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虫DD—136品系1978年底引进,由于较长期用兔肝培养繁殖,忽视了其共生菌的情况,致使线虫繁殖力越来越弱。同时由于用兔肝营养琼脂低温(8~9℃)冰箱保种,线虫大量死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线虫保存研究,并对其共生菌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三种保存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温下,用1%NaCl溶液、蒸馏水和液体石蜡保存4种28株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结果,所有3种方法都能保持共生菌初生型活力达2年以上。在10℃、23℃恒温下,用1%NaCl溶液保存的共生菌,保存期亦超过2年。在4℃下,用1%NaCl溶液保存的共生菌半数以上可达6个月,而用蒸馏水和液体石蜡保存的共生菌大部分在6个月内即死亡。  相似文献   

3.
分离土壤棉花黄萎病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土壤检测稀释法、水筛法和不同土样接种量,对5种土壤浸提液改良培养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筛法对土壤棉花黄萎病菌的检测效果优于稀释法,其菌落检测数增加4~10倍。培养基每皿0.25 g土样接种量的检测效果高于0.5 g和1g。5种测试培养基中,培养基D对分离土壤棉花黄萎病菌的选择性表现最好,其土壤接种体检测回收率达63.5%~83.3%.培养基D的组份为:土壤浸提液25 ml,KH2PO4 1.5 g,K2HPO4 4 g,尿酸钠0.2 g,半乳糖醛酸钠(果胶)1g,山梨糖1g,Dox盐2 ml,Tergitol NP-101ml,PCNB0.1g,琼脂17g,蒸馏水1000 ml,pH6.4~6.7。每1000ml融化培养基倒皿前加抗菌素液50 ml (含氯霉素0.05 g,链霉素0.05 g,青霉素-G盐0.05 g)。  相似文献   

4.
用4种斯氏线虫的12个品系和1种异小杆线虫的2个品系的共生菌,在10℃中营养琼酯斜面上作保种历期测定,其活力和抑菌作用在6个月内可以不变。为此,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可以由原有保种方法改进为10℃、营养琼脂斜面,每半年转管一次。  相似文献   

