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分析了水稻地膜育秧技术,包括苗床选择、秧床整地与施肥、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育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机插水稻“地膜切块育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杨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102-1103
双膜育秧作为水稻机械化栽插配套技术 ,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可节本增效 948元 /hm2 。其重点是搞好播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和强化秧田管理。  相似文献   

6.
地膜育秧与露地湿润育秧相比,有防寒,保湿,保肥、减少蒸发的作用,用种少,成秧率高,壮根壮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返青快,僵苗少,有利于早熟和增产增收。育秧应抓好如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双膜泥浆育秧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稻机插育秧方式有硬盘、软盘、双膜细土和泥浆四种.经本地实际使用对比,因双膜泥浆法育秧方式简便,易操作管理,投资少、成本低而易为农民接受.  相似文献   

8.
机插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省种子和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地膜隔离层育秧选地做床、制备床土、必用物资准备、播种量、提前做好种子处理、有计划播种、播后苗期管理、苗期除草、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撤膜、起秧插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丰南市地处冀东平原,常年植水稻18万亩,是三大粮食骨干作物之一.我市从1990年开始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到1993年已全部普及.但是,由于稻农对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掌握不牢,加之我市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常常造成水稻秧苗高温徒长,导致青枯死苗或遇低温立枯死苗,难以达到旱育秧的壮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籼×粳、籼×爪和爪×粳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的平均小穗不育率分别为49.4%、36.1%、38.9%,爪哇类型表现为籼粳的中间类型。爪哇类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平均小穗不育率最低(37.9%),籼型和粳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小穗不育率相近,分别为44.9%和44.2%。亚种间杂种绝大多数农艺性状都测定有杂种优势。性状杂种优势与杂种小穗不育率的相关不显著,表明水稻亚种间杂交并非亲缘关系愈远性状杂种优势愈强,杂种优势和远缘品种间分化程度取决于相对独市的基因系统。讨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杂种优势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穗部性状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6×6没有反交的完全双列杂交,对亚种间杂交穗部性状的遗传和基因作用以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重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方差中以加性效应为主;穗长、二次支梗数、穗粒数为超显性,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一次支梗数表现有明显的上位性效应。狭义遗传力的排列顺序为粒宽>长宽比>千粒重>粒长>穗长>穗粒数>二次支梗数。二次支梗数和穗粒数具有相似的遗传基础,其余性状的基因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8EC1936对所有考察性状皆含有较多显性基因,而02428隐性基因偏多。约有1组显示显性的基因控制籽粒长宽比。穗长、千粒重、一次支梗数、二次支梗数和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皆达极显著水平,粒长、粒宽、长宽比仅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Lemont和02428对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俱佳;而对增加粒重和获得理想的籽粒形状8EC1936.CA529和矮64、Lemont是可供选择的亲源。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水稻亚远缘杂种再生力与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开花期和有效穗对杂种再生力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开花期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通过有效穗间接影响杂种的再生力。亚种间杂种的超亲晚熟和再生力的超亲优势都是普遍存在的且成极显著正相关。讨论了作为复合性状的再生力的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及其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香味与光滑叶和CMS基因的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项研究采用KOH溶液浸提法鉴别水稻叶片的香味。试验表明:川香28A的叶片香味和雄性不育基因分别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原产美国的光滑稻品种Lemont,ShortMars和BlueBel的光滑叶性状均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香味基因与光滑叶基因,以及香味基因与CMS基因均表现为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早稻品种与施肥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州地区早稻2个稻种(.A粳籼89;B,汕优63)在2种施肥处理(1.有机肥+化肥;2.化肥)下,各个试区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排放规律。研究表明:“粳籼89”在处理1和处理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8.1和1.2mg/(m^2.h);“汕优63”在处理1和处理的CH4排放量通量分别为4.6和2.5mg/(m^2.h).2个稻种在同种施肥及常规间歇灌溉管理条件下,CH4排放通量有一定差异。在施肥处理1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用于检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兔抗X.c.pv.oryzlcola IgG处理标本,用羊抗兔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来自四川7个有代表性的X.c.pv.oryzicola菌株均为阳性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3~10~4个/ml。供试的X.c.pv.oryzae和X.1eersiae为阴性反应。检测四川40份稻种,选14份用间接法酶联吸附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趋向一致,证明间接法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稻种中的X.c.pv.oryzicola。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D(汕)A、G(汕)A和W(汕)A)及其杂种一代的二核期花药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二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酯酶出现了11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出现了9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度现了13条酶带。水稻花药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水稻花粉败育可能与酯酶同二酶E_8、E_9 E_(1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er_8、Per_9,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yt_5、Cyt_7、Cyt_9、Cyt_(10)的消失或活性降低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