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川西高山林区长期以来更新的主要树种是云杉、红杉,由于生长慢,更新效果差。为寻找比上两树种更速生的高山树种,从1970年起,省林科所从辽宁引种日本落叶松,育苗后,于1973年春在海拔3,100米的塔干采伐迹地造林。以后陆续在我省不同海拔地区如:汶川、峨边、马尔康、平武、南江、洪雅、邛崃等县扩大引种,均收到良好效果。现已有1千亩以上,生长旺盛,未发现有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60厘米以上。它的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树皮、树脂是生产单宁、松节油、酒精、木栓等的化工原料。引种落叶松对于提高森林生产率,丰富造林树种,促进社会主义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从1958年起,先后在黄龙山、桥山、秦岭、关山林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十多处进行了落叶松引种试验。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近年还引进了日本落叶松、卜氏落叶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引种较早的4种落叶松已初见  相似文献   

3.
长白落叶松是长白山林区的乡土树种,也是我省更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木材用途广泛,深受群众欢迎。因此我省对如何提高落叶松种子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种子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很重视的。关于落叶松种子等级标准问题,中央林业部曾于1957年作过统一确定,此标准对我省种子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由于工作发展的需要,我省又于1964年秋种子丰收年采收过程中根据历年生产实践经验,认真考虑本树种品质基础条件和种源分布,丰欠产  相似文献   

4.
为调整林区的森林结构,增加树种组成,为林区造林提供优良树种的选择空间,伊春林科院1980年展开了树种的引进筛选工作,并对引种成功的红杉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5.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该种广泛分布于东北的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具有木材细密坚韧、纹理通直、耐腐朽、耐水湿及抗压力强等特点,广泛用于建筑、造船、土木工程、细木工等工程工业及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合理地大规模开发利用,天然落叶松资源已显著减少,一些开发较早的林业局已出现资源枯竭现象;同时,由于落叶松分布区人口密度的增加,人为火源增多,每年由于森林火灾而损失的落叶松资源也是十分惊人的。比如,1987年春季大兴安岭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正处兴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落叶松主要造林树种有长白落叶松(Larixolgansis)及兴安落叶松(L.dahurica)两种.本文讨论的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类型及其经营模式泛指在我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及完达山林区分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造林容易,生长快。造林后六、七年郁闭成林,十几年见收益,可陆续渐伐出椽材、檩材、交手杆、矿柱、电柱等材种。因此,日本落叶松是良好的速生造林树种和经济用材树种。日本落叶松较长白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抗早期落叶病,生长好。我省有一定的种子资源,是自力更生办林业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建国至今,各地均有引种,栽培区域不断扩大。我省小陇山、子午岭、祁连山等林区都有大面积的栽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场自1977年以来,先后引进了华北落叶松、油松、华山松、白皮松、云杉等针叶树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华北落叶松不但造林保存率高、而且生长较快、现保存的220余亩华北落叶松幼林,生长良好,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9.
<正>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和多仑县接壤,海拔1010~1939.6m,年均气温-1.4℃,气候寒冷,气候和降水等自然条件比较适合白桦的生长。在全场1.6万余公顷天然次生林资源中,有将近80%树种均为白桦,且长势良好。但是林场自1983年转入营林阶段以来,大面积的人工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纯林作为塞罕坝林区林分的主体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表现为林分整体抗性差、不稳定和多发病虫危害等特点,为合理调整塞罕坝林区林分树种结构、增加混交造林比例、增强林分抗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引种白桦等适生乡土树种已迫在眉睫,200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开始了东北白桦的引种和造林试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现将其育苗和造林技术要点做简要介绍,仅供相关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是长白林区的乡土树种,它具有造林初期生长快的特点而得“北方杉木”之称,是长白山林区人民喜爱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对立地条件要求不苛,具有造林后易成活、成林、成材的优点。因此,很好的研究落叶松的生长规律,满足它的生长发育条件,使其生长的更快更好,为四化建设培育良材是非常必要的。自1980年开始,汪清县实行以林为主以来,落叶松育苗的产苗量和成苗率有了很大提  相似文献   

