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甜9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员邹剑秋和副研究员王艳秋等,在2005年以自选的高糖不育系303A为母本,用甜高粱恢复系304做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和完成正规试验程序之后精心育成的世界首例含有A3型细胞质的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杂交种。它以其高糖、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深受人们关注,2010年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是荣获201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2,(11):50-50
辽甜7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邹剑秋、副研究员王艳秋等科研人员精心育成的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杂交种,该品种以其高糖、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备受人们关注,已经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是荣获201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生物质能源甜高粱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广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辽甜5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在2004年以不育系L0204A为母本,用恢复系LTR112做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和正规试验程序之后育成的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特点,已经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是荣获201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生物质能源甜高粱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应用态势看好。  相似文献   

4.
辽甜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依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2003年以L0202A为母本,用LTR108作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特点的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杂交种,已于2008年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推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5.
辽甜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依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2003年以L0202A为母本.用LTR108作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特点的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杂交种.已于2008年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推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辽甜7号(L0205A/LTR114)是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L0205A为母本,甜高粱恢复系LTR114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新品种。2008~2009年两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其茎秆含糖锤度19.1%,茎秆出汁率56.6%,生物产量68380.5kg/hm2,子粒产量3306kg/hm2,是生产燃料乙醇理想的能源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粒用高粱和甜高粱为材料,对甜高粱与粒用高梁不同时期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及SS、SPS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在完熟期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乳熟期茎秆中蔗糖含量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两种高粱类型的SPS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乳熟期到完熟期粒用高粱茎秆中的SPS酶活力明显增高,SS酶活力在粒用高粱茎秆中随生育期呈上升趋势,甜高粱茎秆中SS酶活力到乳熟期达到最大,明显高于粒用高粱.对糖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甜高粱茎秆中利用SPS酶合成蔗糖的效率要高于粒用高粱;两种类型高粱的SS酶活力与其茎秆中的果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SS的作用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1 品种来源 新高粱2号选用“克皮西巴西”作母本,从海南岛引进的红粒甜高粱品种海南高粱蔗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是高产、高糖、早熟、抗黑穗病的甜高粱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应对甜高粱生产发展的新形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曹文伯 《中国种业》2005,(11):17-18
甜高粱在糖料作物的发展过程中,一度由于所含蔗糖不如甘蔗与甜菜而被抛弃,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又重新被发掘出来作为能源作物加以开发利用,大力开发生物乙醇,开创了甜高粱生产发展的新形势.高粱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但作为可再生能源这一具有多汁高糖特殊性状的甜高粱作物,大面积种植的时间还不长,尚缺乏经验.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在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品种、栽培技术、茎秆的收获、贮存及加工等,是促进甜高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甜高粱蔗糖合酶表达与蔗糖积累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酒精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能源途径,了解甜高粱蔗糖积累机理对生物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两个甜高粱品种为材料,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高粱叶片和茎秆中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 SS)的表达,分析其与蔗糖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甜高粱叶片和茎秆中的SS蛋白质表达量在发育早期(拔节期、抽穗期)较低,发育后期(开花期、灌浆期和腊熟期)明显升高,在开花期最高。同2个普通高粱品种相比,在发育后期2个甜高粱品种叶片和茎秆中SS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茎秆中的蔗糖积累相关,推测这是甜高粱与普通高粱蔗糖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试验结果为选育甜高粱品种和提高茎秆蔗糖含量提供了一条可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甜高粱或糖用高粱(Sorghum saceharatuspers)我国亦称芦粟、芦穄、甜秆、甜秫秆等,为普通高梁的变种。与帚用高梁、约翰逊草、苏丹草是近缘种。它除了具备普通高粱的一般性状外,其茎秆成熟时汁液还很多,含有大量糖分,成为一种糖料作物或糖、粮兼用作物。甜高粱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据报道,甜高粱在非洲有五千多年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类型能源植物生物产量试验、测定、测产、分析,采用生理指标与生物产量相结合的比较方法,研究认为:甜高粱叶绿素含量及呼吸速率不同时期均表现较高,生物产量也高;其次草高粱生物产量高,其他指标表现不一;而甜玉米生物产量较低,生理指标表现不一.综合分析确定甜高粱是目前最适合的绿色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13.
贵州甜高粱的考察与初步分析裴晓红(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550006)甜高粱(Songhumbicolor(L.)Moench)又称糖高粱、甜杆高粱等等,是普通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它除能正常收获籽粒外,还因其茎杆多汁,富含糖分,可作鲜食、榨糖、酿酒等用,...  相似文献   

14.
甜高粱与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78—1988年,我们对甜高粱与粒用高粱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干物质积累过程都可用 Logistic 模型描述,但甜高粱较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峰值高,后期积累速度快,单株生物量高。(2)甜高粱是具有穗和茎两个库的双库型作物,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几乎从拔节延续到成熟。甜高粱茎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类型能源植物生长势的测定、比较,分析认为不同类型能源植物中,甜高粱生长势最快,其次是草高粱,而甜玉米相对较慢;同一类型不同区域甜高粱生长势中,华南甜高粱生长势最快,而且品种间表现趋势一致,西北和东北甜高粱生长势相近,只是西北甜高粱品种间生长势趋于同带,而东北甜高粱品种间生长势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6.
甜高粱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世界矿质能源愈来愈匮乏的情况下,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益紧迫。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无疑显示了诱人的前景。欧共体经过17年对生物能源的研究确定了两种生物质能源类型:一种是甜高粱,一种是速生轮作林。一年生甜高粱的生产力接近速生轮作林的2倍,因此,甜高粱是最有希望的再生能源作物[1]。甜高粱作为糖料、饲料和能源作物越来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的关注。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美国、前苏联、印度、中国等国家都不同规模的用甜高粱生产糖[1,2]。我国在开拓甜高粱应用研究上作了大量工作。中国栽培种植甜高…  相似文献   

17.
高粱茎秆含糖量遗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粱茎秆按汁液含量可分为:成熟时茎秆不含汁液的干涸类型和成熟时茎秆内含有大量汁液两类。茎秆内多汁液且含有一定糖分的高粱称甜高粱,属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因为这类高粱集糖用、饲用、能源和粮食等多种用途于一身,受到世界许多国家重视。了解它的糖分遗传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对高梁茎秆含糖量研究报道甚少,且分歧较大。本文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变种.除作为饲料作物栽培外,也作为糖料和能源作物栽培。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越来越使人们感到恐慌,因此.开发新的能源作物已备受人们关注。甜高粱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能作物.我国也已将甜高粱的应用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并作为北方的重点能源作物进行大力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不同贮藏方式对甜高梁茎秆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旨探讨可作为再生能源的甜高粱贮藏期间的糖的种类及含量变化和减少糖分损失的贮藏方法,为科学合理贮藏甜高粱茎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甜高粱品种新高梁4号茎秆在捆扎竖立堆垛和捆扎横放堆垛两种条件下贮藏至157-199天期间其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及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横放条件下的甜高粱茎秆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含量比竖放的甜高粱高;竖放与横放的甜高粱茎秆纤维素含量无变化。  相似文献   

20.
辽饲杂4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1999年以自选的不育系L0201A为母本,以自选的甜高粱恢复系LTR101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育成的以饲用为主、饲粮兼用型高粱杂交种,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