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杧果上市量逐渐增加,印度克里希纳吉里市场的杧果价格大幅度下滑,目前已跌至2印度卢比/kg。克里希纳吉里是印度杧果主产区,其杧果产量占全国杧果总产量的40%以上,杧果种植面积达30800hm^2。相关农业统计资料显示,由于受连续干旱影响,杧果产量低,售价曾一度高达30印度卢比/kg。近3年来,印度杧果产区持续干旱。地下水资源减少,对杧果产量及品质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重禄 《西南园艺》2005,33(5):52-52
杧果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杧果新梢、嫩叶、花穗和果实,导致叶斑、花疫、果实糙皮、污斑和腐烂等,严重影响杧果的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也是杧果果实不耐贮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杧果白粉病是由气传性杧果白粉菌Oidium mangiferae Berthet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年来白粉病对于杧果的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杧果树开花、着果,造成产量损失。本文对杧果白粉病病原菌、病害症状及其侵染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并对抗病性鉴定、抗性种质资源及防治策略等国内外新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今后杧果白粉病抗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杧果因皮色和肉色鲜艳、美观、肉质嫩滑、风味好和香气浓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有"果王"之美誉。杧果原产印度,我国杧果栽培品种大多由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地引进,这些品种由于花期在广东等南亚热带产区的低温阴雨季节开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区别贵妃杧和台牙杧这2个杧果品种,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和抗病虫性等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贵妃杧和台牙杧枝梢长度和粗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叶形指数、叶片侧脉间距、叶柄长度、果顶、皮孔密度、皮孔大小、皮孔与果皮间的颜色对比、皮孔造成的果皮表面粗糙、果皮厚度、松香味、果核质量和侧径等16个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将其作为鉴定识别性状。2个品种的多项性状表现较为接近,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且果实品质优等特性,需注意台牙杧经产期调节栽培后产生的无胚果,皮孔较密且呈微裂状造成果皮表面粗糙,须采取果实套袋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6.
杧果畸形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世界各杧果产区杧果畸形病普遍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在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华坪县杧果园已有杧果畸形病发生.简要介绍了杧果畸形病的症状、分布、为害、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杧果对细菌性黑斑病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是杧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各杧果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本试验对海南19个栽培品种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测定了其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杧果古铜色叶、淡绿色叶和深绿色叶3种叶龄叶片中,古铜色叶最抗病,病害在同一叶龄叶片上的潜育期长短在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有差异,但大部分的潜育期为6 d左右;其次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越杧较感病;封顺无核杧、金穗杧、四季杧、红杧、粤西1号、紫花杧、生紫杧、马切杧、台农、爱文杧、热杧和凯特中等抗病;香蕉杧、米杧、龙井、大白玉、红象牙杧和桂香较抗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优质红色杧果新品系─—攀西红杧秦达逵,杨从金(四川省攀枝花市农科所617061)攀西红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农科所从吕宋中选出的优良实生变异,经过近10年的选育工作,确认其母树及无性系子代遗传性稳定。该优系除果形稍小外,早果性、产量、内质、风味、纤维素、可...  相似文献   

9.
右江河谷地处广西西部,杧果栽培历史悠久,杧果种植面积已达2.63万hm^2。目前,该地区杧果栽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卡亡果商品率低,优质果率不足20%,果农经济效益差,出现卖果难,弃管丢荒,砍树改种现象。如何提高杧果商品率,增加果农收入,已成为杧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尽管存在拉尼娜现象的威胁,可能影响杧果生长,但菲律宾农业部仍预测2010年柱果产量将比上年增加10%。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厄尔尼诺现象毁坏了大面积的农田,但却有利于杧果的生长,因为少雨的天气更能促进杧果开花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和2013年分别调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田东县、田阳县,南宁市武鸣县和钦州市灵山县等不同地区的杧果品种流胶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广西杧果流胶病发生较普遍和严重,病株率达50%以上,不同杧果品种发生为害情况差异显著。同一果园中,台农杧发病重,而红象牙杧、金煌杧发病较轻;同一植株上嫁接不同品种,台农杧发病重,红象牙杧、金煌杧发病轻。  相似文献   

12.
