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甲醇和水(V甲醇V=1∶1)提取后,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强阳离子交换剂作为混合吸附剂进行萃取净化。以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Full Scan扫描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1种农药在0.5~200βμg·L-1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在10、50、100βμg·kg-1 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0%~1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定量限为10βμg·kg-1。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2.
刘妍慧  于常红  刘岩  刘健  张婷 《茶叶科学》2014,34(3):271-278
建立了茶叶中3类11种农药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检测方法。茶叶样品以乙腈–乙酸(体积比99:1)提取,以PSA为净化剂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然后通过C18色谱柱,以甲醇/水(含甲酸铵)溶液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离喷雾电离方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MRM)定量。结果表明:11种农药的分析时间约为20 min,在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95,方法检测限为0.1~1.7 μg·kg-1。测定了茶叶样品中11种农药的残留量,加标回收率为62.4%~114.8%(添加水平分别为10~400 μg·kg-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8%~19.34%。选取了5个不同类型的茶叶样品,检测其中11种农药的残留量,检出结果差异较大。其中绿茶中11种农药的检出量为1.7~339.4 μg·kg-1,加标回收率为86.1%~10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n=6)。本方法准确、灵敏、简单、快速、安全,能满足茶叶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套以一次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两种检测技术,测定茶叶中79种农药残留的可靠、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用20βmL乙腈一次均质提取,分取提取液10βmL,用乙腈+甲苯(3∶1)20βmL洗脱过Carbon/NH2小柱净化,用5βmL乙腈定容混匀,于GC-MS/MS和LC-MS/MS同时检测。结果表明,79种农药在0.01~0.40β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在0.995以上;高、低、中3种水平加标回收率在67.3%~130.8%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内;98.7%的农药定量限(LOQ)≤0.01βmg·kg-1;使用多种类茶叶实际检测,结果均合格。因此,该方法能同时检测含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杂环类5大类农药,更有利于大批量茶叶样品的多农残检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茶叶基质特点,开发了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快速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MgSO4盐析,在设计的注射器装置内以N-丙基乙二胺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作为分散吸附剂进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在3个添加水平(0.01、0.05、0.5βmg·kg-1)下,红茶和绿茶中2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1.7%~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4%~5.5%,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24种农药的红茶和绿茶基质标准工作液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5~5.36βμg·kg-1和0.18~17.86βμg·kg-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所需仪器少、省时等优势,适用于茶叶中多农药残留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菜用甘薯存在产量低、品质差以及在种植过程中由于不合理施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开展本研究。氮肥作为农业肥料投入的主要部分,是影响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设置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处理,根据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揭示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对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机制,为提升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减轻因不合理施肥造成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为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生产上主栽的2个菜用甘薯品种‘福薯18’(F18)和‘鄂薯10号’(E10),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5个氮素形态配比处理为:(1)NH4+-N∶NO3--N∶CONH2-N =1∶1∶1 (N1);(2)NH4+-N∶NO3--N∶CONH2-N = 1∶0∶2 (N2);(3)NH4+-N∶NO3--N∶CONH2-N = 2∶0∶1 (N3);(4)NH4+-N∶NO3--N∶CONH2-N = 1∶2∶0 (N4);(5)NH4+-N∶NO3--N∶CONH2-N = 2∶1∶0 (N5)。