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评茶术语是用来衡量茶叶品质的一种专门词汇,也是评茶工作者的一种语言,是同行中的“通用语”。但由于评茶者使用评茶术语的熟练程度以及语文水平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使用评语不当的现象,从而不能表达准确的审评结果。一、见于色泽的不当评语形容或比喻茶叶色泽的术语应通俗易懂,使人看了评语能很快地想象出茶叶的颜色。如比喻不当,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茶叶的色泽,甚至使人产生误解.现例举常见于色泽上的一些不妥当的评语。  相似文献   

2.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众多创新名茶之崛起和某些历史名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品质的改进,原有的一些常用评茶术语已不能准确完美地来表达茶叶的品质。为此,我们的评茶大师又构思了以往所没有的如“茸毫披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1990年第5期上刊登了沈培和、张育松两位的“对某些评茶术语的商榷”一文,拜读之后,对文章的总体内容和多数评述深表赞同,不过,两位对“银绿”这个新出现的评茶述语用来形容茶叶的色泽,说是“显然是不妥当的”,并说理由是“‘银绿’这个词汇在《辞海》中找不出,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看见过‘银绿’的颜色”,认为银绿一词是“硬把‘银’、‘绿’  相似文献   

4.
茶叶品质是茶叶色、香、味、形的总称。色、香、味、形的好坏,是凭人的感觉器官鉴定的,正确的鉴定结果,对指导生产、改进制茶、提高品质、合理给价、促进贸易都有重要的作用。但这项工作,由于评茶人员的经验、方法、条件等不同,评定结果常有差异,缺乏客观的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喻鑫荣 《福建茶叶》2024,(4):159-161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茶学领域的术语研究关注度不断增高,然而,对于领域内用于指称“关于茶的术语的总称”这一概念的最基本的术语都没有得到统一,这无疑会阻碍领域内信息交流,不利于茶产业发展。因此,本文将尝试梳理在科学文本中用于指称这一概念的同义术语,如“茶文化术语”“茶术语”“茶叶术语”“茶业术语”等,并尝试对其统一与规范提出建议,以改善术语混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回味评茶法     
林发超 《福建茶叶》2014,36(6):56-58
茶叶的品饮价值主要取决于滋味的优劣,准确评鉴其优劣是茶叶审评的宗旨.本文通过剖析茶叶滋味的构成,揭示茶叶回味的特性,分析传统茶叶审评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回味舒服感为茶叶质量价值核心的回味评荼法.  相似文献   

7.
茶组植物的化学分类及数值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连续两年用纸色谱、分光光度法、区带纸电泳—薄层扫描法及 HPLC 法测定了张氏系统中的21种茶组植物新梢中的咖啡碱、可可碱、儿茶素组成、茶氨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幼果中的哌啶-2-羧酸。根据化学、形态学及植物的地理分布等证据,采用化学分类和数值分类学方法探讨了茶组植物种群的归属和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茶组可分为五室茶 C.quinquelocularea Du et Li.和三室茶 C.trilo cularea Du et Li.两个种。三室茶具有中小叶茶 C.var.micro-midph-yllaea  相似文献   

8.
为了扩大毛茶审评员队伍,以适应茶叶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正确执行国家茶叶收购政策,把好毛茶审评质量关。福建建瓯县茶业局于秋采期间举办了一期有二十多人参加的毛茶  相似文献   

9.
去年春天有机会同地区财贸干校茶叶审评班同学们一起深入闽东茶区基层茶叶收购站进行评茶实习。当时茶区群众正在贯彻三中全会精神,采制茶叶的积极性倍增,茶站投售号数也猛增四、五倍,评茶任务为之加重。虽然绝大部分的评茶员都废寝忘食出色地执行评茶收购的任务,但是,过份繁重的工作量,不能不影响评茶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样评茶,简单地说,就是对照某一特定的标准样品来评定茶叶的品质。茶叶产、供、销主管部门制定的毛茶标准样、加工标准样和贸易标准样等都是评定茶叶品质高低的实物依据。在对样评茶中,必须对茶叶的外形、内质等各项品质因子进行认真审评,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对样评茶,就我国应用范围来说,大体可分两类。一类用于产、供、销(或购销)的交接验收,其评定结果作为产品交接时定级计价的依据。这种对样评茶,是以各级标准样为尺度,根据产品质量的高低,评定出相应的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销茶叶货源质量多年来出现下降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目前所实施的“八项因子”的评茶方法,也是造成茶叶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评茶方法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3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批准《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地方标准发布,并于2016年5月1日起实施。据了解,该标准是六堡茶第一个专用术语标准,适用于六堡茶的加工和感官审评,它规定了六堡茶的通用、加工、干茶形状、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8类术语的名  相似文献   

