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敬利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0):148-148
滑子蘑(Pholiotanameko)又称滑菇、珍珠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鳞伞属。因其菌盖菌柄粘滑而得名,且菇体整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著名的食用菌。滑菇是低温性食用菌,适于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从其栽培特性和市场前景看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2.
滑菇又名珍珠菇、滑子菇、光帽鳞伞,属于丝膜菌科、鳞伞属,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滑菇能在较低的温度(5-20℃)条件下出菇,人工栽培具有适应性强,出菇时间长(闽东山区从当年10月至翌年3-4月),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滑菇(PhOliota namcho),别名珍珠菇、真珠菇、黄伞等,色泽黄艳,菌盖菌柄皆可食用,脆嫩味美,口感极佳,营养十分丰富.属木腐菌,丛生或群生,菌盖表面能分泌粘液,适应能力强,是冬季菇市的好品种.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葛珍 《食用菌》2004,26(2):20-20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等,因其菌盖滑嫩、菌柄爽脆、菇味清香柔和,具有独特的鲜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大球盖菇因其栽培技术简单,近年来栽培大面积逐步扩大。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其原种、栽培种的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魏华义  刘瑞璧 《食用菌》1999,21(1):30-31
珍珠菇又名真姬菇、滑菇,是世界第五、日本第三大宗的食用菌品种,其营养价值高,对癌细胞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目前我国仅东三省、湖北及台湾有部分栽培,以罐头和盐渍产品出口为主,销售市场广阔。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南方各省还罕见栽培,我校及南平、建瓯、顺昌等县市1997年开始栽培获得成功,并摸索出了适合南方气候特点的小袋栽培法。  相似文献   

6.
黄文 《长江蔬菜》2003,(10):27-27
滑菇(PhOliotanamcho),别名珍珠菇、真珠菇、黄伞等,色泽黄艳,菌盖菌柄皆可食用,脆嫩味美,口感极佳,营养十分丰富。属木腐菌,丛生或群生,菌盖表面能分泌粘液,适应能力强,是冬季菇市的好品种。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l季节安排滑菇属于低温结实性菌类,出菇适宜温度为8~18℃,在福建中西部地区适宜的出菇期为11月下旬~3月中旬,采用17cm×33cm聚丙烯塑料袋栽培,制袋接种时间为7~8月。2栽培材料及配方杂木屑、棉籽壳等都可作为袋料栽培的主要原料,加少量的辅料,如米糠、麸皮、大豆饼、棉籽饼和玉米粉等就可以提高产量。常用的配方是:①杂木…  相似文献   

7.
<正>秀珍菇是商品名称,因其子实体形态袖珍纤美而得名。秀珍菇于1998年由我国台湾引入大陆试种成功,产品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福建罗源县于2001年开始大面积规模化栽培秀珍菇,每年栽培规模均在9000万袋以上,年产值达4亿元左右,成为罗源县农业支柱产业。笔者通过对罗源县秀珍菇栽培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实地调查,结合自己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合罗源县秀珍菇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发酵料栽培因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栽培成功性较高而成为平菇主要栽培方式。采用覆土出菇的方法可明显地增加产量,提高菇质的质量,增强抗病、抗杂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又名珊瑚菇、珍珠菇、袖珍菇、迷你蚝菇等,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食用菌种类。由于秀珍菇朵小形美,质地细嫩,鲜甜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欢迎。自20世纪90年代末秀珍菇商业化开发栽培以来,市场不断扩大,生产得到快速稳步发展~([1])。据统计,2007年全国秀珍菇总产量  相似文献   

10.
包著勤 《食用菌》2003,25(4):39-40
滑菇又名珍珠菇 ,子实体丛生 ,朵形小 ,菌盖黄褐色 ,表面光滑 ,有粘质 ,营养价值高 ,发展前景广阔。滑菇属喜湿性真菌 ,出菇温度 5~ 2 0℃ ,适合南方高山区种植。近年来 ,我县高山区综合利用栽培香菇、杏鲍菇等菌类污染的废料 ,采用长袋模式种植滑菇 ,取得高产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菌筒充分成熟后 ,以出菇有利 ,因此宜采用春种秋收的栽培方式。南方高山区制袋期可安排在 2~ 4月 ,菌株选用中晚熟种。2 培养料配方 种植滑菇的原料广泛 ,棉子壳、杂木屑、野草、农作物秸秆以及污染的废料等均可。配…  相似文献   

