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权可艳 《内陆水产》2004,29(12):16-16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分布在西伯利亚。多栖息在河流的中、下游,也栖息北冰洋的海湾及半咸水水域。西伯利亚鲟分为3个类群,即洄游型、半洄游型和定栖型。生长适温范围在18~22℃。西伯利亚鲟以底栖动物为食,其中摇蚊幼虫占多数,也摄食大量有机碎屑和沉渣。在人工养殖环境中能较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鲟系底层鱼类,具有半洄游型、河居型及河湖型三种生态种群。自然界中主要摄食底栖动物,也有一定比例的鱼类。驯化后食人工全价配合饲料。对于环境条件有广泛的适应性。生长速度较史氏鲟、俄罗斯鲟慢。肉质较其它鲟鱼高。适宜流水、网箱、大水面和池塘养殖。存活水温0-33℃,较快生长水温16-28℃,  相似文献   

3.
勒拿河西伯利亚鲟生态特点与养殖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鲟分布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印迪吉尔卡河和科累马河等各大水系,并在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各大流域形成一系列分布重叠的种群(,1998)。 栖息在雅库梯极其严寒环境的勒拿河西伯利亚鲟外表和生物学特点酷似小鲟,但是规格较大(20~25kg),(,1987)。该鱼生活在淡水中,并不远距离洄游(.1987)。 勒拿河西伯利亚鲟全年摄食,即使在冬季,在冰下,也不停食,该鱼食谱很广,包括昆虫幼虫、贝类、蠕虫、甲壳类、鱼类(.,1989;  相似文献   

4.
西伯利亚鲟的养殖优点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鲟(Abaevi.Brandt)属鲟形目、鲟科鱼类,主要分布在欧洲鄂比河、科罗马河、伏尔加河等水域,我国黑龙江水域也有少量的分布的报导。西伯利亚鲟是珍稀鱼类,在欧洲已有多年人工养殖历史,但由于资源量少,国际上已将其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物种,我国也将其列入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5.
李禾  李军  王泽仁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4):202-204, 208
用浅层地下水和河水的混合水将引进的西伯利亚鲟水花鱼苗在水泥池中培育成8龄性成熟亲鱼。在第一次产卵前3~4个月,以2种不同的降温方式使亲鱼越冬。I组17尾雌鱼,17尾雄鱼,水温7~8 ℃;II组19尾雌鱼,20尾雄鱼,水温7~10 ℃。催产前10~15 d将水温升至16~17 ℃。经人工催产,I组10尾雌鱼排卵,14尾雄鱼排精;II组9尾雌鱼排卵,15尾雄鱼排精。雄鱼采用导管法取精,雌鱼切开输卵管手术取卵。试验结果,共获成熟卵19 490 mL,计87.17×104粒,用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66.22×104粒,受精率17.5 %~90.0 %;孵出鱼苗39.6×104尾,孵化率20.0 %~71.7 %。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在水泥池中经人工饲养、培育能达到性成熟,可用来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6.
李建星 《齐鲁渔业》2008,25(4):38-39
西伯利亚鲟,属鲟形目,鲟科,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鱼类。该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生长快、品质优、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备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养殖前景。2006年东营区渔业技术推广站利用工厂化池塘进行西伯利亚鲟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鲟鱼作为一种营养、滋补、医疗何健食品已被广泛认识和接受。鲟鱼的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国内外需求量不断增加,展望未来,鲟鱼将成为我国的名贵特种水产新品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2000年我站从北京引进了欧洲鲟进行试养,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西伯利亚鲟,属俄罗斯的勒拿河品系,是当前公认的优良水产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西伯利亚鲟鱼体呈长纺锤形,向尾部延伸变细,体被五行骨板,骨板行间分布着许多小骨板和微小颗粒,西伯利亚鲟吻突的形状及长度高度变形.  相似文献   

