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解析其入侵、扩散机制,研究了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存在显著影响。在21~42℃温度范围内,木薯单爪螨的发育历期在21℃条件下最长,为(370±12)h,39℃下最短,仅为(224±24)h;42℃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卵不能孵化,是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的极端高温,在此极端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各龄螨最多仅存活66 h,不能进一步发育;在36℃和39℃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发育历期较短,发育速率较快,但产卵量低,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仅分别为32.1%和13.4%;24~27℃为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最适应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温度(25±2)℃、RH(75±5)%、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研究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橡胶(Hevea auyanensis)、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5种植物叶片饲养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mcgregori)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存在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取食木薯和橡胶叶片能完成世代发育,以木薯饲养,其F0代发育历期8.10d,F1代发育历期8.45 d;以橡胶饲养,其F0代发育历期8.45 d,F1代发育历期10.95 d.木薯单爪螨取食木瓜、变叶木和杧果新鲜叶片不能完成世代发育,F0代仅发育至幼螨期,分别为3.70、1.80和1.60 d;后代性比以木薯最大,F0和F1代分别为80.80%和88.50%,橡胶分别为80.20%和80.60%.木薯单爪螨在不同寄主上的单雌产卵量以橡胶最高,F0和F1代分别为25.8和29.8粒,木薯次之,分别为18.6和26.2粒,在木瓜、变叶木和芒果上只有木薯单爪螨F0代产卵,分别为1.2、0.98和0.6粒;成螨寿命以橡胶上成活最长,F0和F1代分别为19和20d,木薯分别为17和18d居次;在木瓜、变叶木和芒果上,木薯单爪螨成螨仅分别成活5.5、5和5d.综上所述,木薯单爪螨不仅对木薯产生危害,且极有可能转移为害热带经济作物橡胶,对橡胶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mcgregori)是新入侵中国的木薯重要害螨,原产地为南美洲,是一种热带土著害螨,近年来该螨扩张范围不断增大,对高温的适应性是其种群扩散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发现,42℃极端高温胁迫1 h后,木薯单爪螨成螨保护酶基因PPO、POD、As A-POD、CAT和Cu/Zn SO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高达对照的5.19、4.38、152.23、321.42和3.41倍,且与其酶活性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酶活性值分别升高为对照的1.81、12.52、9.00、1.75和1.14倍。热激蛋白基因Hsp70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为对照的56.85倍。因此说明,保护酶POD、As A-POD、CAT、SOD和PPO以及热激蛋白Hsp70可能在木薯单爪螨应对高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温下保护酶及热激蛋白Hsp70基因表达量及其活性的升高可能导致木薯单爪螨对高温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强,从而逐渐适应热区高温环境,并可能增强其后续的繁殖能力而使其种群不断增长,扩张范围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比哈小爪螨在不同主栽橡胶品种上的适应性,室内采用生物学方法观察比哈小爪螨在‘热研73397’‘热研72059’‘热垦628’‘大丰95’‘PR107’和‘RRIM600’6个橡胶品种上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不同橡胶品种对比哈小爪螨的发育和繁殖存在显著影响。比哈小爪螨的世代历期在‘RRIM600’品种上最短,在‘PR107’上最长,分别为11.40 d和12.07 d;在‘热垦628’上各螨态存活率均达100%,在‘PR107’上的幼期存活率最低,为75%;在‘热垦628’和‘RRIM600’上,雌成螨寿命较长和单雌产卵量较大,分别为12.23 d和28.66粒、10.31d和29.56粒;橡胶品种对比哈小爪螨F1代性比无显著影响。根据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结果,比哈小爪螨在‘RRIM600’和‘热垦628’上的净增殖率最大,分别为29.570和28.640;而在‘PR107’上,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最小,分别为0.257和1.292,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长,分别为9.539和2.702。综合分析表明,比哈小爪螨种群在‘RRIM600’和‘热垦62...