13.
吴平 《茶叶》2023,(4):236-244
为了让消费者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理解修订后的六堡茶风味轮中的术语含义,本研究通过引用现行的及曾经发布过的标准中的相关术语定义、科研文献中出现的相关术语释义及新创的术语释义,对修订后的六堡茶汤色轮、香气轮、滋味轮、韵味轮及风味轮中的术语含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阐述。这次修订,香气轮中增加14个术语,滋味轮中增加10个术语,韵味轮中增加5个术语,风味轮中增加25个术语,其中新创术语20个;列出9类共180个术语的定义或释义,其中74个术语是首次释义,较好地解决了术语可能产生歧义和误解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用术语定义或释义为人们理解六堡茶丰富的风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六堡茶风味知识的传播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茶组植物分类的历史和现状茶组植物(Section Thea)分类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转折点:一、茶属茶种(Thea sinensis)的命名;二、山茶属(Camellia)与茶属(Thea)的合并;三、R·Sealy的《山茶属分类的订正》的发表。1753年,林奈首次命名茶种Theasinensis Linn,他是根据德国医生Kae-mpfer,的材料命名的。同年也命名了山茶种为Camellia japonica Linn。1818年,R·Sweet首次提出了Camellia属与  相似文献   

15.
白化茶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开荣  李明  张龙杰  梁月荣 《茶叶》2015,(3):126-129
本文以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70份白化茶种质的历年性状为基础,依据白化变型、白化色系、白化启动、白化周期、白化形态、氨基酸水平等要素,提出了白化茶种质类群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茶组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化学、细胞学和遗传学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就不同的茶组植物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茶组植物分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一、评茶定级的重要性评茶定级工作,是茶叶收购工作的核心,也是茶叶产销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它在产销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发展至今,尚未能代替人类感官对某些复合风味的鉴别.因而,对于食品.饮料等工业,评定成品的质量水平,感官仍起着决定的作用.茶叶审评检验中评定质量等级,感官评价也是主要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同一茶叶样品在几位审评员之间,由于它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作出不同的结论.那么,结果的不一致性是否足以否定其审评的正确性?审评员的判断差别是偶然,还是有偏见?对于这一问题,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能够给予判定.例如:在各茶评比中经过初评筛选后,最后几只名茶A.B.C.D.E的品质排列名次,经赵、钱、孙、陈、周五位审评员评价的序位如后:  相似文献   

19.
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当代中国的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晚年巨著《茶经述评》即将出版,这部“二十世纪的新茶经”“无疑是茶叶科学的里程碑”,它的出版,是我国茶叶界一件大事。 这一喜讯,引起了我的联想。自唐以来,  相似文献   

20.
茶叶的分类与普洱茶的定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普洱茶是云南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有独特的风味,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普洱茶的科学定义对普洱茶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开拓,对普洱茶的定义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争论颇多,使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产生了混乱.有的认为普洱茶源于普洱,只有普洱县或历史上"普洱府"产的茶叶才能称为"普洱茶";有的认为只有经过人工"渥堆"方式生产的茶叶才能称为"普洱茶";有的认为普洱茶就是黑茶;有的认为普洱茶是与黑茶完全不同的茶类;有的则认为普洱茶应包括云南大叶种茶生产的所有茶叶;等等.显然,仅单纯从历史文化、地理地名、外形汤色、市场需求等某一方面的角度提出普洱茶的定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反映普洱茶作为茶叶特定品类的内在特性.为了对普洱茶进行科学的定义,必须溯本求源,在尊重历史,尊重约定俗成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科学的角度提出符合茶叶分类基本规则的普洱茶的科学定义.该定义还应具有包容性,有利于普洱茶品牌群的培育和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不揣冒昧,对茶叶的分类和普洱茶的定义提出以下的初步见解,仅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