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生长物质与水稻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内源植物生长物质与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发生的关系以及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育性的影响,表明激素是水稻雄蕊正常发育的重要成分,所有种类的激素都直接或间接与雄蕊发育有关.并简述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品种植株性状与倒伏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由于气象主导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水稻发生大面积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倒伏会妨碍于物质的积累而直接影响子粒的产量,同时影响子粒的品质。因此,倒伏是水稻高产和优质的重要限制因子。倒伏使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为研究影响倒伏发生的主要植株物理性状及田间生长状况对倒伏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谷物子粒的表面特性即为它的摩擦特性,其中包括谷物子粒的最大静摩擦系数fj或最大静摩擦角φ_j、动摩擦系数f_d或动摩擦角φ_d、以及反映种子之间摩擦情况的自然休止角φ_h。该特性为谷物子粒物理机械特性之一,是谷物收获、清选、输送等机械的设计基础。水稻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水稻作物机械发展较快,为此尽快的搞清我国水稻子粒的表面特性为水稻作物机械的设计提拱可靠的依据实为重要。本文着重就如何对水稻子粒动摩擦系数进行测定,水稻子粒的含水率,水稻品种、水稻子粒对不同滑板对动摩擦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应取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和12个水稻(子粒)样品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蔬菜和水稻(子粒)氟含量状况.结果表明,蔬菜样品中除1个芥蓝样品氟含量高于无公害蔬菜标准以外,其余蔬菜氟含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而水稻(子粒)样品氟含量远高于蔬菜样品,且严重超标.另外通过对22个有代表性的灌溉水样品的分析表明,灌溉水中氟的含量介于0.17~0.68 mg·kg-1,均未超出2.0 mg·kg-1的国家标准.结合有关资料,排除了饮用水型地氟病病因,初步确定水稻(子粒)中较高的氟含量是目前研究区地氟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水稻子粒的几何特征及尺寸分布为水稻子粒重要的物料特性之一,有关籼稻品种水稻子粒的几何特征及其分布,已在《籼稻子粒几何特征》一文中论述,现继续将常规品种的粳稻,糯稻子粒的测定统计及处理分析的结果发表如下,力图在该方面提供可靠的物料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近年来黄淮地区高温频发的气候条件限制,综合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从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光合、花粉及授粉受精、子粒灌浆、子粒品质和内源激素等6个方面分析了高温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玉米授粉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内源激素含量产生影响,降低了玉米光合速率及子粒灌浆速率,从而降低子粒产量。此外,高温提高子粒中蛋白质含量,使淀粉及脂肪含量相对降低,影响子粒品质。结果表明,通过选育、选用抗(耐)高温品种,配以外源激素及微肥的使用,采用适当晚播及合适的水肥栽培措施,可达玉米抗高温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水稻在灌浆结实期合理用水,可以养根保叶,保证灌浆顺利进行,提高子粒的千粒重。水稻在生育后期如果水分不足,会使叶片提早枯黄,造成减产。科学研究证实,水稻长至蜡熟阶段后,还有30%左右的物质需要合成并转入子粒。所以,在水稻灌浆后期,仍需要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土壤含水量以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90%为好。  相似文献   

8.
以硒含量为指标,筛选出安康富硒区域与低硒区域种植的富集硒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并对水稻不同部位富集硒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川优2115和红米1为富集硒能力较优的品种,且水稻子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子粒硒含量呈正相关。子粒硒含量与所施硒肥浓度呈正相关,且硒在水稻不同部位之间的分布规律为根>叶>茎>子粒。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物质与水稻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内源植物生长物质与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发生的关系以及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育性的影响,表明激素是水稻雄蕊正常发育的重要成分,所有种类的激素都直接或间接与雄蕊发育有关。并简述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102份宁夏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子粒糙米中的锌含量,分析了子粒锌含量的差异性及其与粒形性状、铁含量的相关性。同时以宁大62与宁粳40号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对子粒锌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2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子粒锌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2.75~36.00 mg/kg,平均为19.51 mg/kg,变异系数为19.07%,并筛选出富锌水稻品种杨和白皮稻、大粒稻、常规稻-5等;宁夏水稻本地品种与外引品种子粒锌含量无显著差异;子粒锌含量与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与粒宽、千粒重呈正相关,与粒厚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子粒锌、铁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宁大62/宁粳40号杂交组合的214个F2单株子粒锌含量进行频率分析,发现子粒锌含量整体分布趋于单峰正态分布,说明水稻子粒中的锌含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稻瘟病的控制新技术。[方法]以冈优晋恢1号和本地糯谷为材料,对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对叶瘟、穗颈瘟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增产、增收。[结论]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在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旱稻及籼稻根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根系研究的难度较大,根系育种相对滞后。采用盆栽的方式,对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进行比较,为水稻高产根系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常规品种相比,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根系优势,主要表现在发根力强,根系粗长,根体积、根系吸收面积、根重和根冠比都较大;常规品种则根多、根细而分枝多,根系衰退晚且慢。(2)早稻品种发根力强、根较长,根系比表面积大,根冠比较大。(3)与粳稻相比,籼稻根较少,根体积较大,根粗长,根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都较小,根冠比小,后期衰退早且快。  相似文献   

13.
14.
碎米和米糠制备营养米糊的工艺与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新型营养米糊,利用碎米和米糠为原料对制备营养米糊的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营养米糊最佳工艺条件为碎米中添加8倍水,在90℃水浴中煮制5min。米糊经干燥后过100目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营养米糊的最佳配方为:1.39%外层米糠、6.95%内层米糠、69.54%碎米、15.58%白砂糖、6.23%奶粉、0.31%蔗糖酯。产品具有良好的速溶性。  相似文献   

15.
黄镭  熊汉国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274-275,280
以糯米、黑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酒曲进行混合甜酒酿发酵,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混合甜酒酿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黑米与糯米的比例为1∶4,酒曲添加量为0.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60 h时,产品口感醇甜,色泽晶莹而黑亮,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6.
水田立体开发与绿色稻米生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刚  房岩  张胜 《农业与技术》2006,26(6):48-50
水田立体开发通过生态技术减少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使用量,是绿色稻米生产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选用2个水稻品种和6个陆稻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对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差异较大,各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表现差异也较大.杂种优势分析表明:陆稻品种之间杂交有不同的杂种优势表现,水、陆稻杂交也能够获得较高的超亲优势和平均优势.说明陆稻可以作为改良水稻品种产量或个别农艺性状的资源加以利用.水稻品种也可以在陆稻品种产量或个别产量性状改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籼稻和粳稻品种在RAPD上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27个籼稻和粳稻品种为试材,探讨RAPD分子标记在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中的可行性。从500个随机引物中可以筛选出23个能扩增出籼稻或粳稻特征带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粳稻稻米品质稳定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MMI模型对9个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稳定性及品质性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品质指标在不同基因型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方差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粒形和粒长稳定性最高,而垩白率和垩白度稳定性最差。粒长的稳定性与直链淀粉的稳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率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精米率的稳定性与粒形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垩白度的稳定性与糙米率的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整米率的稳定性与其他品质性状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3种不同品种的粳米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饲养密度的米蛾幼虫对大米及米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受米蛾侵染后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碘蓝值和吸水率均有所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干物质含量有所降低,而多酚氧化酶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