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割保水膜栽培花菇技术,它突破了原来栽培花菇中的割袋出菇工序,解决了菇农割袋出菇等繁琐劳动,具有菇蕾自力破膜顶出袋外出菇,又能保持菌棒中香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使花菇生长的更加自然。2003年我县从100~1,050m不同海拔高度的乡镇栽培试验30万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3年用免割保水膜栽培花菇的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L135属于低温弱抗性香菇(Lentinula edodes)品种,因其菇型圆正,较易形成花菇(图1),对于栽培花菇的菇农来说,是花菇栽培的首选品种。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菇农移民下乡造成栽培地海拔变低(500m以下)、种植规模变大造成菇棚连片通风性能变差、遮阳网取代天然遮阳物以及菇农菇棚选址和降温措施不当[1],造成栽培L135出现烂棒、小菇、畸形菇等问题,严重影响菇农收益。笔者根据几十年的香菇技术推广经验,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总结出了L135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菇农和技术服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包著勤 《食用菌》2003,25(6):28-28
我省发展花菇已有多年的历史。花菇菇峰期一般都集中在每年11月份以后,而9-10月份鲜花菇货源紧缺,价格看好。因此,发挥高山区的气候优势,使花菇提前出菇上市,以创造人无我有的市场优势,对提高种菇效益,有着特殊意义。现将提前出花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栽培场选择与季节安排 生产早花菇的场地应选择在海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们观察,花菇不单是发生在雪后的严冬,在气温19~23℃时也能发生。花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菇蕾期受到外界干燥空气及大风的刺激。1981年4月25日,我们栽培的“7402”香菇中出现了部分花菇。经观察,这批花菇培养块下的头潮菇,多数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庆元县2月26日召开“人造菇术栽培花菇的研究”阶段性鉴定会。该项目研究从1988年开始,围绕花菇栽培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分别对室内、外人造菇木栽培花菇工艺进行了探索,从气候角度分析了对花菇形成过程的影响,通过四年多的努力,摸清了花菇形成因子,否定了以往一直认为花菇形成必须具备低强、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的观点,证实了花菇的形成主要是湿度因子同子实体生长相配合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分析探讨了花  相似文献   

6.
郝永趵  赵振霞 《蔬菜》2001,(9):17-17
花菇是香菇子实体遇到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保护性的生理变化,而形成的优质畸形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香菇栽培中花菇的比例和品质,是提高香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选择适宜品种及催花期 虽然花菇的形成同品种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同的香菇品种会因温或停止生长形成花菇丁;而直径3.scm以上的菇营则很难形成花菇。培育花菇的最佳时期为菇营直径2—3.scm,此期菇营已贮备充足的养分,能够在逆境中顺利完成自身的生理变化而形成花菇。 二.温度 温度和温差对花菇的形成和质量的优劣有重要作用。花菇形成…  相似文献   

7.
我局香菇厂于1978年开始大面积利用杂木屑栽培香菇,每平方尺单产干菇稳定在150克左右,菇的质量好,厚菇多,且有一定数量是花菇。尤其是在翌年4、5月份,菌块经浸水管理后,长出大量的花菇(见照片)。现将其管理过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谈谈促花“八法”管理技术浅见刘世祥,林宇清(浙江省景宁县农经委会食用菌办公室323500)花菇不是香菇的自然形态,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畸形菇。多产这样的产品是栽培花菇的目的。栽培花菇与品种、场地选择、培养料的配制,菇棚的形式等等有关,关键是人工管理...  相似文献   

9.
草菇又名苞脚菇、南华菇、兰花菇、麻菇、贡菇、秆菇等,为草腐生菌类,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草本植物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栽培草菇的培养料(郭成金,2010).稻草是最早用于草菇栽培的原料,生产的草菇风味最佳,但因其含氮量较低,纤维含量较高,因此现代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很少单独使用(肖自添 等,2015;李正鹏 等,2017).近年...  相似文献   

10.
栽培香菇用双棚法催蕾育花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香菇的生长过程中,菇蕾的形成,幼菇的生长和花菇的培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如果在同一个棚内进行管理,会出现以下情况:①菇蕾形成迟缓;②幼菇死亡;③畸形菇较多,且花度较差。为了提高幼菇的成活率,培育出高产优质花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于1996年冬在泌阳大袋立体栽培香菇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双棚催蕾育花菇技术探索,双菇棚催蕾育花菇,即催蕾和育花菇分棚进行,若只有一个菇棚的可在中间隔成两个菇棚。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栽培,效果甚佳。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 催蕾 当菌袋经过60~80天的发菌及转色管理,有1/3以上的瘤状物逐渐隆起,转色在1/2以上的菌袋上大量出现黄棕色的分泌物时,说明菌丝生理基本成熟,营养已高度集中,应及时创造一个科学的环境条件,让其变温出菇。 1.1 浸水 菌袋在发菌和转色过程中要消耗一  相似文献   

