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马铃薯白线虫的学名为马铃薯白胞囊线虫(Globodera pallida),它和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同属于重要的马铃薯病原线虫。马铃薯白线虫又称为第二种马铃薯胞囊线虫(A second species ofpotato cyst nematode),该病原线虫与马铃薯金线虫一样,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为  相似文献   

2.
<正>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注重专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特别是7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密切合作,征集了大量有益基因资源,从而使专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已选育出鄂马铃薯1号、鄂马铃薯3号及南中552等适于薯条或薯片加工的马铃薯品种。这些品种由于淀粉含量较低一直不能满足日益兴起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需要,而新育成的高淀粉品种鄂马铃薯5号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3.
<正> 1 前言马铃薯实生种子应用于农业生产始于我国60年代,80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马铃薯实生种子后代??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马铃薯实生种子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马铃薯实生苗分离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分离的性状主要指成熟期、薯形、皮色、肉色、抗病性等.目前国内制定马铃薯实生种子选育目标时.所谓"实生群体主要经济性状基  相似文献   

4.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南部,辖17个县、市,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省以凉山州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为6.2万hm2。在生产上,马铃薯青枯病危害较重,到目前为止全州马铃薯青枯病发生面积近2万hm2。20世纪80年代初马铃薯青枯病只有零星发生,少数田块个别株出现萎蔫枯死,80年代末全州范围内17个县市的乡镇,调查48个品种均有发病,发病十分普遍,危害严重,平均病株率在2% ̄47.3%之间。90年代中后期马铃薯青枯病迅速传播、扩散、蔓延,田间一般损失20% ̄40%,严重的威胁着马铃薯生产。马铃薯青枯病主要是青枯雷氏杆菌(Ralstoniasolanacearum(E.F.Smith)c…  相似文献   

5.
<正> 1 前言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青枯病及病毒病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5种主要病害。其中病毒病发生最普遍,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引起马铃薯的退化,大幅度降低产量,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  相似文献   

6.
<正> 第一节危害概况及病原菌一、马铃薯晚疫病危害概况马铃薯晚疫病是欧洲最早发现的病害之一。19世纪40年代,该病曾在欧洲数次大流行,致使马铃薯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此后,晚疫病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迄今仍是世界上马铃薯产量的一大威胁。解放前后,我国马铃薯生产一直  相似文献   

7.
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马铃薯主产区集中在南部山区,引黄灌区有少量种植。上世纪80年代以前,宁南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约6.6万hm^2。90年代以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淀粉加工业带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宁南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九五”期间年均达到9.8万hm^2,比“八五”期间年均扩大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孟加拉国的主要作物。该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但单位面积产量很低(Karim 等,1980)。许多研究者曾报道过生长调节剂可控制马铃薯生长、薯块形成和产量(Bodlaender 等,1966;Krauss,1976;Bisaria,1977;Dimalla 等,1977;Kumar 等,1977和1979; Kumar 等,1981)。施用生长调节剂对薯块形成机制也有影响(Racca 等,1968;Kumar 等,1974)。Ito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解艳华 《中国马铃薯》2007,21(3):178-179
<正>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年种植面积40万hm2。在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二个马铃薯种植大省。后来由于内蒙古、贵州和甘肃等省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使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名不断下降。就单产来说,黑龙江省马铃薯667 m2产量一般在0.8~1.0 t。黑龙江省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粗放等,为此有必要制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黑金龟子(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幼虫叫蛴螬,通称蛭虫,大牙。该虫分布较广,除黑龙江省外,在我国的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局部地区均有为害,一般被害率达10—15%,发生严重时,可达30%以上,甚至毁种,是生产上威胁较大的一种地下害虫。幼虫为杂食性,除为害甜菜外,对高粱、玉米、大豆、谷子、马铃薯等多种作物都有为害。  相似文献   