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东方真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方真叶螨在20℃、25℃、30℃、35℃,RH75%-95%条件下,以橡胶叶片为食料的发育与繁殖情况,分析了温度对东方真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及成螨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分别为:y卵=1/0.0111t-0.1283 y幼=1/0.0239t-0.1881 y前若=18.1255-1.1837t+0.0209t^2(R=0.9987) y后若=19.428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芒果小爪螨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16,20,24,28,32℃条件下观察芒果小爪螨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芒果小爪螨世代发育历期在32℃时最短,为9.20d,16℃时最长,为29.07d。卵、幼螨、若螨、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77,9.37,10.61,11.13,8.91℃,有效积温分别为93.46,30.29,44.96,14.24,191.83日度,在16~32℃,芒果小爪螨发育的速率及雌螨寿命与温度呈直线相关。世代存活率在24℃时最高,为89.6%,32℃和16℃时,分别降至69.1%和55.8%。雌螨产卵量在28℃时最高,达40.14粒/雌,在32℃时最低,为8.44粒/雌。卵孵化率、幼螨、若螨及世代存活率、雌螨产卵量等随温度的上升而呈抛物线趋势。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等种群特征参数以28℃时最高,分别为27.3342,0.3957,1.4854。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以32℃和28℃时最短,分别为7.5186d,1.7517d。种群增长指数以24℃时最高,28℃时略低,分别为24.88和24.45。芒果小爪螨对温度较敏感,24~28℃为芒果小爪螨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橡胶品种对东方真叶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2 h∶12 h的室内条件下,观察了东方真叶螨在IAN873、热研7-33-97、PR107、热研7-20-59、云研77-4、GT1、RRIM600等7个橡胶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并组建了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世代发育历期以GT1最长,为10.69 d,以云研77-4最短,为10.29 d;世代存活率主要由卵期的存活率决定,除PR107上的存活率为89.09%外,其余均在93.00%以上;产卵量以GT1上最多(45.47粒),而RRIM600上最少,仅为22.56粒;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以GT1上的为最高,分别为27.021 1、0.224 5、1.251 7,在RRIM600上的最低,分别为16.616 8、0.203 8、1.226 0。初步认为GT1是最适宜东方真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的品种,而RRIM600是最不适合该螨发育与繁殖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光对低温预处理的木薯叶圆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引起预冷木薯叶圓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显著破坏。低温预处理提高了木薯叶色素对光氧化作用的敏感性。在预冷过的木薯叶圆片中,叶绿素 a,b 和类胡萝卜素的破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和光强的增加而加剧。不同叶绿素对光氧化作用的敏感性不同,类胡萝卜素最敏感,其次是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在低温处理过的木薯叶色素破坏中,光是一个限制因素。低温后光对木薯叶色素的破坏影响似乎不是一种简单的附加作用,而是一种较复杂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温度下豇豆花粉对卵圆真绥螨[Euseius ovalis(Evans)]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温度条件为25、30、35 ℃下,用豇豆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观察雌成螨繁殖,记录卵至成螨的发育历期,分析各螨态存活率及各生命参数。结果表明,用豇豆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在3种温度下均可正常发育和繁殖,单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2.33±2.17)、(19.29±2.85)、(10.40±1.92)粒。卵-成螨30 ℃时发育历期最短,为(3.71±0.12) d。卵-成螨在25、30 ℃下存在较高的存活率,分别为93.75%±4.35%、90.63%±5.24%,35 ℃时存活率最低,为68.75%±8.30%。说明豇豆花粉可作为卵圆真绥螨的交替食物。35 ℃时,卵圆真绥螨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为最低,分别为1.45±0.13、0.04±0.03和1.04±0.02,与25、30 ℃时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高温对卵圆真绥螨存在抑制作用。30 ℃种群加倍时间最短,为(3.73±0.56)d。  相似文献   

10.
