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不同程度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黄土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和豆科灌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潜在影响,由此确定适宜的修复物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呈非单调抑制、对放线菌呈单调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对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单调抑制作用,对蔗糖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呈单调促进作用;可使得土壤向偏碱性发展,对有机碳含量呈单调提升作用,对氮、磷和钾的有效性均呈单调抑制作用.在无污染情况下,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极易发芽种子,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属较易发芽种子,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属较难发芽种子,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属极难发芽种子;其中,胡枝子、毛苕子、紫穗槐、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属于旺盛生长灌草类型.受到石油污染后,对柠条、小冠花和红豆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或有所促进,其余灌草种子均受到抑制,对所有灌草幼苗的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油污土壤修复的角度考虑,柠条、紫穗槐、毛苕子和紫花苜蓿较适宜播种发芽且后期生长良好,红豆草、小冠花、沙打旺较适宜播种发芽但后期生长不良,草木樨和胡枝子既不适宜播种发芽且后期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检测方法,初步探讨了3个不同品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lorum)茎、叶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赛迪10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3个不同品种多花黑麦草化感作用大小不同,品种Barextra叶的水浸提液在3个质量分数处理下对受体紫花苜蓿有促进作用,而Barmega叶的水浸提液在质量分数10.0%和7.5%时却对紫花苜蓿有抑制作用;不同器官茎、叶水浸提液化感作用表现也不同,品种Jumbo和Barextra茎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叶的水浸提液却有促进作用;不同质量分数浸提液化感作用表现不同,3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在质量分数10.0%时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根长及苗鲜质量有抑制作用,而在质量分数5.0%时表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Pb(CH_3COO)_2·3H_2O溶液(0、25、100、400、1600mg/L)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Pb(CH_3COO)_2·3H_2O(≦100mg/L)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的萌发参数。随着Pb(CH_3COO)_2·3H_2O质量浓度的逐渐提高,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胁迫作用不断增强,当Pb(CH_3COO)_2·3H_2O的质量浓度达到400和1600mg/L时,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则受到显著抑制。表明随着Pb(CH_3COO)_2·3H_2O质量浓度的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4.
无机盐添加剂对窖贮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第2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采用窖贮的方式,用青贮卫士(Siloguard)添加剂进行处理,设4个质量分数0、0.05%、0.1%和0.2%,探讨紫花苜蓿窖贮的可行性及添加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大规模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Siloguard添加剂对改善青贮料的感官、降低pH值、提高乳酸含量均有作用,但由于所加入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不同,窖贮后效果不一,以添加0.1%Siloguard效果最佳;加入添加剂后,青贮料的可溶性糖(WSC)含量显著提高,显著改善了紫花苜蓿青贮料的品质。综合分析认为,青贮窖越深,青贮料发酵品质越好;窖贮添加Siloguard能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推荐生产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0.1%。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镉(Cd)浓度(0,10,25,50 mg/kg)下,刈割次数(1次,2次,3次)对紫花苜蓿生长和Cd累积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结果发现,多次刈割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生长速率,促进了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3次刈割下地上部平均生长速率可达61.6 mg/(株·d),但3次刈割显著抑制了根系的生长(P<0.05)。生长季内2次和3次刈割可以促进根系Cd吸收,增加地上部分Cd累积量,进而提高紫花苜蓿Cd富集量,单株最大镉积累量出现在25 mg/kg Cd浓度的2次刈割处理中,达到75.98 μg/株。同时,2次或3次刈割会降低紫花苜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改善紫花苜蓿在Cd胁迫下的生理状况。综合分析表明,当土壤Cd浓度不高于25 mg/kg时,紫花苜蓿生长季内2次刈割可以提高Cd污染土壤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了解紫花苜蓿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化感作用的响应,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水分[75%,55%,40%和30%田间持水量(FC)]条件下的巨桉幼树叶片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均对紫花苜蓿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巨桉叶片水浸液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发芽指数,且随着巨桉生长土壤水分的减少,降低作用增强。生长在较差水分(40%和30%FC)条件下的巨桉,其高浓度叶片水浸液显著抑制紫花苜蓿幼苗生长,但其低浓度叶片水浸液促进种子发芽;而生长在较好水分(75%和55%FC)条件下的巨桉,其低浓度叶片水浸液促进紫花苜蓿幼苗生长,高浓度叶片水浸液提高了种子发芽率。高浓度巨桉叶片水浸液降低了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另外,紫花苜蓿对巨桉叶片水浸液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紫花苜蓿对巨桉化感作用的这些响应特征表明紫花苜蓿可以作为巨桉林下植被优选物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威斯顿"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0,0.5,1.5,2.5mmol·L~(-1))对不同NaCl处理(0、0.3%、0.6%、0.9%、1.2%)下紫花苜蓿苗期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0.6%、0.9%和1.2%盐浓度胁迫下,添加0.5、1.5mmol·L~(-1)外源水杨酸后,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适宜浓度水杨酸可以改善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提高其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油污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海藻糖(TH)对油污胁迫的缓解作用,试验以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在花盆中分别加入5,10,15,20 mmol/L的海藻糖溶液500 m L,测定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等指标。结果表明:油污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根长都呈下降趋势,而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海藻糖对油污胁迫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以20 mmo L/L的效果最好。说明海藻糖能够缓解油污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紫花苜蓿与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轮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5龄紫花苜蓿(A)为前茬,设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AK)、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S)、紫花苜蓿-苇状羊茅(AT)3种轮作模式,以连作紫花苜蓿(AA)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在生长季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表明:0~2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0.