5.
斯氏线虫Steinerneme spp.和异小杆线虫Xenorhabdus spp.在生物防治中显示出潜力,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趟。Bedding(1983)用鸡内脏与初生型共生细菌一起培养线虫,每百万条成本不足二美分,为大量应用线虫防治害虫提供了可能性。研究发现共生菌对线虫成熟和繁殖有甚重要的作用,有初生型细菌存在时,线虫成熟和繁殖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6.
三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胞外产物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活体组织法和盆栽试验对3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胞外产物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甲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稻瘟病菌、白菜黑斑病菌、杨树溃疡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均有很强抑制作用.其中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35.11mg/L;伯氏致病杆菌YL002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 42.16mg/L;嗜线虫致病杆菌TB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18.95mg/L.3个菌株甲醇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03、36.77和26.40mg/L.3个菌株甲醇提取物在1000mg/L浓度下,对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治疗和保护效果均在70%以上;对盆栽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霉病的治疗和保护效果均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7.
从哈尔滨当地土壤中分离出2个斯氏线虫品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这2种斯氏线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明确这2种哈尔滨斯氏线虫分别是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和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其扩增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913和1000 bp。关于海滨斯氏线虫的共生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进而对其共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扩增核糖体16S rDNA片段,确定海滨斯氏线虫携带的共生菌为伯氏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其扩增片段大小为1388 bp;拟双角斯氏线虫携带的共生菌为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其扩增片段大小为1517 bp。为了验证海滨斯氏线虫及拟双角斯氏线虫在高寒地区的活力,在低温条件下对大蜡螟的侵染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条件下侵染144 h,4种线虫处理的大蜡螟幼虫均未死亡;10℃条件下,海滨斯氏线虫表现出明显较高的侵染力,在处理96 h大蜡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5.83%,其他3个处理校正死亡率都为0;15℃条件下,拟双角斯氏线虫表现出明显较高的侵染力,在处理72 h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为89.17%,海滨斯氏线虫在处理72 h大蜡螟未出现死亡,处理96 h开始出现死亡,且校正死亡率为87.5%,而拟双角斯氏线虫在处理96 h后校正死亡率为96.67%,拟双角斯氏线虫表现出较高的侵染力显著高于其他2种处理,但与海滨斯氏线虫相比,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阳江县的土壤中,分离到一种病原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8503),从线虫3龄幼虫体,又分离出8503菌株。此菌为共生菌,革兰氏阴性、非孢子型杆菌,2.0~12.0×0.6~1.3微米,鞭毛为周毛,硝酸盐不产生亚硝酸盐,过氧化氢酶阴性,脲素酶阴性,磷酸脂酶阴性,卵磷酯酶阳性,七叶苷水解阳性,不具荧光,对昆虫有致病性,从一系列的生化特性和线虫的带菌率、细菌囊和细菌的形状、分布等检查,此菌为大肠杆菌科的Xenorhabdus nemalophilus。对促进线虫在人工培养基的繁殖,提高线虫的产量和毒力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组合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以无菌的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24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格氏线虫RS92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以及以无菌的嗜菌异小杆线虫的H06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大异小杆线虫HNA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建立单菌组合;测定了各组合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干重和体内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共生细菌除了对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产生显著影响外,对线虫干重、蛋白质、氨基酸、糖原和脂肪酸等生化物质的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超声波破碎、硫酸铵盐析等方法从10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出各菌株的胞内和胞外蛋白,测定各蛋白样品含量及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生长抑制毒性,并用Native-PAGE和SDS-PAGE对各粗蛋白组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有7个菌株的胞内和胞外蛋白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生长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生长活性。其中以嗜线虫致病杆菌3个菌株CB6、All和Bw活性最强,其胞内蛋白的活性分别达97.1%、97.9%、97.2%,胞外蛋白分别达95.8%9、6.3%、88.6%。不同菌株胞内胞外蛋白产量各不相同。电泳图谱表明,不同菌株间及同一菌株胞内胞外蛋白有差异,但近缘菌株相似。  相似文献   

11.
玉米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板对峙、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到1株对玉米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菌株ST-87-14。温室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30%和87.6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T-87-14防治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效果达52.04%,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43.56%和48.16%。通过温室试验,证明菌株ST-87-14的菌体和胞外代谢产物都能对玉米叶斑病起到防病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明确了菌株ST-87-14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常见11种病原真菌的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ST-87-14菌株具有较广的抑菌谱。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ST-87-14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豆饼粉。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出该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蔗糖30g、豆饼粉2.0g、NaCl 1g、CaCO31g、KH2PO40.2g和MgSO4.7H2O 0.3g。  相似文献   

12.
番茄叶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蔬菜地田间土壤中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具拮抗作用的22株菌株,其中14株细菌,8株放线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细菌X14菌株和放线菌F15菌株的发酵液及其离心后上清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100%。菌丝生长抑制试验表明,X14菌株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平均抑菌直径为22.2mm,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利用离体叶片法测定对番茄叶霉病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14菌株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9.8%~89.0%。对X14菌株发酵条件研究,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NH4NO3,最适pH为6.0。  相似文献   

