  相似文献   

11.
碧螺春茶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螺春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太湖洞庭山。该地气候湿润温和、常年云雾弥漫,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茶树品种和精细的加工工艺,成就了碧螺春茶的独特品质,其外形条索纤细、色绿隐翠、茸毫披覆、卷曲似螺,具“蜜蜂腿”特征;内质汤色嫩绿,香气鲜雅、兰韵突出,滋味鲜醇、回味绵长,叶底柔嫩,是我国十大历史名茶。为了使碧螺春茶能满足新时期市场的需求,本文从适制品种、栽培、加工和包装等技术层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碧螺春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茶圣陆羽隐居过的顾诸山,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北四十五里。据史书记载,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漫游东南,结庐顾诸,观茶色紫而形似笋茶。也许是有好茶就有好水的缘故,顾诸山上的金沙泉与紫笋茶相媲美,名闻遐迩,源远流长。我有一位朋友,就住在顾诸山附件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欢迎你来作客,请你到陆羽茶庄品尝金沙泉水冲泡的紫笋香茶,那才叫地地道道的贡泉、贡茶呢!”我从大丰经无锡、环太湖、过长兴,于当日下午傍晚时抵达这位朋友家。晚间,他为我接风洗尘……翌晨,细雨霏霏,春意融融,远处起伏的山峦影影绰绰,近处摇曳的翠叶墨绿欲…  相似文献   

13.
炒茶用油,尤其是手工炒制名优茶需要用油,这是茶人皆知的常识。然而,对于炒茶用油这一问题,在作为茶故乡的中国,不仅教科书中未曾涉及,而且,长期以来也很少为人注意,一直停留在习惯经验上,直到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成功“制茶专用油”,这才使制茶用油问题向科学化和标准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杭州市西湖区是举世闻名的龙井茶产地,全区有5个主产茶乡(镇),2万余亩生产茶园,年产干茶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5个不同的乌龙茶品种,包括铁观音、黄金桂、金观音、本山、毛蟹,比较不同乌龙茶茶树品种加工东方美人茶的品质差异.以台湾制作东方美人茶的传统品种青心大冇为对照组;鲜叶原料以一芽二叶为标准加工成东方美人茶,采用密码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椭圆形、叶色偏绿,小绿叶蝉受害指数为...  相似文献   

15.
沈琪芳  吴蕴  马瑞 《茶叶》2009,35(1):25-27
产于湖州长兴的罗岕茶在明中后期盛极一时,可惜失传。2008年湖州社科联对罗岕茶立项研究,从探究罗岕茶的历史本原着手,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实现罗岕茶的复制与重现。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源远流长,茶叶产品的品种类型繁多,但由于品牌经营理念落后,政府保护力度不足,消费群体老龄化,导致湖州紫笋茶虽拥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如今却逐渐被人遗忘。在此背景下具有地域特色的顾渚紫笋茶应该如何重振风采呢?本文以长兴顾渚紫笋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田野考察方法对顾渚紫笋茶文化内涵与发展现状,分析顾渚紫笋茶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从顾渚紫笋茶的营销策略、视觉形象、传统工艺、创意产业链的五个角度深入分析紫笋茶文化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助力顾渚紫笋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打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品牌,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助力湖州长兴顾渚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长兴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发展迅猛,茶产品创新活跃。本文介绍了长兴开发的名优红茶和绿茶新产品感官品质和加工工艺,对当前和今后茶产品开发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绿茶加工的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对绿茶滋味品质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为了满足当前农、商、外贸部门提出的大力发展优质出口红碎茶,提高红碎茶品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国家创造更多外汇的需要,以及生产部门希望科研单位推出以发展CTC红碎茶为重点的现代化加工技术和成套的红碎茶机器设备。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结合国家经委、农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探讨普洱茶茶膏的传统加工工艺,结合作者自身加工经验,针对普洱茶茶膏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道工序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参数,阐述个人观点,期望能够对提升茶膏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