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蔗喷施适当浓度稀土,可提高根细胞线粒体膜结合 Na~+-K~+ATP 酶及叶肉细胞叶绿体膜结合 Ca~(2+)-ATP 酶和 Mg~(2+)-ATP 酶活性,并使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降低,根系活力加强,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PP333处理可使小麦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体积显著减少;增加叶片内叶肉细胞的层数和叶脉的机械组织的细胞层数,并可加强叶肉细胞的环型结构,使叶肉细胞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密。PP333处理对小麦叶片内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叶绿体内基粒数明显增多,高片层垛叠的基粒数比例增加,基质片层较为完善,基质内电子密度较浓,类囊体膜系统的发育进程明显加快。PP333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期。  相似文献   

3.
PP333对小麦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P33处理可使小麦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体积显著减少,增加叶片内叶肉细胞的层数和叶脉的机械组织的细胞层数,并可加强叶肉细胞的环型结构2,使叶肉细胞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密。PP333处理对小麦叶片内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叶绿体内基粒数明显增多,高片层垛叠的基粒数比例增加,基质片层较完善,基质内电子密度较浓,类囊体膜系统的发育进程明显加快,PP333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叶  相似文献   

4.
番茄果皮与叶片光合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对番茄果实不同生长阶段果皮细胞中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将番茄果皮细胞与成熟叶片光合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番茄果皮细胞在果实不同生长阶段叶绿素含量、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绿熟果期果皮细胞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果皮细胞含有一定数量的叶绿体,并且具有典型的的基粒片层结构。根据植物光合产物就近运输理论,果皮细胞中叶绿体形成的光合产物,能够及时地转移到果实中,供应果实的生长发育。绿熟果期果皮细胞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基粒数量及类囊体垛叠层数明显少于叶肉细胞,说明此时期叶片仍是番茄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果实完熟期,其外观已经由绿色变成红色,果皮细胞中的叶绿体逐步转化为有色体,类囊体基粒片层消失,叶绿体内部含有大量嗜锇颗粒,失去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绿豆开花后不同节位叶片衰老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豆品种安05-4为试验材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绿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节位叶片衰老进程.结果表明,绿豆植株开花后16 d内,叶肉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小,细胞中叶绿体高基粒片层数增加;开花23 d以后,叶片迅速衰老,细胞解体,叶肉细胞出现间隙,叶绿体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解体.不同节位叶片衰老存在差异,表现为主茎开花第三节叶片>第二节叶片>第一节叶片.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扬花结实期旗叶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统计了不同生育期旗叶叶绿体基粒片层数和基粒垛数。结果表明,从扬花期至灌浆初期,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基质浓厚,易形成突起;线粒体嵴发达,充满浓厚基质。从灌浆中期至灌浆末期,叶片结构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和叶绿体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解体,基质淡薄,嗜锇颗粒增多,线粒体嵴和基质减少。还发现从扬花期至灌浆中期,高基粒片层数增加,灌浆中期之后,高基粒片层数减少。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 12个甘蔗基因型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等 7种酶活性变化对蔗糖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叶片中酸性磷酸酶以及中性转化酶活性与甘蔗蔗糖分的高低呈显著正相关 ,淀粉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则与此相反 .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蔗糖分高低与前期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关系密切 ,而成熟期除了酸性磷酸酶起主要作用外 ,转化酶是影响甘蔗蔗糖分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8.
