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弥补海南中部热带雨林区到滨海台地区的过渡地带丘陵区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的空缺,为海南中部丘陵地区次生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和恢复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及保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海南屯昌丘陵区不同类型次生林,对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7科201属267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2科196属261种。群落的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豆科、蔷薇科、梧桐科及樟科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87个科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科分别有20、59和8个,显示明显的热带性质特征。200个属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属分别有1、169和30个,种类组成的科、属地理成分热带成分分别为67.81%和84.50%(不包括世界广布的科属),温带成分分别为9.10%和15.00%,表明以热带分布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Margalef指数表现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和乔木层;Simpson指数是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则表现出草本层最大,灌木层其次,乔木层最小。   相似文献   

2.
木质藤本是森林,尤其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重要的组成成份。现基于海南岛霸王岭青梅林群落野外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该群落藤本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3 600 m2样地中,有藤本25种(占物种数的25.53%)495株,分别隶属于18个科和22个属;(2)直径大于3 cm的藤本54株,红叶藤(Rourea minor)个体数最多,有21株(39.62%);直径≤3 cm的藤本441株,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个体数最多,有169株(38.32%);(3) 349 (70.51  相似文献   

3.
洛氏蝴蝶兰(Phalaenopsis lobbii)野生资源珍贵,种群数量十分稀少,被列入我国优先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本研究对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洛氏蝴蝶兰所在的群落1及广西大新县宝圩乡的海南风吹楠-凹脉金花茶的保护小区内所在的群落2进行了生境调查与样地调查,分析生境特征、物种组成、群落区系特点及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调查群落1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32科45属50种,群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百合科为该群落的优势科;群落2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6科35属38种,无优势科现象;所在群落属的地理成分中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绝对优势,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中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又以藤本植物的比例最大,林下郁闭度增大,表明洛氏蝴蝶兰对环境湿度和光照有一定的要求;洛氏蝴蝶兰在群落1、2草本层中重要值较低,仅作为伴生种,与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共生。目前蝴蝶兰属野生植物资源的群落结构的野外调查与保育研究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建议加强就地保护,结合迁地保护,研究濒危机理,通过人工栽培繁殖再进行引种回归野外,缓解洛氏蝴蝶兰野外濒危现状,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用物种丰富度指数 S 值、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H 值、Simpson 优势度指数值、Pielou 均匀度指数 Jsw、Alatalo 指数 Ea 值来综合评价河口热区肉桂人工林群落特征,阐明该地肉桂林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该人工林的生态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口热区肉桂人工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 94 种,隶属 45 科 84 属,物种组成以泛热带、热带亚洲等热带成分为主,毛桐(Mallotus barbatus)、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海芋(Alocasia odora)等为主要优势物种。整个群落及其各垂直层次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成熟林(15 a)以下波动较大,随着林龄增加多样性指数变化趋于稳定,其中中熟林(20 a)的群落结构最稳定,幼林(5 a)群落较不稳定。灌草层是该肉桂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抚育采伐的过程中保护好灌草层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野生维管植物进行了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统计维管植物58科88属122种,其中种子植物属和种的区系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群落各层植物种类组成中,乔木层有40种,占该群落总种数的32.79%;灌木层有76种,占总种数的62.30%;草本层有48种,占总种数的25.93%。群落外貌常绿,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整个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自然更新良好,处于稳定增长阶段。