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240头牦母牛进行为期一年的体况评分监测,发现牦母牛体况变化与草地饲草的供给状况相一致,牦母牛体况变化基本规律为暖季表现为快速上膘,冷季呈现逐步消耗。体况评分最低的时期为5~6月份,最高在10月和11月份。体况消长变化呈现两年一周期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繁殖类型的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的体况评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高原型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进行体况评分测定,结果发现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4.16,不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3.39,其中发情牦母牛中一年一胎牦母牛(藏语青麻)、两年一胎牦母牛(藏语牙日麻)和两年以上未产的牦母牛(藏语干巴)的体况评分分别为4.37、4.08和4.18。在围产期青麻牛的体况评分最低,为2.06,怀孕牙日玛和未怀孕牙日玛的体况差异不大,分别为2.25和2.33。干巴牦母牛在冷季的体况评分最高,为2.58。暖季和冷季对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定结果表明,发情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3.75,未发情青年牦母牛为3.53;在冷季,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2.54。  相似文献   

3.
高原型牦牛繁育状况及繁殖母牛体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青海高原型牦牛是青海高原牦牛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的高原高寒草甸草场。2003~2005年对2042头高原型母牦牛从繁育状况和繁殖母牛体况的调查发现,母牦牛4~5岁初产占45.5%,5~6岁初产占25.15%,3~4岁初产占22.75%。三年来平均繁殖率为48.61%,犊牛平均成活率为65.73%,牦牛平均繁活率32.07%,母牦牛年平均可产0.4~0.48胎;其中两年一胎(牙日玛)的占88.84%,三年一胎(干巴)的占9.51%,而一年一胎(青麻)仅占1.65%。对繁殖母牛发情期体况调查发现发情配种牛的体况是4.10,未发情牛的体况为3.38。  相似文献   

4.
不同季节高原型牦母牛生殖激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非发情周期中不同生理状况高原型牦母牛在青草期和枯草期四种生殖激素水平的测定,发现空怀母牛、青年母牛的雌激素、孕酮、促黄体素的基础水平青草期高于枯草期。说明营养的供给影响雌激素、孕酮、促黄体素的基础水平。  相似文献   

5.
33头3.5岁进入初情期的青年牦母牛采用生殖激素处理后,发情率达到69.70%,繁殖率达到57.58%;166头对照青年牦母牛的发情率为63.86%,繁殖率为22.89%;试验组比对照组发情率提高5.84百分点,繁殖率提高34.69个百分点(P<0.05)。采用PG-CL FSH和PG-CL LHRH-A3两种不同激素处理方案,PG-CL FSH处理组的发情率高于PG-CL LHRH-A3处理,两种处理的繁殖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地区母牦牛繁殖率普遍偏低,初情期母牦牛的乏情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其繁殖性能.为探究初情期母牦牛乏情产生的机理,以其营养代谢为切入点,对乏情和发情的初情期母牦牛的血液各类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乏情组母牦牛促性腺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4)均显著低于发情...  相似文献   

7.
补饲对青海高原型围产期牦母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妊娠期和牦母牛的饲养实际需要,将牦牛的围产期初步界定为妊娠31周到产后4周。在牦牛围产期进行补饲,产前的体况维持在2.65,产后的体况维持在2.48,难产降低12.79个百分点、产后发情提高37.51个百分点、犊牛成活率提高了11.66个百分点,犊牛体重增加了7.34kg。  相似文献   

8.
高原型牦牛初情期的调查及性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情期是指母畜第一次发情排卵的年龄,它代表着母畜繁殖能力的开始。牦牛是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独特的畜种,由于以放牧为主的饲养管理方式,加上气候恶劣,自然环境严酷,长期形成夏肥秋壮冬瘦春乏的不良生长循环中,仔畜生长发育缓慢,给青年牦母牛的生殖生理带来了诸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3):5-8
用ELISA对10头发情期内和5头乏情期内的初情期母牦牛进行24 h内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分泌情况检测并比较体重和解剖观察子宫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发情期母牦牛体重、子宫重、子宫颈-子宫体长、外阴-子宫体长均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5),并且在发情期内发情母牦牛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5);发情期24 h内初情期母牦牛在GnRH、LH、FSH分泌量明显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01);在发情期内发情母牦牛GnRH、LH、FSH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01)。对比发情期内未发情母牦牛与乏情期母牦牛,二者分泌量均较低,但是发情期内未发情母牦牛激素含量较高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峰值出现。  相似文献   

10.
396头适繁母牦牛和22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方法进行体况评分,并在发情季节进行了发情率的跟踪观察;对44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2.0组和2.0以下组在进行不同量补饲对比试验,旨在探讨体况基础上的营养调控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4.16±0.44,未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3.49±0.45,差异极显著;妊娠母牦牛产前体况评分在2.63,产后体况评分下降到0.34的母牦牛产后发情率达到45.46%,而产前体况低于2.0,产后体况下降0.5以上的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不能恢复;围产期牦牛体况评分低于2.0,补饲1kg/d,围产期体况高于2.0,补饲0.5kg/d,能使17%~30%的产后母牦牛当年进入发情配种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体重是鸡的健康和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但若要取得具有充分代表性的样本体重则需要注意诸多的细节问题,而且要正确地解释所得的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母猪营养状况对生殖机能有着重要影响,初情期启动与饲粮能量状况、后备母猪的最低体脂储备是其进入初情期的前提条件.通过科学的营养调控措施,有效满足母猪对饲粮能量的需求,是确保母猪发情正常启动及其后的繁殖周期正常的基本条件.本文主要对母猪发情机制进行阐述,立足调控饲粮中的能量水平和来源2个方面,综述了饲粮能量状况对母猪发情的...  相似文献   

