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索四倍体甜瓜的高效诱变及鉴定方法.[方法]以新疆伽师瓜(卡拉克塞)为材料,用0.2;、0.4;、0.6;的秋水仙素溶液,采用滴苗和浸根2种方法进行四倍体诱变,并通过染色体观察和细胞 学鉴定对其进行倍性分析.[结果]滴苗法比浸根法诱变率高,其中以0.2;秋水仙素滴苗诱变率最高,为6;;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子叶和真叶长宽比变小,茎增粗,节间变短,花冠变大,保卫细胞变大,气孔密度变小.[结论]不同处理四倍体诱变率差异明显,0.2;的秋水仙素滴苗效果最佳.,四倍体伽师瓜与二倍体相比,在生理生态特性方面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法、涂抹法、加入培养基法诱导金线莲多倍体,研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方式金线莲多倍体的诱导效果,并将诱变植株进行繁殖。结果表明:以700 mg/L秋水仙素加入培养基处理15 h诱变率最高,达53.00%;以500 mg/L浸泡法处理24 h,诱导效果最佳,诱变率为51.67%;以700 mg/L涂抹法涂抹在金线莲茎节处诱导效果较好,诱变率为35.00%;3种多倍体诱导的效果顺序为加入培养基法浸泡法涂抹法。  相似文献   

3.
秋水仙素诱导紫珠多倍体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俊  陈法志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49-2053
试验采用秋水仙素处理紫珠的种子和幼苗茎尖生长点以诱导四倍体紫珠植株,并对秋水仙素的诱导时间和浓度进行了探讨,对诱导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和形态观察等方法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成功地诱导出了四倍体紫珠植株,其中以6 mg/mL的秋水仙素对幼苗茎尖生长点处理48 h的效果较好,其形态变异率最高可达40.83%.四倍体紫珠植株较二倍体紫珠植株的形态有一定差异,表现为叶片普遍变大,气孔器保卫细胞较二倍体明显增大,叶绿体数目明显增多.同时,花径和果径平均增大37.26%和33.11%,观赏效果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半支莲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半支莲植株不同部位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变异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对半支莲萌动种子,0.05%秋水仙素处理12h的变异率最大、为11%;对茎尖生长点,0.10%秋水仙素处理48h的变异率最大、为75%;对根尖,采用4%二甲亚砜与0.05%秋水仙素混合溶液处理8h和16h的变异率最大、为16.7%。可见,秋水仙素诱导半支莲茎尖的效果最好,其次为改良浸根法,萌动种子效果较差。形态学鉴定结果发现,变异株叶片明显变短、变宽,叶色浓绿,花径变大;解剖学鉴定结果表明,变异株气孔长度和宽度明显大于对照株,气孔数少于对照株,花粉直径也明显增大;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初选的13株拟多倍体进行DNA含量分析,有11株产生了多倍体变异,总变异率达84.6%,其中四倍体7株、八倍体3株、嵌合体1株。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白花泡桐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组织培养环境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苗茎尖生长点进行多倍体诱变,选出谤变率较高的诱变组合.并获得多倍体植株40株。  相似文献   

6.
以金钱树块茎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不定芽生长点,研究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1%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块茎的不定芽48 h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30%。通过流式细胞仪对金钱树植株DNA相对含量的测定,鉴别出四倍体和嵌合体。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在叶厚、保卫细胞大小、气孔密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气孔的形态及密度可作为鉴别四倍体、嵌合体和二倍体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7.
蒜瓣茎尖注射秋水仙素的诱变效果和诱变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个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注射处理大蒜蒜瓣生长点,发现处理后的大蒜叶片的下表皮气孔长度、宽度、面积和周长极显著增大,且气孔密度减小;通过对根尖染色体的观察,根尖染色体数目加倍,显示大蒜蒜瓣茎尖染色体被有效加倍。浓度为0.1%的秋水仙素溶液对染色体的诱导效果最佳;分别观察大蒜3片叶的下表皮气孔可知,随着叶片的不断生长,秋水仙素的处理效果呈下降趋势,对第一片叶的诱导效果最佳。蒜瓣茎尖注射秋水仙素3 d,在第三片叶发出前剥取茎尖接种或切取前三片嫩叶做外植体诱导加倍植株,可能获得多倍体大蒜。  相似文献   

