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树保护地栽培为果树创造了与外界不同的温度环境条件 ,只有充分了解其变化规律 ,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才能更好的满足李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 ,获得高的产量和效益。1 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点1 .1 气温1 .1 .1 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晴天即使在严寒的冬季 ,白天棚内气温仍可达到 2 0~ 30℃ ;阴雨天棚内气温较低 ,室内外差异不大。一天中上午 9时至 1 1时 ,气温上升速度最快 ,每小时可升高 7~ 1 0℃ ,棚内最高温度出现在 1 3时 ,1 4时后棚温又开始下降。1 .1 .2 受管理状况的影响 管理精细 ,保温措施好的日光温室 ,昼夜温差小 ,温…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方便人工监控杏冬暖式塑膜大棚的温度和湿度,选择早晨7∶00~9∶00和午后12∶00~14∶00时两个时段进行旬平均温度、湿度的测定和计算,获得大棚管理期内各旬的适宜温度、湿度指标和温度调控范围。在正常生长结果情况下,1月下旬花期阶段,早晨7∶00~9∶00时段温度达到9.2℃左右为宜,午后12∶00~14∶00时段温度以22.4℃左右为宜、最高不超过25.0℃;金太阳杏果实发育期早晨时段棚内旬平均温度积温值938.8℃作为预测大棚杏成熟的温度指标可行。1月至4月上旬各旬早晨时段棚内空气相对湿度56.5%~76.3%可做为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3.
早春季节(2~4月)棚内温度经历了低温到后期的温度逐渐变高的过程,植株养分积累减少,生长发育加快,落花落果频繁,病果发生较多,病虫害等时有发生,是棚茄较难管理的时期。按气温变化规律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棚内管理。1第一阶段即2~3月,普遍气温较低、土表较干燥。此时应以保温防冻为主,要求棚温保持白天25~28℃,夜间15℃左右。1.1温度管理:白天通风,晴天9点以后开棚,通风量由小到大至下午4点闭棚。夜间加强覆盖保温工作,以防棚内温度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早熟温州蜜柑大棚越冬栽培中棚内与棚外气温、地温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表明大棚比露地,最高温度提高3~10℃,最低温度提高1~5℃,而且整个冬季大棚内温度几乎都在0℃以上;从垂直高度的温度变化来看,越接近棚顶薄膜,温度变化幅度越大,最高温度越高,容易发生果实高温障碍,加重浮皮;气温越低,棚内、外地温差异越大,在12月中旬至2月中旬的较低温度时期大棚地温要比露地高0.5~2℃;大棚内最低在8.8℃以上,整个冬季温州蜜柑的根系几乎均能吸收养分和水分.因此认为最高气温是影响温州蜜柑越冬栽培的最重要温度因子,覆盖期间要注意气温变化,当白天温度达到20℃以上时必须打开裙膜进行通风换气,将温度控制在25℃以下;树冠顶部与覆盖薄膜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50~200cm;要控制灌溉和施肥,使棚内保持低湿干燥和少肥的状态,以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5.
桂南地区冬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栋塑料大棚内外的冬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分析棚内小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棚内透光率为70%~80%,阴天较高,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1.3~1.9℃,最高气温增温3.9~8.4℃,最低气温增温0.8~1.3℃,棚内日较差高于棚外2.7~7.1℃,晴天及多云天夜间出现0.2~0.9℃的"温度逆转"现象;棚内0,5,10,15,20 cm各土层地温平均增温2.8~3.6℃;棚内地表最高温度增温0.1~3.6℃,最低温度增温2.2-5.2℃.日较差大于棚外-5.1~2.2℃,晴天12:00棚内0 cm地温出现0.5℃的"温度逆转"现象;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棚外10%~23%.  相似文献   

6.
秸秆反应堆技术利于大棚生产,应用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旨在进一步优化棚内农作物生长环境,完善大棚生产。此项研究选用公主岭市农户家的两个蔬菜大棚为试验基地,以传统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技术对蔬菜大棚温度增幅、水分利用率、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传统种植方式大棚相比,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可显著提高棚内温度,从201O年1~5月,棚内地温在8:00、14:00、20:00平均增加2.79℃、3.0℃、3.57℃,平均气温分别增加1.65℃、1.0℃、2.0℃;水分利用率提高47%;追肥用量减少25%;农药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能提高徒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大棚内水、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提高棚内温度,增加蔬菜产量、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1温度管理 早春大、中、小拱棚定植后,一般3~5天内不大通风,让棚内温度尽量提高,以空气温度的升高来提高地温,促进茄子幼苗的根系发育,加速缓苗。一般白天最高温度可维持在33~35℃,夜里最低温度保持在13~15℃,  相似文献   