11.
《林业实用技术》2021,(6):14-17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 Rehd. et Wils)均为落叶松属阳性树种。但是日本落叶松对阳光更为敏感,在树高、胸径、冠幅等方面比四川红杉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属于强阳性树种。随着郁闭度的升高,2种落叶松属树种林下植物都会减少,但日本落叶松林下植物减少更为剧烈,直到消失成为“绿色沙漠”。而四川红杉林下却总是有其它植物生存,其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外来的日本落叶松林。卧龙四川红杉天然更新苗木比较常见,但是日本落叶松天然更新苗木迄今没有发现。卧龙于2003年后已停止栽植日本落叶松苗木,日本落叶松对于卧龙大熊猫栖息地的危害局限于一定的可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2.
我省浙南高山造林树种单纯,仅是柳杉、杉木,黄山松等。为了选择高山造林的适宜树种和林分组成,永嘉县四海山林场于1982年在水龟林区营造了二十二个树种的混交林,并已实施五年的扶育管理。今年秋季对  相似文献   

13.
华北落叶松秋季造林成活率高王惠洮河林区从1967年开始引种华北落叶松,1970年造林。根据历年更新造林检查和我们调查研究,华北落叶松幼年期比同龄乡土树种粗枝云杉速生。15年的华北落叶松高生长竟然是同龄粗枝云杉的3.5倍。但是在姚河林区春季造林成活率较...  相似文献   

14.
一、引种目的和意义发展速生树种,对于川西高山林区培育后续森林资源,实现永续经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宝兴、红旗、川西等地采用落叶松更新已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来落叶松更新比重日趋加大。为了适应生产发展需要,丰富高山更新树种和增添盆地边缘山地杉木上限高海拔地段的造林树种,我  相似文献   

15.
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乡土树种,也是本区营造林的主要树种。牙克石林区从50年代开始造林,到1985年已完成更新造林面积757万亩,经1985年普查核实为330万亩,保存率43.7%,其中已郁闭成林的面积123万亩,占核实面积的38%。人工林蓄  相似文献   

16.
华北落叶松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生长过程,胸径和树高均在6~10 a出现速生,10a以后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2、华北落叶松当高径比为0.6~1.2时,林木分布近似正态分布。3、华北落叶松20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原产区高出37.3%。4、华北落叶松在该林区最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为2 700 m以下。初步认为华北落叶松在该林区引种是成功的,可作为该林区中低海拔速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7.
<正> 甘肃小陇山林区李子园林场的天然林,绝大部分是以栎类为主的阔叶杂木林,油松、华山松等针叶树零星散生,天然分布不多。为了改善林分组成,提高森林生产率,本场从1963年以来,先后引种了各种落叶松,共造林1.7万余亩,保存16,181.3亩,其中长白落叶松817.5亩。为了总结经验,选择、培育优良树种,我们对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和开花、结实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r Mayr.)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两省。在我省境内,华北落叶松主要分布于关帝山、管涔山、五台山、恒山和太岳山等海拔1600—2700米山地,以1600—1900米分布最多。华北落叶松耐严寒干旱,生长迅速,材质坚硬,用途广泛,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华北落叶松分布范围广,自然分布区内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生态条件的差异非常大。分布区内不同地点的生态条件,长期以来对种群内大量发生的不定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和积累,结果在天然种群内分划出彼  相似文献   

19.
白皮松是吕梁山林区天然分布的主要树种之一,可用于荒山造林与园林绿化。介绍了白皮松生物学特性、育苗及苗期管理、造林及幼林管理等技术,为白皮松育苗造林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0.
所谓森林评价,就是评定森林的经济价值,传统的方法是分别评定构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林地和林木的经济价值。落叶松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建国后,落叶松人工林面积已达92万公顷,居东北林区主要造林树种之首。目前,大部分落叶松人工林的林龄在20~30年之间,正值材积生长高峰,同时也是经济效益高峰。研究落叶针人工林的森林评价,对于合理培育和利用落叶松人工林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根据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