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凡马铃薯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不抗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晚疫病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产区发生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是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在大流行年份常造成马铃薯的绝产。因此世界各国专家都把马铃薯晚疫病作为马铃薯生产上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并结合药剂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浅议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是我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50万亩。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危害呈上升趋势,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ora infestans(Mont.)deBary]侵染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病害。该病发展蔓延速度快,极具毁灭性,一旦发生,可迅速大面积流行,损失惨重。马铃薯晚疫病属冷湿病害,适于中温、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流行。一般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发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近年来晚疫病已成为我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约因素。1晚疫病的发生1.1历史性的回顾:150多年前,起源于中墨西哥的晚疫病菌引入欧洲。1845-1849年间,爱尔兰爆发的马铃薯饥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关于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就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鉴定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分布、出现的原因、出现的后果以及卵孢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卵孢子作为新的初 侵染来源在该病害流行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 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提出两类抗病性的提出实际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有关。早在十五世纪,欧洲就从美洲引进了马铃薯,但直到1830年还无晚疫病,马铃薯在毫无晚疫病压力的情况下生长,抗病性很低。1830年后欧洲又从南美洲引种时不慎引进了晚疫病菌,遂引起爆发性大流行。此后人们开始选育的抗病品种,都是水抗的。1928年 Muller 在对马铃薯晚疫病抗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贵州马铃薯生产中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2008-2010年对贵州马铃薯主产区病害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19种的病害为害马铃薯,包括真菌病害8种,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4种,放线菌病害1种,非侵染性病害2种。其中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有晚疫病、生理性叶斑病、早疫病、病毒病(潜隐花叶病毒病)、青枯病、炭疽病和生理性早衰等7种,其中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危害最重。各种病害的发生时间与严重程度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病理学分类上为致病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是具有流行性、毁灭性的重大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在我国各产区呈不同程度地流行危害,2010年黑龙江地区大发生,2011年甘肃、山西等地严重发生,2012年河北北部地区大发生。该病一般年份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以上,潜在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属于真菌病害。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可以说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马铃薯是五大连池风景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是五大连池风景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全世界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己列为世界粮食作物第一大病害。1950年中国许多地区晚疫病暴发,华北马铃薯当年减产30%~50%。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引进抗病品种,晚疫病一度得到控制。但是从80年代起、晚疫病的流行频率和流行程度逐渐加重,又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一个重要障碍,据估计,中国每年因晚疫病损失几十亿  相似文献   

11.
种薯药剂处理防治大田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药剂处理马铃薯种薯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3种杀菌剂在2种含量水平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以期确立种薯处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用技术,评估其生产推广价值。用商业化广泛使用的克露、安克以及银法利3种药剂和2个含量分别处理种薯,从马铃薯生长后期植株的发病率、发病部位以及发病程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50%安克WP 350倍液的种薯处理,植株发病率最低,叶片发病数最少,发病级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可见,种薯处理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有效防控来自带菌种薯的初侵染及其初始菌源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宁夏马铃薯病虫害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50多年的研究积累,系统总结了宁夏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研究现状。宁夏现已发现的马铃薯病害有12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有5种,细菌性病害有3种,病毒病有4种,为害程度严重的有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黑痣病和马铃薯Y病毒。宁夏马铃薯种植区虫害主要有9种,其中金龟3种,叩头虫2种,蚜虫4种,为害程度最严重的有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皱鳃金龟、细胸叩头虫以及桃蚜。提出了以抗病虫品种选育,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建立,脱毒种薯应用和绿色防控技术研制为主的宁夏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田间抗病基因近等混合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我国七大农作物之一。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病害,19世纪中叶曾造成举世闻名的“爱尔兰大饥荒”,至今仍然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提高抗晚疫病的水平是马铃薯育种的重要目标。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是通过遗传操作来抵抗植物病害的最早的人类实践之一,但至今收效甚微,从野生种导入的抗病基因在田间很容易失效。马铃薯和致病疫霉菌的互作关系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假说,只有马铃薯的抗病基因和致病疫霉菌的非毒力基因同时存在并表达时,抗病反应才能发生。致病疫霉菌是一种进化潜力非常高的病原,可以快速突变本身的非毒力基因,因而造成对应的马铃薯抗病基因的失效。要提高抗病基因的持久性,目前唯一的途径是同时释放多个抗病基因,人为造成田间抗病基因的多态性。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克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通过转基因的手段创造田间抗晚疫病基因的多态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国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马铃薯主要种植在高原Bengue省和Mt省。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 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农民采用抗病品种,栽培措施和杀菌剂等综合措施防治晚疫病。从20世纪80年代起,菲律宾从CIP引进许多马铃薯种质资源,与CIP进行合作,开展了杂交育种研究,主要目标是:(a)结合 对晚疫病和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的抗性;(b)改良抗晚疫病无性系的当地适应性;(c)将加工性状组合到抗晚疫病品种中去。主要成果:①选出4个抗晚疫病品种,并向农民推广;②两个品种Igorota和Solibao经过改良;③选择引进了具有适应性好和高产的品种Disco,Columbus,Hermes,Agria,Snowden和Atlantic。④大多数菌株对瑞毒霉是抗性的或中抗的;⑤推广抗病品种Igorota和Solibao可减少50%化学防治费用。  相似文献   

15.
Historical weather data of recent seven years from 22 weather stations in Switzeriand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crucial weather conditions for the epidemic of potato late blight(Phytophthora infestans). Clo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disease incidence and the crucial weather conditions. Checking the growing season with crucial weather conditions by treatment intervals of 6, 9 and 12 days, the treatment times for each potato growing region wereachieved. June has been prov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onth for both disease developmentand chemical treatment. Although because of the great variation of the weather, such suggestions are rather general. It is beneficia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difference amongdifferent regions and to get a perfect diseas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是严重危害我国甘薯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甘薯根部及茎部。因其传播途径多,彻底根除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大多是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以控制,其中培育抗病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仍然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该文主要对甘薯黑斑病的致病菌、致病机理、抗性遗传方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晚疫病是缅甸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广泛种植雨季作物的山州高地,马铃薯晚疫病每年在7月至9月发生。在这个地区每年40%-50%的茎叶枯萎造成21%-46%的产量损失。因为在缅甸没有合适的抗晚疫病品种,所以用杀菌剂防治雨季作物的晚疫病。可是,农民因为应用杀菌剂昂贵,仅依靠早播躲避病害。他们惯用的方法是储存种薯,丢弃病薯和用大间距种植无病薯。  相似文献   

18.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摸清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2007-2008年,在毕节、威宁、织金、赫章、黔西5县(市)不同生态区域开展了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个参试品种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表现较好(中抗以上)的品种有7个(昭绿23号、昭绿4号、BP08、会-2、黔薯1号、威芋4号、鄂薯5号),只占参试品种的43.75%.因此,要不断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示范及田间抗病性的监测,以便为品种的合理利用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