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大豆皮替代奶牛精料中的玉米和麸皮,替代水平分别为25%和50%,研究其对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大豆皮替代水平的增加,乳脂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乳脂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25%和50%大豆皮替代奶牛精料中的玉米和麸皮,生产每千克标准乳,分别可节省饲料成本0.04,0.06元。  相似文献   

2.
2结果与讨论2.1产奶牛饲喂试验2.1.1大豆皮化学成分及饲喂情况观察经实验室测定,大豆皮(%,DM基础)中CP12.15、NDF62.26、ADF48.08、Ca0.53、P0.18。尽管大豆皮的NDF含量高,但木质素含量低于2%(NRC,1996),这使得大豆皮具有较高的DM和纤维消化率(Quicke等,1959)。大豆皮的CP含量为12.2%,高于玉米(10%),低于小麦麸(17.1%,NRC,1989);但产奶净能值(1.77Mcal/kg)高于小麦麸(1.6Mcal/kg),低于玉米(1.96Mcal/kg,NRC,1989)。这说明大豆皮以一定比例替代玉米与小麦麸在营养价值方面是可行的。在整个试验期间,产奶牛饲喂不同比例大豆皮饲…  相似文献   

3.
用产奶牛饲喂试验(试验1)和尼龙袋消化试验(试验2)研究了大豆皮替代产奶牛日粮精料中玉米与小麦麸对产奶性能和千物质及纤维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1条件下,以大豆皮替代精料中25%和50%玉米与小麦麸饲喂奶牛,每千克产奶的饲料成本平均减少0.045元和0.057元。试验2利用2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测定了大豆皮及5种饲粮大豆皮替代水平(分别替代精料中玉米和小麦麸的0、25%、50%、75%和100%)的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尼龙袋消化率与动态消化参数。随着大豆皮替代玉米与小麦麸比例的提高.饲粮NDF中慢速消化组分的比例呈线性(P=0.002)和二次线性曲线(P=0.001)上升;快速消化组分趋于线性上升(P=0.082);NDF总体可消化组分呈线性上升(P=0.001)。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大豆制油工艺正在由带皮浸出转向去皮浸出。该工艺生产的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质量稳定,且扩大了加工能力。采用去皮浸出工艺加工大豆的一个副产品是大豆皮。大豆皮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壁或植物纤维,可以通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被反刍动物有效利用。在用大豆皮替代精料饲喂奶牛方面,证实用大豆皮替代日粮中一定比例的玉米或小麦对产奶量没有不利影响,并可以提高乳脂率。在我国,尚未见饲喂大豆皮对奶牛产奶性能方面影响的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豆皮替代玉米与小麦麸的饲喂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饲粮 根据北京地…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海地区奶牛场所用饲料种类情况与平均产奶水平,参照NRC(2001)奶牛营养需要和中国奶牛饲养标准(日产奶25-30千克),配制出大豆皮替代精料中玉米(30%)的混合精料。日粮配比(%)为:玉米31.5、大豆皮13.5、大麦10.0、小麦麸10.9、芝麻粕8.0、  相似文献   

6.
