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大世界》2011,(5):99-99
侵蚀沟——指线形伸展的槽形凹地,是暂时性流水形成的侵蚀地貌,主要发生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上。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区,侵蚀沟可以发展得很快,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岩,由于不断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盲目状态下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人类出现以前的水土流失是一种极其缓慢的地表夷平过程,经过数十乃至数百年之后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土壤流失速度小于成土速度。人类出现以后,由于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深刻程度不够,加之生产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掠夺与破坏,使土壤侵蚀发展到自然侵蚀的数十以至数百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穴耕这一物理机械作用,使土壤表面形成一定的皱折,从而疏松土壤,截留天然降水,增强土壤水分的下渗能力,阻碍地表径流,达到蓄水保墒目的。同时地面植被基本不受破坏,是天然草场改良较为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采伐后,各项生态因子的变化情况,通过皆伐区,择伐区、对照区各项同生态因子的比较,认为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因子有明显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森林皆伐后,林地光照、地表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蒸发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区,森林采伐后失去了保水、保土的作用,使森地土壤及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大量流失;森林采伐后下草、下土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喜光植物代替耐荫植物侵入并成为优势种,给人工更新的和幼林抚育带来困难,择伐方式比皆伐方式破坏环境轻。  相似文献   

5.
受磷素自身特性及耕作措施影响,每年施入土壤中的磷肥只有15%~20%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80%以上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磷酸盐沉积,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性变差。这是困扰世界的重大施肥难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北农业大学的许景钢教授开始运用生物技术培养活性磷菌种获得成功。他主持培育出的“土壤磷素活化剂”施入土壤后,会把土壤中被固定的大量磷素分解出来,供农作物生长发育利用。这一成果通过了黑龙江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制剂具有很强的活化磷素能力,对土壤无污染,此项研究成果处于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林应对绿色技术壁垒的战略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我国经济林发展很快,但由于产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林农的不良耕作等原因,使按常规方式生产的产品安全质量下降,从而遇到了绿色技术壁垒的严峻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认真实施无公害生产,开发安全森林食品,才能拓展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使我国经济林产业开发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影响油松种子林生长结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种子林的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不同坡向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等技术措施,效果明显,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生长结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高油松种子林结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的结实,通过对油松种子林的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不同坡向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等技术措施,效果明显,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的结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果园这个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害虫和天敌。这些害虫和天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平衡关系;然而.人们在管理果园时.采取了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措施,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现象,如人们喷施农药的目的是控制病虫危害,保证果实不受损失,但是往往会出现用药剂量越来越大,病虫害越治越多的尴尬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消灭了害虫的天敌,使其失去了自然控制而猖獗危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矿山废弃地表土层破坏、重金属污染严重、植物生长环境极度恶劣,如不进行人工植被恢复难以在短时间内生长植物和形成植被生态系统的现状。采取人工技术措施干涉,加快植物定居生长和植被恢复,使其尽快形成植物群落,恢复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人类经济活动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还由于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及千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下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积累。”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首届绿色核算国际论坛上,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刘丽君社长一针见血地指出。  相似文献   

12.
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入侵,形成了自我维系的种群,改变和破坏了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因有害生物大量繁衍,造成本土种类生长受抑或灭绝,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加强养护管理等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渗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将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与植物的综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管理,注重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园林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降雨或融雪过程中,沿地面流失的水称为地表径流。强烈的地表径流会造成洪水和土壤冲刷,给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森林能显著减少地面径流,其主要原因是: 1,树冠使透过的降水强度降低,雨水或融雪水冲击地面的力量被消弱,因而形成的迳流较弱。 2、林地上的死地被物层能吸收大量雨水和雪水,从而使地表迳流量减少。因  相似文献   

14.
油松母树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松种子产量与质量,进行油松母树林密度、坡向、土壤耕作施肥等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以450~675株/hm2为宜,阳坡为好,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均比未耕作施肥和地表不覆盖的油松母树种子结实多,质量好.为提高油松母树林种子产量和质量,经营好母树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丘区植物造林是采用全部整地还是局部整的研究表明:全部整地使植物全部丧失土地裸露,严重削弱了林地作为生物资源库的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流域退化和野生生境的破坏,为及生存质量的恶化和发展潜在资源的大量减少,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局部整地则较好地给生物多样性留下了生活的空间,可起到保持水土,减少灾害,改善生存生态环境和保护持续发展潜在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绿化和通道绿化工程中,大苗大树的使用量较大,如果移植措施不当,就会造成大树的死亡,不仅没有达到绿化造景的目的,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而且还容易使大树原生长地的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华北部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区更是如此。这些地区原本自然生态条件就差,受苗木自身年生长量有限和生长周期长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中重度盐化土壤表现为盐斑面积一般占70%左右;重度几乎寸草不生。土壤透水性一般,盐份随水进入地表,由于蒸发量大,使大量盐份蓄积地表,形成"表聚"现象。重度碱化盐土植被难于生存,只有少量碱蒿、芦苇、红柳等,群落总盖度因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地下水位较高,0.6-1.5米。主要理化性质是:全盐≥7.0g/kg,碱化度≤20%,p H≤7.0。因此,生态恢复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地区土地沙化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的自然条件是:1、地表为疏松的沙质或沙砾质沉积物所组成(这是沙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条件);2、年降水量一般在500毫米以下;3、湿润系数在0.3以下;4、该地区的干旱季节恰是大风季节。在上述自然条件下,只要人为活动加以过度干预,使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便形成土地沙化。一、土地沙化的人为因素1、滥垦。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扩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I,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艾滋病病毒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玉米进行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并对土壤水分、温度、地表风蚀量和玉米产量的观测和测定,得出在榆林风沙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量以及对沙尘暴的影响,并总结出适合于本区保护性耕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