甘蔗不同基因型叶片酶活性差异与蔗糖分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2个甘蔗基因型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等7种酶活性变化对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酸性磷酸酶以及中性转化酶活性与甘蔗蔗糖分的高低呈显著正相关,淀粉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则与此相反,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蔗糖分高低与前期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关系密切,而成熟期除了酸性磷酸酶起主要作用外,转化酶是影响甘蔗蔗糖分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9.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蔗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当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通过揭示蔗糖代谢的复杂性而提高蔗茎蔗糖分。为研究探讨甘蔗工艺成熟期不同阶段早熟(高糖)品种和晚熟(低糖)品种的叶片转化酶活性,测定了早熟和晚熟甘蔗品种光合作用很强的第3叶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叶片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糖甘蔗品种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与蔗糖分呈负相关,而与己糖含量呈正相关;相反,叶片中性转化酶与蔗糖分呈正相关,与己糖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不管甘蔗品种的熟性表现如何,其叶片转化酶在甘蔗糖分调节中均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蔗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当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通过揭示蔗糖代谢的复杂性而提高蔗茎蔗糖分。为研究探讨甘蔗工艺成熟期不同阶段早熟(高糖)品种和晚熟(低糖)品种的叶片转化酶活性,测定了早熟和晚熟甘蔗品种光合作用很强的第3叶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叶片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糖甘蔗品种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与蔗糖分呈负相关,而与己糖含量呈正相关;相反,叶片中性转化酶与蔗糖分呈正相关,与己糖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不管甘蔗品种的熟性表现如何,其叶片转化酶在甘蔗糖分调节中均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蔗叶片碳、氮代谢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试验选用10个不同甘蔗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结果如下:1.伸长初期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有密切的正相关;成熟期叶片蔗糖代谢和氮代谢与蔗茎蔗糖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在伸长盛期,叶片蔗糖合成强度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遗传效应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都居首位,酸性转化酶活性通过二者对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也较大;在工艺成熟期,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和叶片蔗糖含量的遗传效应对蔗茎蔗糖分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居首位,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的环境效应对蔗茎蔗糖分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最大,但以负值为主,叶片水分和叶片蛋白质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乙烯利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甘蔗伸长期叶面喷施乙烯利表明,蔗茎伸长速度和酸性,中性转化酶活性上升都降低,20天后,蔗茎伸长速度和酶活性上升,并逐步超过对照。但新叶叶面积降低。乙烯利还能增加甘蔗茎粗和茎重,提高糖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甘蔗苗期生化性状与糖分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 8个甘蔗基因型研究苗期一些生化性状与蔗汁糖分和蔗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产高糖基因型苗期初期叶片蔗糖含量和总糖含量较高 ,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苗期初期至中期的增幅较大 ;高糖基因型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苗期较高 ,而高产基因型则表现较低。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叶片蔗糖含量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均为正相关和正向贡献 ;硝酸还原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都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表现为不同方向的相关或贡献。根据以上结果 ,认为苗期的叶片蔗糖含量可作为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较可靠指标 ;而以硝酸还原酶或中性转化酶活性作为间接选择指标时 ,其取值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前化学药剂叶面喷施法对采后原料蔗品质变劣的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采收前叶面喷施Na2SiO3、CoCl2、MgCl2可控制原料蔗的蔗糖转化.在贮存期间蔗茎蔗糖分、纯度、蔗汁直接旋光度高于对照,而还原糖分、无机磷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尤以抑制剂Na2SiO3、MgCl2处理的效果最佳.本文还对化学药剂应用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2种增糖增产剂对2个甘蔗品种的糖分积累及与糖分积累相关的酶活性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品种GZ18和ROC28喷施2种增糖增产剂后能够相对提高甘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并对酸性转化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说明喷施增产增糖剂有利于2个甘蔗品种的糖分积累;品种GZ18喷施增糖增产剂①的增糖效果比喷施增糖增产剂②的效果好;而对于品种ROC28,喷施增糖增产剂②的增糖效果比喷施增糖增产剂①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中早熟高糖品种川蔗10号和迟熟低糖品种海蔗5号为材料,研究甘蔗叶片中转化酶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甘蔗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转化酶活力与生长呈正相关,而与糖分积累呈负相关。成熟期较高的酸性转化酶活力对糖分积累不利。不同类型品种转化酶转化模式不同,反映了它们遗传型的差异。因此,转化酶特别是酸性转化酶可作为甘蔗育种及其基因型选择的显著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原料蔗品质变劣程度与品种本身及贮存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贮存期间的延长,蔗茎蔗糖分等7个品质指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蔗汁还原糖分等6个生理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上升.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综合评价这些生理指标,认为福引83-13原料蔗品质变劣程度最大,其次为闽糖70-611和桂糖11号.在贮存前期,与原料蔗糖分变化相关的酸/中性转化酶活性也随之提高,尤以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到后期,活性提高渐缓并略有下降,其中中性转化酶活性下降程度高于酸性转化酶.收获后甘蔗的糖分损失主要通过转化和呼吸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甘蔗的分蘖前期和伸长中前期对春植蔗桂糖 15号用 10 0 mg/L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结果表明 :分蘖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促进了甘蔗的生长 ,改善了经济性状 ,使分蘖和蔗茎伸长速度、茎长、茎径、单茎重及成茎率均有所提高 ,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同时提高了甘蔗的蔗糖分及品质。而伸长中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生长受抑制 ,茎长、茎径、单茎重均降低 ,从而产量较低 ,但其成茎率有所提高 ,蔗糖分明显提高 ,表现出明显的增糖和提高甘蔗品质的效果。此外 ,经乙烯利处理的甘蔗遇干旱时 ,有较强的抗旱性。在这两个乙烯利处理中 ,时期 I处理的抗旱性最强 ,产量也较高 ,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