11.
袁荣金 《食用菌》2000,22(5):32-33
花菇是香菇之上品,肉厚柄短质地脆嫩,香味浓郁,素来被誉称为 山珍之冠 "。随着市场的需求逐步变化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人工育花菇应运而生,其鲜品市场售价高出普通厚菇的 3~ 5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为此,我站结合本地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利用香菇覆土机制原理,采用埋筒处理菌棒的方式,创造花菇生长的低温低湿环境条件,近年来埋地育花菇初具规模,给广大菇农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埋地育花菇制栽培袋与常规袋栽法基本类似,只是出菇管理阶段有所差别。现将我站两年来试种埋地育花菇的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 菌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地理、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花菇率相当低,从而影响广大菇农的经济效益,挫伤广大菇农继续再生产的积极性。通过笔者多年的观察和试验。现将花菇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总结如下:1花菇率不高的原因11菇棚过于集中。由于近几年来袋栽花菇栽培数量成倍增...  相似文献   

13.
人造菇木栽培花菇技术练华芳(浙江省庆元县政协)香菇规格要求,有三等九级之分;大花中花小花,大厚中厚小厚,大薄中薄小薄,而花菇又有粗花细花,明花暗花之别。高标准的花菇应具有菇盖肥厚,表面有白色裂纹,菇柄较短,肉质松嫩,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由于受自然条件和...  相似文献   

14.
花菇形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菇形成因子的研究吴学谦(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323800)为了掌握和了解花菇形成规律和形成因子,研究花菇栽培技术,我们在1988~1992年室外自然气候条件下人造菇木栽培花菇研究的基础上(1993年已作文发表),从1992年开始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龙成刚 《食用菌》1993,15(4):28-29
香菇盖表面龟裂成菊花状白色斑纹,称为“花菇”。花菇不但具有美丽的外观,而且肉质肥厚,柄细而短,香味浓。由于数量少,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花菇售价较一般香菇高1~6倍,多生产花菇既可以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又能出口创汇。花菇的白色裂纹,并非某一品种的固有特性,不存在一个自然形成花菇的品种。花菇的形成与环境因素有关,其大体过程是: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到一定程  相似文献   

16.
香菇‘申香1513’是由高产品种‘申香18号’和硬质菇品种‘L808’通过孢子单单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菇形圆整,菇肉紧实,产量高,生物学转化率95%以上,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中长菌龄品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香菇代料栽培,在适宜条件下亦可生产花菇。  相似文献   

17.
栽培香菇L135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L135品种因其菇型圆整,较易形成花菇,深受菇农喜爱,然而近年来L135品种栽培中出现烂棒、小菇、畸形菇等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便菇农减少种植损失,提高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别很大 ,根据各地方的气候特征 ,材料、生产习惯等特点 ,形成了南北方不同的花菇培育模式。本文就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品种、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等方面 ,对南北方花菇栽培模式作一比较。1 花菇形成的环境条件①低温 低温是花菇形成的重要因素。气温低 ,香菇生长缓慢 ,菇肉厚 ,蕾期进行“蹲蕾”管理 ,蹲蕾是优质花菇形成的基础。②低湿 湿度及干、湿差是决定着花菇能否形成的主要因子。形成花菇空气相对湿度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培养基内含有足够的水份和养份供应菌丝体吸收 ,满足花菇形成及正常发育。③温差 花菇…  相似文献   

19.
包著勤 《食用菌》2004,26(5):24-25
通过对人工袋料栽培花菇的4个当家菌株进行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覆土地栽的花菇菌株为中熟种如939、9015,并从菌筒质量、花菇花纹形成速度、花菇率、子实体经济性状、鲜菇产量及商品率等方面,与不脱袋层架式栽培进行对照比较,证实了覆土地栽花菇技术对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烂筒发生,延长菌筒寿命,提高产质量、商品率,有显著效果,可供类似花菇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香菇的食疗     
香菇为侧耳科食用真菌,以子实体供食用,产品有花菇、厚菇、薄菇等,以花菇为上品,被视为菇中之王,香菇现已盛行人工栽培,全国各地都能生产,以福建最负盛名。香菇性平味甘,入胃、肝经,能补脾胃、益气、降血压、抗癌症,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