研究结果表明,N4和N5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菜用甘薯的茎尖产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和IbPAL基因表达量;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生育期的不断推进,各项指标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N4处理效果更为显著,除可溶性糖含量在N3处理下最低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在N2处理下最低,由相关性分析证实,总酚、总黄酮和可溶性含量及PAL酶活性与IbPAL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表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IbPAL基因表达无相关性;由氮素形态配比处理可知,相对于N2和N3处理,N4和N5处理为植株提供了更多的NO3--N,由此推断NO3--N在菜用甘薯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CONH2-N在本研究中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促进作用并不突出。而N4处理即NH4+-N∶NO3--N∶CONH2-N = 1∶2∶0的配肥方案是促进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提升的最佳配施组合。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配肥以获得理想的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为在其他作物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茶叶中单糖和双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茶叶中单糖和双糖的检测方法。采用Shodex NH2P-50-4E(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0~14 min,85%乙腈;14~16 min,85%~70%乙腈;16~28 min,70%乙腈;28~32 min,70%~85%乙腈,流速:1.0 mL/min,柱温:20℃,雾化管温度为30℃,漂移管温度为70℃,氮气压力为310.275 Pa。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在3.202~184.828 μg范围内程良好的线性关系,8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在90.97%~105.07%之间,最低检测限(S/N=3)范围在6.976~1376.297 ng。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可编程多反应监测模式(SMRM)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2,4-表芸苔素内酯在0.8~800β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不同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中标准样含量20、40和200βμg·kg-1添加水平下,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介于75.5%~9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在0.4%~7.0%之间(n=6),方法定量限(LOQ,S/N=10)在0.55~1.46βμg·kg-1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能够满足各茶类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茶树体内维生素B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茶树叶片等组织中维生素B6(VB6)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嫩茎和根中VB6的含量依次为3.36、1.27、0.18 μg/g鲜重;叶片组织中各型VB6的构成比为:吡哆醇21%、吡哆醛2.4%、吡哆胺19.3%、磷酸吡哆醛40.8%和磷酸吡哆胺17.9%;叶片中VB6的含量随叶片的成熟而增加,因叶老化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热区农业废弃物砂仁茎叶及优质牧草资源,添加不同比例的砂仁茎叶与‘热研4号’王草混合青贮,研究其对王草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以期提高饲料营养品质。按照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鲜重基础条件下,‘热研4号’王草和砂仁茎叶的混合比例依梯度分为100∶0(对照组)、90∶10(A1组)、80∶20(A2组)、70∶30(A3组),每组均加入10 mg/kg的EM菌,青贮30 d后开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乳酸(LA)/乙酸(AA)比值均大于2,均有少量丙酸(PA)和丁酸(BA)检出。A2和A3组感官品质为优良;随着砂仁茎叶比例升高,青贮料pH显著升高,各处理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均呈现上升趋势;铵态氮/总氮(NH3-N/TN)、LA和AA含量逐渐降低,且A3组NH3-N/TN显著低于CK和A1组(P<0.05);各处理组LA和A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LA和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A3组的DM、CP、EE和ASH含量显著高于CK(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且A1、A2和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从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考虑,建议砂仁茎叶与‘热研4号’王草以30∶70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吡虫啉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茶叶中吡虫啉农药残留的液相检测方法。对比了几种常用溶剂和提取方式的提取率以及固相萃取材料对茶叶样品中干扰基质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经水浸泡,乙腈高速匀浆提取,Envi-Carb/PSA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6mL洗脱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茶叶中吡虫啉农药的残留量,吡虫啉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025~0.250mg/kg,其回收率为92.0%~97.6%,相对标准偏差(RSD)≤3.8%,方法的定量限为0.025mg/kg,符合出口茶叶吡虫啉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前处理方法简单快捷,有机溶剂用量少。  相似文献   

11.