选用36头产奶牛,按产奶量、泌乳月和胎次配对的原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处理为大豆皮替代饲粮30%的玉米。正试期90天。结果表明,奶牛日产奶量、4%乳脂率校正奶(FCM)产量和乳脂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处理组日产奶量提高1.5千克;由于乳脂率的差异,4%FCM产量提高2.7千克(P<0.08)。乳脂率提高0.32个百分点(P<0.05)。结论:在奶牛饲粮中用大豆皮替代30%玉米时,可以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大豆皮可作为奶牛较好的精料替代成分。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体重、产奶量、产奶月份、胎次均相近的健康荷斯坦产奶母牛98头,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苜蓿草块替代部分精料补充料的饲喂试验。对照组按原日粮饲喂,试验组用2kg苜蓿草块替代等量的精料补充料。预试期为7天,正试期35天。从奶牛的产奶量来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每头牛每天产奶量提高了157%。从乳品质来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乳脂率提高了0.09个百分点,乳蛋白提高了0.05个百分点,干物质提高了0.1个百分点。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提高了8.27%。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中使用苜蓿草块可有效提高产奶量,并且可以改善奶品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豆皮产量的不断提高,各国学者已进行过不少研究,以期用大豆皮替代产奶牛淀粉类精料。Conrad和Hibbs(1961)证实,用大豆皮替代奶牛混合精料中62.7%的燕麦,对奶牛4%乳脂率校正奶产量没有影响。Macgrcgor与Owen(1976)用大豆皮替代0%、27%和48%玉米的混合精料与苜蓿青贮一道饲喂奶牛,发现日粮处理间的产奶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另一些用大豆皮替代奶牛精料中玉米的试验中,随着大豆皮替代比例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小肽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选择产奶量、体况、胎次,泌乳阶段一致的中国荷斯坦牛9头为参试牛,采食所配制的不同饲料,进行不同泌乳期生产性能表现测定,进行日粮比较。试验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日粮中添加小肽,试验2组日粮中添加保护性小肽,通过56d的集中饲养奶牛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保护性小肽比添加普通小肽能较明显的提高产奶量(P<0.05)。其它指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用产奶牛饲喂试验(试验1)和尼龙袋消化试验(试验2)研究了大豆皮替代产奶牛日粮精料中玉米与小麦麸对产奶性能和干物质及纤维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1条件下,以大豆皮替代精料中25%和50%玉米与小麦麸饲喂奶牛,每千克产奶的饲料成本平均减少0.045元和0.057元。试验2利用2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测定了大豆皮及5种饲粮大豆皮替代水平(分别替代精料中玉米和小麦麸的0、25%、50%、75%和100%)的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尼龙袋消化率与动态消化参数。随着大豆皮替代玉米与小麦麸比例的提高,饲粮NDF中慢速消化组分的比例呈线性(P=0.002)和二次线性曲线(P=0.001)上升;快速消化组分趋于线性上升(P=0.082);NDF总体可消化组分呈线性上升(P=0.001)。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棕榈油、玉米油对奶牛瘤胃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选择年龄、胎次、体重相近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健康荷斯坦牛3头。试验日粮分别是在基础日粮、基础日粮+200g棕榈油、基础日粮+200g玉米油;结果表明,棕榈油组、玉米油组各时间点pH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棕榈油组、玉米油组在不同时间点NH3-N浓度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添加棕榈油、玉米油对奶牛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变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棕榈油组、玉米油组在各时间点DM的降解率均低于对照组,在24h时棕榈油组、玉米油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8.8%、14.0%,但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棕榈油组、玉米油组和对照组的各时间点NDF、ADF降解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棕榈油、玉米油对奶牛瘤胃发酵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阶段奶牛饲喂相同日粮对采食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相近的8头健康泌乳牛,其中4头处于泌乳盛期(泌乳盛期组),4头处于泌乳后期(泌乳后期组),2组奶牛饲喂相同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天干物质采食量(24.0 kg)高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千克干物质的采食时间、一昼夜总反刍时间、躺卧时间均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由此可见,泌乳盛期奶牛采食时间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奶牛,泌乳盛期奶牛躺卧时间极显著少于泌乳后期。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中硒和维生素E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4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研究饲喂硒或维生素E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硒,试验Ⅱ组添加维生素E。试验Ⅲ组硒和维生素E同时添加。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不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O.05)。饲喂硒或硒 维生素E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P<O.05)。各组之间乳脂率、乳蛋白和乳糖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14.