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广西容县红锥林,高于福建华安红锥群落和广西玉林人工红锥林,且与同样为次生群落的广西容县红锥林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用物种丰富度指数 S 值、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H 值、Simpson 优势度 指数 D 值、Pielou 均匀度指数 Jsw、Alatalo 指数 Ea 值来综合评价河口热区肉桂人工林群落特征,阐明该地肉桂林植被 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该人工林的生态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口热区肉桂人工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 94 种, 隶属 45 科 84 属,物种组成以泛热带、热带亚洲等热带成分为主,毛桐(Mallotus barbatus)、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海芋(Alocasia odora)等为主要优势物种。整个群落及其各垂直层次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成熟林(15 a) 以下波动较大,随着林龄增加多样性指数变化趋于稳定,其中中熟林(20 a)的群落结构最稳定,幼林(5 a)群落较 不稳定。灌草层是该肉桂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抚育采伐的过程中保护好灌草层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7.
海南海岸禾草植物区系有野生植物140种(含变种、亚种)、82属。本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4.6%,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为主,分别占总属数的47.30%、16.22%、13.51%;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78.9%,又以热带亚洲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泛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5.16%、14.84%、12.50%、11.72%;该区系拥有较多的海岸植物群落优势种;探讨了本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简要评价本区禾草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南七仙岭裂苞省藤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统计样方内乔木(胸径大于2 cm)的胸径、树高、种名,同时记录裂苞省藤的萌蘖数和长度;记录灌木(胸径小于2 cm且株高大于50 cm)的种名、株高和株数,以及草本植物(株高低于50 cm)的种名、盖度。[结果](1)在1 200 m2样方中,裂苞省藤密度为24.11%;共记录维管植物129种,隶属51科97属。(2)群落植物科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最为丰富,植物属以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最为丰富;以大戟科、梧桐科、番荔枝科和樟科为优势科,野桐属、柿属和山矾属为优势属。(3)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最大,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4)裂苞省藤幼苗在该群落占较高的优势,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反映该藤种在群落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结论]不仅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物质基础,还为裂苞省藤资源保存提供针对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种源知识贮备,对天然藤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垟林场省级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植物有104种,隶属43科,73属。在科的地理分布结构上,泛热带特征显著,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北温带也有较大的比重;在属的地理分布结构上,泛热带特征显著,热带亚洲、北温带、东亚和北美成分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以高位芽植物为主,高达91.9%。叶型以单叶比例最大,占89.9%。叶质以革质叶为优势,占53.5%。在叶缘方面,全缘叶种类共56种,占总种数的56.6%。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岛是我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有78属21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1种(包括海南特有种14种),非中国特有种但在中国仅见于海南岛的有20种。种数在10种以上的属有羊耳蒜属(Liparis)、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Eria)、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和兰属(Cymbidium)。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变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51.3%,热带分布属有71属,占绝对优势。海南岛兰科植物的生活型多样,附生兰有43属,地生兰有32属,腐生兰5属(其中羊耳蒜属和兰属中存在附生和地生2种生活型)。多个种在叶型和花色上变异较大,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与邻近地区相比,海南岛兰科植物与西双版纳共有属最多(为56属),其次依序为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虽然海南岛与台湾和西双版纳同处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但其兰科植物在属、物种和特有种的数量上比后两者要少。总的说来,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区系较为多样,与亚洲热带兰科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海南单优龙脑香科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优青梅群落和单优无翼坡垒群落是海南岛幸存的低海拔特色热带雨林,前者主要分布在万宁石梅湾和文昌迈号镇,后者主要分布在三亚甘什岭地区.本研究分析了2种群落的分布特点、生境特征、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单优青梅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热带雨林特征不明显;该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受沿海土壤性质的影响.单优无翼坡垒林物种相对丰富,群落结构复杂;该群落是混合雨林受人为干扰破坏后发育而来.通过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不仅能保护特殊森林生物多样性,而且能为未来沿海沙滩等低地森林恢复提供实物样板.  相似文献   