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证实了硅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对紫花苜蓿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和最终发芽率没有影响,但硅处理明显缩短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显著增加了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和发芽势(P<0.05),说明硅不能改变紫花苜蓿种子品质的优劣,但能提高其活力。硅对紫花苜蓿幼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并不一致,表现为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P<0.05),而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根长和对照幼苗根长差异不显著。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幼苗根茎长度和生物量对硅的响应不存在浓度剂量效应。研究表明,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且紫花苜蓿对硅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本文研究了不同苜蓿品种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该地区紫花苜蓿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 ̄30cm土层,因受到潜水水位及盐分的影响,主根被伤害从而诱导侧根发育是苜蓿适应该地区的主要特征之一。根系对降低表层土壤含盐量及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增加有明显效果。当地地方品种无棣苜蓿对降低土壤离子含量的程度各异,对降低CO3^2-、Cl^-、SO4^2-和Na^+含量的作用明显,对HCO3^-、Ca^2+  相似文献   

12.
渗灌对宁夏引黄灌区苜蓿生长性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渗灌对苜蓿土壤含水量、生产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苜蓿的科学渗灌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为对象,对渗灌定额350(S35)、400(S40)、450(S45)和500(S50) m3·667 m-2和漫灌定额800 m3·667 m-2(CK)下的土壤含水量动态,苜蓿生长性状、饲用品质及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内,CK的土壤含水量和耗水量最高,S45的土壤含水量较低,渗灌较传统漫灌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CK在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各渗灌0~40 cm土层变异较小,渗灌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土壤水分变异低于漫灌;2)渗灌可促进苜蓿的叶茎比、分枝数、叶面积指数、根系生物量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增加,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这在S45和S50下总体表现更明显;3)除S35外,其他渗灌的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适宜的渗灌量可提高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苜蓿经济效益。研究认为,450 m3·667 m-2左右渗灌定额是宁夏引黄灌区苜蓿渗灌的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冬季田间积雪覆盖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越冬率、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秋眠型(1,3级)、半秋眠型(5级)及非秋眠型(7,9级)紫花苜蓿,设置覆雪及不覆雪处理,观测紫花苜蓿根冠处及田间土层(1,20 cm)温度变化,测定其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与不覆雪相比,覆雪可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覆雪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及干草产量呈上升趋势,覆雪可保证紫花苜蓿正常生产性能。与不覆雪相比,覆雪仅影响翌年第一茬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而对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无明显影响。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在有积雪覆盖的情况下,秋眠级3级的‘中苜2号’和秋眠级5级的‘Archer’品种的越冬率、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表现良好,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4.
