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叙述的是廉价大量生产Neoaplec-tana属几种线虫的新方法。Neoaplectana属线虫是广谱性的昆虫寄生性线虫,是一种虫、菌共生的复合体。其共生菌是Xenorhabdusnematophilus即Achromobacter nematohil-us及X.sp。在对害虫的防治中,主要通过三龄带鞘动虫,也称感染期幼虫,由寄主孔口,主要是口腔侵入消化道后,穿过肠壁进入血腔,并将其共生菌排到寄主血腔内,使寄主昆虫在24—36小时内因得败血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寄生蜂引起的寄主昆虫寄生性去势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物寄生后,通常会破坏寄主的生殖器官,抑制寄主内生殖系统的发育,这种现象被称为寄生性去势.在众多类型的寄生物和寄主系统中,这种寄生性去势现象普遍发生,但较少涉及机理的研究报道.本文着重评述了在内寄生蜂-寄主昆虫体系中,寄生蜂引起的寄主昆虫寄生性去势的生理机制及寄生因子在其中所起的生理作用.以期为今后探索从生殖调控入手的害虫防治新策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应用的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发柱 《昆虫天敌》1989,11(3):142-145
昆虫病原线虫寄主广泛,仅slinernema feltiae DD—136品系,寄主就超过一千多种,不但能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许多害虫,对于一些用化学药剂难以除去的钻蛀性害虫以及土壤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近年来,由于人工廉价培养基的突破,可以大量培养昆虫病原线虫,使生产商品化,为大面积的田间应用提供了基础,因此昆虫病原线虫其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昆虫病原线虫的田间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密度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平 《昆虫天敌》1995,17(3):140-143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是害虫的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它的研究应用从30年代发现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中携带共生细菌的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 Travassos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 Poinar是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最有潜力的类群。各国科学家已发表了不少线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大量繁殖方法和防治效果的研究报告。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害虫有以下优点:①线虫的寄主范围广,可以利用线虫防治多种害虫;②可以人工培养基大量繁殖线虫;③线虫可以主动地寻找寄主,对土栖和隐蔽的钻蛀害虫效果高;④线虫体内带有共生细菌,具高的杀虫能力,能在16至48小时内杀死寄主昆虫;⑤线虫对环境安全,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与一些杀虫剂混用。本文拟就日前线虫的生产、应用,影响线虫效用的因素和线虫应用的前景浅淡。  相似文献   

5.
胡楫 《植物医生》1996,9(4):42-43
生物防治的突破──线虫治虫胡楫(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线虫广泛为害人畜,引起寄生虫病,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然而,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线虫,能迅速置寄主于死地,因此可以利用来消灭各种农作物害虫,特别是防治那些极难防治的钻蛀性害虫,而受到世界各...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国内在利用寄生性线虫防治农业害虫的研究工作已逐渐开展起来。但目前对于昆虫寄生线虫的调查方法尚缺乏系统的资料。几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关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对索科线虫调查,采集、标本制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把有关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昆虫病原线虫与体内细菌共生,专性寄生在昆虫体内,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研究是其高效应用的基础,涉及线虫及其共生细菌对昆虫的交互作用。本文针对斯氏属和异小杆属线虫的致病因子及这类线虫与寄主昆虫互作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8年向全球发布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重要的预警害虫。据报道,2019年我国已有26个省(区、市)的作物受到草地贪夜蛾为害。目前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对某些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现象,为缓解其抗药性产生,具有主动寻找寄主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应用潜能。该文从昆虫病原线虫高效侵染种(品系)及其浓度、共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易感龄期、田间致死力及影响防控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田间有效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连续传代培养对病原斯氏线虫的带菌率和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p.是近年来发现的颇具希望的一种昆虫致病线虫,它与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互惠共生。当斯氏线虫进入昆虫体腔后,排出的共生菌引起寄主败血症而使昆虫致死(poinar 1966)。因此,线虫对害虫的致病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感染期线虫所携带的共生菌。由于不同种的斯氏线虫携带不同亚种的共生菌,同种线虫中每条线虫所携带的共生菌的数量不同,所以对害虫显示了不同的致病力。在一般情况下,病原线虫的带菌率和每条线虫的带菌数目均与其致病力(毒力)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综合防治的开展,保护天敌,控制虫害,在黔阳县获得成效。1979~1982年,据20多个乡(镇)系统调查,经鉴定:水稻害虫天敌有144种,隶属于7个目36科。 寄生性天敌 寄生性昆虫83种,分属2目19科;还有寄生性线虫和白僵菌,共85种。其中:卯寄生天敌9种;幼虫寄生天敌38种;蛹寄生天敌19种;成、若虫期寄生天敌7种;重寄生昆虫10种。 捕食性天敌 有59种,分属5目17科。其中:捕食蚜虫的天敌14种;捕食稻飞虱、叶蝉的天敌6种;稻田蜘蛛26种;捕食多种害虫的天敌有13种。