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48块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用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辛普森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来量化高山松林分总体及高山松的直径大小多样性,采用相关分析、一般回归分析以及CCA排序分析法分析高山松天然林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因子、地形因子、林下植被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优势树种成分较大时,直径大小多样性在林分总体和优势树种上表现一致。(2)研究区内样地内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表现为样地总体高山松,样地内其他树种对高山松的直径大小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环境因子对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的影响:林分因子地形因子林下植被因子,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对高山松直径大小多样性的影响最高,相关系数最高0.756,拟合精度最好,R2最高0.6989,使用CCA排序轴分析时也在第一轴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2.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区4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是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乌柳Salix cheilophila。选取林龄相近的4种人工灌木林,对群落及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揭示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类型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各人工林类型林下草本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均为沙棘柠条沙柳乌柳,而优势度指数与前者相反。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粒径组成差异明显,但细砂粒所占比例较大。试验样地均为碱性土壤,且林分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广东高要南部低丘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高要南部低丘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物种最少有156种以上,分属56科和103属,乔木21种,灌木59种,藤本20种,草本36种,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为2.26。种群数目大于5%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其中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占绝对优势(46.2%),这是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较高而多样性偏低的主要原因。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在不同地域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林分龄级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黄柏山林场4种典型人工林中设置样地,对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掌握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特征。研究表明:1)檫杉混交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最高。2)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类型都呈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说明乔木植被类型对于林下物种及其多样性影响较大。在营造人工林时,树种的选择对于其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3)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是草本灌木。可能由于4种林分的郁闭度都较高,影响了灌木层生长,同时也为草本层喜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定条件。在黄柏山林场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内透光度,以利于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红松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及早达到木材采伐标准。但间伐强度过大影响整个林分的蓄积量。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极强度间伐区土壤的养分状况最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间伐有利于红松人工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信宜市池洞镇和水口镇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统计和分析了不同坡 位(上坡位和下坡位)和不同密度(低密度 1 350~1 700 株 /ha、高密度 1 950~2 475 株 /ha)桉树林个体生 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Simpson 优 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坡位显著影响桉树林生产力和林 下植被多样性,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和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上坡 位,但下坡位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低于上坡位;(2)密度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树高 和林分蓄积量,高密度桉树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低于低密度桉树林。总体而言,肥力条 件更好的下坡位更利于桉树生长,产量更高,坡位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所不同;高 密度(1 950~2 475 株 /ha)造林时,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存在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油松飞播林灌草多样性与林分空间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空间结构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林分经营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以44年生油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分析林分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灌草多样性和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灌草多样性指数影响差异显著,灌草多样性指数均在低密度的样地中达到最大值。(2)混交度和密集度受林分密度影响显著,而林分密度对乔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体现在林分水平上,而非空间结构单元中。(3)林分空间结构与灌草多样性之间有密切联系,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是乔木层混交度。因此,未来在飞播林经营活动中,调整林分密度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林木分布格局,兼顾灌草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以2016"莫兰蒂"强台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为背景,通过对受害当年和第二年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的调查,分析台风灾害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受"莫兰蒂"台风影响的马尾松样地相比,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受害的林分,当年马尾松林下草本和灌木植物种类分别增加3种、12种和20种,第二年后分别增加15种、23种和21种,林下植物种类增加较明显。中度和重度受害林分受害后当年和第二年,显著提高了林下草灌植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轻度受害林分受害后当年林下草灌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或略有下降,风灾后第二年这3个指数都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受害后当年马尾松林下草灌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明显增加,而第二年增加不明显。强台风改变了林内光热条件,促进林下植物的生长更新,丰富了植物的多样性,中强度风灾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地定点调查,对不同经营模式的杉木人工林林分样地植被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调查,分析不同经营类型林分内的物种组成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林分样地中植被共有36科、47属、49种,优势种主要在草本、蕨类中产生.其中适度间伐+林下补植的近自然经营(模式2)林分样地植被组成最多,无干扰自然经营(模式1)的林分样地植被组...  相似文献   

10.