8.
新疆雪莲多倍体的诱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秋水仙素和2%二甲基亚砜共同处理新疆雪莲种子、胚根和茎段,以诱导多倍体雪莲.结果表明,茎段经过100 mg·L-1秋水仙素处理3 d诱导效果最佳,同时,离体培养其嵌合体苗茎段及叶片,诱导不定芽生成,获得了四倍体细胞比例达到90%以上的植株.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矮牵牛种子进行浸渍处理。结果表明,以0.05%秋水仙素溶液浸渍处理诱变效果最好,变异株率及四倍体诱变率最高,分别达到29%,4.5%。经染色体鉴定确定的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对照植株生长缓慢、生育期延长、开花期延后,但生长势强、茎秆变粗、叶片变厚变大,花器官增大,叶片气孔变大,气孔密度减少,叶色深绿,叶绿素含量高于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0.
麝香百合'雪皇后'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麝香百合(Lilumlongiflorm)杂种系‘雪皇后'的试管苗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秋水仙素附加2%二甲基亚砜(DMSO)对叶片和丛生苗的诱导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叶片以0.05%的秋水仙素和2%DMSO处理72 h的诱变效果较好,四倍体率达到了10%.丛生苗以0.02%的秋水仙素和2%DMSO处理48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用双单倍体的实生籽和一单倍体无性系试管苗,按常规方法和改良方法对染色体加倍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在无菌条件下,用0.2~0.3%的秋水仙素浸种12~48小时后,再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处理实生苗的改良浸种法,与常规方法相比能有效克服秋水仙素对根的毒害作用,提高处理苗的成活率,从而大大提高加倍频率(加倍频率最高达70.96%);对一单倍体无性系,采用秋水仙素浸试管苗切段后再用组织培养使之分化苗的改良方法也能有效地提高加倍频率(最高达70%)。而常规的幼芽处理法在干旱地区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未名玫瑰葡萄秋水仙素处理的最适浓度和时间,及适宜的倍性鉴定方法。[方法]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浸泡种子不同时间,对二倍体葡萄未名玫瑰品种进行加倍诱导,并采用流式分析仪对诱变植株的细胞DNA含量进行鉴定。[结果]从诱导成活率和四倍体诱变率综合考虑,诱变四倍体未名玫瑰种子的适宜条件:当种子胚根长1.0 cm时,用0.5%秋水仙素处理96 h,其成活率和四倍体率分别为11.33%和5.12%。[结论]用倍性分析仪测定细胞倍性是一条简便快捷的鉴定方法。处理时间是影响成活率、四倍体率和变异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秋水仙素对大蒜茎尖试管苗四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新品种,而化学诱变作为种质创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一些作物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探讨秋水仙素对大蒜茎尖组培试管苗多倍体的诱变效应,旨在为创新大蒜种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方法】选用山东‘苍山蒲棵’、四川‘正月早’和‘新疆紫皮’3个生态区域的大蒜品种,鳞茎经自然晾干通过休眠后,取鳞芽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到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上,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秋水仙素不同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大蒜茎尖试管苗成苗率及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关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解析,确定诱变大蒜四倍体的优化方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幼叶和根尖压片染色体计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四倍体大蒜植株叶片DNA相对含量是二倍体对照大蒜‘苍山蒲棵’的2倍;通过染色体计数法鉴定二倍体植株根尖染色体为2n=2x=16,而四倍体植株染色体为2n=4x=32。在秋水仙素处理大蒜茎尖诱变四倍体过程中,随秋水仙素处理浓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3个大蒜品种试管苗成苗率均逐渐降低,且处理浓度的影响大于处理时间;品种间成苗率存在显著差异,以‘正月早’较高,‘新疆紫皮’次之,‘苍山蒲棵’较低,其处理间平均成苗率分别为48.69%、46.73%和41.83%。秋水仙素对大蒜四倍体的诱变效应以处理浓度大于处理时间,不同大蒜品种对秋水仙素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虽然‘苍山蒲棵’、‘正月早’与‘新疆紫皮’的最高四倍体诱导率分别达15.69%、15.69%和23.53%,但大蒜四倍体平均诱导率则以‘正月早’最高,‘苍山蒲棵’次之,‘新疆紫皮’最低,分别为9.15%、7.84%和6.53%。经计算机模拟寻优,求得的3个大蒜品种试管苗成苗率均超过50%的处理方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0.268%-0.694%、处理时间为61.1-113.8 h;3个大蒜品种四倍体诱导率均超过5%的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时间分别为0.531%-0.580%和79.8 -112.2 h。【结论】不同大蒜品种对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反应不同,秋水仙素对大蒜四倍体的诱变效应亦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以处理浓度的影响大于处理时间,且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存在互作效应。3个大蒜品种成苗率超过50%且四倍体率超过5%的秋水仙素处理浓度为0.531%-0.580%、处理时间为79.8-112.2 h。  相似文献   

