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博 《水土保持研究》1998,5(3):40-42,55
随着小流域治理与开发一体化的推进.小流域经济推向了市场,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群众关注的中心由解决温饱到致富达小康。以乌盟永定河流域重点治理两期成效及治理特点为例,结合这几年的工作体会,探讨治理开发小流域,发展小流域经济的途径和方法,以阐明发展小流域经济是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正>1 大流域治理开发已成为水土保持治理开发的主要形式从山西省的水土保持发展实践来看,50年代提出了以支毛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60、70年代将水土保持推向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并提出发展小流域经济,全省先后用不同渠道资金安排730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其中有300多条小流域达到省政府规定的高效小流域标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重点小流域面积多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平方公里.进入8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建国以来时间较长的黄金时代.随着对水土保持认识的不断深化,投资力度的逐渐加大,全省各地除普遍推行户包.  相似文献   

3.
适应市场全面发展小流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前景阐述了观点,总结了在小流域经济开发上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模式,笔者认为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中应注重区域经济开发,这是把小流域开发治理推向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依托“长治”工程加快县域水土保持产业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宁县自 1990年开展重点治理 ,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小流域特色经济产业结合 ,全县经果林基地面积已达 1 33万hm2 ,出现了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基地、高效小流域经济开发规范型基地、水保部门自办的行业经济实体 3种水土保持产业化建设模式。推进水土保持产业化建设 ,应建立水保行业经济实体 ,壮大经济实力 ,扶持、培养一批以小流域为基地的特色开发产业 ,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会昌县1993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后,大力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探索出了以抓“猪、沼、果”工程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新路子,至1997年6月底已累计兴建沼气池25284口,开发果园面积87300hm~2.实施“猪、沼、果”工程的主要做法是:以典型引路,使该工程在各小流域普遍推广;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工程的实施;各部门配合,加强技术服务.“猪、沼、果”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水土保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偿投入开发治理小流域效益及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以元谋干热河谷侵蚀沟谷-绿豆箐小流域有偿投入开发治理为例,分析了该治理模式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讨论提出了有偿投入开发治理小流域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 因水上流失严重被称为“江南沙漠”的江西省兴国县,在二期重点治理中,着力抓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开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提高了治理质量,壮大了小流域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向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分析浙江小流域特点,总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小流域治理上、中、下游统筹,预防、治理、开发、管理度举的规划思想;研究制订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规划提纲、管理办法、治理标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文件,制定了小流域治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相应的配套治理措施;系统地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小流域治理标准的指标体系;规范地确定治理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体制。结合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对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9.
北山小流域治理开发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小流域是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耤河示范区8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小流域之一,在6年的综合治理开发过程中,把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定为建设目标,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推广应用高新科技成果、深化治理开发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初步探索了城郊型小流域水保生态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和治理开发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安吉县黄杜小流域为例,提出红壤地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原则,即红壤地区小流域应分上层、中层、下层进行开发治理,上层封山育林,涵养水源,中层开发改造,发展经济作物,低层调节改造,稳定粮食生产,并配套实施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畜牧业养殖和水利道路建设等措施,促进红壤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良性发展。通过6年的开发治理,黄杜小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81.4%,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7%,人均收入增长157%。  相似文献   

11.
响水滩小流域经济依托水土保持走向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响水滩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中,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小流域经济为核心,力促小流域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经验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打通融资渠道,确保治理经费的投入;精心规划,明确小流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政策引导,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小流域经济向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吉县蔡家川小流域水文响应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一美国Micro Images公司开发的TNTmips6.9上,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1:10000地形图为原始数据,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该小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之后抽取出6个子小流域.使用自行编写的基于多流向算法的地形指数计算程序,以生成的DEM为源数据,计算出蔡家川小流域及6个子小流域的地形指数.在Excel中处理地形指数,得到各自的地形指数频率分布.以地形指数频率分布是否相似来判断小流域与子小流域水文响应是否相似,结果发现:小流域与4号、5号、7号子小流域水文响应相似.  相似文献   

13.
辽东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辽东山区的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本溪市桓仁县南边哈子小流域治理工程作为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经治理后,年保水量2.36×104m3,年保土量3.4×104m3,人均纯收入达到9 600元,是治理前的1.5倍,解决就业人数86人,增加就业岗位43个。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环境和经济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为辽东地区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 这次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参观了泰安、莱芜市的六个水土保持典型,交流了各地水土保持治理开发的典型经验。这些典型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治理与开发相结合,靠政策、靠科学、靠自力更生精神,建成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经济单元。里峪小流域,在短短七八年时间里,探索出了新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商品基地,开辟了  相似文献   

15.
沂南县拉动内需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沂南县拉动内需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定为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多方筹集资金、优化措施配置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当地小流域治理与开发提供了样板,走出了一条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正> 1997年,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研讨了什么是水土保持产业化问题,并确定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即加快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途径和方法.研讨的这些课题,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升华,研讨的成果将指导实践的深入和综合治理开发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思路、方向和做法都是新颖的,紧紧地跟踪水土保持事业的新发展,为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科研教育部门提供了新的探索课题.1 指导思想和着眼点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水土保持产业化是通过综合治理侵蚀劣地而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初级产品,形成区域龙头企业加工的原料生产基地和直接进入市场的产品,即发展商品化、产业化的水土保持经济.这里所说的水土保持经济,就是小流域经济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即小流域经济的外延.明确指导思想后,要搞清楚工作的着眼点.从全国各地探索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实践来看,其着眼点主要应立足于综合治理,治理水平越高,开发的前景就越广阔,建立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基石也就越牢固.2 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必须从综合治理开发入手关于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内涵,上次研讨会已作出  相似文献   

17.
泾川县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推动了县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与1990年相比,年径流模数、年土壤侵蚀模数分别由68 900 m3/km2、11 330 t/km2降低到54 700 m3/km2、8 275 t/km2;人均产粮、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42 kg、420元提高到586 kg、1 803元。其主要经验是:找准小流域治理开发的突破口,配置切合实际的治理措施;立足小流域基本情况,结合小流域区位比较优势,选准小流域开发模式,着力挖掘其资源开发潜力;培育优势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流域划分的沂源县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基本单元,开展小流域划分并确定其防治方向对县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沂源县为对象,通过遥感调查、模型计算、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区域现状和水土保持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县域水土保持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结果如下: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65. 99 km~2,占46. 83%,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等区域; 2)全县划分小流域68条,平均面积为24. 06 km~2,沟道密度1. 87~2. 99 km/km~2,45%的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高于50%; 3)根据小流域特征和水土保持需求,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带三片"重点布局; 4)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1条,以封禁治理为主,占55%;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47条,其中东北部以封禁治理为主(45%),东南部以经济林果为主(60%),西南部以封禁治理(35%)和梯田工程(30%)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县级水土保持布局和措施配置研究,可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我省地处黄土高原,总面积15.6万km~2,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0%,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0%,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4.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全省人民同穷山恶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80年代初期,以户包治理小流域为起点,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开发治理“四荒”,推动了小流域经济的发展,逐步把水土保持引入产业化发展的新轨道,有效地提高了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增长水平.1996年,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1980年开始小流域治理试点和在全国推广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以来,迄今已有13年了。在此期间,无论是试点、国家重点治理还是面上小流域治理,都经历了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由单纯防护型治理转向开发型治理,在全国产生了一批优质、高效小流域。小流域治理,使昔日水土流失严重、默默无闻的荒沟。变成了环境优美,种、养、加全面发展的小流域经济。下面就小流域经济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