在温度(28±1)℃、RH(75±5)%、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研究了经抗、感性初步筛选获得的5份抗性和5份敏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的发育历期、产卵量、后代卵孵化率、性比和成螨寿命均存在显著影响;抗性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的发育与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取食抗性橡胶树种质IRCI12后,六点始叶螨不能完成发育与繁殖,取食后成螨存活率仅为6.80%,且最多可存活7.40 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4.90粒,且不能孵化。与取食敏感种质RRII103、RRII105、IAN2887、IAN2904和桂研77-11-23(多)相比,取食抗性种质热研87-6-5、IAN717、RRIM600和RRIC52后,六点始叶螨各龄螨的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减少,后代孵化率和雌性百分率显著降低,成螨寿命显著缩短。该结果为深入开展橡胶树抗螨性机理和橡胶树抗螨种质的挖掘及其利用研究以及充分发挥抗性种质在橡胶树害螨防控中的主导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了解螺旋粉虱在海南几种重要寄主植物上的生物学习性,为其防控提供预警,同时可筛选出适宜的扩繁寄主.以香蕉、印度紫檀、榄仁树、木薯、木瓜、番石榴及辣椒等7种植物为寄主,在温度16~29℃、相对湿度65 %~91%的隔离大棚中观察螺旋粉虱的发育、存活、繁殖和虫体大小等情况.结果表明:螺旋粉虱由卵至成虫的发育时间以在木薯上最短,为41.33 d;其次为番石榴及辣椒,分别为42.28、42.44 d;香蕉上的发育历期最长,为56.31 d.卵至成虫存活率以在辣椒上最高,为20.00%;木薯上最低,为3.64%.平均产卵量以在辣椒上最多,为117.63粒;香蕉上最少,为73.44粒.种群趋势指数在辣椒上最大,为12.323 1;木薯上最小为1.710 3.综合比较可知,辣椒是螺旋粉虱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最适宜的寄主,其次为番石榴.  相似文献   

12.
荔枝品种对绿额翠尺蛾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温度(26±0.5)℃、湿度RH=(80±5)%及光周期L:D=13:11的条件下研究了5个荔枝品种(丁香、无籽、妃子笑、三月红、风霜)对绿额翠尺蛾(Thalassodes proquadraria Inouc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额翠尺蛾的世代发育历期以取食丁香最长(26.3d),显著长于三月红、无籽和风霜等几个品种;以取食三月红最短(23.8d),除与丁香有显著差异外,与其余3个荔枝品种无显著差异。世代存活率以丁香最低(55.1%),三月红最高(75.0%);产卵量以三月红最高(552.0粒),丁香最低(318.0粒);其种群增长趋势(I)仍以丁香最慢,三月红最快,三月红约是丁香的2.4倍。以rm作为抗虫性指标,5个荔枝品种对绿额翠尺蛾的抗性强弱顺序为:丁香妃子笑无籽风霜三月红,说明丁香对绿额翠尺蛾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光敏感型大豆品种“中豆24”进行长日、短日和自然光3种光周期处理,采用cDNA-AFLP的方法筛选差异片段,并进一步通过RACE技术分离了该基因。该基因全长983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8个氨基酸,在遗传关系上与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高度同源。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光周期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表达,短日照抑制其表达,而长日照则增强其表达。因此,大豆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可能是作为一种负调控因子参与大豆光周期反应。对大豆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研究能为进一步阐明大豆光周期反应分子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短日(SD)、长日(LD)和不同天数的短、长日照处理光敏核不育水稻105S 和对照常规品种105。LD处理的植株始终不分化,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而先经6,9或12 SD诱导再经LD处理的植株,结果表明SD具有:诱导幼穗分化的作用;提高可育程度的作用, 但105S对SD提高可育程度的作用较不敏感,还具有加速幼穗发育进程、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在 不同的光周期处理下,105S和105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其酶活性均有差异,较突出的差异 在SD(9)叶片中,这与SD提高可育程度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光周期敏感基因ZmDPS10-2的核心启动子(1148 bp)为诱饵,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从热带玉米自交系酵母单杂交文库中,筛选到33个与ZmDPS10-2的启动子相互作用的蛋白,并根据基因功能注释,从中选出了4个与光周期响应和逆境响应相关的蛋白PAO4、RPL23A、bZIP60和BAG。通过构建pGADT7载体做进一步回转验证,初步证实他们与候选基因启动子之间存在互作关系。结合启动子功能元件的预测,推测ZmDPS10-2候选基因可能在植物开花、ER胁迫、热胁迫等逆境调控途径中有一定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初始密度(Pi)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系,在2011-2013年的两个冬小麦生育周期里,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分析了土壤禾谷孢囊线虫初始密度对其繁殖及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的繁殖系数(Rf)随Pi的增加而减少,当Pi为0.5个卵·mL-1土时,Rf达到8.7;当Pi为64个卵·mL-1土时,Rf仅为2.8。小麦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及产量均与Pi呈显著负相关。当Pi≥8个卵·mL-1土时,小麦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产量显著下降,因此田间禾谷孢囊线虫的初始密度高于该值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