11.
刘青月 《浙江食用菌》2012,(4):239-239,246
滑子菇又名滑菇、珍珠菇,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属珍稀菇种,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河北省平泉县气候冷凉,适合滑子菇生长,滑子菇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应用的袋式全熟料生产技术,可有效降低污染率,避免烂盘发生,生物转化率高,能提高产量和质量。现将有关  相似文献   

12.
栽培香菇L135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L135品种因其菇型圆整,较易形成花菇,深受菇农喜爱,然而近年来L135品种栽培中出现烂棒、小菇、畸形菇等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便菇农减少种植损失,提高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3.
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又称光帽鳞伞,光滑锈伞,珍珠菇,滑子菇.滑菇外观艳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含有的滑菇多糖和核酸具有抑制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营养保健的佳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常规生产是每年2~3月份装袋,秋季出菇的生产模式;反季滑菇栽培既每年11~12月份装袋,来年3~7月份产品供应市场,黑龙江省具有反季滑菇生产的气候优势,发展反季滑菇栽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滑子菇又名珍珠菇、滑子蘑等。其肉质滑嫩,味道鲜美,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菌。无论鲜品或盐渍品都有极好的市场销售前景。但由于滑子菇属低温型品种,发菌周期长,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出菇,因此以前我国滑子菇的栽培仅限于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松乳菇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及提高造林先锋树种马尾松的成活率,而深受人们亲睐。松乳菇属于菌根菌难以进行人工栽培。松乳菇2008年首次在新西兰吉斯伯恩市的森林里进行商业化栽培并取得成功。国内浙江丽水市林科院、陈元昌等单位和个人对松乳菇及红汁乳菇进行过栽培尝试,均表现菌丝期过长或产量低。江西吉安地区市场上的松乳菇大部分为野生,市场售价不断上升,2011年10元/kg左右,2015年,达到22~32元/kg。笔者在吉安当地进行了野生松乳  相似文献   

16.
L135属于低温弱抗性香菇(Lentinula edodes)品种,因其菇型圆正,较易形成花菇(图1),对于栽培花菇的菇农来说,是花菇栽培的首选品种。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菇农移民下乡造成栽培地海拔变低(500m以下)、种植规模变大造成菇棚连片通风性能变差、遮阳网取代天然遮阳物以及菇农菇棚选址和降温措施不当[1],造成栽培L135出现烂棒、小菇、畸形菇等问题,严重影响菇农收益。笔者根据几十年的香菇技术推广经验,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总结出了L135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菇农和技术服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蒋其根  钱益芳  蒋峰 《食用菌》2005,27(2):40-41
秀珍菇又名环柄香菇 ,原产印度。因其外形悦目 ,质地鲜嫩 ,炒煮后菇形不变、颜色不变 ,口感好 ,又无平菇的腥味。故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栽培原材料来源广泛 ,出菇温度范围广、季节长、栽培管理粗放 ,只要措施运用得当 ,均能获得高产 ,故为广大菇农接受。 1999年我福星农产品公司从台湾引进种植秀珍菇获得成功后 ,至 2 0 0 4年全区秀珍菇种植数量在 10 0 0万袋左右 ,塑料袋 ,平均单产 0 .2 6 5kg/袋 (17cm×33cm) ,成为本地区食用菌生产的主导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及上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吴杏芳  姜昌卫 《食用菌》1996,18(4):10-11
金针菇(Flammulina velntipes)目前有两个色泽不同的品系,一个是黄色的(下称黄菇),另一个是白色的(下称白菇)。黄菇因其产量较高,在我国各地栽培面积比较大;而白菇因其产量较低,栽培者较少。为了比较F_(21)与其它品种在栽培技术与产量的关系,于1993年在碗窑乡王成天的菇房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福菇熟料脱袋覆土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福菇(又名巨大口蘑,洛巴伊口蘑),是一种高档珍稀名贵的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厚白嫩、味微甜而鲜美、香郁爽口,营养丰富。又因其属于高温型品种,在夏季菇品市场见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抢占夏季市场的主栽品种,具极好的经济价值,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我所近年从福建省引进该菌株,用熟料脱袋覆土栽培获得成功,目前很多地区栽培金福菇多采用发酵料袋面覆土,相比之下,熟料脱袋覆土具有出菇整齐、菇形好、品质佳、产量高的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大球盖菇不仅可以在菇房中进行地床栽培、箱式栽培和床架栽培,而且可以在室外进行生料栽培,因为制作工艺简便、易管理、栽培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且不需要特殊设备,因而其发展前景很好。笔者就不同栽培模式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和效果做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