(害虫、天敌名录从略)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对新线虫属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寄生性线虫与其他生物一样,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到防治害虫的效果。国外引进的种群能否适应异地的自然环境,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探索、了解从国外引进种群对我国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特对新线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作了观察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昆虫病原线虫泰山Ⅰ号是小杆目异杆线虫科异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线虫。1984年5月,自山东泰安苹果园土壤及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圆茧分离获得。在长江以北地区分离到这种昆虫寄生性线虫还未见有报道。其生活史包括两个世代,即卵生世代(短世代)和卵胎生世代。25℃温度下完成整个生活史需9天时间。它与一种无色杆菌(Xencrhabdus)互惠共生,线虫进入昆虫体腔便释放出其共生菌,引起昆虫败血病,48小时内导致寄主死亡。尸体变红并发出较强的生物光。本文主要报道其生活史、形态、共生菌、人工繁殖方法及对桃小的致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线虫属线虫对几种害虫的致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国外试验表明,新线虫属Neoaplectana线虫是广谱性的昆虫寄生性线虫。我们于1978~1980年先后从美国、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引进该属的11个种和品系。引进后,在室内做了杀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或品系的线虫对不同种害虫显示出不同的敏感性。但总的说来,室内的杀虫效果是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韭菜迟眼蕈蚊常称作韭蛆,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害虫。因防治韭蛆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韭菜农药残留增加,韭菜食用的安全性大大下降。笔者在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筛选、室内防治韭蛆的效果评价、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后对韭菜生长相关参数的影响以及影响防治效果的环境因子等方面综述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的已有研究成果。在总结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含昆虫病原线虫的昆虫尸体直接防治韭蛆的措施,并对该措施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新线虫和异小杆线虫都是昆虫病原线虫。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希望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Khan et al(1976),Thomas and Poinar(1977,1979)先后从异小杆线虫分离出一种产色素的具生物发光的细菌,这些细菌栖息于线虫的咽、肠腔与线虫共生。当异小杆线虫侵入昆虫寄主时,把细菌从肛门排出释放到昆虫的血腔,由于细菌的增殖,在24~48小时内,致使昆虫因败血症而死亡。因此,在应用线虫防治昆虫中,共生菌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证明,共生菌对线虫的繁殖和发育也是必需的,它能转化昆虫的物质为线虫所需要的营养。因此分离和培养共生菌对大量繁殖线虫,尤其以人工饲料工厂化生产线虫以用于大田时更有着重要的实践和经济意义。本文报导了首次从我国广东阳江(8204,8401菌株)、海南岛琼中(8405菌株)发现的异小杆线虫的共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对其致病性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虫害诱导植物间接防御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界中的植食性昆虫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隐蔽保护性,这为害虫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等)能够利用嗅觉感受来自寄主和植物的化学通讯来搜索、定位、发现和寄生目标害虫。本文着重综述了植物与害虫协同进化所形成的防御策略,以及害虫诱导的植物挥发信息物质在植物、昆虫及天敌三级营养关系中的生态功能,并对挥发物的诱导信号分子、基本特性、占主要成分的萜烯类化合物释放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组织中时空表达特异性和多样性等代谢特征以及其应用前景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怀文先生在中国昆虫病原线虫研究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昆虫病原线虫固相离体培养技术的改进,线虫毒力测定标准化技术、大量贮存技术以及应用线虫防治害虫技术等研究,为昆虫病原线虫在我国的研究与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寄生蜂是一类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产卵时把自身携带的多种寄生因子(毒液、多DNA病毒等)注入寄主体内,由此调控寄主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营养代谢等以保证其后代在寄主体内或体上的成功发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昆虫学家对多种寄生蜂及其寄主构成的体系开展了寄生蜂调控寄主生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对我国昆虫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由于寄主范围广和主动侵染的特点,昆虫病原真菌在侵染、致死靶标害虫的同时,对包括天敌昆虫在内的非靶标节肢动物等会产生潜在的致病或亚致死风险。本文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及对天敌生物的影响,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极具潜力的生物农药与天敌生物联合防治害虫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在我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对我国苹果、梨等果树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控苹果蠹蛾的主要措施,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影响果实品质及人类健康,因此研发新的生防制品具有重要意义。昆虫病原线虫具有主动寻找寄主害虫的能力,具有生物防治苹果蠹蛾越冬幼虫的应用潜能。本文从防控苹果蠹蛾的昆虫病原线虫高效品系以及影响其防控效果的因子(温度、湿度、紫外线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田间有效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控苹果蠹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