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橄榄高接换优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陇南油橄榄栽培区气候特征、油橄榄栽培现状以及生长和结果特征,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油橄榄低产园高接换优技术,规范了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后管理等操作技术和注意的事项.提出的油橄榄高接换优技术,将对指导我省陇南油橄榄品种改良、低产园改造和促进油橄榄产业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引种栽培油橄榄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保存有油橄榄树200万株,占全国总株数的50%,产量居全国首位,占80%.但存在着大面积产量低,有一批适龄树不结果,结果树产量亦低而不稳,形成了大量的油橄榄低产国.是当前生产上的一大难题.为开发油橄榄资源,改变低产状况,1985~1989年由四川省林科院主持,并与广元市中区林业局、四川省林校、梓潼县林业局、三台县油橄榄公司、盐亭县林业局等单位协作,进行了油橄榄低产国改造技术研究.探明油橄榄园低产的主要原因进行系统定位研究的改造试验后,产果量由过去的每公顷产果11.3公斤提高到每公顷产果2250公斤以上,达到世界集约经营油橄榄园产量水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西昌市油橄榄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西昌市自然地理条件和经营条件,提出了品种配置、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修剪等方面的改造措施,为干旱河谷油橄榄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昌市油橄榄低产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西昌市油橄榄低产林分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西昌市自然地理条件和经营条件,提出了品种配置、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修剪等方面的改造措施,为干旱河谷油橄榄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5月27日讯:5月23日"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科研基地"和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揭牌仪式在陇南市武都区举行。该基地为国家级油橄榄科研基地,位于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南岸段河坝村,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托塔山种植园正式成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科研基地。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甘肃陇南油橄榄产量产能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主产区武都、文县、宕昌3县(区)100多个挂果橄榄园和9家橄榄油加工企业2010榨季油橄榄鲜果产量及橄榄油加工产能进行了现地调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川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77-179
景东县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的生长,据统计全县约有60万~70万株3 300hm2的野生铁核桃。但目前存在着环境不适低产园、衰老低产劣质园、管理粗放低产园、劣种劣质低产园均要改造。提出了多头高接换种的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8.
陆生贝类多为农林有害生物,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采用样地法调查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园陆生贝类,结果表明武都区油橄榄园分布陆生贝类1目2科6属8种,优势种群为格拟烟螺;管理粗放且套种石榴的油橄榄园陆生贝类个体数量较多,周边有农作物时也较多;10月份为个体数量高峰。其中,格拟烟螺、囊形奇异螺为甘肃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了陇南市油橄榄产业综合收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陇南市油橄榄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显著,这对陇南市进一步加大对油橄榄整个产业链的投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省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所副县级建制的专门从事油橄榄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内设遗传育种研究室、栽培技术研究室、新产品研发室三个专业研究室,建设和管理着武都区大堡油橄榄科研试验园、大湾沟科研试验园和礼县雷坝西汉水流域油橄榄扩区驯化试验园,园区基地总面积510亩,有智能良种繁育温室一座,主办中国陇南油橄榄网(www.olive.org.cn),承担着油橄榄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合作交流的工作职能。目前在编人员14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