12.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棕榈藤伴生群落特征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样方调查和排序分析法,对海南岛甘什岭5个棕榈藤种的伴生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影响进行研究。在20个面积为4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192种,隶属63科140属。群落植物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樟科(Laur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等为数量优势科,热带科优势明显,建群种为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的铁凌(Hopea reticulata)和青皮(Vatica mangachapoi);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以乔木层(54,2.89)最高,草本层(8,1.68)最低。均匀度指数以草本层(0.84)最高,灌木层(0.65)最低;DCA和RDA排序结果表明,除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外,其余4种棕榈藤与群落优势种关系密切,群落多数物种多样性因子抑制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种群多度,层间植物多样性促进黄藤和多果省藤(Calamus walkeri)种群发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促进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和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多度增加。建议加强对甘什岭棕榈藤伴生群落的生境、重要伴生植物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以促进棕榈藤种群更新繁衍。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组成与地理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区域植物群落特征、性质和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策略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岛南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低地雨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植被调查,并研究其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结果表明:维管植物隶属于65科150属213种,种子植物63科148属211种,分别占海南岛和全国种子植物总科、属、种的32.66%、19.29%,13.56%、4.69%和7.65%、0.78%~0.81%;优势科明显,单种科36个,寡种科24个,共占总科数的92.31%;属内种的变化范围为1~6,单种属最多,占总数的76.00%;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性质占绝对优势,这不同于尖峰岭山地雨林热带-亚热带过度性明显的特点;根据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最小取样面积为范围在3 600~6 400 m~2之间,其上限高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4 000 m~2最小面积;相较于山地雨林,其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14.
单优青梅群落和单优无翼坡垒群落是海南岛幸存的低海拔特色热带雨林,前者主要分布在万宁石梅湾和文昌迈号镇,后者主要分布在三亚甘什岭地区。本研究分析了2种群落的分布特点、生境特征、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单优青梅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热带雨林特征不明显;该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受沿海土壤性质的影响。单优无翼坡垒林物种相对丰富,群落结构复杂;该群落是混合雨林受人为干扰破坏后发育而来。通过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不仅能保护特殊森林生物多样性,而且能为未来沿海沙滩等低地森林恢复提供实物样板。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大热区之一,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世纪以来,海南省的经济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橡胶林作为当地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面积因全球胶价的快速攀升增加了约50%,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橡胶等人工林的增长将对森林的结构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监测森林现状及动态变化可为海南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联合Landsat/Sentinel-2光学和PALSAR/PALSAR-2雷达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监测海南岛2007—2018年的森林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8年海南岛森林面积增长显著,从2007年的1.94×104 km2增长至2018年的2.15×104 km2,覆盖率从56.43%上升到62.59%,森林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0.99%;(2)2007—2018年,在海南岛18个市(县)中有15个市(县)的森林面积呈正增长趋势,其中增长排前5的市(县)(儋州市、澄迈县、琼海市、临高县、定安县)增长面积占正增长市(县)总增长面积的68.78%,仅有东方市、三亚市和琼中县3个市(县)的森林面积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3、76、113 km2;(3)森林增长集中分布在海拔小于200 m和坡度小于8°的区域,分别占增长总面积的92.88%和91.43%;(4)橡胶林的增长是森林面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橡胶林面积增长最多的5个市(县)其森林面积也增长最多,这5个市(县)的橡胶增长总面积占森林总增长面积的63.40%;(5)森林损失区域集中在海南岛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高郁闭度森林(如橡胶林)逐步转换为郁闭度较底的热带果园(如芒果园等),另外旅游建设开发、城市化和水利建设等也导致了部分森林损失。研究总体显示,海南岛2007—2018年森林在低海拔平缓区域增长显著,森林消长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中部山区森林持续保持较高的覆盖度且较少大面积森林损失,总体增长模式良好。  相似文献   

16.
平潭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第一大岛,通过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平潭岛的滨海砂生种子植物进行调查,发现平潭岛共有滨海砂生种子植物71种,隶属64属31科.种数最多的6个科依次为禾本科、菊科、苋科、豆科、莎草科和旋花科? 平潭岛砂生种子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为主,共有16科13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1.61%和20.31...  相似文献   

17.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摸清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概况对于了解热带橡胶林生态系统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对林下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海南省经济效益和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海南岛不同地区橡胶林林下植物分布、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林下物种资源丰富:在调查区约10 400 m2的样方中共有植物种类472种,其中药用植物382种,牧草植物40种,纤维植物35种,可食用植物22种,观赏植物13种,海南特有种7种。针对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现状,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下间作、南药产业、花卉产业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海南儋州橡胶林与热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5 a(幼龄林)、10 a(中龄林)、30 a(老龄林)3个年龄的橡胶林,30 a桉树林和热带次生林,研究不同林型下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及其随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大小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占微生物总量为93.17%~98.56%,土壤微生物总量大小顺序为幼龄林﹥中龄林﹥次生林﹥老龄林﹥桉树林;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旱季到雨季,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先减小后增大,不同林型下土壤真菌数量变化不尽相同;在0~30 cm深土壤层内,5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三大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p H值之间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