13.
牦牛体况评分系统的建立及体况特征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奶牛体况评分方法对牦牛进行了体况评定,通过3个不同侧面的牦牛工作人员对150头牦牛在同一牦牛同一时间上独立评定,发现3人的评分基本一致,3人的相关系数在0.824~0.863,3人相互的完全符合率63.2%,+/-0.25的差异占30.9%,5.9%的数据差异在+/-0.5以上。在评分的同时对肋骨、腰椎横突、腰椎棘突、腰椎坡度、坐骨结节、荐骨结节、髋关节逐一进行了详细记录,制作出了在一定BCS值下的体况特征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2.5岁大通牦牛母牛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在11月份对31头2.5岁大通牦牛母牛进行称重和体尺测量,根据得出的数据分析其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同时估测大通牦牛2.5岁母牛的体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大通牦牛2.5岁母牛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9、0.713、0.846和0.595,经检验体高、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体斜长、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得到了3个估测体重的回归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程度分别为0.923、0.864和0.893。大通牦牛2.5岁母牛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之间显著相关,说明体重与体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养猪生产,需要大量的后备母猪,初情期是培养后备母猪的关键。笔者从事多年的养猪实践,采取从选种选育、补充人工光、加强试情公猪诱情、制定合理培育计划、分阶段选择饲料、加强运动和分类管理等技术措施来提前启动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6月龄大通牦牛母牛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笔者在2011年11月对30头6月龄大通牦牛母牛进行称重和体尺测量,根据得出的数据分析其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同时建立6月龄大通牦牛母牛的体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6月龄大通牦牛母牛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0.333、0.708、0.322,经检验,体高、体斜长、管围与体重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胸围与体重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得到了2个估测体重的回归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程度分别为0.562、0.502。6月龄大通牦牛母牛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之间显著相关,说明体重与体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后备母猪种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猪场的非生产天数的多少,其中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机制影响很大,因此可通过精准营养供给模式合理调控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过程。本文对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的因素以及分子营养对初情期启动机制的调控进行综述,旨在为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营养调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1营养猪初情期的年龄受营养水平、社会环境、体重、季节、品种、疾病或寄生虫感染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小母猪饲养时的营养水平对其第一次发情的年龄有一定的影响。母猪达到初情期的年龄差异可能与其遗传背景有关,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自由采食的小母猪达到初情期的年龄比限制饲喂的小母猪早,低能饲喂时能降低小母猪的生长速度,其初情期会延迟。现代基因型的猪即使摄食稍有降低也只能使初情期延迟三星期左右。饲养用于繁殖的替补母猪应该每天至少接受36兆焦的可消化能,确保200日龄时达到120~125千克的体重,配种前两星期,小母猪应该使用育肥料任其自由采食,以确保配种时有最大的排卵率。关于体况对小母猪初情期的影响目前仍然有争论。据报道,饲喂高能饲料的小母猪的背脂厚度和初情期的年龄呈正相关,但在饲喂低能饲料小母猪则没有这种关系。另据报道,母猪青年阶段背脂太厚会使其初情期延迟。关于蛋白质的摄入对初情期的影响目前也有争论,有人认为饲料中添加酪氨酸可以提早小母猪初情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初情期是家畜从不能繁殖到获得繁殖能力的标志,是雌性动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研究以性早熟的多浪羊和性晚熟的和田羊为研究对象,对其Lin28B基因外显子3进行克隆,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Lin28B基因在多浪羊和和田羊幼年期、初情期下丘脑、卵巢中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多浪羊和和田羊Lin28B基因外显子3序列相同,多浪羊下丘脑和卵巢中Lin28B基因mRNA表达量在初情期时低于幼年期(P0.05);和田羊卵巢Lin28B基因mRNA表达量在初情期时低于幼年期(P0.05)。研究结果表明,Lin28B基因表达下调与初情期启动呈正相关,该研究对于揭示Lin28B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有无初情期和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对后备母猪发情及妊娠的影响,随机选择182头有初情期和193头无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其中将182头有初情期后备母猪分为3组,对照组(C1组,62头)、烯丙孕素组(A1组,60头)、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组(APG1组,60头);193头无初情期后备母猪分为对照组(C2组,63头)、烯丙孕素组(A2组,65头)、烯丙孕素+PMSG+GnRH组(APG2组,65头),并且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集中度、发情率、妊娠率等。结果显示:无初情期A2、APG2组经程序处理后分别于停药后第5~9天、第6天集中发情,有初情期A1组、APG1组母猪于停药后第6~9天、5~6天集中发情;烯丙孕素可显著提高有初情期后备母猪A1组发情率与妊娠率(P0.05),APG1与APG2组的发情率与妊娠率极显著高于C1组、C2组(P0.01),且APG1、APG2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隐性发情后备母猪妊娠率APG1、APG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有无初情期显著影响后备母猪定时输精处理的效果,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可使母猪发情集中度、发情率、妊娠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