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最近,我们在宁海县长亭公社强裕大队的柑桔园中,发现一种新的病害,由于被害树引起树皮剥裂,故称裂皮病。发病的品种是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甜橙,1970年春由省农科院园艺所通过嫁接繁殖,砧木为积。1971年春有14株种植于强裕大队,种植后的前几年生长良好,树势旺盛,1975年已开始结果。而至1977年(即嫁接后的第八年),砧木部分的树皮开始出现纵裂,随后树皮向外翘起,最后呈鳞片状剥落(图1)。根部皮层也有鳞片状剥落的病状,木质部外露呈黑色。病树树势逐年衰退,树冠生长受到抑制,枯枝增多,抽生的春梢长约5~7厘米,仅健树春梢长度的1/4~1/3,夏、秋梢抽生更少。 相似文献
3.
柑桔裂皮病又叫剥皮病 ,是一种危险性传染病害。 2 0世纪 40年代末 5 0年代初 ,美国和澳大利亚最先发现此病。 60年代以来 ,在我国的四川、广西、浙江、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相继发现此病 ,发病的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某些地方品种如暗柳橙和锦橙等亦有发病 ,成为一种严重的柑桔病害。但在实际生产中 ,果农对该病的发生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为加强对柑桔裂皮病的田间识别和防治意识 ,特介绍该病发生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供参考。1 主要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枳和枳的杂种及木黎檬作砧木的柑桔树。其感病树定植后 2~ 3a或更长时间开始… 相似文献
4.
5.
柑桔裂皮病(CEV)是由类病毒引起的重要病害,是感病砧木枳、枳橙等柑桔植株的毁灭性病害。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和澳大利亚最先发现和报道,至今已有10多个国家发现有CEV。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和一些地区的某些地方品种上也发现了CEV,但多数品种 相似文献
6.
鉴于生产实践的需要,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利用分子探针的技术,快速诊断柑桔裂皮病方法。分子探针的原理和方法是:制备柑桔裂皮病类病毒RNA,在高浓度盐的情况下,将环状RNA解环成线状,以多聚腺苷酸聚合酶在线状RNA的末端连上一段多聚腺苷酸。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加入四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其中一种用刮—~(32)P—ATP标记)为底物合成一条cDNA,经碱解后把标记的cDNA分离出来作为探针,以放射性检测柑桔树 相似文献
7.
我场从1972年以来,从全国各地引进柑桔品种品系达98个。柑桔裂皮病的发病品种大多为近十多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如卡特尼娜甜橙、脐血橙、罗伯逊脐橙、克拉斯脱脐橙、阿尔巴长形甜橙,古巴花叶橙、柳叶橙、克力迈丁红桔、尤力克柠檬及大叶枳等。近年来柑桔裂皮病逐渐蔓延扩散至椪柑、锦橙、哈姆林甜橙等品种上;宽皮桔类的本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柑桔裂皮病是以枳、枳橙为砧柑桔的重要病害。寄主范围广,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古巴花叶橙、柳叶橙、卡特尼拉甜橙、罗伯逊脐橙、克拉斯特脐橙、脐血橙、阿尔巴尼亚血橙、克力迈丁红桔等品种品系以及国内的品种品系如椪柑、蕉柑、锦橙、温州蜜柑、哈姆林甜橙均有发现。笔者根据此病的蔓延情况,在疫区进行防治方法试验,取得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靠接换砧 试验树为1976年冬从中国农科院柑桔所引进的卡特尼拉甜橙苗 相似文献
12.
13.
14.
裂皮病(exocortis)是柑桔的重要病毒病害之一,是感病砧木柑桔植株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害遍布世界各地,目前已报发生裂皮病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以色列、摩洛哥、南非和日本等。澳大利亚的“鳞片状根端”的“兰普来檬病”与裂皮病系同一病害。我国台湾1972年报道在引入的葡萄柚和 相似文献
15.
16.
柑桔裂皮病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人们对柑桔裂皮病议论纷纷 ,许多人对其认识不足 ,严重地影响了柑桔的生产和发展。为此 ,作者翻阅了有关文献资料 ,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对柑桔裂皮病的认识、发生和防治措施作一综合分析 ,供大家参考。1 概述柑桔裂皮病属病毒类病害 ,但裂皮病病原不象病毒 ,它是一种游离的核糖核酸 ,存在于寄主的细胞核中并与染色体结合在一起。柑桔裂皮病通常简称CEV(CitrusExocortisVi roid) ,在世界柑桔产区普遍存在。被其为害的柑桔植株的砧木部树皮发生纵向开裂 ,流胶 ,树皮剥离并脱离。由于砧木受害 ,地上部植株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湖南柑桔裂皮病的发病历史、田间病状、栽培品种的感病情况以及对该省67个重要栽培品种(系)和41株初选良种母本树感病情况的指示植物鉴定结果,并初步确证表现裂皮病典型病状的品种(系)有26个。其中外来品种21个,国内原有品种5个,占供测品种总数的38.8%。 相似文献
18.
19.
柑桔裂皮类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柑桔裂皮病是柑桔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世界范围内柑桔的生产。起初认为柑桔裂皮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原是类病毒。柑桔裂皮类病毒(citrusexocortis viroid,CEVd)属于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属(Pospiviroid),大小一般为370-375nt(核苷酸),1994年Semancik等报道了一个大小为463 nt的该类病毒突变株,具有棍棒状二级结构。它的热钝化温度高,110℃下保持10-15分钟,仍不丧失其侵染力,到140℃热致死点时,感染性才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