孔海明  李开源  高双红  孙娈姿 《草地学报》2021,29(12):2763-2768
为研究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修复镉污染土壤的作用,本试验在低氮素(1 mmol·L-1)和高氮素(4 mmol·L-1)水平下对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进行镉(CdCl2)胁迫处理,测定处理后的株高、生物量、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氮含量、叶片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在Cd胁迫下,提高氮素水平可显著增加植物株高和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Cd含量(P<0.05);接种根瘤菌可提高紫花苜蓿氮素含量,增加植物的株高、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Cd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根瘤通过增加氮素含量缓解重金属Cd的毒害,并促进紫花苜蓿对Cd的吸收,表明根瘤菌在Cd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较大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区退耕地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土壤水分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20年生紫花苜蓿(Meducagi sativa L.)生长变化特征与土壤水分的消耗与恢复过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不同生长阶段生产力差异较大,年生长的6-8月份,即在水热同步条件下,紫花苜蓿形成较高地上生物量,为年生长的盛期,但土壤水分消耗过度,降至年最低点;紫花苜蓿产草量不同生长年限均达极显著差异,在山地、塬地和川地3种立地条件下均呈规律性变化特征,即在生长的4~8年间,3种立地条件下紫花苜蓿均为旺盛生长阶段,第10年土壤含水量降到最低,土壤干层厚度高达300~720 cm,土壤水分严重亏缺;10年后随紫花苜蓿的基本衰败,土壤水分开始缓慢恢复;第15~20年,3种立地类型500 cm土层以上土壤水分可恢复到接近种植前的土壤含水量,而500 cm以下土壤通体干燥化严重,水分恢复极为缓慢,且恢复难度较大。因而,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紫花苜蓿适宜生长年限应为8~10年,第4~8年为苜蓿生长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苜蓿菌核病生防菌及化学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毒力测定法比较11种化学药剂对苜蓿菌核病的抑菌效果,其中45%五氯·福、50%速克灵和55%甲硫·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均能抑制病原菌生长。温室生测表明45%五氯·福防治苜蓿菌核病效果最好,500倍液防效达73.9%。从江苏省句容地区苜蓿根围土壤中分离到415株细菌,采用平皿对峙法从中筛选到3株对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代号S1和S2的菌株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超过1.5cm。温室生测菌株S2对苜蓿菌核病的生防效果最好,接种病原菌10d后防效达67.5%,15d后为61.7%。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除草剂对苜蓿苗期安全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5种除草剂设低、中、高3个浓度对苗期苜蓿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中,乙氧氟草醚药害严重,不适合苗期使用。苯达松、高效盖草能、拿捕净和苜草净均显著降低了苜蓿的SPAD、Pn、Gs、Tr和Ls值,并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Ci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除草剂胁迫下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苯达松在苜蓿苗期安全施用的剂量为1 500mL/hm2;高效盖草能对苜蓿幼苗安全的剂量为300~450mL/hm2;拿捕净的安全剂量为1 200~1 400mL/hm2;苜草净的安全施用量为1 300~2 300mL/hm2。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土壤碳氮及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苜蓿(Medicago sativa)-作物轮作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形态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6种种植模式分别为苜蓿-苜蓿、苜蓿-休闲、苜蓿-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玉米(Zea mays)、苜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谷子(Setaria italica)。结果表明,苜蓿-作物种植模式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而苜蓿翻耕后保持休闲则可维持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降低了1.60%~23.11%,全氮含量增加了3.81%~21.83%。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状况不同,进而引起土壤酶发生变化。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在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同时,提高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其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20%~12.30%和15.03%~43.43%,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1.26%~28.79%。苜蓿连作和苜蓿-粮食作物种植模式间的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苜蓿-休闲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contaminated hay [Cladosporium herbarum (CL) and Fusarium graminearum (FU), respectively] on fermentation and thiamine metabolism of bovine rumen conten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longterm rumen simulation technique (RUSITEC). Six investigation periods 25 days long each were carried out. A nine days feeding period with normal hay was followed by the testphase I (five days) with a mixture of normal and mouldy hay and testphase II (five days) with additive an 0.3 mg thiamine per reaction vessel. The last four days served as regeneration time with normal hay. The following marginal effects of mouldy hay on rumen fermentation patterns could be noted. A) During testphase I: cellulase activity: +10.0% (FU); alternation of the thiamine derivate pattern, but no effect on total thiamine content (CL, FU). B) During testphase II the results were more obvious: bacterial protein synthesis: -22.6% (CL), -24.4% (FU). Alternation of the fatty acid pattern: propionate (-7.30% FU), n-butyrate (-3.90% CL, +3.49% FU), n-valerate (-8.5% CH, FU). Cellulase activity: -17.0% (CL, FU). But no effect on total thiamine (CL, FU); alternation of the thiamine derivate pattern: more non phosphorylate thiamine. The noted effects on rumen fermentation and thiamine metabolism were not severe enough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CN.  相似文献   

20.
王改玲  江山  张菁  刘焕焕 《草地学报》2018,26(5):1118-1123
对山西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年限苜蓿地(3年、8年、20年),自然恢复地和耕地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N随复垦年限延长递增,P相对稳定;耕地和20年苜蓿地,C、N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20年苜蓿地0~10 cm土壤C、N分别较耕地提高30.1%和28.8%;0~40 cm与耕地接近,说明复垦能提高,特别是提高表层土壤C、N质量分数。C∶P,N∶P随复垦年限增加而上升,C∶N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年苜蓿地0~40 cm土壤C∶N,C∶P,N∶P均与耕地接近。土壤C和N极显著相关,C∶P,N∶P与C、N极显著相关,C∶N与C、N相关性不显著,说明C∶P,N∶P分别由碳、氮控制,C∶N受碳、氮共同控制,生物措施对复垦土壤C、N的提升作用比P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