14.
亚洲棉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秋水仙碱琼脂糖凝胶涂抹法,处理亚洲棉(Gossy pium arboreum)幼苗茎尖生长点,研究亚洲棉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的诱变浓度与诱变时间,得出最佳诱变参数:浓度0.1%,时间1d.与对照株相比,获得的诱变株矮壮,节间缩短;子叶变大、肥厚,且脱落时间延迟;真叶出现晚,叶裂数不一,叶形不对称,叶面凹凸不平,出现卷曲叶、勺状叶,铲形叶等变异;着生子叶的茎杆处和子叶柄处出现瘤状;叶色浓绿.实验还发现19:00~20:00在温室进行处理,有助于提高诱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地艹念多倍体的可行性。[方法]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对地艹念无菌试管苗丛芽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对地艹念组培苗丛芽诱导效果的影响。经纯化和鉴定后,分析地艹念多倍体的外部形态和叶片气孔特征。[结果]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对地艹念处理14 d的诱导率达28%,明显优于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对地艹念染色体的加倍率影响显著。采用不定芽技术切取变异株顶芽继代5次后,可得到纯合四倍体地艹念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56。与正常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地艹念植株表现出多倍体巨大型特征。[结论]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处理地艹念试管苗丛芽21 d,可获得最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萌发的香樟种子为试材,采用种子浸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对香樟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0.1%~0.2%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泡处理种子36~48h,其多倍体的诱导率最高,死亡率相对较低。秋水仙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香樟幼苗死亡率越高,试验共获得香樟多倍体植株67株。  相似文献   

17.
以5种不同浓度(0.05%、0.10%、0.15%、0.20%、0.25%)的秋水仙碱溶液,采用扎孔—裹棉—滴液法处理永康黄姜的根茎幼芽,利用形态鉴定法对后代进行鉴定、选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对永康黄姜后代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秋水仙碱溶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出现的11种变异类型中,只有宽叶型、叶下披型、簇缩型能稳定遗传。其中,宽叶型和叶下披型性状表现稳定、抗性强、产量高,分别较对照增产31.6%、29.6%,其对应的秋水仙碱溶液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0.15%、0.20%。说明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永康黄姜幼芽,在0.15%~0.20%的浓度范围内突变率高,更易获得优异而稳定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加倍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幼苗为材料,在2~3叶期用0.06%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2.0%的二甲基亚砜(DMSO)通过浸根、滴注心叶和针刺生长点3种不同的方法对单倍体进行人工化学加倍,并对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率和致死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针刺生长点的方法加倍效果最好。平均加倍率为23%,结实率为21.4%,致死率为16.3%。与其他2种化学加倍方法比较,不仅加倍率显著提高,而且所用的秋水仙素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19.
秋水仙素对刺葡萄的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葡萄(Vitis dabidiiFoex)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采取浸润法与注射法处理生长芽,观察其叶片与枝蔓的变化,测定其气孔、花粉与叶绿素,并进行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刺葡萄诱变效果良好,其中以0.3%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最佳效果,变异率为33.3%;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枝条叶片增厚26.7%-32.0%,气孔密度减少,保卫细胞增大,花粉粒增大38.4%,节间变短,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染色体出现2n=4x=76及非整倍体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