南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湖南株洲市攸县地区,选择4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大,在2 700m2样地内有植物22~33种,但其优势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差异较大,各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林下优势物种分别为,葛藤(Pueraria thunbergiana)和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断肠草(Gelsemium elegans)和蕨(Pteridium aquilinum);圆锥山蚂蝗(Desmodium elegans)和蕨;六月雪(Serissa serissoides)和蕨。不同林龄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差异不大,以广黄分场杉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灌、草层物种种数均值分别为18.3和11.3,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2.136 3和1.961 0。可见,人工林林分郁闭度和冠层结构左右着林下植物的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11.
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道平  沈国舫 《林业科学》1997,33(5):394-402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CDM-ARP火炬松林碳汇监测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设立的火炬松样地资料,建立火炬松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生长收获模型、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浙江省CDM-ARP火炬松林碳汇监测方法学,对火炬松林分碳密度、碳储量和CO2净吸存量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造林前)预测和林分生长阶段(造林后)监测。选择易测定的碳库作为监测对象,并用常规测树因子来估测较难测定的各器官生物量,用生物量法估算碳汇量。  相似文献   

14.
Nutrient dynamics of an Aleppo pine (Pinus halepensis, Mill.) ecosystem located in the Kassandra peninsula, Central Macedonia, Northern Greece, were studied using a chronosequence approach.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the Aleppo pine trees, the understory evergreen broadleaves and forest floor in adjacent stands of 23, 48, 70 and over 100 years old was determined to estimate postfire nutrient los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Aleppo pine trees, except of Ca, was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stand age. Ca was the most abundant nutrient in the aboveground vegetation and in forest litter, followed by N, K, Mg and P. The accumul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tand age. For younger stands nutrient accumulation was considerably larger in the understory vegetation as compared to the pines, due to substantial enhancement of the understory biomass and the number of understory species present. In middle-aged stands, however, nutrient accumulation in the understory and overstory vegetation reached a balance. In addition, considerable quantities of nutrients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 the forest floor particularly in stands of 48 years old. Therefore, any destru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maximum nutrient accumulation in the forest floor will cause degradation of the ecosystem. It is postulated that the competition for nutrients between overstory and understory vegetation may be as important as competition in soil.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leading to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the understory biomass into littermass would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leppo pin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5.
头塘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会泽县城东郊的头塘小流域,属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水系上游。以自然植被针叶混交林地为参照,与针叶人工纯林地、阔叶人工纯林地、针叶人工混交林地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和动态过程,以及土壤物理特性变化与人为干预影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阔叶林和混交林对土壤性状的恢复作用大于纯林,华山松对土壤环境的恢复作用大于云南松,且与林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点调查法对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松林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对松林林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松树生长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重度危害可降低松树的高度和胸径(重度危害三年后高度、胸径分别下降0.34 m和1.8 cm),轻度危害则可促进松林的生长;马尾松毛虫危害可适度改变松林的郁闭度和地表植被的盖度(中、重度危害后三年盖度分别上升15%和20%),对林下植被的恢复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中、重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可有效增加林地植被物种的多样性,轻度危害则对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是我国北方人工林重要的造林树种,是我国人工林种植中使用较早的一种树种。本文调查的油松人工林是山西沁源县马泉林场宋家沟。通过在太岳山马泉林场宋家沟设立标准样地,并进行调查、取样,旨在研究人工油松林的群落结构,包括油松林下的植物种类,及科、属、种的统计,同时计算油松林下植被的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揭示油松林下植被多样性情况。同时,针对油松密度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寻油松最佳的种植密度。寻求最佳的解决人工林生长、经营、管理问题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碳库平衡是土壤肥力保持的重要内容[1].不同森林类型,由于其凋落物数量、类组及分解行为不同,因而形成的土壤碳库大小与特征将存在较大差别.常绿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林是我国亚热带最主要的4种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9.
桉树林、云南松林及松栎混交林下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桉树林、云南松林和松栎混交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各成分盖度系数等调查,分析了3种类型下的植被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合理育林措施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增强水土保持的能力等。提出人工造林以营造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太子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2009年森林二类清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从森林类型、林龄和林分起源角度,对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测.研究表明: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33855.66 t,平均植被碳密度为39.31 t·hm^-2.人工林碳储量高于天然林4.02倍,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由人工林提供.按森林类型划分,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按林龄划分森林碳储量,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各林龄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幼林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