9.
李万贺 《齐鲁渔业》2007,24(8):24-25
西伯利亚鲟(A.baeri)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是一种古老的珍稀名贵鱼类。其外形独树一帜,典雅古朴,无肌间刺,肉质鲜美细嫩,品位上乘。其游姿优美,极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家庆 《科学养鱼》2001,(11):30-31
90年代初,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淡水青虾的繁殖技术研究”,1993年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此拉开了浙江省青虾养殖的序幕,至今已有十几年历史。纵观全省整个青虾养殖史,90年代前多为混养,单产水平低下;进入90年代后步入精养阶段,1994~1995年期间,杭州余杭东塘镇水产村养殖户陆有林摸索出了青虾的立体养殖技术,1995年连片62亩青虾养殖平均亩产100公斤,之后,该户的青虾养殖面积扩展到100余亩,平均亩产达到了150公斤左右。以后,该项技术在杭州、嘉兴、湖州等青虾的主产区不…  相似文献   

11.
在鲟鱼苗种培育转食阶段,多采用先喂活饵,再逐渐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进行转食.利用地下河水进行杂交鲟鱼苗种流水养殖,直接采用微粒饲料进行鲟鱼苗开口,苗种成活率为74.0%,饵料系数为1.31,平均单产为23.64 kg/m2,投入产出比1:2.12,养殖成本为17.9元/kg,取得较好养殖效果,证明利用微粒饲料直接开口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鲟鱼养殖中的疾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鲟形目鱼类由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辐鳍鱼类演化而来.全世界现存鲟类28种,按其生活习性分为淡水、咸淡水和海水三种类型.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dabryanus);黑龙江水系的有史氏鲟(A.schrenck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新疆地区有裸腹鲟(A.nudiventris)、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双循环水养鲟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鲟鱼圆形养鱼池与其四个角的生物滤池进行原位内循环和人工湿地生物滤池、集污沉淀池异位外循环组合成双循环,其循环水通过四角池和人工湿地滤材过滤及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净化后,溢入池内U型管,由风机供气给管内气石曝气增氧提入鱼池,池水周而复始循环利用,达到污水污物零排放。通过6个月的单池(50 m3)模拟试验,运行良好,鲟鱼净产量达20.5 kg/m3,饵料系数1.65,生产1 kg鲟鱼能耗(电、煤)为2.28元,鱼池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5.
鲟鱼是珍稀动物,既有观赏、科研价值,又有食用、药用价值。根据长江流域原有的鲟鱼资源状况,结合近年来三峡地区鲟鱼增养殖开发所取得的成果,认为三峡地区有望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鲟鱼产业基地。作者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密度1.0883×lO^7ind./L—1.5662×lO^7ind./L,生物量14.6438~19.2535mg/L。浮游动物以轮虫(Rotifera)和桡足类(Copepoda)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密度162.0000ind/L~560.0000ind/L,生物量0.3795~1.5482mg/L。研究显示,鲟亲鱼的活动是决定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丹江口水库进行了1周年的网箱养殖史氏鲟试验,分析了丹江口水库的水域条件、苗种规格及养殖管理。研究了网箱的设置、规格、深度、水温与养殖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适合史氏鲟网箱养殖,网箱规格4m×5m×3m为佳,苗种规格以25~50g为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鲟鱼人工养殖的发展历史及其养殖现状,并对鲟鱼养殖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问题是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养殖规格与结构不合理、商品鱼供大于求等,目前商品鲟的市场价格仅为20~40元/kg,鲟鱼养殖几乎无利可图.主要应对措施有:(1)成立专业机构,对人工养殖鲟鱼产销实行统筹安排;(2)转变消费观念,大力开拓市场;(3)实行信息共享,提高抗风险能力;(4)调整养殖规模和养殖结构;(5)提高商品鱼规格;(6)完善产业结构,深度开发鲟鱼产品;(7)增加区域合作,开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华鲟小水体养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7.2m^3水泥池中,采和人工配制饲料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进行养殖试验,通过4个阶段180d的养殖,鱼尾均增重1817.5g,日均增重分别为8.5,8.9,9.2,12.3,饲料系数为1.96,2.12,2.33,2.21。中华鲟在水水温处于8-29,1℃时均可摄食生长,利用人工配制养殖中华鲟的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20.
将由黑龙江引进的达氏鳇苗种在华中地区养殖并培育成亲鱼。早期苗种培育使用生物饵料,后期转投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的水泥池,流水和循环水养殖。2010年春季,经13年培育,达氏鳇平均体质量达73.25kg,平均全长219cm,经检查1组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至Ⅳ期末。经人工催产,采用活体取卵技术获卵20.4万粒,受精率为95%;人工孵化获水花1.75×105尾;产后亲鱼康复存活良好。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