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做好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子市场的不断开放,种子质量事故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鉴定办法>)的出台,为解决质量纠纷提供了法律保障,它标志着我国依法管理种子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鉴定办法>实施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20多次种子质量事故田间现场鉴定,现就这两年来主持和参加这项工作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唐忠平 《中国种业》2007,(10):26-27
农业部2003年8月1日颁发了第28号令《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术规程》(DB45/T135-2004)(以下简称《规程》)。这对于规范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程序,及时化解种子质量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3.
徐辉  罗会斌 《种子》2014,(4):132-134
种子质量纠纷是一种主要的种子纠纷形式,它主要是由于假冒伪劣品种造成的。种子质量纠纷现在多采用田间处理办法予以解决,并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要减少种子质量纠纷和更好地开展纠纷处理,需要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强化种子质量管理,搞好农业科技传播,提升种子检测水平及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4.
杨治仁 《种子科技》2006,24(1):2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由于种子市场放开,经营种子市场发育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假冒伪劣种子充斥市场严重,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种子质量纠纷也越来越多,尤以种子质量田问纠纷更为突出,不但给农民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活与农村社会的稳定。笔者从事种子管理工作多年,现对如何避免或减少种子质量田间纠纷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曹洪 《种子科技》2008,26(5):34-34
农业生产时常会受到种子质量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减产、减收。因此,客观判定,明确责任,对于调解和妥善处理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种子管理机构在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的重点环节中如何把握细节介绍几点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鱼龙混杂,管理部门很难掌握种子市场经营网络和渠道分布: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经营渠道越来越多。紧俏种子利润的可观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进入种子市场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在田间生长过程中难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种子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田间现场鉴定结论已作为维权的一项重要依据。法律规定对违反鉴定程序的鉴定即使鉴定结论正确也可视为无效鉴定,应当重新组织鉴定,而田间现场鉴定又受作物生长的典型性状表现期的影响,错过典型性状表现期又无法重新组织鉴定,所以,种子管理部门作为田间现场鉴定的组织实施者,在组织鉴定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的农民群众因为购买种植农作物种子出现质量纠纷而引发的投诉、上访、诉讼情况明显增多.一方面表明农民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与区农业局种子管理部门多年对群众如何购买种子的宣传有关.很多群众反映,以前在熟人那里买种子不好意思要票,种子出了问题往往也自认倒霉,现在就敢于维权投诉请专家到田间鉴定.群众的维权意识提高了,作为基层农业部门在群众申请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农业部2003年6月26日第1 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程序去组织实施;毕竟鉴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程序错误,鉴定结果也就无效了.在此结合多年从事种子管理的工作经历,浅谈一下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徐小荣 《种子科技》2008,26(1):27-28
1田间鉴定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2006年7月,高淳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天欣2号西瓜种子在种植后出现了西瓜果型较小、产量低、糖分低,西瓜商品性差,瓜农销售困难的情况。为了确定事故的原因和估测瓜农的损失程度,7月6日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向我站提出了要求组织种子质量田间鉴定的书面申请。鉴于申请提出时正值本地西瓜大量上市时期,也是西瓜品种性状表现最为典型的时候,我站经审查后同意组织实施田间现场鉴定,时间定于7月8日即书面申请提出后的第三天。  相似文献   

10.
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群喜 《种子科技》2010,28(3):9-10
<正>农民购买农作物种子进行大田种植,往往由于种子、气候、农药、肥料、栽培等原因引起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种子经营者或使用者时常要求申请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向谁申请?受理单位如何受理、组织鉴定?申请人、当事人、组织鉴定者理解有出入,有时出现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鉴定人数为双数、职称和专业工龄未达  相似文献   

11.
龙利平 《种子》2014,(4):92-93
论述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的目的和基本要求,阐述了现场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田间现场鉴定的主要环节和技术问题作了重点介绍或示例性说明,探讨性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做法建议,并规范了现场鉴定报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王瑛 《种子科技》2006,24(6):17-18
新疆是一个瓜果之乡,每年6~8月我站都会受理好几起西瓜种子质量纠纷。凡是西瓜未能正常生长成熟并达到一定商品性的,瓜农一概追究为种子质量问题。那么,这些情况是否都属于西瓜种子质量问题呢?作为种子管理检验部门,我们应科学的分析各种情况和原因,做出正确鉴评,给农民和种子经营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玉米种子田间质量纠纷时有发生。及时正确界定纠纷发生的真实原因,依法处理,是维护用种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1纠纷类型玉米田间种植纠纷一般根据其生育阶段可划分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丁明 《种子世界》2003,(11):10-11
《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鉴定办法》)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8号令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鉴定办法》规范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问现场鉴定的程序和方法,为合理解决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维护种子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最近我们在执行《鉴定办法》的过程中,由于学习理解不够,在程序上有所忽视,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特别提出,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吴敬森 《种子世界》2005,(12):14-14
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但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诸如栽培、气候等原因,均会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表现异常,所以对鉴定地块中种植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鉴定时,除考虑种子质量因素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16.
邹征欧 《中国种业》2014,(10):31-32
从调解的一起非种子质量纠纷入手,分析了该类纠纷的产生原因,提出了成功调解该类纠纷的4点做法和减少直至消除该类纠纷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风奎 《种子科技》2003,21(1):2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后追偿的原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因使用种子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当事人之间必须要有能证明种子质量问题的证据———检验报告或鉴定报告。而农民大多不会去保存原始证据———种子,种子一旦播种,证据就难以复原,田间检验鉴定就成为解决种子质量纠纷举证的一个补救手段。目前,种子质量纠纷投诉集中表现在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种子在田间种植后,当种子质量、气候、病虫害、栽培等因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等受到影响的时候,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掌握的科技知识较少,科技意识不强,农民群众对种子的依赖性特别强,无论生产中出现什么问题,农民群众不是从科学角度找原因,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种子,他们先找种子经营者,引起种子使用者与经营者的纠纷。  相似文献   

19.
张青鸾 《种子科技》2005,23(6):325-326
2005年5月30日,应专家组邀请,我们深入到衡水市桃城区赵圈镇支家村,对种植的1 200多亩石新733小麦进行了田间鉴定.从表面看,田间表现麦穗高低不齐,上下两层楼,杂株比较多,并且地块之间差别大.通过专家组鉴定:较轻地块杂株率1.0%,一般地块杂株率3.0%,重地块杂株率5.6%,平均杂株率3.2%,未达到小麦良种田间纯度不低于99%的国家标准.这一事件说明,提高小麦种子质量是摆在种子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容忽视.那么,如何保证小麦种子质量呢?笔者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以来,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下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种子市场主体日益增多,而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违法生产、经营造成坑农案件时有发生。我国的种子使用者大多数是普通农民,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识别真假、优劣种子质量的能力,从而使种子质量纠纷的案件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正确、公正地调节处理各类种子质量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已成为种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