8.
《果农之友》2011,(1):45-45
甜樱桃覆膜以后,棚内的气温升高快,地温则升高较慢。为了保持地下和地上温度协调平衡,可在覆膜的同时或提前用全透明地膜进行地面覆盖增温。覆膜一周内棚内白天气温18~20℃,夜间气温不低于  相似文献   

9.
1 温度 1.1 棚温 樱桃大棚内的温度主要依靠开闭通风口和揭盖草苫来调控。1)扣膜后至萌芽期。扣膜后,要逐步增加白天拉起草帘的数量,使大棚内逐渐升温0白天由开始的11-12℃逐渐上升到18-20℃,夜间温度由0℃逐渐上升到3-5℃,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d,此后便进入萌芽开花期。2)萌芽至盛花期。从萌芽到开花,白天气温维持18~20℃,夜间6~7℃。花期白天20-22℃,最高不要超过25℃;夜间5~7℃为宜。这段时期对气温非常敏感,要随时观察棚内温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多层覆盖是甘肃渭河流域冬季塑料大棚保温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试验通过在塑料大棚内搭建不同小棚并覆盖塑料薄膜,对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的冬季保温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可以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随着覆盖层数的增多棚内气温的升高幅度降低。每增加1层棚膜,棚内日最低温度提高1.84~4.48℃,日平均温度提高1.38~3.72℃。采用4层覆盖,棚内日最低温度可提高5.69℃,平均温度提高13℃左右;单层覆盖时会出现逆温现象。不同覆盖层棚内温度与外界气温间关系密切,随着保温层数的增多,棚内温度受外界气温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3月 2 7日 ,我地遭遇冷空气 ,白天下了雨加雪 ,为了防止雨水淋湿草帘 ,学校试验基地的杏树冬暖大棚 2 7日傍晚未放草帘 ,夜间气温骤降 ,至 2 8日凌晨 2时 ,降至 - 4℃ ,棚内温度降至 6℃ ;凌晨 4时降至- 6℃ ,棚内降至 5℃ ,为保持棚内温度 ,2 8日凌晨 4点在棚内后墙根处点燃两堆木柴 ,半小时后棚内积满烟雾 ,2 8日上午 7点 30分 ,棚内浓烟未散 ,完全打开上通风口排烟。1 烟害的症状  2 8日上午发现 ,凯特杏果实表面已部分或全部堆积黑灰 ,用手擦不掉 ,1周后黑色逐渐褪去 ,覆盖黑灰处变成浅褐色 ,严重者果皮爆裂。烟害发生后 ,前…  相似文献   

12.
转光膜的温光效应及其对春大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种转光膜的温光效应及其对春大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光膜Ⅱ的透光率较高,增温效果较好。同时具有调节棚内温度的作用,当气温较低时,棚内气温及5 cm地温较普通薄膜分别提高0.5~0.9℃和0.7~1.3℃;当气温较高时,棚内气温及5 cm地温则比普通薄膜分别下降0.2~1.0℃和0.2~0.6℃。转光膜处理的春大白菜生长势显著增强,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收获时,转光膜Ⅰ、Ⅱ处理的春大白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53%和13.70%。  相似文献   

13.
大棚内栽培果树为果树创造了先于露地生长的温度条件。棚内温度的变化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温度适宜是棚栽果树成功的关键。温度的管理有 2个关键时期 :一是花期前后。此期如果温度过高 ,白天气温超过 2 5℃ ,会使花器受害 ,柱头萎缩干枯 ,粘性下降 ,有效授粉时间缩短 ,花粉生活力降低 ;如果夜间温度低于 0℃ ,就会发生花期冻害。花期一般要求白天气温 2 0~ 2 5℃ ,夜间 5~ 10℃。二是果实膨大期。此期主要防止白天温度过高 ,不能超过30℃ ,否则 ,引起新梢徒长 ,加重生理落果 ,造成高温伤害等 ,如何才能控制好温度 ,生产中常有以下…  相似文献   

