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血液蛋白质多态型的遗传学分析和历史学的考证,认为南亚小型马与中国西南马有着近缘关系。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国西南马的扩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尼泊尔小型马的来源与藏马有关,但它也可能混有中国西南马的血液。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小型马来源的遗传学和历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血液蛋白质多态型的遗传学分析和历史学考证,认为东南亚小型马的来源与中国西南马有着密切关系,是若干世纪民族迁徙、交往的结果。中南半岛,尤以泰国、缅甸各国小型马为中国西南马的直接延伸,而南洋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小型马,则源自中国东南沿海的马种,也含有西南马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通过血液蛋白质多态型的遗传学分析和历史学考证,认为东南亚小型马的来源与中国西南马有着密切关系,是若干世纪民族迁徙、交往的结果。中南半岛,尤以泰国、缅甸各国小型马为中国西南马的直接延伸,而南洋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小型马,则源自中国东南沿海的马种,也含有西南马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贵州药用苔藓的分类与近缘种形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55种贵州药用苔藓中藓类同属种进行的形态学分析,得到155种(包括变种和亚种)藓类植物,其种类为同属近缘种,并分为已有疗效记录的种类(基本种)43种,极有可能药用的种类(一级种)31种和可能有药用价值的种类(二级种)69种三类。  相似文献   

5.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苍耳、葎草等为主要寄主。此外尚见2个近缘种,其中紫玉米螟O.scapulalis(Warker)在芦台是取食葎草的主要虫种;克什米尔玉米螟,O.kasmirica(Moore)系中国新记录,仅寄生于大蓟。  相似文献   

6.
2份香蕉野生近缘种的RAPD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2份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香蕉野生近缘种进行遗传分析。2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66条稳定带,其中14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频率高达86%,说明这2份野生近缘种种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上述143条多态性条带中,22条为非特异性条带,占多态性条带总数的15%,它可能与这2个香蕉野生近缘种中差异的保守序列有关。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7个抗茄子主要病虫害的近缘种质,并与栽培茄进行了初步的种间杂交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近缘种在南京地区均能健壮生长并开花结果,但部分植物学性状特别是果实性状多为劣质性状。茄子与其近缘种质间存在着严重的种间杂交障碍,基因型和正反交差异是影响杂交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通过选用不同的基因型进行正反交共获得种间杂种12个,为近缘种中优良基因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羽衣甘蓝与其几个近缘种的酯酶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类型的3个羽衣甘蓝和4个芸苔属近缘种,1个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的人工合成油菜品系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3个羽衣甘蓝材料间酯酶主要酶带相差较少,相似系数介于0.6~0.875间,羽衣甘蓝和其他4个近缘酶带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介于0.2~0.5间;对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人工合成油菜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二者主要酶带差异少,相似系教较大。  相似文献   

9.
 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病害.当前的生产品种往往只抗单一病害,兼具多种抗性的良种不多,且抗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因此,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抗病种质资源,培育多抗品种,以满足小麦生产需要.小麦族野生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Sharma和Gill(1983)曾列举小麦野生亲缘植物的若干抗病基因转移到六倍体小麦栽培品种中.本文利用我国丰富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研究对条、叶锈、白粉病原群体的抗病性,为扩大发掘筛选新的抗病资源和了解病原菌流行菌系潜在的野生寄主范围以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怒江山茶(Camellia 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及其变种云南野山茶(Camellia pitarii var. yunnanica Sealy)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对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是有价值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对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进行了分类学探讨。  相似文献   

11.
菊花及其近缘种的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基本关系就是在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以生物大分子的信息推断生物进化的历史 ,重建系统谱系关系。该文分析了几个在菊花及其近缘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CHS基因、CDS基因和核糖体nrITS基因等的分子进化和以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进化差异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 ,概述了前人基于RAPD、AFLP和SSR等分子标记的以基因组DNA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构建的菊花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展。作者比较了基于分子特征和表征特征研究菊花及其近缘种及品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的异同点 ,认为只有将分子进化的系统发育研究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细胞和生理学研究的表征特征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澄清物种间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简述了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特征特性,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利用具体方法途径.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是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包括野梅在内的15个梅品种、1个野生种和其近缘种杏、山杏、桃、山桃、李和‘垂枝’毛樱桃、‘紫叶’李为试材,运用AFLP标记,采用7对引物组合(E-ACTM-CAT、E-GAM-CTC、E-ACTM-CCA、E-ACTM-CAC、E-ACTCTC、E-ACTCAG、E-ACCM-CAG)选择性扩增得到287个多态性条带的6888条带数据,使用NTSYSpc2.1t软件,采用Nei’s(72)遗传距离,SAHNClustering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得到了梅品种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育种记录等相关记录相符的结论,并支持梅花二元分类系统的相关分类。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7种主要优势种的根系形态,分析了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径级分配,初步验证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假设。结果表明:种间根系形态差异明显,乔木层优势树种有明显的主根和发达的侧根,林下层树种根系以须根为主。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比例不同,细根(2 mm)最高比例达10.73%,粗根(20 mm)比例在46.43%~81.26%之间,并且种类之间的差异明显。不同物种根系生物量在垂直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不同。对测定的优势树种而言,该文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与地上冠层的分层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其生态位宽度、种间相互作用、生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云南松EST序列设计了32对SSR引物,从中随机选取7对引物,对不同群体云南松及细叶云南松、马尾松等近缘种进行了PCR,研究云南松EST-SSR引物在近缘物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7对引物对云南松不同群体及其近缘种的扩增成功率均为100%;且7对引物在云南松不同群体的多态性比例均为100%,在细叶云南松、马尾松、高山松、油松和思茅松等近缘种中分别为7143%、8571%、8571%、8571%和100%;云南松EST-SSR引物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且这些引物可用于分析云南松及其近缘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枣树品种、品系及其近缘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对 2 5个枣品种、品系及其 2个近缘种酸枣和毛叶枣进行了RAPD分析 ,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并建立了树状图。首次从DNA水平上揭示了枣属中这 3个重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重点探讨了几组枣品种和品系的亲缘关系 ;初步建立了 2 5个枣品种、品系及酸枣和毛叶枣的RAPD指纹 ,发现仅用OPE1、OPE9和S130这 3个引物就可将其全部分开。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类型的3个羽衣甘蓝和4个芸苔属近缘种,1个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的人工合成油菜品系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3个羽衣甘蓝材料间酯酶主要酶带相差较少,相似系数介于0.6~0.875间,羽衣甘蓝和其他4个近缘酶带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介于0.2~0.5间;对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人工合成油菜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二者主要酶带差异少,相似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对于我国的花卉育种工作和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文从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研究与开发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花卉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和利用的途径,希望能够为观赏园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材料狭窄已经成为制约选育玉米新品种的瓶颈,也是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共同面临的难题。迫切需要拓宽和创新新种质为玉米育种提供新的基础材料。大刍草(Zeadiploperennis L.)也叫类蜀黍,是与玉米关系最密切的近缘物种。目前统研究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利用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对二倍体大刍草、薏苡、墨西哥玉米和普通玉米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以此作为该项研究的基础材料与自选栽培玉米自17、自 73 及自8-2 三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进行复合杂交及回交改良,通过多代定向严格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