13.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和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HB140)是分别从小卷蛾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中分离到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为了明确这2种共生菌的抑菌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苹果上6种主要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这2种共生菌对6种苹果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发酵液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76.9%,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依次为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74.1%)>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60.9%)>苹果灰霉病病原菌(46.7%)>苹果青霉病病原菌(44.5%)>苹果炭疽病病原菌(23.0%);发光杆菌HB140菌株发酵液对苹果灰霉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制率达到86.7%,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依次为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76.6%)>苹果轮纹病病原菌(58.8%)>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46.0%)>苹果青霉病病原菌(44.2%)>苹果炭疽病病原菌(39.9%)。2种共生菌发酵液对苹果轮纹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42.28和42.92 mL/L。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及其伴生菌发酵液对线虫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发酵液浸没法,以4种线虫作为靶标,对6株白僵菌、7株伴生菌菌株进行了杀线虫活性筛选,以期获得新的、高效的杀线虫生防菌资源。其中:处理24 h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及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达80%以上的菌株仅有白僵菌Snef2598及伴生菌Snef5;供试菌株对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的毒力均较低,其中仅有1株白僵菌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处理48 h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的菌株有白僵菌4株和伴生菌5株;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超过90%的菌株有白僵菌3株和伴生菌1株;供试菌株对水稻干尖线虫毒力均较低,校正死亡率达60%以上的菌株有白僵菌3株和伴生菌2株;几乎所有供试菌株,对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sp.的毒力均很高,处理24 h及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7%以上,且被杀死的小杆线虫体壁以及虫体内部物质均被不同程度地消解。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Snef2598及其伴生菌菌株Snef5对4种靶标线虫的毒力均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在农业及医药领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资源。本研究通过致死的昆虫血腔和侵染期线虫直接分离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共生细菌,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为Photorhabdus luminescens,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为发光杆菌属新亚种菌株。采用共生菌细菌体稀释液注射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每头大蜡螟幼虫接种菌量为600 cfu/mL,72 h时死亡率达到100%;24 h时LC50为213.13 cfu/mL,48 h时LC50为46.87 cfu/mL。这为研究该线虫H.beicherriana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以期发掘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活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根瘿线虫是重要的植物寄生虫,自1855年Berkejey,M.J.在英格兰温室黄瓜根部发现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的重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根瘿线虫被认为是单一的种;它有过不少的异名,流行最广的名称是Heterodera marioni。1887年Goeldi,E.A.根据寄生在咖啡根部的居群建立过新属,命名为Meloidogyne,可是这  相似文献   

17.
分离培养采自安福县林间自然僵虫的白僵菌菌株,在液体和固体无纺布培养基上培养10d后的平均含孢量分别是1.09×10^8个·cm^-2。和2.01×10^7个·cm^-2,前者是后者的5倍。其在液体和固体无纺布培养基上24h后的平均萌发率分别为75.10%和71.86%。表明液体无纺布培养基更优于固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针对根腐病实施有效的生物防治,分离鉴定枸杞根腐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腐根上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病原菌;利用稀释涂布、滤纸片法和共培养法从健康根际土壤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枸杞根腐病分离得到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两种主要致病菌,从健康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2株对两种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J7-3、J7-8、J7-9和J10-8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J7-3和J10-8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菌株J7-3和J10-8对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分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中J10-8的拮抗作用和溶菌效果最好,可作为研发微生物菌剂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新型的高效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防治药剂,采用浸渍法室内测定了氯氟氰虫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灭多威、特丁硫磷、甲基异柳磷和吡虫啉7种药剂对松材线虫的毒杀作用和对其繁殖能力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氯氟氰虫酰胺在马尾松体内的输导分布,并在林间开展树干注射氯氟氰虫酰胺抗松材线虫病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中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的毒力最强,LC_(50)为0.019 mg/L,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次之,LC_(50)分别为0.0213 mg/L和0.0214 mg/L。氯氟氰虫酰胺树干注射3个月内能迅速从马尾松基部传导至树梢顶部,树干边材东、南面的药剂含量显著高于西、北面,且树干不同高度的氯氟氰虫酰胺含量均高于其LC50;氯氟氰虫酰胺制剂在林间注干后,对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松树的防治效果为73.33%,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的死亡率降至2.00%,而对照试验中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松树和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的死亡率分别为93.33%和19.67%。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制剂能有效预防松树个体的松材线虫病发生与为害,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韩日畴  刘秀玲 《昆虫天敌》1990,12(3):113-115
目前,线虫的固体培养方法是通过无菌操作技术,在动物组织匀浆(如鸡内脏匀浆)加海绵的培养基中加入共生细菌,接入线虫一级种而完成的(Bedding 1981,19841 Wouts 1981)。液体培养则是在接有共生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线虫一级种而得到(Buecher et al.1989)。这类培养方法要求加入的线虫一级种仅携带其共生细菌才能达到单菌培养。如果线虫一级种带有杂菌,就会造成培养物的严重污染,大幅度降低线虫产量。因此建立线虫一级种的单菌培养方法对线虫的大量繁殖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