11.
随着黑龙江省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其害虫的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该模式下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设立6种化学及生物杀虫剂(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30%速克毙乳油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进行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及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经过对校正防效和虫口减退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与蚜虫施药7 d后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4.94%和94.99%;其虫口减退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7.12%和92.04%。通过对LD50值比较6种药剂对马铃薯瓢虫的毒力,其中毒力最大的为3%啶虫脒乳油,LD50值为0.05。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72 h LD50为21.22 mg/L。由此可见,3%啶虫脒乳油是防治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2.
<正> 马铃薯是16世纪末由欧洲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传入印度。当时印度尚在英国统治之下,新德里农业研究所的西姆拉(Simla)马铃薯育种站于1935年开始组织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1941年印度独立以后,人们认识到马铃薯在他本国的潜力。1949年建立了联邦中央马铃薯研究所(CPRI)。现在已是是印度联邦作物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一个科研单位。西姆拉马铃薯育种站建立以前,马铃薯改良工作仅限于引进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品种进行试验,马铃薯育种站成立以后,首  相似文献   

13.
<正> 1 马铃薯生产概况自50年代以来,恩施自治州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上升较快,由50年代初期的不足3万公顷增加到1992年的12万公顷以上。1993年因产业结构调整略有减少,但仍可达11万公顷。其间以70年代增加最快,1978年曾  相似文献   

14.
<正> 马铃薯晚疫病在60年代曾有所收敛,近年有日趋严重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60年代引入或育成的抗晚疫病品种多是Solanum demissum等的杂交后代,对晚疫病具有显性抗病基因,这种垂直抗性对病原生理小种专化性强,易被新出现的生理小种侵袭而丧失抗病性;其二是80年代以来国内脱毒马铃薯应用愈来愈广泛,大量资料报道过,脱毒薯对晚疫病的感染性增加,某些人观察认为感染可增加到4倍。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对晚疫病进行药剂防治的观点被普遍接受。1982~1986年,我们首先建立了晚疫病筛选模型,从瑞毒霉及其类似物  相似文献   

15.
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马铃薯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秀梅 《中国马铃薯》2000,14(2):110-111
1 前 言我国马铃薯的育种工作起始于40年代中期,至今已培育出了100个品种,在这些育成品种中,绝大多数具有国外马铃薯的血缘,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进对我国马铃薯生产和马铃薯育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国外马铃薯种薯资源在我国的引入和利用方式21 引入优良的杂交实生种子40年代中期,前中央农业试验所从美国农业部引入了62份杂交组合实生种子,由此开创了我国马铃薯杂交育种的先河。从这些杂交组合当中选出的多子白(即29220)品种,很快成为当时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北部的主栽品种。70年代中后期,我国又先后自秘鲁和加拿大引入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我国马铃薯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都是以高产、抗病、早熟和鲜食为选育目标;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客商的纷纷投资办厂,市场上对适合各种马铃薯加工品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适合油炸、低还原糖、低温抗糖化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王岫芳 《中国马铃薯》1989,3(4):240-240
<正> 马铃薯是16世纪末由欧洲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传入印度的。当时,印度尚在英国统治之下,1935年新德里农业研究所的西姆拉(Simla)马铃薯育种站开始组织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1941年印度独立以后,人们认识到马铃薯在本国的潜力。1949年建立了联邦中央马铃薯研究所(CPRI)。现在已是印度联邦作物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一个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8.
<正> 1 前言 70~80年代,我国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普遍处于“爬坡”阶段,很难育成理想的新品种。其主要原因是资源贫乏,遗传基因狭窄,亲缘关系近,长期近亲繁殖的群体都是  相似文献   

19.
黄淮平原棉区包括山东、河南全省、冀中南、苏北和皖北,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之一;常年植棉面积300多万公顷,占全国棉田总面积的55%以上。80年代以前,该棉区主要以一熟棉花为主;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对粮棉需求的不断增加,棉麦两熟制迅速发展。至1992年,两熟面积发展到200多万  相似文献   

20.
蒲正斌 《中国马铃薯》2006,20(6):378-379
1发展概况陕西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下游。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大自然区域。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但马铃薯面积以安康市最大,占全市粮食总产中的比重达到25%,该市虽适合马铃薯生长,但马铃薯生长季节阴雨较多,晚疫病发生频繁,严重阻碍马铃薯生产发展。1965年安康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选育高抗晚疫病,高产、优质、稳产的马铃薯品种为目标,从事马铃薯引种、育种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选育出安农5号、175号品种,90年代选育出国审安薯56号,2000年选育国审安薯58号(秦芋30号),使该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由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