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明确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及生态安全性,将导入抗逆基因TaDREB3的转基因大豆T4代播种于大田,周围种植非转基因对照,收获转基因大豆周围不同距离的非转基因大豆种子.经过连续2a的田间及盆栽试验,通过除草剂草丁膦的筛选和分子检测等手段,研究了转TaDREB3基因大豆的基因漂流距离及漂流频率.结果表明:在三叶期整株喷洒75 ...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日益增多,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人类消费的食品, 进入人们的食物链.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阐述了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并对其检测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及其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曲种植面积达到了5260万km^2,其中转基因抗除草剂作曲占77%,转基因抗虫作曲占15%。200l年中国转基因作曲种植面积为150万hm^2,占全球的3%,主要为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作曲安全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倍受政府、科学家和大众的关注,在转基因作曲食品安全性方面提出了和传统食品“实质等同性”的评价概念;在转基因作曲环境安全性方面注重转基因作物本身及基因扩散给环境带来的直接、间接和潜在的影确。国外转基因农作曲及其产品对我国传统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种类、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及生态安全性方面进行了科普,让民众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希望民众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并对转基因大豆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建立了高通量快速筛选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食品的方法,确立了转基因大豆品系鉴定方法.该筛选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078 ng· μL-1,质粒检测灵敏度为1 × 103拷贝·μL-1.利用该方法对转基因大豆GT-40-3-2、Mon89788、A5704-12和大豆食品曲奇饼干、含大豆的调味粉、干豆腐及非转基因黑大豆进行验证,效果良好.所建立的PCR-DHPLC检测方法能同时快速准确的检测大豆及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6.
大豆起源于中国,且在国内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近年来,研究者们为了培育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转基因改良,最初,人们对转基因存在较多偏见,研究者们也对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产生担忧,但随着各种相关法规和标准的陆续颁布,对转基因农作物进行安全评价和严格管理,使转基因大豆在安全性上得到了提高,转基因大豆的研究与发展也有了保障,文中对转基因大豆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转基因相关法规等管理条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含有丰富植物蛋白的作物,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大豆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文中将介绍中国转基因大豆的安全评价原则,并对转基因大豆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操作安全,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转基因食品安全,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五方面的安全评价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获得转基因植株是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但是由于转化效率较低,在转基因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个有效筛选细胞和组织的手段,于是选择标记基因被广泛应用.然而,选择标记基因的使用,存在生物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隐患.因此,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稳定的大豆转化体系,是改善大豆产量、品质、抗逆能力,培育新型大豆品种的保障.该文综述了新型标记基因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转基因植物全球范围内种植面积的增加,人们与转基因植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文中介绍了目前普遍应用的转基因植物分子鉴定方法,使人们对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具有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类对玉米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当前的玉米遗传育种技术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玉米遗传改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转基因玉米大面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为多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转基因玉米的食品与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玉米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花叶病转基因甘蔗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本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甘蔗抗花叶病转基因甘蔗的食品安全、土壤生态安全、基因漂移、病毒的异源包装和重组、转基因杂草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评价内容与主要争论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中国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评价的政策依据,并以实例为基础介绍了食用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检测标准: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新表达物质致敏性评价、关键营养成份与抗营养因子检测、新表达物质含量(表达量)检测、新表达物质热稳定性和可消化性检测、全食品安全性检测等.针对转基因水稻螟虫不能吃,人是否能吃,是否能长期吃,实质等同性原则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偏袒大公司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中国转基因水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论,认为前期需要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但之后将快速覆盖、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种植富含硫氨基酸的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网室栽培条件下,测定了成熟期根际土的有机元素含量,并利用Biolog ECO/GN/GP/FF系统分析了种植转基因大豆(A组:受体为南农88-1,3个转基因株系为OE-8,OE-7和RNAi-3;B组:受体为N2899,3个转基因株系为Gagal 17-4,Gagal 21-8和Gagal 57)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2组转基因大豆后土壤硫元素与各自受体相比均极显著下降(P<0.01),A组中3个转基因大豆株系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表征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McIntosh等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对照,其中,3个转基因大豆株系根际土革兰氏阴性菌的AWCD值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革兰氏阳性菌的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转基因品系OE-8根际土真菌的McIntosh指数也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B组中转基因品系Gaga1 17-4和Gaga1 21-8的革兰氏阳性菌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而Gagal 57的革兰氏阳性菌AWCD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在Bi-olog生态板上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试验所用转基因大豆能够显著影响土壤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以及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的群落多样性,且这种影响与受体品种的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娇  郭运玲  孔华  周霞  徐林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521-2526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方位开展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已经培育出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抗逆的转基因水稻品种,这将为提高中国水稻的生产力和确保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分析转基因水稻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并从转基因水稻的杂草化与基因漂移、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性,以期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抗草甘膦转EPSPS大豆的基因漂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和不同生长类型的非转基因大豆为材料,通过表型筛选及PCR分子检测,分析不同方向和距离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大豆的漂移率,为制定转基因大豆安全种植隔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大豆的基因漂移率明显不同,以育成品系ZZH015最高,在70 612株中的漂移率为0.45%;半蔓生地方品种DPZ722次之,164 449株中漂移率为0.01%,而195 088株野生大豆YDD080中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方差分析表明,漂移率在不同距离和方向条件下均有显著差异,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递减。在5 m处漂移率为0.03%,而在29 m处降至0.001%。基因漂移在下风口方向发生较多,表明风媒可能是影响基因漂移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果以1%基因漂移率为阈值,无论是自然条件下还是随机选取1 000粒检测,漂移率都低于阈值,表明转EPSPS基因大豆的基因漂移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Cultivation of transgenic herbicide-resistant crops has become very attractive in the last 2–3 years. The potential risks and benefits on cultivation of such crops depend on the type of crop modification, herbicides to be used, but also of vari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ata on the use of herbicides on transgenic crops grown on a large scale are scarce. The safety of foods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 derived from transgenic crops is assessed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bstantial equivalence. This process includes a thorough comparis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odified foods with the proper traditionally grown product, a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of newly introduced gene products, and an evaluation of possibly unintended alterations. This information provides a solid basis for food and feed safety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检测和标记基因抗性检测对表达γ-亚麻酸转基因大豆第5代植株的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及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转基因大豆株系中,有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4和TS825)只含有△6-fad基因而没有bar基因;7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1、TS83、TS85、TS87、TS811、TS814、TS818)只含有bar基因而没有△6-fad基因;9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8、TS89、TS810、TS813、TS815、TS816、TS817、TS819和TS820)既有△6-fad基因也有bar基因;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和TS86)既没有△6-fad基因也没有bar基因。因此,△6-fad基因在部分株系中获得了稳定的遗传,同时有2个株系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在后代中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