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杧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杧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材,测定接种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后杧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抗病品种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幅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均迅速降低;而感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幅较高。推测杧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获得稳定的抗、感杧果小爪螨(Oligonychus mangiferus)的杧果种质基础上,以害螨和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与评价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的抗、感性。【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评价方法获得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经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杧果小爪螨在抗、感杧果品种上的存活率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抗、感杧果品种叶片组织内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杧果小爪螨只危害杧果的功能叶,不危害嫩叶和老叶;在筛选获得的6个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中,‘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高抗和抗螨,而‘鸡蛋芒’‘秋芒’‘紫花’和‘粤西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感螨;抗性品种‘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较感性品种‘紫花’和‘粤西I号’功能叶中含有较多的游离糖、较高的糖/氮比和较多的总酚,2者间差异显著,但抗、感性品种的功能叶、嫩叶和老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及嫩叶、老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存在显著的抗、感性差异,其抗性与杧果功能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相关,为杧果抗螨种质的挖掘与创新利用、抗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基础信息、参试材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销售商采用有害化学物质人工催熟杧果,给印度价值7000万美元的杧果销售带来一定影响。销售商采用的有害化学物质是碳化钙。添加剂健康专家称,这种碳化钙用作催熟剂,无论是从长远来看还是短期来看,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分析表明,碳化钙中能寻到砷和磷的踪迹,同时,碳化钙溶于水后将产生乙炔,影响人体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主栽杧果品种台农杧和金煌杧的叶片养分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模式下,杧果叶片养分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物候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总体规律为:钙>氮>钾>镁>磷>锰>铁>铜>锌。营养生长期间,不同月份杧果叶片中氮、磷、钾、镁含量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生殖生长期间,养分从叶片转移至花芽中,叶片养分明显下降。对于大量元素氮、磷、钾、镁而言,8—12月叶片养分波动较小,因此10月的杧果叶片可以作为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杧果引种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金煌和凯特这2个品种更能充分发挥福建杧果的晚熟区位优势,品质优,抗病性较强,但均为大果型品种,市场需求受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7.
高接换种是实现杧果品种更新换代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杧果高接换种通常采用老熟枝段做接穗,嫁接于枝干或老熟枝条上,削接穗和砧木开口都较费力,且插接穗和绑扎等要求技术较高,受季节影响较大。同时,用老熟枝段做接穗还会对采穗树的生长量或产量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开展了杧果嫩枝高接换种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矢尖蚧是我国杧果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田间和室内观测,调查矢尖蚧在杧果上的为害特点、各虫态主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设施大棚内9个杧果品种的矢尖蚧虫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矢尖蚧可为害杧果枝干、叶片和果实;雌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和1个成虫阶段,雄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预蛹、蛹、成虫5个时期。金水仙杧和沙华绿杧的矢尖蚧为害程度最轻,桂热杧10号的为害程度最重;树冠下层为矢尖蚧为害最严重的部位,中层树冠次之,上层最轻或不受为害;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为施药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台商引入海南种植的优质杧果台农一号和贵妃投产后,海南以前种植的杧果如小青皮、留香、鸡蛋杧、紫花杧、粤西一号和白玉等品种,因果实品质、外观及耐贮性等和台农一号、贵妃差距较大,老杧果园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对此,我公司从1999—2001年对下属3个共70hm^2的老龄劣种杧果园进行品种改良,高接换上台农一号和贵妃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杧果裂果机制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杧果裂果在云南省比较严重,特别是品质较好的象牙杧(Mangifera indica L.)更易裂果,影响了果品质量,有时几乎丧失了商品价值。杧果裂果的研究,目前国内外还很少报道。为了探索杧果裂果的原因,作者自1978年以来对杧果裂果症状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了解裂果的时间、裂果的百分率和裂果的外界起因,以及果实的内部构造,并提出防止裂果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