不同泌乳时期荷斯坦奶牛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健康无病的奶牛12头(其中泌乳盛期4头,泌乳后期4头,干奶期4头)。按泌乳期分为3组。对各组奶牛逐头进行连续48h行为学观察。结果表明:牛夜间反刍时间(周期数)都比昼反刍时间(周期数)长(多)。泌乳盛期奶牛的总采食时间、反刍时间、采食咀嚼速度比泌乳后期和干奶期奶牛长(快)(P〉0.05)。饲后反刍开始时间泌乳后期最短,而干奶期最长。泌乳盛期奶牛饮水次数远比泌乳后期、干奶期多(P〈0.01),排粪次数也多(P〈0.05),排尿次数盛期牛与后期牛接近,但比干奶期牛多2次/d。干奶期牛的卧地时间最长,泌乳盛期牛次之,泌乳后期牛最短,但卧地次数泌乳盛期比后期、干奶期分别多4.13次和3、63次。这些行为的差异可为处于不同泌乳时期的荷斯坦奶牛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保持泌乳牛日粮原料种类与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早上、中午饲粮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晚上饲粮中蛋白质含量,使蛋白质的数量与质量在一天中不同的生产阶段内形成相对充裕与不足,以适应养殖场的生产安排、泌乳牛的生理生产特点以及饲料的可消化属性等客观条件。通过调整,日产20kg左右标准乳的乳牛泌乳成绩提高2.1kg。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极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促进葡萄藤等葡萄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方法]试验利用葡萄藤等葡萄副产物生产的颗粒饲料饲喂产奶期奶牛,研究其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试验期内,试验组奶牛产奶量随着试验时间延长而增加。在试验30 d时,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多2.1 kg,达显著水平(P0.05);在试验结束时,比对照组多产奶2.4 kg(P0.05)。乳蛋白含量和乳脂率均有所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试验组奶牛日均增效益较对照组多2.26元。[结论]葡萄藤颗粒饲料可部分代替奶牛日粮中的玉米秸秆、玉米青贮等粗饲料,对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A 36-cow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lasalocid on feed intake, milk production and composition, and various blood metabolites in early lactation. Multiparous Holstein cows were assigned at parturition to a total mixed diet containing 33% corn silage, 17% chopped alfalfa hay, and 50% concentrate mix on a DM basis for 10 wk. An additional 2.3 kg of alfalfa hay was fed during the first 7 d in milk (DIM). Diet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0, 180, or 360 mg/d of lasaloci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Covariant-adjusted mean (the covariate was mature equivalent milk production from the previous lactation) DMI; milk and fat-corrected milk (FCM) production; percentages of milk fat, protein, and solids-not-fat; milk somatic cell count; BW; body condition score; and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β-hydroxybutyrate, and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 (NEFA) in blood were unaffected by supplementation with lasalocid. A dose of 360 mg/d of lasalocid may not be enough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high-producing cows consuming >20 kg/d of DM.  相似文献   

18.
探讨TMR日粮中不同长度的苜蓿干草对奶牛产奶量及其乳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选用产奶量、泌乳天数、膘情和胎次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40头,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1组20头,饲喂苜蓿干草长度为2.52cm的TMR日粮,试验2组20头,饲喂苜蓿干草长度为6.46cm的TMR日粮。试验分两期完成,Ⅰ期日粮鲜重的精粗比例为20:80,Ⅱ期日粮鲜重的精粗比例为30:70。采用双因子重复方差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在Ⅰ期和Ⅱ期两期试验中,不同长度苜蓿干草TMR日粮对奶牛的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1组比试验2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在Ⅰ期和Ⅱ期试验中分别显著地提高了18.36%、7.40%。在Ⅰ期试验中,试验2组乳蛋白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1),较试验1组提高了11.82%;在Ⅱ期试验中,试验1组乳脂率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较试验2组提高了8.89%。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乳蛋白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过程,统计分析覆盖16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37430个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检测记录。分析表明,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平均3.28±0.22%。其中,乳蛋白率大于等于2.95%的奶牛个体占80.2%,所提供乳蛋白量占群体混合样生鲜乳总蛋白量的79.3%。奶牛的胎次、产奶阶段、产奶量、乳脂率、体细胞数、泌乳季节、泌乳月份都极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1);饲养区域、奶牛场和年度总体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主要处于2.95%以上(〉80%),合理调控各种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生鲜乳的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泌乳曲线的峰值、波形等变化的分析,找出了影响产奶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