14.
增加覆盖物。夜间在大棚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秆,温度可相应提高1~2℃,如果在原来的草苫子上再重新加一层薄苫子,可使大棚内温度提高2~3℃。也可在原来的草苫子上面盖一层薄膜,不仅可以挡风,还可防止雨雪打湿草苫,从而减少棚内热量散失。  相似文献   

15.
山东寿光半地下式日光温室主要生态因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9月~2010年5月对山东寿光地区半地下式和地平式日光温室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内昼夜气温变化范围为14.8~40.6 ℃,地温19.0~25.0 ℃,平均值1月最低,5月最高;空气相对湿度42.6 %~97.7 %,平均值1月和3月较高,5月最低。不同时期气温和地温的昼夜变化规律相似,气温每天5:30~7:30最低,12:00~13:30最高;地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8:30~10:30和17:30~20:00。相对湿度的昼夜变化趋势与气温相反,12:00~15:00最低,7:00~9:00最高。测定期内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白天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变化范围为211.0~1 304.7 μmol?m-2?s-1,CO2浓度为207~1 219 μl?L-1。晴天光量子通量密度先升高后降低,而CO2浓度则先降低后升高,峰值和谷值出现在11:00~14:00。与地平式相比,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的气温、地温、相对湿度较高,光量子通量密度和CO2浓度差异不大。一天中气温高于35 ℃和相对湿度高于90 %的时间较长,气温低于20 ℃和相对湿度低于70 %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6.
杏大棚生态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津县杏塑料大棚内的光照、温度及湿度的观测表明,2~5月的旬平均光照强度为7.6~25.9klx,旬平均气温为13.5~26.0℃,旬平均相对湿度为55.42%~80.3%,气温与地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晴天的光照、温度均高于阴天;中午的透光率高于早晨和下午,晴天的光照、气温、地温是先升后降,而相对湿度则是先降后升,峰值和谷值多出现在12:00~14:00。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分析了北京-青海科技合作示范温室的冬季性能特点,结果为冬季温室内最低温为6.5℃,持续时间为1~3 d,大多数时间温度都在20℃左右;湿度每天0:00~6:00变化不大,都在79.8%~84.6%,而且湿度和温度呈反相关;最低露点温度出现在早上6:00,露点温度和气温呈正相关;地表下10 cm深处的地温基本保持在9.5~21.7℃;冬季晴天温室内光强通常在20~30 klx,最大可达到42 klx。  相似文献   

18.
河南安阳市早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3月至4月下旬多阴雨天气,棚内温度5~25℃,0℃左右天气较少,棚内相对湿度常在85%以上,低温高湿的环境则有利于茄子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的滋生蔓延;4月下旬至5月以后,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棚内浇水次数增加,高温高湿的环境则有利于茄子绵疫病的发生。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和绵疫病是早春大棚茄子为害极大的“四大病害”,如防控不力,则造成大棚茄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旺季蔬菜多淡季无鲜菜矛盾,哈尔滨市近年来较快地发展了塑料小棚生产,对缓解哈尔滨市蔬菜生产和供应中的淡旺矛盾起到了较大作用。塑料小棚高0.4~0.6米,跨度为0.7~1.4米。拱杆可用钢筋(6mm)、竹批子和柳条等。多采用聚乙烯覆盖。塑料小栅空间小、热容量小,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变化明显,棚内外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一般早春棚内外温差1~5℃,昼夜温度在  相似文献   

20.
加强扣棚后的综合管理,是保护地设施栽培成功的关键。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控制温度 大棚温度管理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花期前后,适宜温度白天14~17℃,夜间高于5℃,否则开花迟缓,授粉受精不良,主要措施是保温;二是果实膨大期,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7℃,要防止白天气温太高,超过30℃则易造成高温伤害,应注意白天放风降温。 2 调节湿度 棚内相对湿度萌芽期为70%80%,花期50%~60%,果实膨大期及近熟期应低于70%。若湿度过大可通风换气、覆盖地膜、撒石灰等降低湿度。 3 改善光照 桃树喜光,要合理修剪,尽量压低南部树体高度,让树冠通风透光;早揭晚放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