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8年化肥、有机肥配合试验,研究Mo、B、Zn、Mn、Cu、F、Cd在土中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极显著提高有效Mo、Zn、Mn、Cu的含量;磷肥极显著降低有效Mn、极显著提高水溶性下的含量。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欲维持土壤中Mo、Zn、Mn、Cu的原供应水平,每年应施37.5t/hm ̄2优质厩肥或75t/hm ̄2土粪。有机肥施用量和土壤中Zn、Mn、Cu、F、Cd的消长值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8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对植株和土壤中Zn、Mn、Cu平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小麦、玉米籽粒和秸秆中Zn、Mn、Cu的含量降低。每年施用32.75kg/hm^2P和37.5t/hm^2有机肥,其中的有效Zn和C不能补偿一年两热的作物携出,有效Mn有余。土壤对Zn、Mn、Cu的代应有相当的自动调节能力。土壤中3种元素的理论盈亏量和实际消长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明宝  魏丽芳  胡波  郝法政  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51-11953,12018
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微量元素及其形态的影响,并总结了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分配规律,以期为农业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田长期定位试验是研究农田长期生态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和调控措施的重要手段。作为2种最普遍和频繁的农业生产活动,施肥和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过程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检索、收集1979-2009年有关我国农田长期施肥和保护性耕作试验的研究论文,提取试验案例中试验站点分布、土壤类型、作物系统、监测区间及建站时间、管理措施、研究内容、试验小区面积及站点管理单位等实验要素及相关信息,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中的微量元素资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土壤养分库中贮存的部分,以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和农药形式输入系统中的部分,随降雨、灌溉水进入系统的部分。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最大贮存库。根据我国土壤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以每公顷225万千克土计,我国1.35亿公顷耕地耕层贮存的硼(B)1876万吨、锌(Zn)2897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识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能量的不同性质入手,讨论了不同性质能量、特别是传递能和辅助能的不可加性,认为这种不可加性是客观存在的,应对其给予充分尊重,而不必味地寻找把它们相加的途径。同时还提出了“传递能量流动分析(研究)”和“辅助能量消费研究”,认为二者共同构成了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氨、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我省人多地少,农业增产主要依靠提高单产。肥料的旋用对作物单产的提高超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农村盲目施肥现象严重,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业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等N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N肥明显减产,NP、NPK配施能增加作物产量,且NPK配施处理的产量水平与N+粪肥处理接近,达到两季产738kg/667m2。  相似文献   

9.
在测试并确定农业生态系统各项参数和状态变量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模型方法建立了松嫩平原玉米带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型,进行了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农业技术模式,土壤有机质和农田产量之间消长的关系,结果认为,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应采取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农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为基础的前提下,为实现目标产量,在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使土壤资源管理和施肥技术指导实现了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1.
应用^Zn示踪技术,研究了微量元素锌在植物-土壤中的吸收转移及再利用。结果表明:无机态^Zn施入不同类型的土壤(正常土和缺锌土)后,植物(玉米)对^Zn的吸收利用率差异极显著,分别为2.04%和2.74%,有88.84%^65Zn残留于土壤和8.77%65Zn淋失。残留于土壤中的^65Zn只有0.14%被下茬作作物(大麦)再利用,而大部分则不被根系吸收利用。本文对微量元素锌肥的安全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氮素在大气——作物——土壤循环中所涉及到的各有关过程研究的基本论点、研究方法及某些典型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直播稻田生态系统中氮、磷的影响,以为农户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三道沟乡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做了综合调查。经分析认为,该乡牧业生产低而不稳,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根本原因是:系统内部结构不合理以及毁林、毁草、过度垦殖所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明确了该乡农业生态系统各业建设的具体目标。通过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利用电子讨算机进行系统模拟,做了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出了该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中农牧结构的最优方案,糟出了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措施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6.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利用现代化测试手段,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田间试验结果和农业生产要求等,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等肥料数量与配比,并在适宜时间,采用适宜方法施用的科学施肥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明显作用,是提高肥料利用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今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烟草试验站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进而为大田试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彭水试验站的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该站内土壤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钙的含量丰富;有效锌和有效锰为中等含量水平,有效硫和有效镁含量从低至高均有分布。各中微量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所有元素均可用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进行较好拟合;有效锌、有效镁和有效硫由于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而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其余元素的空间自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而呈现中等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显示,东部及东北部较高,中部和西南部区域含量较低;有效铁、有效钙和有效硫的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差。[结论]该试验站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在安排大田试验时,要充分认识这种变异性,合理布局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明确农业生态系统边界入手,探讨工业辅助能的折算标准。认为农业生态系统应采用同一稳定的标准,而工业系统和包括工业系统在内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应采用可变标准。认为“我国东北也成了‘石油农业’”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云南省蒙自市长期种植石榴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不同树龄(7、13、15、19、30年)不同土层(0~30、30~60 cm)的石榴园土壤中微量元素(Ca、Mg、Cu、Mn)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树龄增加,土壤中Ca、Cu、...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不同硫肥对水稻的效应及在水稻栽培农业生态系统中硫的循环与平衡情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不同来源的硫肥设为7个处理包括:对照(不施硫),硫酸铵,过磷酸钙,自然硫素,石膏,50%石膏 50%自然硫素,70%石膏 30%自然硫素,对水稻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硫肥对早稻谷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9.1%~10.3%。在早稻上施用硫肥可以提高干稻草产量和每公顷有效穗数,稻草产量增加5.3%~11.6%。施硫肥对株高和穗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早晚稻的稻草和谷粒中,硫含量没有明显提高,但在早稻明显提高了硫的吸收。施硫肥可以使水稻获得较好的效益,其中自然硫处理的净产值最高为1882.6元/ha。在广西,以水稻-水稻为栽培方式的地区每年施用30Skg/ha,土壤中硫保持正向平衡,而如果不采用这个施肥比例,土壤硫保持为负平衡;在这些地区,利用各种硫源包括硫肥施硫,对水稻生产将是一种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