HPLC法测定菠萝果实中8种维生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菠萝果实中脂溶性维生素(VA、VE)和水溶性维生素(VC、 VB3、 VB12、 VB6、 VB2、 VB1)的方法; 脂溶性维生素以甲醇 ∶ 乙酸乙酯(V甲醇 ∶ V乙酸乙酯=95 ∶ 5)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25 ℃, 检测波长275 nm。 水溶性维生素以0.005 mol/mL己烷磺酸钠(pH3.2)∶ 甲醇(V乙烷磺酸钠∶ V甲醇=7∶ 3)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30 ℃,于254 nm处测定吸光值。试验结果表明: 其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7~1.000 0之间, 线性关系良好。VA、 VE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48%、1.31%;VC、 VB3、 VB12、 VB6、 VB2和VBl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35%、 1.78%、 1.50%、 1.52%、 0.93%和1.10%。VA、 VC、 VB3、 VB6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2%、 102.3%、 91.0%、 95.2%。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中儿茶素类的HPLC分析方法学考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建立了一种非梯度洗脱的儿茶素HPLC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对茶多酚中的四种主要儿茶素(EC ,EGCG ,ECG ,EGC)考察了其方法学。得到最佳色谱条件为 :ODS (5 μm ,4 6× 2 5 0mm)柱 ,以重蒸水∶乙睛∶乙酸乙酯 =86∶12∶2 (v v v)为流动相 (浓硫酸调pH值至 3 0~ 4 0 ) ,流速为 1 0ml min ,UV检测波长 2 80nm。探讨了分离测定条件并验证其精密度及方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7、pH 9、提取温度60 ℃,在该条件下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提取率为93.61%。在提取的武夷水仙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51.77%)、亚油酸(23.14%)为主,∑SFA∶∑MUFA∶∑PUFA=1∶2.64∶1.2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食用油,研究结论可为武夷山茶产区茶叶籽油提取、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散固相萃取法测定黄瓜中的喹啉铜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d-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黄瓜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和0.1 mol/L盐酸混合溶液提取,C18填料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unFireC18(4.6×150 mm,5 μm),流动相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盐缓冲液-乙腈(65∶35)体系,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表明:在0.02、0.2、2 m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喹啉铜回收率在92.3%~107.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7.7%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能够用于黄瓜中喹啉铜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检测大豆异黄酮5种组分(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且测定了大豆各组织和不同时期胚的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0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v/v);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54nm...  相似文献   

16.
以水莲石斛(Dendrobium Hibiki)幼嫩假鳞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75%乙醇结合0.1% HgCl2,以及适宜程序进行外植体消毒,成功率达92.50%;诱导腋芽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NAA,腋芽诱导率为91.90%;丛生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5.0 mg/L 6-BA和0.5 mg/L NAA,平均增殖系数为2.77;生根壮苗最适培养基为1/2 MS+0.5 mg/L IBA+1.5 g/L活性炭+30 g/L蔗糖+100 g/L土豆泥,生根率100%,生根效果最好;体积比1∶1的植金石与椰壳混合基质适合于移栽,移栽成活率为95.56%。  相似文献   

17.
RP-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的质量,建立其中一种有效成分金雀异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中金雀异黄素的含量,固定柱:ZOBAX SB-C18(5μm,250 mm×4.6mm);流动相:乙腈-0.1%H3PO4水溶液(40:60);检测波长:262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进样量5μL,应用外标一点法以峰面积定量.金雀异黄素在20.88~208.8 n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4.38X-2.69,R=0.999(n=6),平均回收率为99.97%,RSD为0.87%(n=9).此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好,可用于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中金雀异黄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木薯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药剂、固定液、解离方法以及染色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为上午8:30~10:00,用0.1%秋水仙素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室温预处理 3 h,经固定液(无水酒精 ∶ 氯仿 ∶ 冰醋酸=6 ∶ 3 ∶ 1)固定,用1 mol/L盐酸60 ℃下解离8 min,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分裂相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发酵液中吲哚乙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分层后,取乙酸乙酯层抽真空浓缩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色谱条件为:C18柱,以乙腈∶2 %醋酸水溶液=1∶4为流动相,采用紫外检测器在280 nm处对样品中的吲哚乙酸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吲哚乙酸在0-5 mg/L时其峰面积与进样质量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 8,峰面积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5 %(n=6)。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7.6-106 %。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具有简便、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吴琼  王明月  吕岱竹  陈健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279-2282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甘蔗中噻虫胺残留量的方法。甘蔗植株、茎 秆及嫩稍样品经乙腈-水(V∶V=2∶1)提取,Envi-Carb 复合 PSA 固相萃取小柱净化,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 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源(ESI+ )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 Envi-Carb 固相萃取 小柱,以乙腈为淋洗液,在小柱中添加 PSA 净化效果最好。在甘蔗植株、茎秆及嫩稍中分别添加 0.04、0.4、1 mg/kg 噻虫胺,平均回收率为 81.4%~10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0.9%~10.9%。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 0.4 ng,在甘蔗 中的最低检出浓度(LOD)为 0.04 mg/kg,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