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对黑河流域水资源需求、供水能力、水资源配置与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在50%保证率下,黑河流域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需水量分别为3.271×109 m3,3.041×109 m3和3.071×109 m3,供水量分别为2.841×109 m3,2.972×109 m3和3.033×109 m3,缺水量分别为4.30×108 m3,0.69×108 m3和0.38×108 m3,缺水率分别为13.15%,2.27%和1.24%。针对流域水资源现状,应采取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技术等措施。继续加强流域水资源高效管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国内外水资源状况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对策,并对未来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提出了几点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开展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上下游之间等相关方利益公平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国缺乏生态补偿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进展缓慢、法律制度滞后、部分法律法规彼此之间矛盾和相互冲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位、立法模式不适合当今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等。本文通过对我国有关涉水法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对策,以期对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推进和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限制性因子和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石羊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占用生态环境用水,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已经超过了极限,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该文按照“产生的问题—影响机制—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提出对策”这一思路总结了国内近30a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发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今后的重点应以机制为基础,从流域的宏观角度,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综合开展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交城县水资源、水域岸线、水污染、水生态等方面目前管理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可为科学治水、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3S技术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可以获取传统监测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更多信息,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3S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综合集成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处理基本模式,对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指标库管理的思想,并用VC++6.0为开发工具,初步实现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库系统。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近30a来受人为经济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黑河中游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导致黑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已威胁到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国防建设的环境保障。主要表现在河道断流加剧,湖泊干渴,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等。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黑河流域当前实施的节约用水和合理分配水资源,是保护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湟水流域水资源状况分析及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流域是黄河上游一级支流,主要由湟水干流和大通河组成,湟水干流水资源相对比较贫乏,而大通河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为解决青海省湟水干流地区的缺水问题,从大通河向外流域调水的工程共有引大济湟等5项工程。通过对调水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2030年若仅修建"引大济湟"和"引大济西"工程,则调水工程达到设计调水规模后,尕大滩断面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但可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对大通河生态环境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湟水干流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对黄河干流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引大济湟工程不仅能缓解湟水干流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从国民经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和技术可行性以及工程供水成本、水价、受水区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看也可行。  相似文献   

9.
陈学伦 《当代生态农业》2002,(3):100-103,109
本文就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分;生态系统建设、近期治理措施,应急输水统一调度,改变用水观念,张掖市水资源开发补偿思路及合理开发补偿思路及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五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提出问题,对应解决的方式提出了具体解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水资源压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经济发展与用水以及流域水环境压力3个角度出发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对2000-2010年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压力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近11 a来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较高,但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从2000年的0.58逐步降到2010年的0.28。多年来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包括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卓有成效,但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生态环境缺水严重,农业用水比重过高等问题仍未缓解。建议今后仍要继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压缩农业用水量,以不断减轻流域水资源压力,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用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作用,并为估算生态用水提供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划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小流域治理减水减沙作用的观测成果,分析、计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石质山区的减水减沙定额;以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保存面积及规划治理面积为依据,计算出海河流域现状、2010年及203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用水分别为26.06亿、42.92亿及71.53亿m3。  相似文献   

12.
信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分析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信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变化的基础上,论证了流域频发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据此提出信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为:加强宣传提高对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培育植被资源、保持水土,并计划在3~5年内基本完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重塑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13.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在我国水土保持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通过川陕"长治工程"中期评估考察,分析"长治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色与创新,并据此讨论我国水土保持学科的性质与定位。水土保持学科无论从法律地位还是学术地位,均应归属于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范畴,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科的本质区别在于,水土保持更具有突出的生产功能。现阶段水土保持学科仍应首先赋予其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江河,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并努力使之与农村生态建设结合,以不断深化和丰富其内涵,同时应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等方面拓展其学科外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九龙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确定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根据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流域情况,划分了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进行布局,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三片一带”的防治分区和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存在的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易旱多灾,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矿山开采过度,水土流水严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化学品污染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植被覆盖以及土壤条件等方面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进行了探讨。针对研究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从遵守自然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改良土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矿山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改善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影响陕西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沙变化特点及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该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探讨了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蔡晓东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69-170,173
生态修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是水土流失防治的新举措。阐述了在九龙江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意义,分析了九龙江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有利条件,水土流失使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势在必行,并提出在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洋派河小流域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野外全面调查、样点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对云南长江上游洋派河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人为诱导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自然恢复条件的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年人为参与的不同措施修复,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生态系统类型增加,较稳定和趋于正向进展演替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面积扩大,人为重点修复生态系统的立体垂直结构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良,土壤流失减轻,森林覆被率提高,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渭北旱塬淳化县秦庄沟流域为例,分析了小流域系统内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沼气池为纽带,生态、经济、社会治理目标为衡量依据,运用VENSIM软件构建SEE(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量化分析了生态、经济、社会3大子系统的综合治理效益,并对系统2011-2026年时间段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模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方案3(人均产粮目标为350 kg的自给型模式)为水土保持生态设计的优化方案。该模式从源头上改变了秦庄沟流域系统恶化的趋势,可使生态系统中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点源面源污染;使流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均收入达到6 000元;可以在全流域实现饮水安全,出行便利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草庙子河流域水土流失量大,严重危害当地的环境、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草庙子河流域通过发展清洁型小流域对当地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治理。文中阐述了草庙子河清洁型流域治理的对策与措施,即在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基础上,对农药的施用、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建立清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还介绍了当地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给出该流域治理成功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